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引领孩子科学探究 [复制链接]

1#

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引领孩子科学探究

《比较水的多少》是比较经典的一课,很多老师都觉得上这课挺有意思,最近在骨干教师研修班上,又听到了J老师精彩的一课。


教师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设计了三个具有梯度的问题:


出示两杯水(杯的大小一样,水位不一样),问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你是怎样判断的?


出示两杯水(杯的大小不一样,但是水位一样高),问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你是怎样判断的?


再出示两杯水(杯的大小不一样,水位也不一样高),问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经历前两个观察活动,会知道杯子大小一样比水位,水位一样比杯子大小的比较方法。当出现第三种情况时,学生利用刚刚建立的两个概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意识到当用眼观察不能比较谁多谁少时,必须要借助工具进行比较。比如找一个与1号杯一样大小的杯子,把2号杯中的水倒入这个杯中进行比较。


维特罗克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将经验、概念、原理、知识框架建构起联系的过程。正是在概念之间和概念内建立联系的过程才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建立概念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是类比的应用。它是促进学习者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此,教师必须在弄清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前概念中可以利用的因素,努力寻找学生前科学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差异与内在联系,为新概念的建立牵线搭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在比较2号杯中的水比1号杯多多少的活动中,学生经历把两杯水先后倒入同一个杯中,并画出水位高度,然后取出多出的水进行比较,教师提供勺子、刻度条、滴管三种工具,试图让学生对水多多少有更加精确的描述,最终,在实践活动中,大家意识到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测量工具会方便很多,这个工具就是量筒。得出量筒这种测量工具,必须要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如果没有经历用勺子、刻度条、滴管三种工具进行比较多多少的过程,学生对量筒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科学课上帮助学生发展的概念,要和学生原有的真实想法相互作用并建立起联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世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遇到新概念时,总是先用已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则会调节已有认知结构或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概念,以达到新的平衡。


如果执教者在介绍量筒的单位的同时再强调它是体积单位,表示水占据空间的多少,同时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让学生猜猜一袋牛奶、一瓶纯净水、一瓶雪碧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这样的活动对概念的建构会更好。

分享 转发
TOP
2#

 呵呵,科学需要踏脚石的!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3#

写成案例就不错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