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剪梅:省级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摘要 [复制链接]

1#

二剪梅:省级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摘要


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目录


 



























































































































































序号


时间


专题名称


授课人


1


20090907


开班典礼


刘力等


2


20090908


《新阶段对教师的新要求》


张绪培


3


20090909


《研究报告与论文写作》


卢真金


4


20090909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自我》


吴卫东


5


20090910


《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保健》


骆伯巍


6


20090911


《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


高亚兵


7


20090911


《追求成功快乐教育人生的五项修炼》


李更生


8


20090914


《兴趣、责任和毅力成绩事业》


喻伯军


9


2009091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喻伯军


10


20090915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得到“双螺旋” 发展》


刘晋斌


11


20090915


《小学科学学习困难生案例分析》


高亚兵


12


20090917


《科学课是怎样的?》


章鼎儿


13


20090918


《科学教师实验素养分析与实验活动实践》


徐月明


14


20090921


《我的成长》


钱金明


15


20090921


《怎样解读教材》


钱金明


16


20090922


《科学教学中的生物学问题》


陈晓萍


17


20090922


《教具制作与实验改进》


何树德


18


20090923


《真实的基础教科研》


张寿松


19


20090923


《教学论文写作漫谈》


邵爽


20


20090924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石其乐


21


20090925


《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旅程》


徐闻音


22


20090927


《地球、宇宙专题讲座》


朱光良


23


20090928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陈晓萍


24


20090928


数码影像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徐春建


25


20090929


《小学科学课的知识教学》


姜向阳


26


20091026


《把住底线,提高课堂效率》


喻伯军


27


20091026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


来文


28


20091027


《基于概念的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学》


陈素萍


29


20091029


德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简介与启示


陈晓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7 21:36:5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2009年浙江省教育学院第三期”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


时间:2009年9月8日上午


地点:省教育学院芳草苑二楼多功能厅


主持:刘力教授、博导(教育学院教管学员院长,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参加人员:小学语文班、小学科学班、中学数学班、中学英语班、14位来自青川的教师


内容摘要:


一、骆伯巍(浙江教育学院副院长、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讲话:


代表浙江教育学院、省师干训培训中心欢迎大家,领雁工程是在05-07年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提升。已经完成了前一年半共26个班的培训,受到了领导和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本培训关注课堂教学的执教能力,以能力为抓手,提高师德修养、课堂教学科研能力、校本培训能力,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例为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这样的培训在浙江省是史无前例的。


实践环节既是培训的重点也是培训的难点。培训形式强调以双导师制为核心的多种方式向结合。通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结合来切实保证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1. 对主办方的要求:


1)团结协作,实现三方联手;


2)开拓资源,做好三个依托(整合现有人力物力,并借助于其他学校的人力物力);前一年半是安排在浙大西溪校区生命科学院,原因是为了保证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每天的住宿与补贴标准是33/天。到上周五因为浙大发现流感的问题,浙大校区不接待外校人员。所以把住宿改在这里了。)


 


3)注重质量,确保三个满意。即选择学员满意的教师、方式、内容。让学员满意、领导、政府


2. 对学员的希望: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坚持指导与反思相结合,学员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受训时间,能在晚上多交流与反思;


3)坚持交流与学习相结合。树立信念:你们的老师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人,更是在中小学课堂上指导的人,所有的同学(学员)都是你们的老师。我们的学习场所不局限在课堂上,在走廊、在宿舍、在饭桌上,都是我们的学习场所


二、教育厅师范处陈处长对参训学员提了三点要求:


1. 带着责任和使命来参加这次培训。这是省里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省里已经连续两年把领雁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为全省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规模空前,脱产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省里每年投入五千万经费,能在这两年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高标准地开展这个领雁工程,所以培训是高质量的,是整合了全省最优秀的教师资源的,大家肯定是会有收获的,我们是很有信心的。但生活上是低标准的。学校和地区把你们选拔出来也是有期待的,所以大家要有责任感。


2.带着信念和情感来参加培训。培训中大家会领略到不同专家的人格魅力,要对农村教育充满期待和热爱,因为主班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做这个工作。


3.带着动力和激情来参加学习。纵观我们省里的名师,无不是对教育充满热爱、对学习充满激情。


希望大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为孩子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高亚兵(浙江教育学院教管学院副院长、省师干训培训中心副主任)讲话:


这次培训师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执教能力、专业引领能力为重点。主办单位对这样的培训高度重视与全力以赴,注重调查研究,问卷、使培训方案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聘请特级教师和省市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召开基地学校的研讨会。强化制度管理和班集体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使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在互动交流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以前的很多学员在座谈会上表示:能参加这次培训是一种福利。


四、学员代表发言


参训学员代表方秋菊表态(千岛湖镇汪宅小学,小语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19:36:0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不是领雁,也厚颜无耻的学习了下,谢谢。
TOP
4#

同时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好老师,发现不是,面壁去了
TOP
5#

有这样的机会真不错!


羡慕!


以前在学校读书时没有珍惜一些教育讲座的机会,现在身处一线,突然发现高水平的培训想要去机会越开越少了.


需要在不断争取中才有可能成形.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6#

省领雁工程班听说很严格的,当然收获也大。还能得到特级教师手把手的教授,以后你们也会是特级教师的。
TOP
7#

感谢分享你的收获。
TOP
8#

 




















专题名称


新阶段对教师的新要求


主讲人


张绪培


时间


20090908


工作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电话


 


邮箱


 






一、我们的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现阶段教育的三个特点:


1. 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


我们十三亿人口最能开发的是人力资源。三十年的发展证明: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我们还不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强国。不强在四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不够强。你看教科书中那么多的定理定律又有多少个是中国人的,我们的原创、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是不够的。获诺贝尔奖的华裔倒是有十几个了,这就值得我们思考的,而李政道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路逃难一路读书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现在孩子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还在做作业,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吗?


2. 创业型人才太少。如中央台曾经用七天时间对新浙商做了充分的肯定,最后的结语中有一句:“纵观新浙商,文化程度都不高……”现在我们在劝孩子读书的方式是:现在好好读书今后好享福。创业的精神没有了,孩子们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创业精神怎么培养?


3.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太少。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人太少,一方面就业困难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人。现在我们的学生只有一个技能:最娴熟就是会转笔。


4.合格的公民太少。现在的事件比较多,动不动就“打砸抢”,慈溪就有一个家长为了一瓶油的事情把卫生局和幼儿园都砸了,这一批人都是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是刚出学校不久的。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区别不大,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解决突发的问题。


教育要关注在家庭和学校中得不到温暖的边缘化的孩子们。什么叫教育?就是要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会成功,从小就对自己充满着憧憬,而不是过早的否定自己。


温家宝: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是有这一个社会中道德水准最低的这一部人决定的。希望大家都做个平民教育家,我们的人才都是从这些人中培养出来的。


2.由外延扩张想内涵发展迈进


前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重点是在外延扩张上,解决普及教育的问题。


内涵发展说到底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是“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是要高清楚教育到底是干什么?是人自身的完善。教育要跟自己的动物性做斗争,让他(她)成为真正的人。让孩子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的第二个指向是它的社会性,教育是完成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教会孩子有自然人想社会人转化时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另一个任务:成为真正的人)。


通过调查了解:孩子们最不开心的是缺少玩伴。现状:我们吃鸡都是要放养的,但是我们的孩子都是圈养的。


3.由精英主义的教育迈向全民的、普及的教育。


需要新的理念:(1)文凭时代即将结束。就业要靠人品、能力和健康。这是一个孩子一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教育最糟糕的是:孩子越小我们给他们的压力越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大学就开始混了。小学应该给孩子更多时间的玩,对孩子学习的压力应该是慢慢地增加的。(2)选择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传统的教师是不断地选择适合教育的孩子。现在是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读好书。(3)让孩子的潜质得到最大的发展。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现在中国教育最悲哀的是读了十几年书对自己的喜好等都不知道。一个人有发明有创造并不是这个人一定天资聪明而是对其的投入。(4)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让每个孩子最好的自己,给每个孩子以做人的自信,都是值得思考的。包括学校都是没有最好的,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应该有这样几个特征:


1.爱学生。现在的很多孩子是戴着面具在说话,他们懒得和你们说,他们能分辨你是不是真的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让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爱,就不管用什么方式。教无定法,但有规律。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孩子,承认孩子的差异。除了智力的原因以外,很多孩子的差异是智能类型的差异,我们必须看到孩子是在成长中,不要把孩子看死,我们的教育就是建立在“孩子是可塑的”的前提下的。不能把孩子当做容器,他们是有情感的。希望更多的老师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现在孩子最可怜的,他们有话没地方说。呼吁我们这里能涌现出一批成为真正对孩子心灵起到震荡作用的、对孩子的一生有帮助的教师。要让孩子服你,一个是你的业务水平,另一个是你真正爱孩子。


2.懂教育。即:懂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懂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但是我们只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去关注,而平时就存在了许多不协调的声音和做法。希望我们的教师沉下心来研究规律,真正的规律其实是很朴实的。例如魏书生教育学生时用的最近发展区、评价激励。


3.能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围绕新课改做一些研究,比如:新课改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关于新课改的核心:学生学得更主动了没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没有提升?是不是以人为本?是不是德育为先?关于新课改的课堂:三维目标有没有落实?质疑精神有没有培养?追求课堂效率,即轻负担高质量。还有新课程的评价。等等


4.有底气。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学科的底气,什么东西?就是像打仗一样,要占领一个山头,就先要知道怎样攻下制高点。一是学科底气,二是学会积累,三十善于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19:40:4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

 



















专题名称


研究报告与论文写作


主讲人


卢真金


时间


20090909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科研处


电话


 


邮箱


博客:静修斋主






一、教师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动机——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敷衍应付行为居多,为写作而写作,被动性明显。


很多巧妇、巧男们都在无米之炊,这样的论文要么是网络拼凑,要么是抄袭。最佳境界:网上找一些好资料,书上找一些好资料,自己体会加一些。


(二)关于选题——选题过大、过空、过泛,缺乏针对性时效性,追风现象明显。


实际的问题解决不了,理论的问题又说不清。


1.关于选题的针对性。要围绕三个结合来选择: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生;结合咱们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擅长于理论思维的,可以写理论研究的文章;善于观察的人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叶知秋”。一句话:“你的地盘你做主”,不要把手伸地过长


2.关于选题的时效性:不要跟风,而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要经常关注社会与教育领域一些“热词”的切换,也就是关键词。


如:教育的均衡发展。怎么研究呢?像《试论开展均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些前期的东西就不需要讨论了,因为国家推行了很多关于均衡教育的政策。


又如:从今年推行的教师绩效工资;为什么还没有实施?因为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落实。如,教师的绩效工资对稳定教师队伍的问题,30%的绩效工资怎么发?必须建立在对教师的考核上的,这样,关于考核的问题就来了。还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有了绩效工资,那么非义务教育的呢?像教育局、教科所这样的单位呢?内部怎么平衡呢?这样,第二个问题就来了。第三个问题:地方财政能不能做到呢?中央确定了这个政策就要有人进行研究,这就是属于时效性


再举个例子: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如:杭州市的名校集团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名校的牛奶会不会被稀水?实践证明是有利的。再往前推一推:是不是所有的名校都可以?那是在一定得范围内的,引出第一个问题:名校集团化规模的设置,规模有多大,该怎么去弄?第二个问题:集团化稳定到一定程度与高度后要不要重新拆分?我的观点:当集团内的某一学校到了一定得高度和水平后就应该“分家”,什么时候分家?要有个标准。第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在往前走:能不能建设成一个集团化的名校?这样的课题也就有时效性。


(三)类型体裁——文章类型体裁选择不当,定位不准确


老师们的问题:选题后不知道该把它写成一个什么东西?研究报告?案例?论文?写好后给谁?到哪里发表?给报纸写、给杂志写是不一样的。给报纸写一定要语言非常通俗,时效性要非常强,不要求太多的理论,适当用热词。给杂志写,就要分清学术性和通俗性刊物。类型体裁定位必须准确。


(四)关于题眼——切入点、结合点和契合点抓得不准,破题困难,导致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比如想写一篇“有效教学”的文章,可以从教材内容来切入,也可以从教学策略来切入。这里总的思路与分析的框架都是:从投入与产出的维度。教学时间没变,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使产值增加。如同样是听讲座,有专注学习与非专注学习的时间分割,教学的有效性是跟专注学习的时间长短有关,那么哪些因素是跟专注学习的时间有关的呢?这就又是一个研究问题。跟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关、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班级的班风、环境等有关,可以写的第一个是:《影响专注学习时间长短的因素分析》。第二个是:同样是专注学习,他们的学习效果一样吗?有的人只满足于表层知识的接受,还有专注点选择不同。第三个是:学生不同(准备状态)造成高效、有效、低效、负效的学习时间,考虑:怎样让学生保持高效学习的时间?怎样保持高效学习时间长一些?专注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的不同。值得研究:培养学生信息选择能力,有哪些做法?又可以写一篇文章。


再分析下去:学生的四种学习状态中,有什么途径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在高校学习的状态?《保持学生高效注意的策略研究》,这是又一个切入点。


这就是破题,就是题眼怎么去抠的问题。


(五)关于概念——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套用现象明显,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


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入行。要掌握这个领域的行话和术语。建议读三本书:《教学论》(可以了解更多的行话)、《教育心理学》(可以了解各种学习的规律)、《教育研究方法》


(六)关于逻辑思维——结构混乱,思路不清。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以工作思维替代理论思维;逻辑不严密,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明显。


工作思维与理论思维是不一样的,工作思维是块状的,文章思维是线状的,任何一篇文章首先要有一个核心词。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始终就要围绕“有效性”这个点。命名是从高效、有效、无效、负效这样有逻辑思维的。


(七)关于论证——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理论推导缺乏,论证针对性不强,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八)论据与实践的印证意识不强,缺乏对案例的必要理论分析;观点材料不统一,论点和案例脱节现象明显


现象:


2        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2        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2        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原因分析


