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风过有痕——走在科学原野上(海风个人随笔集) [复制链接]

1#

[原创]风过有痕——走在科学原野上(海风个人随笔集)


风过有痕----海风的教学随笔集




个人博客: 禾城·海风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index.html

个人网站:嘉兴科学课在线 http://jxjy.com.cn:888/  

刊首 艾青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花儿准备了春、秋、冬,就是为了红透整个盛夏,雪花经历了春、夏、秋就是为了洁白整个严冬。而我经历了艰辛也不可能如夏花般绚烂、如冬雪般厚实,不可能到达某个高度,但能和老师们一起平平淡淡、真心实意地迎来一批批孩子,送走一个个希望,在教育的天空就像海风一样吹拂而过,留下一条条淡淡的痕迹。这也是一种幸福呵!于是,便想将这份幸福和大家分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1 16:54:0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06年9月1日   多云

开学第一天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寂静的学校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上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学典礼,我负责是摄像的任务,重操旧业,熟门熟路。开学典礼结束后,接到了区教研室梅老师的电话,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月底将赴杭州参加省新生代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时间有点紧,这也是我即将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希望自己能一切顺利。
  同时最近手头上的事情实在是很多,9号全镇的年报要上交区教育局基教科,15号车模、船模选拔名单上交,21、22日参加省新生代课堂教学评比,三件大事,每件都马虎不得。感觉真是压力挺大的。特别是年报,往年是一个学校的数据,处理比较方便,今年由于全镇合并后,带来众多数据的变化和校验,大大增加工作量。为此明天将会召开一个年报的工作会议。(真希望各个学校都是认真负责完成本校的数据统计。)车模、船模的比赛也迫在眉睫,训练的时间也非常紧,省里的课更是一个担心,需要去摩课,更加需要去寻找一个上课的感觉,暑假休息了二个月,这个感觉需要在课堂上找回,相信自己能找很快找到的。
  下午我们按课表正常上课了,这学期课表上是12节课,比上学期少了3节,但是本学期的工作量比上学期多得多,忙到不怕,就是怕“苦忙”,希望自己是“乐忙”!
    最好还是祝自己一切顺利吧!!做事了,明天还要加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0:31:06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得知这学期的任课情况后,心里难免有的失落,因为我要告别我带了三年的孩子们,他们是幸运的,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第一批上科学课的孩子,三年来我和这批孩子建立的深厚的感情,我们一起做实验、种凤仙花、养蚕、做太阳能热水器……每个场景还是历历在目,回忆总是那么的美好,我将这些照片整理了一下,给自己留下个纪念。<br/>    作为我本人很想把这一轮带完,对3-6年级的科学教材有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但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这批学生要应付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考试——毕业考),我们“副课”需要给那些“主课”让路,在安排课务的时候向语数老师倾斜,结果我不再担任六年级的科学教师也是里说当然的事情,在用成绩说话的今天,我的积极争取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我不语了……不但是为我,更为这群孩子们,不是自夸,三年来,经过较规范的训练和培养,这些孩子的进步是明显的,而应为要应付毕业考,使这些孩子错过很好完整学习科学知识和养成良好科学习惯的机会,试问:又该由谁为他们负责呢?</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4 5:54:53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

9月5日 天气:大雨



学生的质疑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静静的坐在电脑前,梳理今天的事务,感觉烦而杂乱。事情好像做的不多,而又没空闲的时间,从踏进校门到出校门,又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连静下来好好的喝杯茶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中午在楼梯空碰到了一群以前教的学生(他们是我带的第一批科学课的孩子),在楼梯上我们亲切的打着招呼,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我和这帮孩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眼里,我更像他们的朋友,我也非常乐意成为他们的朋友。招呼之后,这些孩子异口同声问我:“吴老师,为什么这学期你不再教我们了?”我无言以对,只能说:“这是学校的安排。”学生们嘴里还嘟囔着:“我们X老师给我们上了10分钟就上“正课”了。”话音在孩子们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而对我来说听了这些话,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我们这群孩子,我想给我们的“副课”振臂高呼一下:我们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0:31:40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磨合——第一节科学课  


