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慈溪市举行第四次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附喻老师参加第二... [复制链接]

1#

慈溪市举行第四次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附喻老师参加第二次衔接活动的手记)

 


阳春三月,万物欣欣。慈溪市第四次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于18日在匡堰镇圆满举行。市中小学科学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和所在镇全体科学老师参加了这一活动。


我市的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已呈正常化。通过前三次研讨,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中小学双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本次活动前,小学教研员蒋维国与初中教研员毛奇凡作了精心的策划,确定的研讨主题为:探究活动与概念教学的度。围绕这个主题,上午中小学各安排了一节教学内容相近的研讨课。其中小学谢宇薇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初中胡维科老师执教的内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午组织研讨活动,大家相互交流看法,确定了下一阶段教学衔接的努力方向。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大家着重对以下两个问题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一、关于教学衔接点


中小学科学教师都应该把“探究”和“概念”作为突出的教学衔接点,加以实践和探索。探究活动——做科学,概念教学——学科学,围绕做科学和学科学来实施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二、关于教学衔接度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中小学科学教师在理论上都知道:概念是探究活动的前提、桥梁和目标,探究是概念学习的手段、载体和过程,探究活动与概念学习应双线并进、同步实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究活动与概念教学的结合及其两者重视的度却往往把握不好。小学——即使是六年级的科学教学,也往往过于重探究轻概念,而初中恰恰相反。针对这一倾向性的现象,本次研讨课在教学设计时,中小学各自对症下药,对薄弱环节作出针对性的强化。研讨课不仅为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材料,也为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提供了借鉴。


 


 


老师参加我们市第二次中小学衔接活动教研手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2780&replyID=&skin=1


      2008年5月8日,我受慈溪市教研室中、小学科学教研员的邀请,参加了“慈溪市第二次中小学教材教法研讨活动”。慈溪市小学科学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和部分初中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约20人参加会议。在活动中,掌起初级中学和掌起镇中心小学的两位科学教师,分别执教2节研究课。课的内容都属于物质的变化方面的,听课之后,分初中、小学研讨,下午再集中研讨。本次活动,本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责任心,对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作了有益的探索,教师们深有体会,收获颇多。


     中小学衔接是个经常提及的话题,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一般中小学都是各自搞教研活动,很少有机会走在一起,研讨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因此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两位教研员创设了极好的研讨氛围,使得研讨活动有了较好的成果。


     中小学的教育为什么要衔接?这是毋庸置疑的。怎样衔接?衔接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讨论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应该了解初中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小学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首先应该让教师相互了解,然后才能把“衔接”工作做好。


      “教什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上,因此中小学教师都要相互了解对方的教材,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对学生过去和将来的学习内容有通盘的考虑,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怎么教”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它跟学生的“怎么学”紧密相关。由于小学一般没有升学考的压力,教学方法上更能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二初中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平时考试排名的压力,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满堂灌、大量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怎样借鉴小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对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本次活动,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提出下列建议:


对小学教师来说:


1、要教学正确的科学知识(概念)。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宁可模糊,不可错误,不可绝对,留有余地。


2、要让学生经历多种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认识和感性经验,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积累深厚的素材。


3、要坚持探究的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可把目光只盯在具体的科学知识上。


4、要适当学习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清晰的讲解、高效的演示等手段,以及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初中教师来说:


1、怎样处理知识容量过大与开展探究活动的之间的时间矛盾?怎样戴着镣铐把舞蹈跳好?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探究活动和核心概念的构建,不要过多的关注事实性的知识,重点突出,这样才能让学生跳出纯知识传授的窠臼。


2、怎样把小学阶段好的学习传统继承下去?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探究活动多,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阶段只是讲授多,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大大压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解放观念,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想着考试的。


3、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课堂,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思维的参与程度相当深入;而初中的课堂上,学生尽管对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缺少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快速地完成任务,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不是在教研活动的层面上可以解决的,要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入手,这不是我们的普通教师能够解决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或许能够起到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讨,我认为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还可以适当改进,如:让开课的教师先相互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相互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然后再进行现场展示研讨;研讨的形式和时间、互动性还可以更加加强。


    本次活动,已经在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上开了个好头,涉及到了衔接的点和面,至于怎样衔接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1:25:1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2#

  

六年级上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执教老师:慈溪市匡堰镇小谢宇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⒈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时现象观察、描述。


⒉新产生气体特征的判断


[教学难点]新产生气体特点的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药匙、集气瓶、玻璃片


      学生准备:小苏打、白醋、一只烧杯、一只玻璃杯、药匙、玻璃片、细木棒、火柴、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有关知识,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它们变化是伴随着什么现象?(物理变化:形状、状态、大小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等)


师:是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等现象,这一节课我们将一步来探究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两只玻璃瓶,里面装着什么?(板书:小苏打和白醋)我们可以通过看瓶子上的标签来认识里面的物质。这两种物质哪一种你比较熟悉?小苏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出示课件,并简单介绍:做面包、面条时放在面粉中的)这两种物质都是安全无毒的。我们可以用多个感觉器官对它们进行观察。但是如果以后遇到不知名或不了解的物质,不要随便接触品尝。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观察时千万别忘记了记录。(生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出示温馨提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观察到的说一说。(指三个小组说)
师:对这两种材料的特点还有补充的吗?


2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师:假如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生猜测)


学生猜测时,教师可提示实验操作时的注意点:如果有气体产生,怎么办?盖玻璃片,不要轻易搅拌和摇晃;如果有颜色变化?仔细观察;如果有声音?做实验时要保持安静;如果有沉淀物呢?仔细观察;如果发热或变冷?可触摸杯壁;


……)


师:大家做出了很多猜测,怎样来验证呢?


