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教参54页说:热起来了这一课主要要解决是: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直接说:衣服能不能产生热这个问题呢?非要说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带来热。
麻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6:41:03编辑过]
秦爱军
那应该说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啊,怎么说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呢?
衣服产生热量和衣服给身体增加热量都是不正确的。衣服不是发热体怎么能产生热量,怎么给身体增加热量呢?
“热起来了这一课主要要解决是: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是不严谨的说法。
教参上这样说的啊
教参的意见一般是比较正确的,教参是教学参考书的简称,给你起参考作用,所以不能迷信教参。
陈建秋
首先表扬楼主的认真,科学教学现在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而脱离活动的本质目标。
至于你这里说的,我觉得教师用书的表达也是可以的,它说这一课主要解决的是“衣服能否给身体增加热量”,这其中的意思就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再根据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结论——衣服不能产生热量,所以也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而仅仅是起了一个隔绝的作用。
教师在讲这个问题时,一是结合冬天大家穿衣服觉得暖和,而穿厚的衣服更觉得暖和来引发学生讨论,二是再引出夏天为什么冰柜为什么要在上面铺一棉被,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做对比实验,这样学习的效果就更好了。
谢谢啃萝卜的兔子,原来我是把两个对比情况放在实验后,现在觉得放在实验前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今天让他们做实验了,为什么测得的空气温度差距也很大呢?有20几度的,还有19度的。。
很多同学测得的 衣服的温度还有升高呢 。。。
嘿嘿,不过我怎么觉得这句话还是不欠妥呀。
衣服不能产生热,但衣服穿在身上人就觉得暖和,人体的温度不是升高了吗?这难道不是衣服能使人体增加温度吗?
我觉得应该把增加温度分为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太阳,热源是直接给身体增加温度,保暖的东西是间接给身体增加温度。
所以课文讨论的关键是:能不能产生热量。和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概念不同。
教室的温度差别大,可能是因为温度计的问题,我们的温度计不是非常精确,所以不同的温度计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差不大。建议:一般对全部温度计进行检验很麻烦,那只好以学生小组的温度计为准,告诉学生温度计之间有点误差——当然还要注意学生的测量是不是规范。
测量衣服温度会升高,估计是唱歌的鸢尾说的原因,就是衣服刚从身体上脱下来,这时候衣服的温度接近体温,自然比室温要高,从而测量出的温度就上升了。建议:早点把做实验用的衣服脱下来,还有在做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用手接触到温度计的液泡。
觉得暖和,不一定是温度升高,还有可能是没有降低。因为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往往人体的体温要比外面的室温要高,假设没有穿衣服的话,身体的大量热量会流失,所以就觉得冷。而穿了衣服之后,身体的热量被保护着,没有怎么流失到空气中去,所以这时候人体的温度就没有降低。
一个温度不断降低,一个温度没有降低,那当然是觉得穿了衣服暖和了。
要推翻衣服能采用热,还可以用夏天棉被下的棒冰来说明,如果衣服能产生热,那为什么要加棉被呢,棒冰不是会加快被融化了吗?
保暖的东西不是能间接产生热,而是可以让热量不流失。
而且保暖的说法则不是很恰当,应该是说保温。
支持,要字字严谨,难怪专家看我们课的时候说有科学性错误,我们自己确不能发现呢。谢谢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