2        理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真下功夫;存在知识性缺陷,忽略条件性和方法性知识的学习


2        理论底蕴不扎实,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手段、措施——条件——目标之间缺乏合理构建,应然与实然、理念、经验与行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结;


2        研究动态现状了解不够;难以把握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很难抓住源头问题做文章;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定位不准的现象;


2        对自身教学经验反思不够,理论与经验的契合点抓不准;经验不能升华为理论;


2        研究设计不科学、过程不落实,操作随意性大,缺乏具体的抓手、切实可行的措


二、怎样写作?——规范体例与过程


(一)研究报告的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二)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结构——格式


研究报告的结构: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题目。课题的题目和论文的题目可以不同。


1)题目的类型:


2        问题式篇名。理论性的:《试论……》、《简谈……》、《……初探》


2        结论性篇名。多为作者的研究结论,如:《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科学概念》


2        范围式篇名。如《关于高师教育的几个问题》(不建议大家用)


2)题目有二个方面的作用:题目反映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起到了一种导读的作用,还具有编辑和检索作用。有时还可以反映出一个领域的研究阶段,比如《试论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什么要做?)、《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怎么做?)、《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述评》(做得怎么样了?)就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3)题目的写作要求:标题要准确、标题要新颖、题式可多样、标题要简洁。


关于题目要准确。如通过对本班教室的调查后写的《当代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报告》题目就不好,因为样本有问题。题目要跟调查研究的对象要相一致。


关于标题要新颖。“新瓶装旧酒”如:备课叫预设、随机应变叫生成机制。“旧瓶装新酒”如:给和谐社会赋予新的内容。最理想“新瓶装新酒”


2.署名


1)署名的方式:


2        集体署名。(执笔者要写清楚)


2        个人署名。(建议和校长合作要把校长写在前面,和导师合作就把导师写在前面,眼光要远)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3.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一句话: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文章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


存在错误:


2        把文章小标题粘贴过来(摘要里面不要出现标题)


2        把开头简单移植(不需要告诉人家文章的背景)


2        出现“本文、我、作者”等称呼(要求叙述式的)


2        出现公式(不要出现公式)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存在错误:


2        错误1:太多,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用了——必须是名词


2        错误2:把很多的名词放上——智能用关键的、支柱性的名词概念。


4.前言(开头)


整篇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其中前言要开门尖山,不要臃肿、不要像长颈鹿


1)前言的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时间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3)写文献综述的误区


2        误区1:出现“忌语”:如为了把课题抬得太高,说“对此问题的研究以前是一片空白,没有人研究过。”等等。


2        误区2:述而不评。大段大段地摘录。


2        误区3:主次不分。搞不清主次,不明确为谁而用。要端正自已是主人位置,述为我评。


5.正文——“猪肚”


1)正文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2)研究报告必须出现的内容: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可以只是一句话,但必须是一级标题的。


2        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2        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2        研究结果的分析语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其中实证性的研究报告中的这一部分至少是占全文的三分之一


3)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2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2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2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2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2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2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2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2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3)正文的写作要求:


2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2        具体要求:


?         掌握材料要充分


?         分析整理资料要科学


?         图标使用要恰当。(注意:能用文字表达清楚地尽量用文字,图表的编辑发表比较)


?         观点材料要统一


?         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         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己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的思想,提炼综合


?         (引古不引今,引洋布引中。引刊布引报,引专注不引文集。主要原因:说服力相对更强)


?         内部逻辑要严密


?         标题序号要规范:“一、(一)、1、(1)、①、第一”一般文章三级序号就够了,也可以省略中间某个层次,但不能颠倒。


?         论文部分要简练


6.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7.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8.附录


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提醒:图和表的题目位置——图的题目应在图的下方,表的标题应在表的上方。)


三、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


 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话想说 → 无话可说 → 忘、回、跳、合 → 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全局性问题;局部性问题;细节性问题;


2) 修改方法:


2        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


2        边写边改-气呵成法


2        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四、写作步骤与过程


(一)文章的类型:抄、凑、合、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相关链接: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与论文写作(卢真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d9e19b0100c45o.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21:25:01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专题名称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自我


主讲人


吴卫东


时间


20090909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讲座前互动


提问: “鸡为什么要过马路?”


学员答:回家(归宿);找食物(生存);找妈妈(爱的需要);……


投影出示经典回答: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钱钟书——马路那边的鸡想跑过来,马路这边的鸡想跑过去。


  施耐庵——许鸭那廝过马路,就不许俺鸡过?


  亚里斯多德——为了发挥最大的潜能。


  邓小平——不管公鸡母鸡,过得了马路就是好鸡。


  古龙——鸡。马路。悄无声息,那鸡竟已过去。果然!


  任贤齐——对面的母鸡看过来,看过来………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


问:教师这个职业能不能称得上是专业了呢?


不是,世界上还只有两个:医生、律师


标准一、提供一种独特、确定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独特的吗?——独特


教育的内容确定的吗?——是


是必要的社会服务吗?——是


标准二、从事的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教育


职前教育,如:由演员辅导的朗读课文,校外教育考察等专业技能;


职后教育,如:……


案例:“示弱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如:“**同学,你刚才这么大声的进来,我吓一跳哦!你看,我不得不停下讲课。”


回忆:你的孩子什么时候最乖?——生病的时候。


一堂好课中,你提的几个傻问题是代表差生提的问题。老师扮演的“傻学生”越像,课堂就越真实越有气氛。


标准三、高度智慧的运用重于体能技术


大家现在的工作拼的是体力?还是智慧?


有没有思考过:今天我怎样为学生营造和昨天不同的场景?


案例:用烤字母饼来认字母;让学生自己创设怎么打招呼的?


设想:孩子们每天到校后都会碰到和昨天不一样的事情,学习会是怎么样?


当然,目前有很多客观条件限制:比如班额问题。


标准四、从事者无论个体或团体都具有广泛的自主权。


——我们不自信的


标准五、从事人员遵守明确的伦理信条。


医生的信条是救死扶伤


教师的信条“教书育人”,这里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说说都知道,但后来又怎么就丢失了呢?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专业道德(对事业、对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关键词:“爱”、“责任”


企业用搓麻将的精神来谈精神:忘我、从不迟到早退、不计任何报酬地加班加点。如果用这种精神来工作,会有多么伟大?


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背景性知识)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可以先体验再获得


3)实践性知识:经验。


比如:怎样让一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松散群体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第一天:尽快地让所有学员相互认识,如伙伴介绍法,然后选出男班长和女班长。


语文老师如:孩子报到的第一天的游戏。你能否创造出十种互相认识的方法?(如:介绍自己后扔毛线球给他人,最后织成毛线网,让孩子体会:如果少了人,毛线球就回不来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个都不能少。如:用赞成和反对的游戏,来制定班级规则。


又如:公开课的课前谈话,具有三大功能:缓解师生的紧张心理拉近师生关系;训练必要的智力因素;蕴含这节课的重难点。


又如:教师的反馈:教师的四类语言中最具难度的是评价性语言(反馈)。反馈需要三个阶段:倾听——诊断——评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错误评价、无效评价、低效评价、发展性评价。最好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因为具有三大功能:激励、概括提升、导向功能。这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


还有教师们的体态语言也是值得研究的,现在很少有老师去注意:可以分为四类:象征性的体态语言(如竖起的大拇指)、说明性的体态语言(动作+说明)、表露性体态语言(脸部表情)、体调性体态语言(如:教师上课时甩头发等多余动作,会干扰学生的视野,干扰学习,要克服)


4)背景性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获得。


3.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二)教师专业身份的获取


1.社会认同度(学生、家长、同伴群体、专家与领导)


2.从实践共同体的边缘人物成为核心人物。


边缘人物是指没有话语权只有倾听权的人。


取决于一个人专业成长的不仅仅是智商,而是情商。一个人发展的


一“态”。“态”字拆分为:心大点。


二“吃”。吃苦、吃亏(“吃小亏赚大便宜”)


三“行”。自己要很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很行。


(三)教师专业意识的获得


1. 教师的专业意识集中体现为教师的职业自我


1)教师的职业自我认知


首先,是对教师角色与职业性质等的认识。简单的说,就是回答“教师是什么?他有何特性?”的问题。


其次,是对自我角色的认识。


再次,是教师对职业发展的认识。


三、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1)关键时期。前五年的投入程度决定了以后发展的高度。高原期的改变。


2)关键事件。


3)关键人物。学会感恩帮助过你的关键人物。


 


 


相关链接:http://www.xsgqxx.com/xxkx/down_UploadFiles/2008101519562292.pp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21:21:03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1#

 




















专题名称


200910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保健


主讲人


骆伯巍


时间


20090910


工作单位


教育学院(副院长)
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


电话


 


邮箱


 






一、职业压力


与其他群体相比,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教师过大的职业压力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生活幸福度、教师健康(身体、心理)。教师的心理自我保健、自我调节能增强我们承受职业压力的能力,缓解职业压力


从物理学分析职业压力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有一个作用力作用于一个物体的表面;另一个是物体发生了形变。我们关注:物体形变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分析:作用力的大小、作用的面积、物体的性状。


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过程


1.可能的压力源。物理、心理。我们生活得人和环境都是可能的压力源。


2.教师的个人特质。


2        评估:对自尊、安全的威胁。比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后的学生可以分类。一类是眼巴巴地看着老师的,他们对课堂环境的评估是觉得没有威胁的;还有一类是躲着老师的眼神,不敢和老师的眼神对接,这些人对环境的评估觉得是有威胁。


2        实际压力源。当这些人对环境的评估觉得是有威胁,这时候可能的压力源就变成了实际的压力源。


2        适应机制:减少感受到的威胁:这时候的个人体质开始起作用:适应机制。可以减少感受到得威胁,即减少压力。如:自我安慰。可以部分地化解压力。


2        教师压力感。平时所致的压力只要是指压力感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可能的压力源、教师个人体质。其中教师的个人体质更值得关注


二、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心理学家把压力比作味精。适度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还会产生愉悦感。举例: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人并不幸福,因为人是社会人,有归属的需要。一组数据: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年龄段越高死亡率越高。但实际上,退休后的前五年身体健康急速下降,所以死亡率更高。


什么是适度的压力?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强度适中、作用时间不长。


什么是过度的压力?有两种:强度太强、作用时间太长。老师的职业压力所遇第二种。


自我调节(作用时间太长压力)的措施:找把“剪刀”把一个长期的压力剪成许多短期的压力。这就是正确的工作和生活观。美国人的做法:上班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下班以后不考虑工作。不要一天到晚想着工作,影响身体健康的。为什么现在没有感觉?是时候未到,因为心理学家发现:三十岁是一个健康转折点,四十岁以后所有的问题就会逐渐出来。


三、教师职业压力源的来源


(一)学校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个人因素。(重点谈一谈)


1.教师过高的自我期望。


自我期望与压力成正比。适度的自我期望就会有努力的方向。要掂量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自我期望)


2.能力素质。能力与压力的关系复杂。


从理论上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能力与压力成反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却是成正比的居多。原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太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过程其实是个自我折磨的过程。)


3.教师过强的感受能力。从解决问题角度讲,感受能力越强越好;从缓解压力的角度讲:感受能力越弱越好。建议:该糊涂的时候要装糊涂,因为过于精明的人会更很痛苦。比如:当人家在背后议论你的时候,你肯定要痛苦一次,就自我安慰一下,就只是痛苦一次,这是个智慧的人。如果过多地计较。就会痛苦更多次,1+1>2,这些人只能算是个聪明人。


四、教师的心理自我保健


关键:心态。


1.正确对待物欲。即: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物欲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动力(今天不讲);另一方面是我们心理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简单的对待方法:学会排队,即人生道路上的排队。误区:总是会更多地往前看。越往前看心态越坏。而且喜欢用自己的长处和前面人的短处相比。提醒:不仅要不断地往前看,也要不断地往后看。


2.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1)在一般的非原则性的事情上,不要指望一定要弄个清清楚楚。比方:面对“太阳是方的”观点来说,不必争论,可以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因为不必用自己的“奔驰”去撞他人的“手扶拖拉机”。


2)要绝对避免使用“应该”两个字。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六种适应机制


1)理智。发火时舒服了今天,难过了明天。


2)转移。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要做跟消极情绪无关的事情,体力消耗越大的事情效果越好。


3)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避免人际冲突。


4)宣泄。最佳的间接宣泄方法:倾诉。要学会倾诉,但要找好倾诉的对象,要找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而不是高明的教育者,更不要找“小喇叭”。高明的倾听者:保持眼睛对视、能用面部表情告知对倾诉内容的感兴趣与同情。


5)升华。把消极情绪积累起来的能量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失恋背景。


6)自我安慰。人性的两个弱点:得到的总是不好的。越得不到越觉得好。调节方法:甜柠檬主义:得到的东西再不好也是甜的柠檬。酸葡萄注意——得不到的东西再好也是酸葡萄。


 


送大家一句话: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是我们所要追去的,但不是必需品。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2#

谢谢二剪梅

TOP
13#

二剪梅,向你学习!
TOP
14#

谢谢,辛苦了!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5#

这么好的资料,真是很有启发。
TOP
16#


















专题名称


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


主讲人


高亚兵


时间


20090911


工作单位


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管学院


电话


 


邮箱


gyb@zjei.n


 


一、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


学员试答:老师的行为引起的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


高亚兵概括:教师不当的行为引起的……


我的研究:教师怎样的教育行为的不同类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我的思考:教师行为、教学行为、教育行为,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含义的那些行为,语言的、非语言的,可以再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如::学生在课堂提问后教师如何回答,这里反应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如何处理?设计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国内外专家的观点):


1.在学生认知和学习发展中具有组织、引导作用;


2.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性与社会性行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学生、家长的内隐观念中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采用自由列举法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三者对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影响作用的认识明显偏重于知识传递、智力发展与应试升学,分别占67%72%66.0%。相对忽视教师在学生社会性、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很少有人提及(吴康宁)


案例:浙大一学生的因考试受挫而造成的自杀现象,其父母竟然都是中学教师,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却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深思:老师的孩子、老师的家庭教育状况怎样?


