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江南 仰望苍穹 铭记一生
----记江南实验师生日全食观测活动
2009年7月22日,多少人企盼已久的日子,长江流域的华夏儿女将在自己家门口见证这一世纪奇观----300年一遇的日全食。
从五月份参加完省科学教师天文培训活动以来,我和师傅一直在筹划着如何组织这次百年一遇的天文盛事。即便期末复习很紧张,我还是利用课堂复习、快乐星期四讲座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本次日全食的相关知识。孩子们在讲座中,了解了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日全食的阶段、精彩看点和安全知识,还有日全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地观赏兴趣,急切着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7月5日正式放假,我与师傅沈老师便马不停蹄地组织了天文科技社团,在22号之前,用两个半天时间向来自三四年级近50位学生详细介绍了日全食的基本知识,重点强调了在日全食过程中我们可以观测什么,研究什么,如何观测和研究。在这期间,我和师傅沈老师指导学生对公众的天文知识进行调查,对日全食过程中可以研究的项目进行实验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分配小组开展各式各样的实验探究活动。
7月22日一早,学校的好些科学老师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v在学校的草坪上架起望远镜,寻找适合照相机三脚架放置的地点,孩子们也陆续到来,围坐在看台上,耐心地等待着这百年一遇的天文盛事。8点21分左右,太阳开始被月亮遮挡,缺陷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而此时,天空中的云层逐渐多了起来,太阳旁边的云层不断干扰着太阳的光线,让太阳变得若影若显,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看台上的家长和孩子开始焦急起来:
“看,太阳被云遮挡了。”看台上出现了失望的声音。
“太阳,快出来”一些孩子开始喊着。
看着太阳旁边一片片云层,不仅孩子们看着焦急,我心里也嘀咕着,全食阶段千万不能被挡住,不然最精彩部分就看不见了,此时,时间已接近9:00。
我架起的天文望远镜,镜头始终牢牢对准太阳的位置,直到太阳再次出现时,位置已发生了少许变化,我及时调整了镜头位置,太阳的影像又跑到了中间,缺失的一部分越来越大,非常清晰。
时间接近9:30分,天空的光亮开始暗了下来,路灯早在10分钟以前就打开了,孩子们看着被云层屡屡挡作的太阳,也有些焦急。即时太阳出来时,光线也不亮,它仍旧在云层中不断移动。9:34分左右,突然间,我感到起风了,身上感到一股凉意,操场草坪上的几只麻雀,起先还蹦蹦跳跳的,也不动了。天色迅速暗下来,太阳在薄云中被月亮完全挡作了,阳光犹如被一种巨大的磁场吸引,猛地不见了光线,大地一片漆黑,仅剩下来路灯和远处高楼中的灯光。看台上的闪光灯不断,人们喊着:太阳没了、没了。大家响起了掌声。远处,响起了礼炮的声音。
又过了几分钟,不知谁喊道:太阳出来了。抬头一看,太阳终于露出了一角,映衬着旁边的云层,非常漂亮。紧接着,太阳的一角逐渐地出现了一颗巨大的光点,
“贝利珠、我看到贝利珠了”,看台上开始兴奋起来,虽然天空中仍留有云层,但太阳瞬间突破它们的包围,向我们展示出巨大光亮的贝利珠和钻石环。此情此景,让人铭记一生,看台上也再次响起了掌声。
太阳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近似月牙状的火球越来越大,天空和大地顿时亮了起来,几分钟前还是晚上9、10点钟的模样,又回到白天,以至于亮着的路灯显得有些多余。
接近10点,太阳开始复圆,人们也在太阳复圆的过程中谈论着刚刚漆黑时的心情和感受,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到11点左右,太阳终于完全挣脱月亮的纠缠,成功复圆。
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地句号,但愿孩子们能像国家天文台胡景耀研究员说得:“一次天象奇观能壮大我们的天文爱好者队伍,还能孕育出未来的科学英才”,但愿这次日全食能让孩子们铭记一生,追寻着永恒地记忆,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宇宙秘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5 11:06: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