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窗外”声音
说明:这次很有幸,好多网络朋友一起赶到杭州来听的课,虽然这次的排名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但是他们的真诚话语还是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在此,我想多,谢谢你们!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我的科学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的。
附网友们的留言:
河马:你是一块好钢,还需好好锤炼。
溪溪:今天的难过可能是是将来最值得记忆的片断,挫折相比收获,有时候是更大的财富。何况这次你也并没有失败太多,虽然你可能没有得到专家太高的评价,但是你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给了几百听课老师一个愉快的课堂,一种新的课堂氛围的出现,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我们看到了萌芽和希望。
雨点:也许结果和你的希望有差距,但是你后面的那几个不是更难过吗?或许我们该从最糟的结果想起,那么即使有一点阳光也该微笑面对,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我希望我的朋友一切都好,早点走出郁闷啦!相信海风不怕吹的。
一江东水:结局又不能代表什么,海风特色可是表现的很好啊!
不睡的兔:【冷眼看海风】除了空气,你还了解什么?
2006年9月21日-9月22日,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文澜中学举行。来自各大市的12位教师代表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其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网友海风,他上的内容是《了解空气》。
课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的海风位列第七,这成绩多少有点让人遗憾。其实以海风的实力,还有他的课堂设计,完全可能拿到更好的名次。只因为课堂上暴露的一些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章鼎儿老师评课,第一个点到的是海风<了解空气>。影子这次很少端着大炮奔走,唯一的例外就是海风的课。我呢,很大目的就是冲着海风的课来杭州,听的最认真感想最多的也是海风的课。不是说名次不好而指责海风,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这节课海风没有把自己真正的展示给大家,也没有让大家得到期待中的享受。冷眼评说,只是希望海风能从这节课中吸取教训,早日成长成熟。
一、老师的汗水有没有价值?
这节课海风上的很兴奋,课堂上一直是他忙碌的身影、忙碌的声音,结束的时候,衣服很明显的湿了一大片。如果是以前,我一直觉得是好事。因为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当非常投入地上课的时候,一节课下来我觉得累而且觉得口干。
但今天,我总觉得,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汗水,不仅没有多少价值,而且还淹没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当老师在学生讨论奔走的时候,或者是夸张的表达自己的赞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这样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其他学生的心绪?而在你忙碌的做所谓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时,你有多少时间去真正关注学生的活动,有机地处理下一环节的生成?
什么时候能像章鼎儿老师开玩笑说的那样,教师悠闲地点着一支烟,看着一本正经地做实验的学生,或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无干扰的让学生做实验呢?如果达到这样,我想这才是我们科学课的高境界。
科学课,不仅仅让学生玩的开心,还应该包括:老师!
二、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什么?
在这节课中,海风安排了好几个活动,包括:“玩空气”、“吹瓶子里的气球”、“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倒酱油”等。但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的探究根本就没有深入。比如最后的“倒酱油”的活动中,教师演示,本来是希望酱油不顺利的倒到瓶子里面的,谁知道今天的实验出奇,居然很是顺利。于是教师特意去动了阻止酱油的流动。这当然在说明教师的生成功底欠缺的同时,也让我想到,这时候学生在做什么呢?观众??
“倒酱油”为什么不让学生来操作?出现情况(包括可能顺利和不顺利两种情况)让学生来自圆其说不是更好?再退到前面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吗?活动的个数可以精减——因为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其实又包含了许多个实验,从而导致后面交流的时候又花了许多时间,而这里有的实验和前面的“吹瓶子里的气球”是有重复的。
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教师只是给予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材料来设计,学生真正去想了吗?而在前面的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用了让位置的例子,说的真好,可教师急于去接嘴,从而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暴露,剥夺了他展示自己的权利,很过分哟!
让学生动手很重要,让学生动脑同样重要!而给予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根本的前题!
三、竞赛的意义和标准何在?
这节课有两个地方我需要大家注意:
1、在“吹瓶子里的气球”的时候,第9组学生交流的时候说自己组全部吹大,教师让他们进行展示,结果有个别学生吹的仅仅比原来的瘪的气球大一点,于是前面汇报的学生就不服气了,叫“那我的也算吹大!”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教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吹大的标准,因为即使瓶子里面有密封的空气,但我们知道还是可以把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因为空气会被压缩。可见,一个比较规范的标准是很重要的,最好让学生一起来制订!
2、“纸的奇遇”中,老师让学生比速度,我不知道教师是不是从时间上的考虑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总之我觉得这样的竞赛根本就没有意义。这样的竞赛不仅仅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快而导致实验的失败,甚至会有部分学生为了所谓的第一而弄虚作假不去做。其实我们的科学实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速度,而应该实实在在的去设计、猜测、验证和调整、总结!