发现:老师的孩子比一般职业家长的孩子更为可怜。


因为:第一、教师在单位的压力很大,常把一些不良情绪宣泄在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孩子的身上。有一个现象:一线教师只要换了工作、远离学生后就会心宽体胖,脾气很好。第二,中小学教师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家的孩子批评、惩罚得多,造成教师子女除了一小部分很优秀以外,大多很焦虑。


推荐书籍:龙应台、安德烈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其中有一篇《给河马刷牙》,有一天孩子问:妈妈,也许我会让你们失望,我很可能是个很平庸的人,这个时候你会接受我吗?龙应台的回答:如果你能做到两点:第一,将来你的工作有意义的,哪怕给河马刷牙,你也不平庸;你嗨哟有尊严,不要一天到晚为生活而奔波,你要有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去休闲区区生活。只要做到这两点就是不平庸。


现在因为我们中国的望子成龙、无法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造成了很给多问题。


如教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体现为教师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可以体现为消极阻碍作用


我的思考:具有先进教育观念和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着,而观念落后和采取不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阻碍者,给孩子造成伤害,也就是师源性心理障碍。


例如作家三毛,就是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受害者,又如马云,都是数学成绩不好的。


 


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


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叫做师源性心理障碍。


 


二、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和危机


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是家长和教师。


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


案例讨论: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可以从网上搜索到。这是一片写给所有的中小学老师的一片文章。长辫子音乐老师带领大家排练让自己当傀儡的经历,而造成的心理障碍。记住:教师就是学生的重要他人


 


互动讨论:


1.说说自己的学生时代有没有老师给过你伤害?


2.分析:长辫子音乐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有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


3.反思自己或身边的人:是不是现在还存在着这样的事情。


 


学员回答:


学员1(小学科学班):师范时,我不想学习考试得了最后一名,班主任说我:“你初中当了三年班长,你现在的给我们班争了倒数第一,给我们争了光。” 我现在用成人思维来原谅了他。


学员2(初中数学班):三十年前的事情,小学时,我同桌有一支钢笔,正好和我家伯伯的钢笔很像。有一天同桌的钢笔不见了,怀疑是我拿的,班主任就一直逼我拿出来,我没有办法了,只好从伯伯那里偷来他的钢笔还给了同桌。虽然我早已原谅了这位班主任,但现在作为教师的我始终记着:绝不冤枉任何一个学生!


学员3(小学科学班):我们学校有个老师,上课去的时候故意戴一副平光眼睛,用来提醒那些很健忘、经常不带课本的学生。


学员4(初中英语班):用激将法来对待那个男生,但是学生不理解,到毕业时唯一不感谢的老师就是我。我现在的想法:爱学生就要让他知道,不要等将来理解,要现在理解。


学员5(小学科学班):也许适当的挫折对学生有好处的。老师用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和举止给一点障碍,对他的成长也会是有帮助的


学员6:反思罗雪娟拿到冠军后的话:“我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那些曾经憎恨我的人”。任何事情是有两面的,对师源性心理障碍是要重视的,但只要目的是善意的,用一些适当的做法也是必要的。


高亚冰:长辫子音乐老师,从出发点来说是没有错的,但她始终把得奖放在第一位,眼里是没有学生的,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错误在于:的教育中没有以生为本,功利心太强,导致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和语言,随意地对学生发表看法。以前有位学员的老师说他是“茅厕里的那块砖又臭又硬”。对于这个案例我想说的是:首先,我们老师的心中要有学生。故意的伤害绝对不要有。第二、老师用心良苦但是方法不对,结果是不好的,如果老师不愿意去承认,这是大错特错的。


 


思考:假如毕淑敏是你的孩子,当他回到家里告诉你这件事情时,你怎样对她进行教育?


提示:


1)倾听。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要让孩子有说的机会。现在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刚开口的时候,就给他们以批评。


2)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涉及了学生、教师、家长的三者关系。


3)教他怎样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失败。以后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要教会他怎样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帮助他学会如何做人,不要采用消极地方法。


 


二、教师不恰当教育行为的类型


冷漠行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工作热情和人性关怀,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师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冷漠感和疏远感。


偏爱行为: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的满足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即片面地关注一些学生,有意地忽视另一些学生的不健康行为。


权压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因多次说服教育不能奏效,于是失去耐心,以种种神圣的理由,心安理得地公然贬低、侮辱学生的人格或恐吓、威胁等手段管理学生、压服学生的行为。


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手段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不良做法,直接或间接伤害学生身体的行为。


 


三、教师不恰当教育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1:受“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或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的教育方法。


误区2:有些教师习惯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法国大,学生好的方面被认为是应该的。


误区3:教师被较强的“功利心”所驱使,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是人转变。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知识的缺乏


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对学生不了解的例子:不少小学教师将小学生看做“小大人”,中学教师将中学生看做未成熟的孩子。


2.心理卫生知识。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学生问题是属于心理问题还是思想品德问题。


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产生效果。


3.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缺少运用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1.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


2.有些心理不健康教师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成为“替罪羊”


3.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


 


送给大家三句话:


处理与领导的关系要常换位


处理与同事的关系要不计较


处理与学生事的关系蹲下来


 


四、教师恰当行为的标准


曾做的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教育行为》


把教师教育行为进行分类,美国鲍姆令得的启示: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反应性。


推荐一本书《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主编:桑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长教养方式


权威型:既有要求,又有反应性


专制型:有要求,反应性差


溺爱型:只强调反应性,忘记了教育的责任。


忽视型:既无要求有误反应性。


 


教师教育行为的两个维度:要求和接纳性


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二是学生能够接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12:26:11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7#

 
















专题名称


追求成功快乐教育人生的五项修炼


主讲人


李更生


时间


20090911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待续……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8#

   
















专题名称


兴趣、责任和毅力成就事业


主讲人


喻伯军


时间


20090914


工作单位


浙江省教研室


(教研员、特级教师)


电话


 


邮箱


ybj2815041@126.com

 

一、关于兴趣和毅力


1.兴趣


l 个人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的、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l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l 爱因斯坦: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l 英国::爱为学问之始


l 日本:好者能精(亲眼所见日本学生制作木如意的过程用了12节课)


l 网友:兴趣是成功之母


2.毅力


l 坚定持久的意志的力量


l 毅力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


l 具备毅力的人,他的行动必然前后一致,不达目标不罢休


l 兴趣往往与毅力练习在一起,有兴趣又有毅力,何愁……


 


二、说我的兴趣


1.小时候的兴趣


22年前的图文结合的手抄本《有趣的动物》:在84年—85年寒假写成,当时因买不到而抄下来的,一天抄写一万五千字,师范三年买了400多元,生活费只有18.5,用掉9.5元生活费,其他的都用来买书。其他两百多元是奖学金。


为什么有这么多大的毅力把一本书抄写来?从小喜欢


2工作后我的兴趣和目标:上好课。


l 看到学生很喜欢自然课,非常有成就感。


l 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课程上好。


3. 为了上好一节课所做的事情


l 每天晚上备课到很晚(其他工作:每天早上还要带田径队锻炼,大队辅导员的工作、学校里的标语等)


l 工作一周后的公开课:拿着昆虫盒到山上捉蚂蚁,第二天一看全死了。重新去山上捕捉蚂蚁,用三角纸包好,回校后放在在每个昆虫盒里,下午的公开课下过很好。


l 抓蟋蟀:发动学生、家长,抓来的都已经缺少不完整了。偶然间发现花盆下有蟋蟀。用蟋蟀草把蟋蟀赶入烧瓶里,用苹果和黄豆喂了两个星期,完成了全部班级的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观察翅膀下振动的发声。


l 冬季星座的教学:自己在这之前只知道牛郎星,连织女星也找不到;知道北斗星像勺子但位置不是很确定,北极星也找不到。上课之前一星期,拿着星图穿上大衣坚持观星。先找北斗星定方向,然后找北极星,先看北天再看南天,那时才知道星座也是东升西落的。第二天的晚上的同一时间再看时发现星座的位置几乎是不变的。晚上也带领学生观星上课,学生很开心。


l 每星期六下午,教师是政治业务学习。我大部分时间是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做标本。


l 实验室成了收集站。(各种各样的塑料杯等,很乱,学校卫生检查争取到免检,很开明的校长)


l 出差必定要逛书店,买书籍。因为专职,出差机会很多。许多知识都是从书上得来的,学生就问不倒我了。


l 每周一节研究课,每个班级用不同的方法。


l 最后,我想让每节课的内容能吸引学生(有一个环节吸引学生)。


4.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l 1988年,参加宁波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l 1990年,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自然优质课比赛,获得优胜奖(相当于一等奖)。(心得:上课一定要用的、有可能要用的有放在旁边,比如:用蜡光纸解决摩擦力太大的问题)


(中途几年,成绩很少,原因是骄傲自满,没有新的目标,不想去挑战)


l 1994年,参加浙江省义务教育录像课比赛获得综合组一等奖。


l 1995年参加浙江省小学常识巡回讲座团。


l 1996年参加浙江省常识教材修订。


l 1998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l 2000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


5. 中间曾经有弯路:


l 1990年—1994年间的成绩很少,这是为什么?——骄傲自满,失去了努力的目标。


l 1994年以后,又有了新的成绩,这是为什么?——蚂蚁给我的启示。(自己一次观察蚂蚁的经历,重新定下新的目标: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6. 我的爱好


l 兴趣广泛:上课、练书法、种花草、打乒乓球、羽毛球、下棋、钓鱼(举例:练毛笔字的体会;管理花草从不懂种植,到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每一项工作都要钻研,都有它的窍门。)


l 原则: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三、兴趣、毅力的培养


(一)兴趣要培养


l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能是天生的,偶然触发的,很多时候是别人影响的,还有可能是培养的。


l 我的兴趣中,书法是被鼓励出来的,种花是逼出来的,钓鱼时被影响的,打球时玩出来的。


l 学生的情况也是差不多,有个学生喜欢种花,喜欢生长的感觉;有个学生不喜欢弹琴。但是被逼之下几年之后越弹越好。


l 原则: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二)毅力需要目标引导


l 在兴趣激发的同时,需要坚强的毅力作保证。


l 许多时候,我们的计划很完美,过了一段时间,对照自己的计划,很难完成,最后放弃。这时候最需要毅力,最需要坚持。


l 1500米的感觉,就是与身体疲劳搏斗的过程。


l 每一个人总有一段“高原期”,挺过这段时期,你又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l 能坚持与否,毅力是否坚强,与我们的目标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


 


四、兴趣和毅力成就事业


l 事业的成败,与目标、兴趣和毅力紧密相关。


l 举例1:陈其昌老师和他的鸟类标本。感动嘉兴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词:“三十八载春秋,把一个小学老师和一所山村学校联系到了一起。坚守,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陈其昌用行动诠释了一个老师应有的品德。”到05年止,经过陈老师13年的努力,标本已到130多个品种的300多件。 2006年,景区南北湖村提供场地150平方米,建立了鸟类标本馆。


l 举例2:陈耀的少年科学院。陈耀和少年科学院: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选,全国共评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2000多名,其中的90多名教师作为全国模范教师代表,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浙江省共有3人,温州仅陈耀1人。让学生和家长对科学着迷:一位年轻的科学教师,一位温州市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学生以参加他的课外兴趣小组为荣,家长千方百计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他的课外科学小组。是什么原因?骄人的业绩:带领学生搞了一项项科学研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获得了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独特的教师:一位普通的乡镇科学教师,他的理想是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学生,用自己的桑塔纳汽车,载着学生每星期做考察和实验。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飞机模型,给学生作航模实验。工作出色,被温州市实验小学挖走。在温州市实验小学闪光: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少年科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科学教研组成为温州市唯一的模范集体。努力钻研课堂教学,参评科学特级教师。2007年成为与总书记、总理合影的教师。


l 举例3:兔子和网络研修。不睡觉的兔:这是一位科学教师的网名,可见他对网络的深情。最早在浙江省缙云县木栗乡西峰小学任教,这是一个村级小学,一共2个老师,4个年级,大约80多个学生,复式班教学.什么课程都是自己教。直到新课改开始,才任教科学课。为了上好科学课:寻找资料,迷上网络。从2002年起,网络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每天上网时间大约有12个小时,而睡觉大约是7个小时。2004228 ,组织了网上科学相约活动,与全国的科学教师一起探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内容在20043月份《科学课》上发表 ,激发了热情。网络学习的好处:网络学习,提高了他的教学水平。网络学习,提高了他的知名度。2005年,在省级备课会议上,我推出了这个典型,新型的学习形式的典型。现在成为许多知名网站的版主,成为丽水市的骨干教师。2008年调入莲都区大洋路小学。


l 举例4:阮翔的兴趣爱好;


l 举例5:陈玲,一位兼课教师的成长。


l 还有更多的老师……我省有很多优秀教师,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动人的故事。有一位学者说:“只要你对某一件爱好的事情进行持续十年的研究,你肯定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也非常有启发意义。


l 假如。假如你对课堂教学进行十年持续研究;假如你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十年研究;假如你对教材演变进行十年研究;假如你对纸笔测验进行十年研究;假如你对课堂常规进行十年研究;假如你对养蚕进行十年研究;假如你对某一课进行十年研究;假如……那么……那么,板凳要坐十年冷;机会给与有充分准备的人。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我的几个喜欢自然课的学生,一个岩石缘的学生


 


五、关于学生的兴趣


l 一位学生的来信:“省里的老师,我要把我们的科学老师杀了,因为他把我们的兴趣教没了”。


l 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l 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


l 培养兴趣与呵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紧密相关。


l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与大家共勉:


目标明确,只要辛勤耕耘,果实总会有成熟的一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12:23:3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9#

   
















专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主讲人


喻伯军


时间


20090914


工作单位


浙江省教研室


(教研员、特级教师)


电话


 


邮箱


ybj2815041@126.com

 

一、关于科学课程标准


以研究的眼光阅读课程标准


l   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育理念?


l   有哪些值得研讨的问题?


l   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过程: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2004年,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课标进行修订。


2006年,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重新对各科课标进行修订。


20086月,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标征求意见,见http://www.nsse.org.cn/


200812月,完成课标修订。


(虽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说了一二年级要恢复科学课,但是有难度,因为没有课时量,)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 总目标 二、分目标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3.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生命世界。 四、物质世界。 五、地球与宇宙。)


4.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六、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


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三、案例)


 


小调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哪三个关键词?