  整整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交代了很多科学上的一些规则,小到作业评分格的格式,大到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今天的课进行的非常顺利,当“录像”回放的时候,我为前面“浪费”两节课的时间梳理常规而觉得庆幸颐墙衲甑奈迥昙对诶鲜γ堑男哪恐校枚喟嗉抖疾皇呛艹錾模踔劣行┌嗉读9娑加械阄侍猓慰鑫颐嵌帜芰σ蟾叩目蒲Э危虼宋揖醯谩袄朔选?0分钟讲常规,我要换来的是“800”分钟,乃至“8000”分钟的高效课堂。在今天第一堂科学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1)班的学生还是表现的那么的活跃(三年级我带过他们一年),(2)班、(3)班的学生也有进步,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4)班今天的表现不太令人满意,他们的参与热情不高。(和他们的课在下午第二节了,估计受了点影响)。不管怎样,今天还只不过是的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我和孩子们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把课堂比喻是一辆跑车的话,前面两节课,我们就是在熟悉器材,明确规则,今天的课,我和孩子们已经上路了,当然我们还需要磨合,我坚信这个时期不会很长。
    今天带还在一起设计了种子发芽的实验方案,从绿豆是一个小生命这个话题开始切入,引导孩子分析种子发芽的条件: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养料五个条件。在次基础上,启发还在什么对本实验的方案。孩子们的想法都比较恰当合理,能互相补充,使实验方案逐步得以完善。最好每人都在自己的作业册上写下了一个设计方案,期待下次真正实验的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0:30:38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中午走过五年级的教室时,发现每班的窗台上都有很多“豆芽菜”摆放在那里,整齐一排,心里甚是欣喜,孩子们的热情使我感动,更令我激动,马上拿出兜里的手机做起了“摄影记者”,希望能留住这美丽的瞬间,由于手机的象素太低,回家拷贝到电脑一看,很多照片都很模糊的,只有两张清楚一些,有学生的都看不清楚了,真是可惜!5555 ……不过还好,下次还是有机会的,吸取教训,下次带数码相机去,也让这些设备为我们的教学发挥一点作用,虽然是自家的东西,与其放在家里不用,还不如带到学校辅助自己的教学,希望能使得自己的课堂因此而更加精彩奉承。
  今天的课上为了能吸引孩子们更加深入研究科学的热情,我给孩子定了如下的要求:
 1、积极参与课外实验的,老师会不定期的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拍摄下来。
 2、一周选1-2位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从老师拍摄的照片中选一张自己“搞研究”的照片张贴在实验室的科学展示台上。(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结合);第二周继续出色,又被评上的同学可以在自己的照片下面的个人简介中贴一颗“星”,连续得星五次以上的,老师为这位学生颁发一个“科学小博士”的荣誉证书,并可以拿走自己的照片,做为留念。
  我们带的是小学生,他们还只是个孩子,需要我们教师细心的聆听,耐心的教导,创新的引导……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7#

和汪老师一起磨课——我的成长经历(1)
  背景资料:汪旭光老师是金华市金东区的科学教研员,一名很有思想的科学教研员,在网络上我们认识并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都会求教汪老师,他每次都能耐心的给我指导,这次要在省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科学展示活动中上课,又和他进行了一次网络课堂教学的研磨。
以下是我们磨课的实录:


2006-09-07 14:33:46 海风
汪老师,这次我要参加一个省新生代的课堂评比活动
2006-09-07 14:34:31 汪旭光
好,我要来的,听你的课!
2006-09-07 14:34:32 海风
[:-|]
2006-09-07 14:34:47 海风
我有两份材料
2006-09-07 14:34:54 海风
你帮我看看
2006-09-07 14:35:21 汪旭光

2006-09-07 14:35:54 海风
我把录像也传给你好吗
2006-09-07 14:36:01 海风
帮我提提意见
2006-09-07 14:36:37 汪旭光
学习学习
2006-09-07 14:37:03 海风
我工作一会儿
2006-09-07 14:37:08 海风
等一下聊
2006-09-07 14:37:26 汪旭光
88
2006-09-07 19:59:52 海风
在吗
2006-09-08 15:08:55 海风
汪老师你好
2006-09-08 15:09:53 汪旭光
你好
2006-09-08 15:10:27 汪旭光
录像看过了
2006-09-08 15:10:15 海风
[share]
2006-09-08 15:10:28 海风
帮我提提意见
2006-09-08 15:11:11 汪旭光
课上得挺好的
2006-09-08 15:11:30 海风
[:$]
2006-09-08 15:12:20 汪旭光
基本功也不错
2006-09-08 15:15:41 汪旭光
有一个问题,不是针对你这一课的,但是,是现在许多小学科学课的一个共性问题。
2006-09-08 15:16:45 汪旭光
就是内容上不是很科学或者说不是很严密。
2006-09-08 15:13:41 汪旭光
比较适合现在的趋势,应能得到好评
2006-09-08 15:22:13 海风
刚才走开了
2006-09-08 15:22:35 汪旭光
瓶子里空气占据了空间,并不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很简单,如果在一个密闭的教室里,空气仍占据教室的空间,气球为什么能吹大呢?
2006-09-08 15:23:10 海风
[:-|]
2006-09-08 15:24:09 海风
这个没考虑这么细
2006-09-08 15:24:42 汪旭光
这个问题与压缩空气有弹性,是同一类问题。皮球能弹起来并不能说明空气有弹性,只能说明做球的材料有弹性。
2006-09-08 15:24:33 海风
有什么建议吧说来听听
2006-09-08 15:25:45 汪旭光
我只是同你交流一下,你的课并不用改。
2006-09-08 15:25:49 海风
谢谢
2006-09-08 15:26:47 海风
这次还有个发言关于课堂有效性的
2006-09-08 15:26:53 海风
能给我点建议吗
2006-09-08 15:27:16 汪旭光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并没有把科学课上成更科学化。而是通俗化了。
2006-09-08 15:27:47 海风
[strong]
2006-09-08 15:28:22 汪旭光
有点像同一个文盲解释科学问题的样子
2006-09-08 15:28:32 海风
现在我有个担心就是这次我准备用的是三上的孩子来上这课
2006-09-08 15:28:47 海风
你觉得可能会有什么问题
2006-09-08 15:29:08 汪旭光
这是下册的内容
2006-09-08 15:28:58 海风