虽然我上面分了3个标题,但里面有不少的语句有交叉,因为是顺手写了,也没有刻意去推敲文字,写的不是很好。而且有的地方出现跟章鼎儿老师评课中有重复的地方,那是因为我跟章老师的所见略同,呵。
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对海风来说,其实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一节失败的课,也许比十节成功的课,更有成长的意义。希望早日再次听海风的课,到时候,展示我们面前的,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海风!让我们一起期待:海风吹过……
小雨伞
:看了兔子的评论,能想像到海风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对这节课很熟悉,曾经几度听这节课,还整理了课堂实录,在海风上这节课的前一天,他曾找过我,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谈课,我只是推荐了一篇我整理的课堂实录,希望他认真看看,因为那是一节在全国年会上获一等奖的课,上得非常的好。如果他认真看了,凭着他的悟性,应该不会出现学生有“气球如何叫吹大争论”。作为海风要好的朋友,我为海风感到惋惜,但庆幸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海风在赛后写的比赛叙事,我们应该好好去看看,只有真正走进海风,才能了解海风真的风采!
十二月的浪漫:道听途说后的感慨
海风是我网络上很要好的朋友,我们相识在一起研究科学教学的网络研修班上,为了同一个兴趣我们走到一起,挺崇拜他的睿智与率性。今闻他在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其课受到了专家的争论,为他高兴。
没有聆听他的课堂是一种遗憾,但从或多或少的信息中传来知道他的课受到了专家的冷漠,却受到了孩子欢迎与400多位听课老师的赞赏,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值得很多人深思。
是专家出了问题吗?
很多人都是常人,都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东西,我曾经也碰到过这样的事,这是一种无奈与气愤的事,但是作为全国迎以为骄傲的浙江科学教育,这里渗透了太多专家的汗水与心血,我想他们肯定本着为提高我们对科学课堂的认识来看待我们的教学。
是听课老师对科学课的认识出现问题了吗?
听课老师对海风的课都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有他们自己对课的认识与理解,专家为什么与听课老师的认识出现分歧了呢?如果专家不出问题,那就是听课教师对科学课本身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对课出现了问题,于是又牵涉到一个中心问题上来了,什么样的科学课才算好课?或者说是成功的课,我认为好课要准循三个原则:一是课上的孩子能全身性地投入到我们的科学探究学习中,并保持良好的探究欲望。其二是课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自主地提出科学探究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想法。其三就是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只是个点拨者,服务者,引导者、帮助者。也许我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我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追寻我理想的课堂,也可以说追求我的教育梦想,也许我干了一辈子都不能自然地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至少我为这而努力着。
是现在的学生问题了吗?
我们都喊着“学生永远是对的,只有学校教育本身出现了问题。”可是这么多的教师努力奋斗在第一线,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苦口婆心到底换来了什么?或者我们成功塑造了几个新的好学生?(话题扯远了)我所要表达的是,我们的教育愿望往往与学生的现状产生着众多不可忽视的矛盾,我作为一线教师深有体会,课堂上的学生多变,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他们能从一个点而浮想到整个世界,如果我们的课堂任由孩子纵横驰骋的话,那我们的课就不是课了,很多时候,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垂头丧气了,教师笑逐言开了,因为他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有时孩子拍手称快了,教师却眉头紧锁了,因为这堂课到底在上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在这样左右徘徊,而很难到达两者的共同愉悦。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海风的课到底是怎么样的,但道听途说了解海风的课受到孩子的欢迎,我个人觉得只要孩子能在课上愉悦地积极受到启发并自主参与探究学习,这课就是成功的。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课堂,就像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女人一样(哈哈),但是我们都在追求好的课堂,希望创造出像丁香一样的美丽课堂。
(以上只是一些聊天中所发自内心的感慨,一时灵感,没深入去思考,吹个大天吧!!哈哈)
笔记本:愿海风的“科学路”越走越宽广
老实说:这次去参加这个新生代的活动多半是为了海风(哥们),所以说也听得特别认真。正如兔子哥哥说的那样,影子也搬着大炮跑上跑下。试问听课教师:哪节课大家都参与了?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吧!有一位专家告诉我说:听课有时可以从有个维度去考虑,即学生的参与度与老师的清晰度。那么从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参与肯定没问题,那么教师讲解清晰吗?我认为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提请海风,清晰度不光指的是有没有讲清楚,更在于有没有讲到位。我想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那么这节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吗?我非常赞同章鼎儿老师的看法――老师说得太多了。真的!如果可以如章老师所说的悠闲地站在边上观察孩子们学习科学,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海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似乎接近于一问一答式。我不知道海风是不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时间势必受到了影响。老师说在活动中开展竞赛,我想隐含的目的之一是不是为了争取时间?