本班调查结果:全班共43人。——探究(42人)、合作(18)、科学素养(12)、主体(8)、科学概念(6)、能力(3)、质疑(3)创新(3人)、科学态度(3)、经历(2)、兴趣(2)、评价(2)、思维(1人)、开放性(1)、习惯(1)、


集中关注的三个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自主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现行小学科学标准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修订后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注:“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是同一个意思。地位在逐渐提高)


 


请讨论:你认为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


本班调查结果: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一定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习惯、质疑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了解:米勒的公众科学素养的标准的三个方面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基本词汇和概念。


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3)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影响的理解。


 


课标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思想?


班内学生回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多元化的评价;用教材教教;教师的角色;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活动。……


给我留下的深刻思想:


1)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


2)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5)以探究为核心,进行探究式教学。


6)“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7)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二、关于科学本质


(一)什么是科学本质?


现在有二十几种说法。原来的《自然》大纲、《常识》纲要为什么不提出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


1.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科学是讲求实证的——可证实的、可证伪的、可重复、可检验


2)科学是符合逻辑的——可推理的


3)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可发展的


 


2. 举例


1)光线能弯曲吗?


●学生的角度:不能弯曲。●爱恩斯坦:光线通过大质量的天体的时候,会发生偏转甚至弯曲。●这个观点正确吗?当时的人们非常怀疑。●怎么办?实证检验!(如:在日食时验证光线是否偏转)


 


2)为什么飞碟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可?


因为它经不起检验!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3)为什么常温核试验得不到承认?


因为没有第二个科学家做成功实验!


 


3. 科学本质中最重要的一条:实证与逻辑是紧密联系的


●证据是事实,提供客观事实非常重要;●要运用好证据,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用逻辑把证据组合起来,才能形成。


 


4. 举例:逻辑的力量——重庆公交车燃烧事件


据报道(65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不排除人为破坏


公交车是自燃吗?(67日):●据新华社电 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在5日深夜至6日凌晨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结论需要调查组调查论证。●胡庆汉说:“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一是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油漏在地面的现象;二是事故车发动机里橡皮的传输带还完好无损;三是油箱里还有107升柴油,剩余的柴油和它加油的状况、加油后运行的里程、需要的油耗数字是吻合的。●应该说我们从现场情况初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现在要说是自燃、机械故障,不能下这个结论。 


后续报道(68日):●在公安部消防、交通、刑侦等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对事故现场及车辆进行了多次反复勘验。●在燃烧公交车周围未发现爆炸抛出物,车辆底盘等部位基本完好,车辆未发现有爆炸痕迹;出事车辆拖离现场后,地面无炸点、炸坑。●对车内燃烧残留物进行了检查,未发现雷管、电池等爆炸装置碎片。()


初步结论:●在已完成的检验中,在车厢内残留物中多处检出汽油成分,其它大部分均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乙烯等材料。●同时,进行了试纸擦拭、炸药探测器分析,均未发现有机炸药成分。●何建生说,事故公交车是柴油车,综上所述,有人携带易燃物品——汽油上车,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但可以排除爆炸引发燃烧。 


质疑的声音:●装汽油的器物哪去了?汽油的残留物能检出,器物难到就就不能检出?物证呢? ●请解释:汽油燃烧后的残留物和柴油燃烧后的残留物有何区别? ●怎么听不到幸存者的描述?● 我想知道调查组技术组是怎么调查出来有人携带汽油的,是有物证还是有人证?●回避了公交车改烧液化气的问题。


 


5. 质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第五公设的启示: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他平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有几个人不相信——最后创立了非欧几何学——黎曼几何学


 


(二)科学本质与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并不只是传授科学知识;


●很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获取的过程,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领会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思想。


小学科学课如何体现科学本质的特点?


小学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培养:


  1)实证意识:讲求证据、实事求是


  2)逻辑思维:符合逻辑的思考


  3)质疑精神: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


在科学课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终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1.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证据说话,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开始。


●证据从何而来?一般来自观察和实验。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蜗牛会吃纸吗?


●具有实证意识的人,不会轻易、贸然下结论。


 


理性思维的人注重证据。举例:胳膊比不过大腿?——不见得!请看证据(图片)


 


举例:阿基米德“死光”实验结果无效


●古罗马人驾船大举侵略叙拉古,当时叙拉古城的青壮年们不在,城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大家都吓坏了,于是来找阿基米德,要他想办法把敌人赶跑。 阿基米德走上城墙观望,他首先发现今天的阳光格外强烈,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又看见罗马人的战船越来越近,而船上的风帆好象不久前刚上过油的样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于是他灵机一动,高兴地说:“有办法了!”然后阿基米德叫大家都回家拿来镜子,高举过头顶,要大家用千万面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个点--敌船的风帆上.于是就在敌船要靠近西西里岛时,一道光柱从岸边射来,罗马人的船顿时烈焰升腾,罗马人成了太阳能“死光”最早的牺牲品。


●模拟结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铜和玻璃制作一排总面积27平方米的大镜子,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他们尝试烧毁45米外的渔船,最终却只能够让渔船的木头冒烟,没有火苗。他们接着移动渔船,让它跟这排镜子的距离,拉近至22.5米,结果这次木船燃起小火焰,但是很快就熄灭了。


●结果说明了什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利用重庆公交车燃烧事件,可以出一道题目:给学生事件材料,运用证据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数学题目中,经常培养、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例题:如果:25 x =200080 y =2000;求1/x+1/y的值.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面、皮筋、钢尺发出声的时候都在振动。


如果这时候就肯定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就有逻辑上的漏洞。


因为不完全归纳法不能证明全称判断的命题。


 


怎样让学生信服?


继续增加证据和逻辑说服力。


感受音叉的振动,观察音叉的振动。


证明一些物体的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如:桌子发声时振动了吗?说话声又是什么在振动?


思考:使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不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


某日,老师想测试一位学生的智商,问:“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是无声手枪打的?不是!


那么声音是很响的了?80—100分贝!


这个城市打鸟不违法吗?不违法!


您肯定打中了?肯定!


师:你只要回答我还剩下几只鸟就可以了,OK?


生:OK!这群鸟是不是聋子?不是!


是不是装在笼子里面?没有!


有没有傻鸟?没有!


有没有饿得飞不动的鸟?也没有!


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的头上冒出了汗水。


学生继续问道:算不算怀孕的小鸟?不算!


会不会一枪打中2只鸟?不会!


那好,学生满怀信心地说,如果打死的鸟挂在树上,那么就剩下一只;如果打死的鸟掉下来了,一只也没剩下。


老师:……


一个思维严密的学生,假如我们真的碰到了这样的学生,会怎样对待?


 


3. 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举例1: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综上所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真的没有冷胀的东西吗?


师:是啊,你举个例子。


生:水结冰后,能把瓶子涨破,说明水会冷胀。


师:……


 


举例2:世界上真的有两片相同的叶吗


书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但是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论。


学生提出来要找许许多多的叶子来验证!


老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跟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真的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


老师的疑惑: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值得吗?


这个结论的意义:●这个结论是属于孩子们的真正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知识!●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科学本质与理性思维


●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本质,会促进一个人的理性思维


●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本质(一位局长的感言:科学课程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成果是理性思维的形成。)


 


三、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


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实际上没有一定的程式,有些过程可以省略)


 


请讨论:你对探究是怎样理解的?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


 


科学探究案例


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 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 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 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


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 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 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


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


 


科学探究教学的5个要素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萃取几个典型要素:(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与获得证据。(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交流与表达。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探究式教学是怎样的?


●非灌输式的。●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历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问题和证据建构概念的


 


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时间。


探究的材料。有材料操作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探究的习惯。


 


探究教学的材料


教材包括材料。一套好的材料可以促成一节好课。一套好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材料是教材中最重要部分。


 


探究教学的时间分配


教师与学生的占用时间分配


理想的分配方式:教师一半,学生一半


教师占少数,学生占多数


 


四、处理好一些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体


请讨论: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请用证据说明。 


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处理好一些关系


处理好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


 


讨论:怎样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对课程标准的评价


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对你的教学产生了影响?


你认为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你期望修订的课程标准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希望


再次阅读课程标准;带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去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


 


五、上好科学课的几个建议


(一)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入手。


阅读科学史的书籍,科学哲学的书籍《大学科学读本》《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探索者丛书》等。


要博学多识,补补初、高中的科学知识。


 


学习理论


书籍很多,博览群书很重要。


我的建议:读透其中一本著作。


(二)落实教学常规,把住底线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


如: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内涵;


研读教材,处理好教科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研读教材,把教材上的实验先做一遍。


 


科学课的底线是什么?——开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上研究课(模仿着上好几节课)


深入分析一节课,解剖麻雀;


学习优秀的课例,分析课例的优点;


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


根据自己的学生改进教学;


模仿是一条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


(四)关注课改动态,积极上网络学习。(畅游网络)


浙江小学科学网


首页:http://www.zjxxkx.com


论坛:http://www.zjxxkx.com/bbs/


QQ群:514698115081292684830


 


与大家共勉:


让我们共同上好科学课: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做精彩,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12:19:1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0#

 
















专题名称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得到“双螺旋” 发展


主讲人


刘晋斌


时间


20090915


工作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校长、特级教师)


电话


 


邮箱


605755174@qq.com

 

(从湖北来浙江的第一年做教研员,前五年换了四个单位。最近又换了一个新学校。)


一、关于科学探究


1、什么是科学探究


(当我们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出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到原点)


解释一: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法


解释二: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课改初期的误区:不敢提知识。)


2、科学探究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


希望兼职教师能用科学的学习方式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自主、合作、探究,怎样做实?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比如:根据什么得出结论?——证据。


两种实验:验证的(先有结论用实验来甄别)、探究的(结论是未知的,在这过程中形成概念)。在小学科学中,这两种都在。


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什么样的问题式科学问题?怎么去研究?


3、科学探究中学生能得到的发展


1)思维。思维水平或思维品质得到发展。科学研究中对人脑的刺激比较强烈。


2)创新思维。思维的发散中有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不能太强调求异,在求异的基础上要寻找规律,去求同。比如:数学有一种特有的美,但是有一段时间太强调“求异”思维,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胡思乱想”。


3)合作。注意合作中间的“伪合作”现象。合作的前提是:奉献精神(分享)、“牺牲”精神(在讨论中牺牲我的观点、思想)。小学生在合作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价值,感受人与人交往的乐趣。感受到他的存在对周围人的价值,周围人的存在对他的价值。感受到几个人的合作缺一不可。老师们要研究:怎样避免因小组分工不同造成探究的缺失


4)引发探究欲望。


5)强化探究意识。


6)领悟探究方法。


7)锻炼探究能力。


……


二、关于科学概念


   1、什么是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


(区别于科学知识,在科学知识之上)


科学概念(Scientific Concepts)是指组织起来构成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它来自科学家共同体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帮助科学家组织对世界的观察和发现,它包含的内容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


(涵盖了对世界的认识,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观念等)


科学概念可以是一些自然的语言、如动物、植物、哺乳动物、湿地、水资源等等,也可以是运用一定的语言规则,由科学家建造了更复杂的知识结构的表达,并且和数据、方法、理论和其它概念相连。例如说,“电是一种能量”。


     作为一种科学知识,科学概念必须是基于实证研究的。


(比如:豌豆夹里的豌豆的统计、磁铁的不同位置吸引回形针的数据的不同,其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数据”的处理,怎样引导学生在思想方法上去的收获?)


2、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越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概念是一种组织性的观念,是一种心理图示,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概念性。


3 概念形成的基本方法:


    比较、综合、分类、类比、演绎、归纳、推理


三、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应该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而展开。


(科学学习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方式、思想,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在科学探究中形成。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同步发展的。


从发展科学概念的角度,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检验观念、拓展经验、形成新的观念三个阶段。


(学生的生活中可能会给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会有一些假象与自己的推理。所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很重要,有时候学习是使学生的前概念得到发展,有时候是要重新建构。)


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将遵循这样的顺序:熟悉事物→小观念→大观念→更大的观念→理论和原理系统。这个过程不会反向而行。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他们的观念,而不要跑到他们经验的前面。这很重要。(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办法:课前谈话、课前问卷调查)


四、讨论来自一线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能让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各种概念的活动,学生看起来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但是还是有学生对概念的解释存在偏差。面对40多人的大班教学,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减少这种偏差出现的概率?


概念箭现象:学生的起点不一样,允许学生在一个“底线”上不同发展,存在偏差时绝对的——保证底线,差异性发展


 


●我们常说要读懂教材、也要读懂学生,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建构概念,我们在课前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合理地利用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前概念水平?


  课前谈话、问卷、找资料、工作的积累


 


●科学概念具体在测试中出现的都以判断,选择居多,对于课堂中操作过的一些实验,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很多,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答题中会有错误。科学实验操作实践中得到的科学概念却和纯理论的解答存在偏差,有何更好的方法降低这个偏差吗?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各种概念的活动,学生看起来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但是还是在期末的卷面考核中总有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困难,甚至学生对于科学的喜爱只是停留在可以玩,这一层面上,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科学教师又该如何?


指导学生学会考试,推荐阅读我的文章:网上可以搜索到的《我们的分数经》;平时认认真真上课,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对学生的玩实验的处理:提醒学生不要忘了为什么做实验。利用复习帮助学生梳理。


 


●我一直有个困惑,辛辛苦苦地开展分组实验,积极组织探究活动。但是往往学生考试时概念填空题还不如兼职老师所教班级学生考得好。那我是否也要让学生划概念、背概念呢?