3讨论混合的方法
师:同学们别急着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科学家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


们也应该这样。假如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你们打算怎样混合?先看看课本32页的内容,再进行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其他混合方法吗?(学生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师:你们组想用了什么方法?哪一组愿意说给同学们听?其他组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师:其他组有不同方法的可以说一说。


师:不管是先放白醋还是先放小苏打,都是可以的。小苏打和白醋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根据课本说的,三题醋里放一匙小苏打,它们的比例是3:1,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浪费。如果放二匙小苏打,放几匙醋?三匙小苏打呢?


4学生实验


师:请大家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成功,发现的又多。(出示温馨提示,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一


下?(指一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时候,都观察到了哪些?(板书)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师:刚才在实验中同学们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时会冒泡,为什么会冒泡?


师:这会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呢?怎样来证明呢?


师:如果把燃烧的细木条放进一个空玻璃杯里,情况一样吗?(学生实验:把燃烧的细木条先伸进空玻璃杯里,再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玻璃杯里,观察变化。)


师:说明什么?(这是一种不帮助燃烧的气体,板书:不帮助燃烧)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老师还发现了这种气体的另一个特点,是什么呢?这里有一支蜡烛,我把它点燃,然后把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产生的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在蜡烛火焰上,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师示范把玻璃杯中的二氧化碳倒到蜡烛的火焰上)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师: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什么?(不帮助燃烧。)


师: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师:这种气体会不会是氢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比空气重)


师: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它到底是什么,请大家阅读书本33页。(生阅读书本)


师: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啊?


师:我们刚才做的两个实验并不能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只能证明产生的气体具有这两种特点。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这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现这两种物质混合时有剧烈的反应,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说明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是一种什么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五、延伸探究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气体,那剩在杯中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和沉淀物是什么呢?仍是小苏打和白醋吗?


师:听了同学们的猜测,我们都无法确定是什么?看来要弄清杯中剩下的液体和沉淀物到底是什么,我们得通过课外去查阅资料方法来知道了。


机动:《作业本》练习


六、板书设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1:23:32编辑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3#

 


第三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


 匡堰初级中学  胡维科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学会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除了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还要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在物质世界里时刻发生着丰富多彩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虽然    千变万化,但就其本质而言,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本节主要安排了两组活动来让学生正确而又形象地建立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内容,并填写变化情况的记录表格。然后通过这两个表格的比较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


    还安排一个学生实验:观察燃烧着的蜡烛。通过这个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虽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也有—定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化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将一张纸团成纸团,将这张纸烧成灰。


提问:这两种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他们有区别吗?


课件视频演示: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


这样两种变化又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学习。


活动1: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过五分钟后发生什么了变化?变化前后的物质有什么不一样吗?


活动2:手电筒小灯泡灯丝在开闭电源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一样?


活动3:请同学们将老师不小心混合的铁屑和沙粒分离开来,思考在分离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引导学生完成上述活动并填写相应的表格内容


观察表格,提问学生你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得出


共同特征: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那么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在上面的这些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些变化?


活动4(视频演示)加热碱式碳酸铜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提点学生要注意的地方,前后物质的变化方面


碱式碳酸铜本来是绿色的,在加热的条件下逐渐变黑,试管口有水珠,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活动5:(教师演示)镁


先让学生感受金属镁,从外形到颜色到质地。点燃后银白色的镁变成了白色的物质,是粉末状的。提问学生他们跟刚才还一样吗?


活动6:取少量的自来水,然后滴加几滴1%AgNO3溶液,观察现象。


无色的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了浑浊。


学生动手完成该实验,让学生自己体会物质的变化。变化前后的物质,并注意实验的正确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现象和物质


对比三个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在变化前后的物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物质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把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板书: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找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木头做成椅子          2.无水硫酸铜吸水


3.煤气燃烧               4.湿衣服晾干                  


5.水中沉淀泥沙           6.食盐溶解在水中


7.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8.水通电分解


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的判断依据,找出上述几种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并发现在物理和化学变化中存在的一些不同的变化现象。提示学生有时候可以以现象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但是,从镁燃烧发光发热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发光发热的现象中让学生体会,最终判断的依据还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开始的纸片成团和纸片变灰,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等现象做出判断。


为了检验课题的学习效果,引入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变化?如何用实验来证明!


结论:现象1: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或气态


现象2: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


这两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现象3: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的小颗粒和气体的混合物


现象45:说明蜡烛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这三个现象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总结:在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也包含了物理的变化。推广,一切的化学变化中都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带着这样的课堂知识,大家课后对生活中的各类变化在进行分析,加深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


一、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到底是按教材内容平稳的上下来,还是将结构做一些大幅度的改变将课上的特别一点,但是考虑到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还是选择了平稳的将教学流程走下来。在整个过程当中,觉得问题比较大的是对实验的处理上面。感觉有点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的味道。在让学生自己感受的过程当中有点忽视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学生提出新问题时,没有很好的做到及时的反馈。这次课的经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在以后的时间里好好去消化,去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1:24:10编辑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1:26:05编辑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

等待你们的更多资料~~
TOP
6#

喻老师在江苏还这么关心论坛,辛苦了!


资料已于今天补充完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1:26:42编辑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7#

 能与喻老师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真的是很幸福了。
TOP
8#

看了喻老师的对小学教师的四点建议使我深有感触,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探究,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如果一些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概念就宁可模糊,不可错误,不可绝对,留有余地。这是我的粗劣想法。
TOP
9#

好活动!虽没有机会参与,但从资料中也学习了一些,尤其是喻头的手记写得好,深受教育,有机会也去参加中学的科学活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