从整个课看,热热闹闹,学生学得开心。但是不是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是不是落实了“一英寸宽,一英尺深”?是不是真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我想海风的课似乎是表演性强过于内涵,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上课时的思考:
很早的时候,我认为一节好课一定是磨了又琢,是精雕细琢下的完美无缺,以至于教学环节是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记在心上;哪个教学环节用了多少时间,哪个活动需要花多少秒都精确无误。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让我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而今回想起来,课堂成了舞台,学生成了道具,教案成了剧本,学生成了演员。
于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应该是多层并进的,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快乐交流的。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成了观众(本次活动中也有一堂课中学生4人一组,老师说活动时2人做实验,另外2人记录)。大量的小组学习、形象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的主角。但是这样的课往往是思维保有量不高,课堂“花”而不“实”。
现在,我的目标是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有很多的互动与生成。时时记得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简单、实用、对话、共享的课堂,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海风的课还是可以少些“花架”,多些有效的探究,真正使自己的科学课堂成为兄弟们的楷模!
孤而妄思,斗胆妄言,与海风共勉!愿海风的“科学路”越走越宽广!
不睡的兔:《慧眼识海风》:感受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前些天,写了篇[冷眼看海风],把海风兄弟狠批了一顿,也不管人家此刻的心情,实在有违朋友之道义。后又把该文章发在网站、论坛和博客上,导致一部分没有参加会议的朋友看了以后产生误解,纷纷为海风扼腕叹息,以为他上的一塌糊涂,埋没了这节课的许多精彩片断。
为减轻自己的罪过,特再次提笔,邀请各位重新品味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话说2006年9月的一个上午,文澜中学的多功能大厅刮过一阵海风,那浓郁的嘉兴热情,征服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心灵,整节课高潮迭起,掌声连绵,成为本次展示活动中气氛最活跃的一节课。
一、优美的音乐,给活动画上可爱逗号。
在听课经
常看见老师在活动的时候使用音乐,不过常见的做法是在教师宣布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或者活动的时候,教师播放音乐,并约定音乐停止的时候活动停止。这也不是不可以,表面上看来即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实验氛围,还能控制时间。但仔细想,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会有心情去听音乐吗?在学生活动的时候,音乐会不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活动?
在海风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候没有音乐在干扰,而是在活动应该结束的时候才响起,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整理好器材,端正地坐在位置上,根本就不需要教师生硬的叫喊。这仅仅是一个细节,但就是这样的细节,给每个活动画上可爱的小逗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心情。
二、真诚的言行,让课堂洋溢着感叹号。
章老师曾经指出这节课教师的作用过于强势,是的,教师作用过强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当然事物是两方面的,站在另外的角度上,这也表露出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热情和真诚。
这是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课堂上学生都显得是那样的兴奋和活跃,完全一扫许多课的那种沉闷,这才是学生的天性。在许多时候,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总是用心地倾听着,时不时从嘴里吐出一句句由衷的赞美。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这里,学习不是一件枯燥和痛苦的事,而是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推究中一次次惊奇的发现或对白,更是让课堂掀起不少高潮:
如:在认识空气的时候,有学生说:“空气是看不见的。是白色的。”教师随机抓了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展开,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马上醒悟:“空气是透明的!”
多么巧妙的手笔,这比直接指出学生的认识错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再如:在学生演示纸的奇遇的时候,学生把纸巾放入杯底,倒扣在水槽中,没有湿——不对,有一点点湿——怎么回事?——原来是手湿了!多少细心的老师!想到有的老师为了实验现象明显而进行作假,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更是值得提倡。
三、活动的层次,把设计加上了破折号。
这节课设计了不少活动,主要有:开始的玩空气,到后面的吹大瓶子里面的气球,再到后面小组自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直到最后倒酱油活动。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匠心的。从简单的玩空气入手,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引导学生来关注空气是直接空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并在各小组的展示中完善了对空气特性的认识,以及最后的实用拓展活动,体现了一个认识的飞跃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让整节课成为一个整体。
终于完成了这篇文字。不禁想起一位好友的话,你怎么又是拿海风开炮啊?呵,其实,不仅仅是海风是我的好朋友,更主要是我借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对课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不过,很明显,我在表述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科学和客观的进行评价。因此,期待着各位朋友,一起来评说……
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
朱伟东(嘉善县教研员) 15:06:15
小吴你好!你的文章我已拜读,文章写得十分的真实与细腻,真得可以说,看到了文章就好像看到了你,你对小学科学的热爱与教学执着,为课所教学的成功作出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动。网络促教研,网络无境界,网络催人奋进,网络造就人才。祝你事业有成,祝你的网站和海风居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