底线要把握好,复习时该记住的还是要复习的。


 


●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看上去好像“掌握了”科学概念,但往往有部分学生不能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最简单的科学现象,这是否算掌握了科学概念?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来知道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概念?


 


●我校系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六年级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初中所要求的规范、严格的科学概念,以便更好地实施中小学接轨。请问这样做是否可行?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


 


●科学概念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是怎样的?是达成三维目标的一个方面还是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和科学概念的关系怎样?是并列的,还是过程与方法是载体,科学概念是目标?讨论来自一线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五、几点思考


1、一种新的学习理论,直到25年至75年以后,才能变成学校实践。当新的理论达到影响学校政策的时候,它通常并不取代以前的东西;它仅仅同它们竞争。这样,当新的理论引进来的时候,它已被增添到旧的理论上面去了,教育景象变得越来越混乱。


                             ——莫里斯·比格著《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


2、当一种新的学生观提出后,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


“光荣在于平淡, 艰巨在于漫长”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1#

 
















专题名称


小学科学学习困难生案例分析


主讲人


高亚兵


时间


20090915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一、通过成长三步曲活动体验学困生的内心感受


验活动:小鸡的成长三部曲


体验者说感受(略)


高教授总结:通过本次体验让我们了解学困生的感受,我们应该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今天体验活动目的已经达到


 


二、学习困难学生概念界定与类型


(一)概念界定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注:弱智儿童除外;学习效果低下一般是用学习成绩来区别的)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定标准:


1. 智力标准。智商>7075


2. 学业不良标准。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标准。


3. 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第一,课堂反应迟缓。


第二,记忆效果差。


第三,注意力涣散。


第四,解题或回答问题时思路混乱。


第五,言语障碍。


第六,行为问题。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


 1. 发展性学习困难


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某些心理与语言功能的发展出现与正常发展过程相偏离的现象。


发展性学习困难又可分为两种:


一是原始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知觉——运动协调能力上的缺陷;


另一种是衍生性缺陷,由于上述原始性缺陷造成某些较高级能力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考能力与语言能力上的缺陷。


2.学业性学习困难


从课程学习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困难,指儿童在各学科存在学习或各种学习技能如听、写、说、阅读、拼写、算术等的困难。 


3.行为——情绪性学习困难


指儿童有行为或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品行问题,如攻击性;


      二是不适应或不成熟行为,如漫不经心、懒散、缺乏兴趣、厌学等;


      三是个性问题,如过于敏感、自我意识缺乏、缺乏自信、恐惧、焦虑等。


 


三、学习困难的成因


1.生理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学习困难可能由脑损伤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生前脑发育不良、遗传或生化失调等造成。


2. 认知能力


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各种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合适的认知发展过程;


3)非言语及言语思维上的失调,指视觉技能、操作技能、空间知觉能力以及某些社会技能。


3. 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如: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存在的问题最大。)


社会环境因素(如:读书无用论等)


学校教育因素(老师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多次帮助辅导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采取责难。)


四、认知能力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


(一)注意缺陷与学习困难


注意缺陷包括:分心注意缺乏


分心:指把注意力指向无关的目标或把注意同时指向许多不同的方向;


注意缺乏:指不能适当地集中注意(听或看)。 


陈某,男,7岁,一年级学生,个子高大,头脑聪明能干。行为表现好动、坐不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燥。课堂上常两眼望窗外,或借故站起来走动,上侧所。经常毁坏他人的物品,如把他人的茶杯打破,把男生的铅笔盒扔进女侧所。经常主动攻击他人。对他人提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从不承认自己的缺点,敢于顶嘴,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如把一个同学推进千岛湖后告诉别人很好玩。平时在校很少做作业,且字迹潦草、模糊。


多动症(ADHD)有以下四方面表现:


活动过多;


注意力分散;(比如:最喜欢看的电视都不能坚持30分钟)


冲动任性;


学习障碍


 


康纳斯简单评定量表


1.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


2.易激动的;冲动的


3.干扰其他儿童


4.有始无终;注意广度狭窄


5.持续的烦躁


6.不注意;容易分心


7.需要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经常及容易哭


9.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10.常发脾气;行为暴躁不可预测


评分:0分——完全没有;1分——有一点;2分——较多;3分——非常多。若总分大于或等于15分,表明有注意或多动问题。


(软性鉴定方法:翻手活动中的协调;闭眼后的指鼻10次的正确率;脚尖走直线的动作)


 


多动症的矫治:


(1)药物治疗


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减少活动过多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


(2)行为矫治


鼓励多动症儿童多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等。将他们多余的精力消耗掉。


通过学习榜样,加强自身的自制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困难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的过程。


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多发生在56岁至1112岁儿童身上。


据调查,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10%--30%左右,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与同龄儿童的差异:


婴儿时期的滚、爬、坐、站立。


幼儿时期系鞋带、扣扣子、使用筷子等的技能、技巧以及语言发展等。


看得不够仔细、听得不够认真、不能集中注意力、动作笨拙、姿势不佳。


手工制作差。


人际交往困难。


活动过多和过分不安。


 


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与表现: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运动不良


2)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空间距离知觉差、左右分不清


3)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端坐、写字姿势不正


4)视听觉及语言障碍


5)触觉防御障碍: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出现异常的躯体和情绪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以丰富儿童的感觉刺激。主要是提供内耳前庭、本体感觉和皮肤等感觉刺激,使儿童能自动形成顺应反应,并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找到儿童可以自己尽力玩的活动。


2、用耐心去培养儿童的兴趣。


3、让儿童感到快乐。


4、协助儿童建立自然的情绪,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发展。


5、感觉统合训练因人而异。


 


感觉统合训练中常用的器材与运用


1、滑板;2、滑梯;3、网缆;4、圆筒;5、大笼球;6、球池;7、羊角球;8、蹦床


 


五、学习困难学生案例交流与对策探讨


(一)本班老师们的案例分类:


1)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差、、。


2)注意缺陷(多动症、问题儿童)


3)学习习惯不良


4)学习动机缺乏


5)特殊家庭学生


(二)案例举例


案例一:上课坐不牢,经常欺负人,不会使用实验器材,不会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智力正常。措施:平时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整理实验室。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上课时的注意力提高了,能配合组长管理仪器。


案例二:作业不做或抄写,留下来会溜走,偶然发现:会帮助老师搬东西。我就经常故意把书本落在讲台上让他帮助拿,实验器材也经常让其帮助拿。


(三)分组探讨的问题:各种类型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1.分组交流,按学习困难案例类型分成五组


小组内进行案例交流,共同探讨,并把讨论的教育对策写在大纸上。


(分组方式:根据自己的案例分组,每组8人。组长一人,组织小组的讨论交流,领取记录交流用的材料展示出来。汇报员一名)


2.全班交流,每组选一位教师在全班交流。


第一组汇报: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差


分成五个症状:


1)恐惧心理。比如:如给酒精灯点点火(对策:示范)


2)缺乏操作机会。(对策:多提供独立操作的机会)


3)无效的操作现象。(对策:明确实验的目的,先说后操作)


4)技术差。(对策:分组实验中多关注)


5)主观能动性差,不想做实验。(对策: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第二组汇报:注意缺陷


表现出来的状况是: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教育对策:


1)降低要求;


2)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能动性;


3)以发展性评价进行鼓励;


4)针对多动症的孩子,进行行为矫正。


5)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被老师排斥、对科学课的内容不敢兴趣、本身不能集中注意力。第一种:老师给予关爱;第二种:从其中某一个感兴趣的内同入手,在慢慢扩散;第三种:在不违反班级纪律的前提下给予教师的包容。


第三组汇报:“学习习惯不良”。


教育策略:关爱学生,多元评价


1)不想做作业的:


对策一:降低要求,分层要求。如:第一个阶段:可以不做作业但要认真上课;第二个阶段:等上课认真后再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要求完成。


对策二:监督帮助,同伴结对。让他们和好学生结对,让好的学生给他影响。


2)乱提问题、答非所问的


对策:私底下和学生约定,上课时,会回答问题再举手(举左手或右手示意),引导其量力而行。


3)玩实验.对策:强化实验规则,明确分工。


第四组:学习动机缺乏


1)抓住切入点。


2)分析原因。


3)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4)家校合作,适当激励。


始终注意:拉近师生举例


第五组:特殊家庭学生


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一“挖“(挖优点)三“关“(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2#

 

20090915“小鸡”《成长三部曲》活动学员感受录


 


一、体验活动:《成长三部曲》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每个人都做“小鸡”(蹲着),,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与其它的“小鸡”竞争,获胜者升级为“中鸡”(半蹲)。失败者再和别的小鸡竞争,只有获胜才能升级“中鸡”。“中鸡”之间继续竞争,获胜者成为“大鸡”(站立),“大鸡”之间继续竞争并排队。(最后会有一只“小鸡”一只直蹲着,有一只“中鸡”会一直半蹲)


第二阶段:第一个大鸡拉起最后的那只小鸡、中鸡,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每人朝一个方向(第一支大鸡朝着最后那只小鸡的方向),为前一个成员揉揉肩、按摩一会儿,然后向后转,反方向为前一位揉肩、按摩一会儿。


第三个阶段:保持圆圈形状,适当调整前后距离,每人左手平举右手高举,坐在后一个人的膝盖上。


 


二、学员感受:


1. “小鸡”或“中鸡”的感受:


●我成了小鸡。还没有反应就已经开始,旁边随便找到一个竞争的就输掉了。当我旁边的人都长大的时候,我也希望成长,一只找不到和我一样没有长大的小鸡,只能蹲着什么时候都不做,有点失落。站起来后,第一名成为大鸡的人给我敲敲背的时候,失落感就没有了。


●很想成为大鸡,但是每次都在帮助别人长大,我成为中鸡的时候,周围大多是大鸡了,找不到竞争的中鸡了。想到学困生也和我一样,没有找到帮他一把的人,就没有了进取心了。到了后面的活动的时候,没有成为落后的感觉很好。


●第二个游戏:从最弱的站起来了以后,忽然就没有了失落,成为集体的一员。


●竞争实在是太大了,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节奏慢了,非常着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早点找到目标。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好好努力。我想,学困生的心里可能也会这么想,所以我们的脚步能不能慢一点?让学困生赶上来。


●起初对游戏有点抗拒,和他人竞争有点焦虑,游戏开始就顾不及了,前两局赢了就有点得意忘形了,甚至忘了任务,导致找不到竞争对手了,到最后成为中鸡了,很有挫败感。后面的活动中,已经渐渐了消失了这种感觉。


●失败了两次以后就很急,怕自己不能长大。在我们的班级中,也有这有这样的小鸡,他们也很想长大,所以老师要去想办法帮助他们。不管是优秀生还是落后生,都是平等的,缺一不少。(我们班级里有的学生也有想你一样的体会?)有的。这些孩子每次搞集体活动的时候,他们很积极。


2. 先后成为“大鸡”的学员的感受


●刚开始游戏时,大家都是很开心的。就像我们的学生,刚进校时都是一样有期望的,可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分化了),有一部分成为了学困生。


●前一个活动就系就像生活中的竞争,有点压力,感到了成长的快乐。后面的活动中很放松,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我想生活中能否竞争少一点?因为竞争给我们带来了压力,特别是落后生。


●当我们组大多成为大鸡的时候,我看到了小鸡。很想去帮助他一下。我想以后也要带领学生玩一玩这个游戏,让大家体会落后生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竞争,第二个感受是和谐,形成团队的力量,学困生如果能有团队的力量去帮助他就好了。


●这个游戏室一个失败者的历程,首先是无所谓,但是当别人都成功的时候,心里就开始着急。当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我就很焦虑,后来第二个活动的安慰,最后的完美安排。希望现实中也能如此。


●游戏能够较好地模拟了优秀生、中等生、差生的,发现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因为我一直是中鸡,所以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在想:怎样让班级中的中等生体会到快乐?怎样让我们的差生成长为好生?


●开心——体验活动的参与很开心,感到自己年轻了很多。爱心——在敲背活动中,第一个大鸡要为小鸡敲背,我们要经常为小鸡敲敲背,给它的感受是很深的。用心——用心吧事情做好,有这份心从事这份事业。


●开始时是期盼,希望自己不是那只最后的小鸡。第一次获胜成为中鸡时,特别开心。中途失败时感觉到了压力,马上去找新的竞争对手了。又一次获胜成为大鸡后点狂喜了。回望小鸡时,有点不忍。合作环节感到很放松,因为没有了排队,同伴们在一个队伍了,大家是平等的。


●庆幸,没有成为小鸡。但是,有点遗憾,没有成为第一只大鸡。


●三次都赢。也有点没意思。没有大风大雨,一下子就走过来了。


●我想自己能否顺利地成为大鸡,成为大鸡后,我在找谁是小鸡。心理觉得有点感到他可怜。


●做同心圆,需要大家商量一下怎么做。


●同心圆,要达到那个动作的时候,有了约定,同心协力的效果很好。


●做同心圆的时候,已经分不出谁是小鸡了。


●同心圆的组成只能协作。


●同心圆的合作,缺一不可。


●成为同心圆时想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开始前,输赢对我来说觉得不太重要,最后一个圆的时候,是一个团体了。


●充满竞争、团队协作的游戏


●我感到自己是个中等生,感觉不多。


●所谓的困难生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更多的时候要自己摆正位置保持一颗平常心。


●竞争中在想:能不能有双赢或多赢的局面?互相捶背时是多么开心。


●给自己的触动:平时也是很关注学困生的,更加想去转化他们。


3. 因身体原因没有参加者的感受:


●我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是以大人的身份参与的,大家平时是压抑的。我首先关注的是第一个成为大鸡的,再就是关注的是小鸡,这都是平时我们的教师关注的两类学生的情况。


 


三、高教授总结:


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说?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的,因为通过交流大家的感受会很多。通过本次体验让我们了解学困生的感受,我们应该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今天体验活动目的已经达到

(整理:陈梅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21:53:31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3#

   
















专题名称


科学课是怎样的?


主讲人


章鼎儿


时间


20090917


工作单位


浙江省特级教师


电话


 


邮箱


rd_z@163.com


一、带着问题的一些资料


(一)资料:《酒精和火焰》


实验和观察


1、把酒精少许注入玻璃管内,用木夹夹紧,移至火焰的上面,隔了几分钟,看是怎样?


2、把红水注入玻璃管内,再注入酒精,稍稍振荡,看是怎样?


3、把酒精盛在瓷杯内,再滴入油一、二滴,用筷子去搅动,等到搅了十几分钟,看是怎样?


4、把酒精盛在瓷杯内,再再放入脂肪少许,也用筷子搅动,等搅了十几分钟,看是怎样?


5、把蛋白放在瓷杯内,再注入酒精,看是怎样?


6、在酒精灯上点火,看它的火焰怎样?


猜猜是什么资料?


是小学“科学”教材      什么地方的?


是中国的科学教材      什么时候的?


是将近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小学科学教材


曾经有过这样的课程、教材


曾经有过这样的科学课


与我们现在的课程与课比较一下——


有什么感慨?


我想说一个字:新!


面对一门新的课程。


什么都是新的。


一个世纪前的“科学课”,我们也会觉得“新”得很。


反映出我们的认识问题:对科学课、科学课程的认识。


我们所谓的科学课,是怎样的科学课?


 


(二)资料:《苹果》


实验和观察


实物教材及教具:横切的苹果、纵切的苹果、果核、碟子、笔记本


学习:


     1、苹果的果肉表面被一层有色的薄皮裹着。


     2、果心有星状子房,每个子房里都有种子。


     3、果核由种子和胚珠构成,其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膜。


小结:苹果有五个果核。每个果核里都有一个胚珠,胚珠得到很好的保护。


习题:


1、把横切开的苹果横断面画在笔记本上。


2、画出带胚珠的苹果横断面。


3、用同样的方法把梨切开并进行比较。


4、找出梨核中的胚珠。


5、把果核放在火上烤,观察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6、观察其他带核水果。


推测一下这是什么资料?


确实是小学科学教材        什么地方的?


法兰西的小学科学教材    什么时候的?


大半个世纪前的法国小学教材。使用于20世纪4060年代。


亲切感——我们也都切过,还自叹不如!


关于“物象教学”的指导当年教学的一段训令:


关于“物象教学”的指导当年教学的一段训令


观察练习的最大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有效的语言唤起学生注意,让他们从所学习的题材中找出该事物的主要特征,并进而引导学生把各自的主观想法和全班一致接受的结论融合到一起。因此,在做任何一种练习时,都应该做到自然而然的基本观察是极为重要的。


但也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客观,切防自以为是的毛病,努力去理解自然界,这也是极其需要的。很显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首先能接触到所学习的各种具体事物,这是因为能说明客观真实性的并不是教师的语言,而是这些事物本身。可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直至做出明确结论。


教师的活动应留有余地。教师如想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有助于下一步的理解,就要暂且装作不懂的样子,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并将其引入正确方向,在极其必要时,可略做一些补充讲解或用简单的概括摘要和图表给学生说明结论。


不妨议论一下40年代的科学教学


 


为什么详细地介绍展示?


了解历史的意义、比照的意义。相对于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有启示意义


还想请大家想象一下: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发展


 


以我们目前的标准衡量


很不错的课啦                 有概念   有知识


非常棒的课啊                 有观察   有记录


相当精彩的课                 有方法   有技能


我们当前的“科学课”中还少有这样的课


这可是在座极大多数人出生前的“科学课”


科学课没有停留在50年代


科学课向前发展了


 


(三)资料:蜗牛对热的反应


问题的提出


1、让学生采集蜗牛并仔细观察缩进壳中的蜗牛所处的状态。


2、这时让学生推想,如在温度适宜、潮湿时,蜗牛可能会探出头来进行活动。


3、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证实蜗牛喜好适宜的温度”?


教具:一个50厘米长的水槽,分成5格,一边是灯泡加热源,一边是冰块冷却源……


实验


1、测定每一格里的温度。


2、把蜗牛随便放入里面。


3、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连续进行25分钟,统计一下每格里蜗牛数,并用图表记录。


4、就图表的记录展开讨论。


5、用直方图表示结果。


学生的疑问


1、格子的长度是否过短?


2、难于正确测定温度。


3、如把第一格内的温度再降低些,蜗牛是否会跑掉?


4、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是否太频繁?整个实验时间也太短。


5、为什么蜗牛都喜欢往中间那个22.5℃的格子里跑?很想进一步了解。


实验后的小结


1、为调节过冷并降低温差,可以把实验槽延长到1米左右。


2、在每一格的盖上开一个洞,可通过它来测定温度。


325分钟的实验就已经取得很好的结果,如果把实验延长到一小时,其结果可能会更有意思。


4、这一题目最有趣之处在于它从共同的出发点去进行观察,并从其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说来加以验证。


5、讨论之后,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想知道蜗牛为什么聚集在22.5℃的地方的理由”,正好说明这个题目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联想出更多的新问题,足以说明这次学习取得了好效果。


是否可以谈谈对70-80年代这样的科学课的看法?


 


21世纪的科学课是怎样的?


20世纪初的科学课  (酒精)—— 改革了!


20世纪4060年代的科学课(苹果)——改革了!(60年代的科学教育改革)           


20世纪7080年代的科学课(蜗牛)—— 改革了!( 世纪交替的科学教育改革)


(从自然课到科学课的改革不是一小步,而是跨越式的一大步)


 


2000年开始的探索寻找


我看到了不少闪亮着科学课光芒的课。


我坚信能在几年内看到我可以真正称之为小学科学课的课。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这样的课。


   ——并不认识。从未谋面。


   ——认识、思考、设计、方法90 %一致。


   ——一节95分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课


 


思考:我们的科学课处于哪个阶段?


20世纪初的科学课


20世纪40年代的科学课


20世纪7080年代的科学课


21世纪的科学课


我们谈论、研讨的课堂教学实施,实施的是哪个年代的科学课?


 


科学课的几个发展阶段


1、教给知识


2、教给知识辅以观察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能力培养,知、能并重,一箭三雕


4、注重科学过程,重视科学过程技能


5、进入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培养


 


我们当前的课处于哪个阶段?


1、教给知识


2、教给知识辅以观察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能力培养,知、能并重,一箭三雕


4、注重科学过程,重视科学过程技能


5、进入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培养


 


二、科学课是怎样的?


课的问题不是教学实施问题,主要问题是:


△科学课的认识问题


△科学课目标的认识问题


△科学素养的认识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认识问题


这是当前我们碰到的主要问题,在研究教学实施问题的时候,不要忽略了我们的主要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


研究教学实施


            首当其冲的研究


            是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认识


教给一些浅近的科学知识的课的实施


间接知识教学活动的的课的实施实施


             轻车熟路


 


走向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参考的四个关键词


时间。(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


空间。(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指导。


     共识。


 


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


△主体参与的活动


△主动参与的活动


△多感官参与的活动


△思维参与的活动


△具有学生实际经历意义的活动


△具有主体科学素养发展意义的活动


△有几个连续活动侧面组成的活动


△有可能向不同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同一方向发展的活动


△有一个起始目标引导,由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持续发展的活动。


△开始于一个问题的探究,结束于更多问题提出的活动


△学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活动


△可以不断深究,不断延续,没完没了的活动


△可以分阶段整理小结,并在其中的任一阶段总结、结束的活动


△个人、小组、全班学生参与的活动


△教师设计、指导、调控下的活动


…… 


 


教学实施中的普遍问题


●活动前的指导实施存在问题


主要活动实施存在问题


●活动后的交流、整理、归纳存在问题


 


活动前指导


反映出普遍重视活动指导,但是,重过头了。活动指导比活动本身都重要了!


     这个指导是什么指导?!


     这个活动是什么活动?!


(请注意,包括活动前指导15分钟的“指导”)


 


指导的第一个问题:对“指导”的认识出了问题


△公平实验也好,变量控制也好,包括其他的许多认识、许多方法,学生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完成认识的,还是通过它们经历的探究活动完成的?


△如果“指导”承担着主要任务,那还要活动做什么用?证实、强化、巩固吗?


△这不就是另一级别的“科学课”了吗?


 


指导不是解决所有问题


△老师的活动前指导,不要妄图解决所有问题


△首先得明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同时要知道:如果你帮助解决了学生活动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意味着你改变了活动的性质和价值——这样的活动不再是科学探究活动。


 


两种不同的谈话问答式指导


△谈话法问答式的指导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思维参与、思维活跃的。前提是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谈话问答。(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但当前更多的所谓的指导性问答与谈话,是教师中心的。老师朝着只有自己知道的方向绕,学生边回答着一些简单的问题,边揣摩着老师的意图,连自我都丢失了,无从谈起有效的思维参与。(问题很多:司空见惯的大块大块的谈话、问答过程,其实是一节课最会出问题的地方。——话多必失!准备与实施20分钟的谈话指导,远比准备、设计与实施20分钟活动困难得多。


 


指导的第二个问题:效率不高


化那么多时间指导——指导效率低!


化那么多时间指导,还没指导好。——指导效率低得很!!


 


指导效率不高的问题


指导没有计划


△重复、反复“指导”


△指导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绿豆,事无巨细。


△指导没有目标,已知层面,指导无效


△指导缺少方法,不得法。混乱。矛盾。


△指导形式主义,走过场。


 


指导要有计划


△指导要有计划,首先指的是:


    ——这节课的实施的指导是单元、册、学年,直至整个小学阶段计划的一部分。


    ——哪怕是出去上一节课,也要设想一个这样的计划。


    ——尽管种种类似公平实验这样的指导计划,本来不是教师的责任。


△作为独立的一节课,也是要计划的


    ——解决反复唠叨的问题


    ——解决无目的重复的问题


    ——解决流于形式的问题


    ——解决前后矛盾的问题


    ——预防出现重要的指导疏漏的问题


 


指导要有研究


△指导学生要研究学生


△指导活动要研究活动


    ——适合学生发展需求


    ——适合学生活动需求


    ——解决指导重点的问题


    ——提高指导效率


 


关于指导的方法问题


目标——分步推进方法(课、单元、册、学年)


时间——分段指导方法


对象——分级指导方法


手段——多媒体应用方法


实施者——更多参与者指导方法


 


关于活动指导实施的小结


当前的活动指导问题很多,严重影响科学课的发展。提请大家重视,实施改革。


因为探究活动的需要,必须控制指导的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提高自己对指导的认识,在研究学生、研究活动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活动指导的方法。提高活动指导的效率。


 


关于活动后的交流、整理


△多数的科学课会是这样三部份组成:活动前指导——主要活动——活动后整理


△重要性排列 (主次、主从地位):首先是主要活动与活动后整理,然后是活动前指导


忽略活动后的交流、整理


△是当前科学课的另一个薄弱环节


△从对探究活动的影响来说,改革活动指导迫切性更强烈


△但从重要性的角度说,改革、加强活动后的交流、整理更值得引起大家重视。


 


活动后是场重头戏


△科学探究是全班的协作活动


△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十分重要


△你要买一套130万的房子,尽管你获得了许多信息


△你发现居然还有几十人、分成11个组在用种种科学的方法搜集信息,而且进入信息交流阶段,你会竖起耳朵吧?


 


我们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


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


实际上正是没把刚才的探究真当一回事


实际上是我们老师没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作一回事


 


在交流整理的过程中


对信息进行比对


对信息进行甄别


对信息进行整理


对信息进行处理


对信息进行加工


(整个过程是个思维参与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整理基础上形成共识


△通常我们听到的是“结论”


△下结论还早着


△特别在阶段性的交流整理时


△即使在探究活动结束时,也不要妄断结论。


△使用“共识”这个词,共同的认识。


△大家一致的认识。


 


学生的共识与老师的结论


课要结束在学生的共识上


真正的共识


有一个形成过程、形成氛围的共识


而不是老师的结论


不是老师结论式的共识。


(这是需要时间的。)


 


多数三部份组成科学课


尝试进行这样的探索:


活动前指导————主要活动————活动后整理


10分钟以下) 20分钟左右)  10分钟以上)


                                        


 


思考一个问题:


当前科学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态势、发展态势是怎样的?


 


我的建议:


各位进入“对自己的课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的阶段


因为我们甚至还不能令人稍感满意地回答“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课本质上还不是“科学课”


 


眼下我们上的课的性质


在各自原先的课的基础上


想着各自对科学课的认识和理解所指引的方向


尽可能地动脑筋、想办法、做了一些改善的课。


 


连续的改善也可观


连续3-5年的改善也很可观


抱住自己的课——基本肯定


批判自己的课——基本否定


发展的前景截然不同


 


未来属于脱胎换骨的新一代


课程改革提供了难逢的发展机遇


机遇是客观存在的


但基于是很不平等


 


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机遇属于在做诸位中率先进行及完成自身脱胎换骨的一批老师。


 


科学课程改革期待实质性的突破


对科学课程标准的期待


对科学教材的实质性突破的期待


对科学课实施岑面的期待。


解决课堂教学与科学探究就沾边→使科学探究成为主要活动→“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


在焉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加以改善的课


探索科学探究活动的课


一科学探究为主要活动的科学课


 


研究认识科学探究活动。建议:


研究操作层面的科学探究活动


  理论层面——实践层面


标准层面——教材层面——教学层面


研究一个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


  研究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经历自己的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


●构建自己的对科学而探究的认识


●用已有的认识去研究人认识科学探究


 


如果解决不了什么是科学探究的阶段,就先解决什么不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活动


所以,如果——不是科学过程;不是科学态度;不是科学的方法;不是科学的教学影响,就不是科学探究活动!


 


如果——不是有效的目标、问题、我思维、探究过程(有足够的效率),就不是科学探究活动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主时间、没有足够的自主空间、没有足够的参与条件、没有足够的民主宽松的活动氛围,就不是


 


科学探究活动室怎样的


——是个科学活动、  是个科学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想纵身发展


科学研究、焦旭而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研究奖深入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将更易于实施的方向发展


科学课将向着更……


 


科学课将走向轻松、愉悦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4#

   
















专题名称


怎样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


主讲人


钱金明


时间


200909


工作单位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电话


 


邮箱


 


 


提问:参加培训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提升自己的而专业发展,把课上得更好。……)


1.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2.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对我们的要求


3.为了自己需要不断努力


4.党和领导的要求


 


提问:在教学中,你是怎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的?


用身边的事例现象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创设情景、驱动性的任务。


迁移过来:我们怎样把培训的目标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关注问题:怎样使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


一是个人因素。多少付出多少汇报。


二是环境因素。(学校文化、教研组文化)办公室里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怎样的文化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良好的学校文化、教研组文化、班级文化很重要。


 


学者型教师具有的特征:


优良的师德。


较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目标:学者型教师)







“苦”字当头







教科研







课堂教学

较强的教研能力。


 


 


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新教师)→ “任务关注”阶段(合格教师)→ “目标更新关注”阶段(特色教师→学者型教师)


 


一、立志


做教师和做医生一样。(思考:能否像医生那样,即使年老了也受人尊敬?)


——把课上好,当一个好老师。


为什么要立志,这个志向很重要。著名自然教师路佩奇教师说:我恐怕就是立志要做一名好的自然教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个志向必须要立。当立志之后,就有了无穷的动力,当时我12点以前没睡过觉,我不是提倡玩命干,但我就是玩命干过来的,我带领孩子们做过十几种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且每种活动都获奖,既然要干就得比别人干得好,干得强。如果没这点狠劲,就是混混的,就是把这个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同时,要做出色的老师,怎么出色呢,就是要有创造性,就是要不一般的教,就是要比别人教得好。要经常给自己提出一种挑战,要不断否定自己。  


要想出色,必须要有雄厚的知识功底和教育艺术功底。要不断地翻新花样,你在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艺术。有的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事情,其实是很珍贵的。科学课就是这样的,看似很平常,其实都是很珍贵的。热爱你的学生,热爱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出息来。


 


二、努力学习


问: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首先要立志,然后呢?——计划,把握好关键事件。


你平时是否关注了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效果怎样?——有目标、有任务,就有动力。


完善只是结构,提高教育反思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品味,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模仿 积淀 创新。


学习的注意点:带着任务(问题)去学习。要选择自己的研究项目,有针对性得去学习。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任务。


 


完善知识结构


1、深化本体性知识


2、补充条件性知识


3、加强实践性知识


4、丰富一般性文化知识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如:每年上一堂好课,每个单元有一节打头课)


每次教育教学反思通常需历经以下过程:


1)确认教育困境的存在;


2)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进行充分思考,在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答;


3)对教育困境进行重新建构;


4)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以发现解答的结果和实质内涵;


5)检验所用的方法、手段的结果,对所用方法、手段进行评估。


 


三、把课上好


怎样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1.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主题构建能力)


2. 提高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构建学习主题


建构学习主题——把“学问逻辑”和“认识逻辑”有机统一,寻找一条串“珍珠”的线。


学问逻辑指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问的知识结构、系统、逻辑,即前概念→                科学概念;


认识逻辑指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般来说活动间科学概念结构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轮型结构和线型结构。


 


线型: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主线)


      轮型:……


 


学习主题构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其学问逻辑。科学概念,即活动结构、价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识逻辑。熟知学生的原有前概念(经验),并基于此而展开教学。


3)要让学生乐于学习,保持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科学课上帮助学生发展的概念,要和学生原有的真实想法相互作用并建立起联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世界。


5)要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变。


 


“学习主题”设计的一般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激活与本课有关的休眠状态的知识与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找准教学起点


○展开:信息呈现的形态(学习内容的组合与呈现),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与作用定位。需要考虑的是:学问逻辑(科学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和认识逻辑(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有机统一。


学习程序,即学习目标的操作化体现。按照信息感受 →信息处理 形成认识         结构提升  意义建构 外化应用


○反馈应用: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四、需要教育科研


你觉得教育科研中最大困难有哪些?


你觉得职业教育中哪些我们能研究的?


我们每天都在上课,课前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新的想法与做法,在课堂教学就有深刻的体会,课后反思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剖析了,于是一篇教学案例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一线教师撰写的一类论文。


还有一类我觉得教师也可以去思考撰写,就是在一定时期关注一个问题(项目),经过学习、交流、实践、思考,积累到一定时候对这个问题就有解决的方法、策略,于是就可提笔写出来。


 


五、把握机遇


你专业成长的机会有吗?


○关键事件


○关键时期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5#

 
















专题名称


《怎样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提高学习设计能力》


主讲人


钱金明


时间


20090921


工作单位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电话


 


邮箱


 

 

学习设计能力的提升一般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去思考?


 


(学员回答:设计理念、教材解读、学生的分析……)


把握学科本质(有思想,把握课程标准)


掌握一定的条件性知识


学习者研究(学生)


校内外生活的研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如:了解学生在玩什么?看什么动画片?)


教材研究


 


1、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常模之间存在的共性差异怎样?并据此提出一般的学习起点;


2、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含着哪些课程资源,并按教学需要进行筛选;


3、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含的课程资源,并确定体验性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


4、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确定学习设计策略过程中必须考虑:


1、如何选择能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和创设信息呈现的情景?


(在课开始的活动中做好“伏笔”,把触角伸向后面的活动,让1+1>2


2、在耦合信息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3、如何展开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结论的过程?


4、以什么为生长点,用什么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结构化提升?


(所有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延伸)


5、如何设定将知识结果应用于实际的基础性、综合性、延展性层次?


(如:“怎样溶得快”教学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溶得慢?)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材?


1、较好把握编者的意图,体现课标要求,达成三维目标


2、分析教材中学问逻辑,有利于用好教材,帮助我们找到教学的主线索,使知识、能力、情感形成结构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教学研究什么?教材中的活动是线型 递进的还是轮型 并列的?


 


研究教材,并非仅仅是明确地提出需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更重要的是,应当通过对文本含蕴的充分开掘,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并由此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体验性目标。


 


平时你是如何研究教材的?


只看到学生能看到的东西,只不过比学生早一点看到吧了


能钻研教材,了解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有怎样的特点?)


能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看到其每个活动内涵的价值和活动之间所隐含着的结构(学问逻辑)


 


一般有哪几种结构?


一般来说活动间结构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轮型结构和线型结构。轮型结构较适用于逻辑关联不明显的学习内容组织,线性结构则比较适用于具有较强逻辑关联的学习内容的组织。


 


二、怎样研究教材?


从确定学习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及其研究重点在于:


1)提供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


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认识特点的结合点;


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点。


(一句话:分析学生找“认识逻辑”,分析教材找“学问逻辑”,找到主线“穿珍珠”。这跟“线”来自于课程标准)


 


(一)理解、把握课标要求


课程性质是什么?


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基本理念有哪些?


△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具有开放性


△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目标有哪些?


教学建议有哪些?


理解、把握课标就能从学科的本质上去解读教材,也使教学设计有思想


 


(二)要了解单元结构


例:三上《动物》单元的结构是怎样的?


 


 


(三)研究课文中活动间结构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一个个的活动是有结构的。它有丰富的科学教学内涵,是为了满足主体发展要求、促进学习主体有效发展而设计的活动。


1.活动是结构三个领域教学目标的有效形式。


2.活动能结构各个领域内部各个水平层次。


3.活动产生经历。


4.活动更逼近科学。


其活动间结构是怎样的?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提供的材料,如果提供的材料不恰当,就会把孩子们的活动搞混乱,这是因为每个活动是有结构的。结构指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教材是精心设计的,起到1+12的作用,使参与度+活动价值/活动的投入的值达到尽可能的大。


 


课例分析1:三上《蚂蚁》一课中活动结构是怎样的?


1. 学员发言


学员发言1:线型。


观察蚂蚁的生活(交流中发现蚂蚁的身体不一样;观察碰到问题:蚂蚁身体小,乱动;)——观察方法讨论——再次观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进一步观察蚂蚁


学员发言2:轮型与线型的结合


蚂蚁的特征(吃食、环境、结构)——进一步观察


 2. 总结提炼:


△本课的结构:三个层面的观察。是递进的。


第一个观察活动(校园里观察、课堂里观察),课堂里出现问题、解决。


第二个观察活动:蚂蚁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观察活动: 进一步观察


△教学目标:蚂蚁的习性、身体结构;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关爱小动物


△主线索:自主观察、多元描述


△怎么导入?


直接导入(把校园观察放在课前,把蚂蚁放在抽屉里)考虑:是否激活学生已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内在需求。


△怎么展开?


画一画蚂蚁,发现每人画的蚂蚁身体不一样。把外在需求转化为内在需求,自主观察。


观察中有没有问题?(蚂蚁太小,乱跑)怎么办?(小组讨论)


带着问题去观察。(任务:用自己的擅长的方式来表达)


△怎么小结?


把之前画的图修正一下,再请同学说一说……并衍生其他……


 


像这样:课前有想法,课中有做法,课后有反思,何愁写不出案例?


 


课例分析2:六上《电贺磁》一课中活动结构是怎样的?


                    在铁钉上绕线圈                  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制作铁钉电磁铁                  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测试铁钉电磁铁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6#

 
















专题名称


科学教师实验素养分析与实验活动实践


主讲人


徐月明


时间


20090918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xyming@zjei.net


 

 

一、科学素养与实验素养


(一)实验素养的前提——理念优先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证据说话


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理性思维


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探究不一定做实验——严密的逻辑分析


国外教授:中国学生不相信自己,更尊重权威——在于缺乏理性思维(联合早报)


●一定要手脑并重


美物理教师协会主席乔.梅尔


“讲给我听的,我会忘记……


       给我看的,我会记得……


            我动手做的,我会很好理解…”


●总结的重要性


记得奥运五环的色环排列吗?


蓝、黄、黑、绿、红


五环的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分别代表欧洲(蓝眼睛)、亚洲(黄皮肤)、非洲(黑人)、澳洲(环保绿)和美洲(印第安红)。


实验能力培养


 


感觉功能---观察、体验


训练功能---练习、观察、归纳、验证实验(科学活动)


身教功能---科学、严谨、客观


评价功能---评价理解分析能力


 


二、探究活动过程分析设计


活动一:黑箱电路


(一)尝试,细致观察、讨论:试一试:看到那些现象?——与原有知识联系(为什么?)


(二)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测?如何分析?——尝试后!


△测试亮度


——很亮: A★★★  


——有点亮: B★★ ——标准亮


——暗:  C


——不亮:     D


△两两测量,记下现象


△设计数据表


(三)检测过程,如实记录现象


(分组要求:每组4人,女学员不少于2人,同一个地区的老师分开)


(四)推理和猜测,结论(电路图)


(五)交流、质疑(班级——分组)


质疑:确实与其他小组结果一样吗?


反思:我在哪里有问题?现象与结果的关系。


(六)打开,验证,分析原因


(掌握词汇:黑箱,电路,探测器,亮度,串联,导线,接线柱)


 


三、实验技能分析:观察、实验、制作


(一)观察——仔细查看,做好记录,进行对比和对照。


观察是观察者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或借助“工具”(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被观察对象的信息——记录。


前提:“不干扰、不影响观察对象”(否则应该是实验)


 


课标: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观察力品质:


△全面。如:蜗牛的观察(三上)


△敏锐。如:深刻——浮沉子(五下)


△准确。如:测量方法


 


活动二:刻度尺的测量


1)测量一张A4纸的厚度与宽度


2)实验桌的高度


3)一张纸的厚度


△四人小组测量,注意测量方法,然后小组展示。


△首先认识是科学工具,不是日常用品


△米尺的应用——有刻度的数据测量——与标准比对


△认识米尺: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方法:起点、最小距离、读数视线;如何读数?测几次?数据处理、                  设计记录表格


△展示:


汇报1:A4纸的长度与宽度。(小数的保留位数的问题:保留录到准确数值单位的下一位,比如:米尺测量纸的长度,以厘米外单位的,保留两位小数)


汇报2:桌子的高度的测量操作。先检查尺子有没有平直,考虑到木匠做得可能每个位置是不一样高的,要测量不同的位置。尽量垂直,视线平视。


汇报3:A4纸的厚度。(累计测量)给你两张纸,一张纸用来记录,另一张纸可以破坏的。


总结:


观察 直尺可测范围、最小分度(读数最后为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 测量


 ①与待测物平行,并尽量靠近;无法靠近,要采用视线准直。


②由于直尺两端易磨损,一般不用零刻度为起点。测量时,可选择多个起点;这也有利于克服心理期望,减少习惯趣同带来的误差。


 


(二)实验


●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通过对现象进行感知和测量的方法。


●是获取信息和检验理论的基本手段。


●实验——制定计划(想办法——写下来),开展实验活动(使用一定材料、工具和技术) ,控制变量,测量、收集、分析数据。


●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


 


课标要求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类型


①教师演示实验:


●由教师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变化和结果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难度大,较为复杂,实验设备少的实验。


●教师在演示时,必须注意操作的动作要正确、熟练,速度要慢,不做不必要的动作,同时结合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边演示边讲解,演示的进行程序要清楚。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现象。


 


“两高”


可见度高:演示实验要考虑学生的观察角度,使用的设备大小、材料的代表性等问题。


成功率高:老师应先做预备性实验,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②学生操作实验:科学课重点要求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全过程:直接经验


实验的性质相对简单


熟悉实验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充分观察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变化,并可以重复操作,多次尝试,进行科学探索。操作实验具有以下的特点:


目的性——计划性(为什么做,达到什么目的,过程设计)


程序性——先后工作、实验步骤


 


(三)制作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活动三:简易直流电动机设计与制作(科技作品:)


1、直流电动机原理


为什么会转动——转动原理


由左手定则,通电线圈在磁场的作用下,使线圈逆时针旋转。


2、器材和条件选择设计


支架——铜导线(大于1.5mm)——电线抽出


支架固定——底板:三夹板,螺丝


线圈——漆包线——绕制大小、形状、平衡


通电导线——导线、电池接入


磁场——磁铁


工具:剪刀(打孔),老虎钳,十字起


3、制作(步骤、操作)设计


1)选择支架铜导线(长度约15cm)——电线抽出制成支架,固定在木板。


2)选择漆包线绕制矩形线圈(注意大小和匝数约10匝)


3)处理两端绝缘漆


4)安装电线、电池和磁铁


 


 


4、结果(现象、结果)记录设计


回答:漆包线线圈绝缘漆为什么这样处理?


线圈匝数、电池多少的影响等——列表


展示


 


活动四:制作水火箭


原理讲解 实地发射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7#

   
















专题名称


科学教学中的生物学问题


主讲人


陈晓萍


时间


20090922


工作单位


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一、看图分析:科学教材中的有关图片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与舒张


骨与骨的连接:直接连接(软骨)、间接链接(关节)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课例一:四年级上《我们的身体》


 ●科学知识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能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过程与方法


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和完善。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认识到研究中会有不完善的结果,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的重要性。


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二)课例二:九年级上“食物消化吸收”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70%以上的学生能对具体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加以描述。


3、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80%以上的学生能答出,为什么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过程方法


1、通过多媒体材料的展示,学生能独立处理信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2、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方糖的溶解实验要等量的水,正确进行搅拌。


2、通过强调牙齿的功能,进行人体保健意识的渗透。


 


(三)讨论:你平时的教学目标是怎么写?


●有行为动词,


●有行为主语。从学生的视角,行为主语的学生,尽可能写得细致。


●有行为结果。是可测的。特别是:知识目标的应该是可测的。


●有行为程度。


注意:课标上的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去设计教学目标。


 


 


(四)课例分析:《食物消化与吸收》课堂实录


●课堂情景:


教师:牙齿有没有用?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学生:齐答。


教师:布置比较方糖的溶解快慢实验(烧杯、玻棒)强调:等量水分,同速搅拌。


学生实验:现象:搅拌不一;有学生用玻棒弄碎方糖;玻棒触碰烧杯。


教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什么?


学生:牙齿能帮助食物进行消化。


(注意:学生做完试验后教师经常询问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实际上不能只谈结果,应该是过程。特别是有关的方法,如:“你们试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是怎么做的?)


●实验分析:比较课本中的实验设计,请思考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


1、取2只有盖的塑料瓶,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取块同等大小的方糖,弄碎其中一块。


3、在1只塑料瓶里放入整块方糖,另一只放入研碎     的方糖。


4、拧紧盖子,2只手各拿1只瓶子,一起轻轻摇  动。


5、将瓶子放在一个平面上,观察2只瓶子里的糖,哪处溶解得快?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在人体消化道中,等量的相同类型的食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实际上这里不是在说“牙齿的作用”,而是在说充分的“物理消化”有利于“化学消化”,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必要人体解剖及生理知识的储备


(一)生物教学中常见问题:


1. 教学中拟人化的描述


有的教师为讲得通俗、生动,把动物本能行为描述成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如上述,如:“猫头鹰想,怎样在晚上容易发现并抓住小动物”“侦察蜂发现蜜源后,就立刻回巢高兴地跳起舞来。”


课例:《小蝌蚪给青蛙写信》


教师: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


学生: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做出改变。


教师:播放视频:


   小蝌蚪变成青蛙后,就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从原来的水中生活,变成了现在的陆地生活。他很想念曾经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很想告诉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体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他在陆地上是如何生活的,他也很希望小伙伴们也能尽快地陆上上来和他一起生活。


教师:小青蛙工作很忙,你能帮他写一封信吗?


小组合作:给青蛙写信


汇报结果: 我在陆地上变化可大了,尾巴掉了,长出了四肢,可现在我用肺和皮肤呼吸了。我也可以到水中来寄居了。对了,我能帮助农民伯伯捕获害虫了。我每天工作都很愉快,可是我还是想你们啊。你们能快点上来吗?……


 


2. 教学中的目的论


“鱼为了获得有得利的生活条件,就要进行洄游”,“风媒花为了传粉,就长了多而轻的花粉和分泌带粘液的柱头。”——对生物的适应性作唯心的解释。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五上《生物与环境》)


“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 (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是为自己的需要及各族的繁衍而表现出不同形态结构,“花朵不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它是为了招引昆虫帮助传粉,繁衍后代。” (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存在错误:拟人。


解决措施:生物多样性必要的知识储备——   达尔文的进化论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用自然解释生物的进化。这个学说归纳起来有如下5点:


1、遗传:这是生物的一个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


2、变异: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同一亲本产生的各子女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和拉马克的所说的变异不同。(按需要而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有遗传的变异是有有意义的,这个可以用来解释“仙人掌叶子变成针状的问题”,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3、繁殖过剩:就是各种生物都有极强的大的生殖。如:一对家蝇繁殖一年,每代如产1000个卵,每世代如为10天,如果后代均不死亡,这一对家蝇一年所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CM之厚。


事实上,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为什么?以下两个推论:


4、生存斗争:物种之所以不会数量大增,乃是由于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其它物理的生活条件的斗争。例如,同种生物常因争取食物、生活场所而发生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如大鱼吃小鱼、牛吃牧草。对自然环境的斗争,如生活在两极的生物要与严寒作斗争,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要与干旱作斗争,生活在海岛上的昆虫要与大风作斗争。


5、适者生存:不同的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变异。有的变异使生物在斗争中生存下来,有的变异却使生物在斗争中不能生存。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出不断在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改善逐渐和原来的祖先种不同了,这样就演变成新种了。


总之,生物有共同的起源,因而表现了生命的同一性,生命是不断的发生变异的,而变异的选择和积累则是生命多样性的根源。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8#

 
















专题名称


教具制作与实验改进


主讲人


何树德


时间


20090922


工作单位


萧山区教学教研室


电话


 


邮箱


xshsd@126.com

 

一、教具——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我区的研究情况


1987年起开展了以自制教具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一位教师获得了五十多份国家专利证书)


第七届全国优秀教师自制教具评比中,浙江省代表团获得佳绩,在全国36个代表团中的总分第四名。


……


教具的作用


☆在课改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国自制教具展评是一项常规性工作。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有利于教学仪器的改进完善。


☆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


☆教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明显


☆领导的声音


 


自制教具注意点


1)紧扣教材,解决问题。


2)就地取材,经久耐用。


3)方便操作,可见度大。


4)群策群力,广开门路。


5)改革创新,填补空白。


 


具体方法:


☆抓住每一个教具制作的构思和设想,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利用每一份资料,消化吸收。


☆把课文中描述现象的插图变成会动的模型。


☆把课文中介绍工作原理的插图变成立体模型。


☆化为儿童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实验、合作学习


1. 演示实验


动作标准。


操作利索。


可见度大。


师生同演。


学生演示。


 


2. 分组实验 · 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声文提示,


简洁明了,合理分工,


及时点拨,适时铺垫,


精彩汇报,控制音量,


建好常规,课外延伸。


 


二、实验改进——教师智慧的结晶


                深化课改的一种责任


观点一:要努力追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


观点二: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促进探究,促进实践。


 


借班上课的开场白


例:小魔术——请盯住我的手,引入到“小小的要求”:


       观察实验要仔细,


       物品用后放原位。


       组内讨论要轻声,


       班级汇报音量大。


 


●关于借班上课——紧扣心弦


例一:介绍自己。如:我姓“爱”名字叫“科学”;我的名字叫“山人”姓“舟”,……和学生开个玩笑。


例二:如:你们会观察吗?科学课是讲究观察的,观察变牌魔术。


例三:上热传导这个内容时,小魔术活动,让学生摸硬币后教师用鼻子“闻一闻”来判断哪一个是学生摸过的,实际是用鼻尖碰一碰了解其冷热程度。


 


●课例


☆《点亮小灯泡》


☆乒乓球的妙用——喜闻乐见


☆建高塔——魔术


☆是滑轮组吗——危险


☆测小车速度的实验——科学吗


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勇于展示


         乐于表达


             张扬个性


                 善于合作


                     关注网研


                         把握机遇


●学习改变命运;


           交流汇聚力量;


                      拼搏赢得地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要让教师因此而少教,


要让学生因此而多学,


要让校园充满欢乐!


                            

进步来自勤奋; 成果来自钻研;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9#

 

教学论文写作漫谈


浙江教育学院   邵爽


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要求


论文应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


 


教学文的三种类型


方法型——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


观点型——陈述新的观点和想法


随笔型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选题的原则:有意义、科学性、明确性、独创性、可行性


 


一、选题策略


论文的选题来自哪里?


1.上级指定、委托


2.实践中来


1)来自教学第一线;


2)来自你熟悉、有兴趣、一直在关注的领域,热点问题;


3)来自当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大背景)


3.从文献中来


 


论文选题的关键点:


1.“小”《科学教学中的评价研究》→《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评价》→《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2.“新”


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材料都是新的


2)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看法


3)新的角度或反复研究重做已有的课题


4)对已有观点或研究方法提出质疑


3. “真”


例如:


《科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创新》(作者:朱明文)


《科学概念教学的几项策略》(作者:蒋建财)


《和谐处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作者:陈秋波)


《论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写作规范


论文结构:


1.题目。


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重要的信息点。


●作用:


○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应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强调的观点


○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地把握论文的要领


○可以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SCL收录的论文,水平就比较高了)


●要求:


○最简洁、恰当的词语反应论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题名包括:论文的主要关键词


○避免使用符号


●“题要对问”、“文要对题”


选题——定题——撰文——修题


 


 


 


2.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四要素: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结果;结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撰写要求:


独立性和自明性,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用第三人称


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的内容


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着重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结构严谨、寓意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


 


2)关键词


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或术语


是一个词,不需要修饰


一般3-8


题目中的词,一般都应是关键词。


关键词应反映题目的核心思想


 


3.正文


 


4.参考文献


是为研究、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列参考文献的目的:


○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观点和成果


○对前人科学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参考文献格式——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


 


5. 其他格式


1)标题及序号





















标题及序号


文科社会科学(教育)论文标题序号


自然科学论文标题序号


三级标题足矣!


一级标题


一、


二、


1


2


二级标题


1


2


1.1


1.2


三级标题


1


2


1.1.1


1.1.2


 


三、常见问题剖析


题目:选题过大,求大求全,文题不符


结构:问题—策略的对应性;标题的逻辑性并列性;材料组织混乱


语言:表达不准确,武断,口语化,滥用名人那个演,错别字


格式不规范:摘要,关键词,图标,序号,文献……


 


四、资源利用


(一)查阅文献方法


如: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这个概念是谁、如何提出来的?


△还有谁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这个理论或概念有没有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


△最近有没有最新的研究论文发表?


△李吉林写过哪些论文并发表在权威性刊物上?


△情境教学的原始论文,中间论文和新近的论文的观点是什么?


△李吉林过去和现在从事什么什么工作?主要的成就被哪些人引用?


 


(二)两大数据库:


清华同方学术数据库(CNKI——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收录了核心期刊的全文


(阅读全文均需要下载CAJPDF全文浏览器)


 


附:


省教育学院局域网免费进入:浙江教育学院图书馆http://lib.zjei.net/


杭州市内网免费进去:杭州市区全文期刊网(cnkihttp://www.hznet.com.cn/data/cnkilG.asp


用户名:cnki032  密码:cnki032


博库网上书店http://www.bookuu.com/book.shtml (打折较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9 23:10:5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0#

 
















专题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主讲人


石其乐


时间


20090924


工作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


电话


 


邮箱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特点:具有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


2.多媒体数据的准备


3.多媒体创作工具


较新的文字处理软件举例:图片文字处理软件、慧视小灵鼠(手写输录)、IBM(语音输入)、cool edit pro2.0(声音软件)


4.虚拟现实技术


 


二、博客(Blog)教育应用


什么是“博客”(Blog


博客的特点


教育Blog的作用


教育叙事与Blog


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


 


三、RSS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什么是RSS?


 


RSS如何工作?(RSS阅读器下载:新浪点点通。——点击网页中的“订阅”(没有“订阅”功能的可以转换RSS阅读地址)


资料:转换RSS订阅地址的步骤:


 为了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网友每天都会打开 RSS 阅读器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可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并不是每个站点都提供 RSS 输出,万一某个站点不提供 RSS 输入,自己又如何将其添加到 RSS 订阅中去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将网址转换一下,这样就能轻松得到该网站的 RSS 订阅地址了,通过这个名为“Ponyfish”的网站就能办到。


步骤1,在浏览器中打开这个网站(http://www.ponyfish.com ),首先单击一下右上方的“Create a feed now”文字超链接,进入到转换页面。()


步骤2,在打开的新窗口中,将自己需要得到 RSS 输出的那个网站地址键入到上方空白框内,例如这里键入“http://www.yiwang.org/yvonne”这个地址,接着点击右侧的“Go”按钮。


步骤3,不一会儿工夫,便能得到该网站的 RSS 输出地址了,最后将这个地址添加到自己的阅读器中进行订阅就大功告成了。


RSS主要特点


RSS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四、实用教学工具介绍


LinktivityPresenter(屏幕绘图)


Zoomlt(软件作用:放大电脑桌面;计时,快捷键和计时的量)


K12学科符号王(学科符号,Word插件。可以画很多各学科的专用符号,打开的时候显示WORD,里面多一个项目,出卷子好用)


Inspiration(做概念地图用)


●尚书七号OCR (图文转换)


Captivate (屏幕录像;考试模拟练习。不需要安装,使用时先“绿化,”  打开——插入问题幻灯片——选择题目类型(选择、判断、填空)——举例:选择题时输入:标题和题目——输入选项——

VCT(虚拟教室漫游 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 ,简称VCT。比PPT更具有交互性、灵活性;可以嵌入更多的对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9 23:09:0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