2006-09-08 15:29:11 海风
我担心还在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思维习惯
2006-09-08 15:29:37 汪旭光
如果是三年级学生会有难度
2006-09-08 15:30:05 海风
有什么办法呢
2006-09-08 15:30:23 海风
用现在四年级?
2006-09-08 15:30:57 汪旭光
四年级上过了
2006-09-08 15:30:56 海风
是啊
2006-09-08 15:31:08 海风
所以犯难了
2006-09-08 15:31:30 汪旭光
课前去布置一下
2006-09-08 15:31:32 海风
从哪些方面
2006-09-08 15:32:05 汪旭光
让学生去了解一下有关的实验
2006-09-08 15:32:05 海风
我考虑1、认识空气2、实验小学的分工
2006-09-08 15:32:25 海风
了解有关实验是否担心孩子设计实验有问题
2006-09-08 15:33:07 汪旭光
关健是后面的学生实验的方法
2006-09-08 15:33:15 汪旭光
是的
2006-09-08 15:33:12 海风
我明白了
2006-09-08 15:33:41 汪旭光
祝你成功
2006-09-08 15:33:41 海风
谢谢你的帮助
2006-09-08 15:34:39 海风
课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2006-09-08 15:35:02 海风
直说好我,
2006-09-08 15:35:34 汪旭光
课题不是教材中的会不会有争议
2006-09-08 15:35:42 海风
这个好像没要求
2006-09-08 15:35:53 海风
规定
2006-09-08 15:36:05 海风
这个内容苏教版有
2006-09-08 15:36:14 海风
题目空气占据空间吗?
2006-09-08 15:37:02 汪旭光
我们教材中好象是了解空气吧。
2006-09-08 15:37:20 汪旭光
与你的课角度不同
2006-09-08 15:39:52 海风
恩我综合了苏教版的内容了
2006-09-08 15:40:32 汪旭光
关系不大
2006-09-08 15:40:20 海风
课题要不定《了解空气》
2006-09-08 15:41:18 汪旭光
最好是这样,然后重点在空气占据空间
2006-09-08 15:42:31 海风
这样前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需要调整吗
2006-09-08 15:43:16 海风
帮我改改
2006-09-08 15:44:31 汪旭光
这样可以了,不用改
2006-09-08 15:44:47 海风
就改个课题吗、
2006-09-08 15:44:48 海风

2006-09-08 15:45:42 汪旭光
内容中增加一点对空气的感知。
2006-09-08 15:46:24 海风
放在开始吗
2006-09-08 15:46:45 汪旭光
是的
2006-09-08 15:47:15 汪旭光
简单一点就行
2006-09-08 15:48:17 汪旭光
不要用酱油,用水就行
2006-09-08 15:48:39 海风
哦 明白了 谢谢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摆正心态——对自己的一点建议

    今天是我到杭州的第二天,由于前段时间感冒了,最近咳嗽的厉害,吃了好多药都不见好转,赛课的任务就在眼前,心里不免有些着急,特别是到了凌晨的时候,咳嗽的更剧烈了,所以只好起床,喝点水,这样稍微能缓解一些这种病症,昨天到这里还特意去附近的药店买了一瓶枇杷膏和一些薄荷含片,但是这些药物的效果也不是最理想,也许是我心太急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这次赛课,我安排在明天上午的第三节,所以今天相对要轻松一些,昨天和其他10个赛课的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明显感觉有些老师蛮紧张的,特别是今天就要上课的老师,因为我们深知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就像宁波的老师所说的那样,可能一辈子也只有这样一次机会,所以大家都想抓住这次机会,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展现出来,身处其中感觉到大赛前的这种紧张的气氛。
    对我来说,这样的场合还是第一次上课,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摆正好心态,一切顺其自然,上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对自己说,放松一下,相信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希望自己咳嗽能早一点好,这是当务之急的事,今天除了听课学习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卖鱼桥小学熟悉一下明天和我一起上课的这批孩子,去见见他们,和他们聊聊,实验规则和要求去交代一下。
    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像一本电视剧或电影,教师和学生就是其中的演员,所以课堂需要学生的投入,同样也要求教师的投入,只不过教师在这其中扮演了多重的角色,有演员的,还有导演的、编剧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课堂,如果你写了剧本,指导了演员的演出,而自己又身处世外,这样的课堂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好课,语文课,要求教师能进入文本,以情感人,我想科学课也应该如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只有教师投入了,我们的孩子才能投入,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感染“吧!教师的人格能感染学生,同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感染我们的这些单纯的孩子们。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9#


无眠的一夜 紧张的一天(一) 

              

    今天是我上省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日子,虽然早晨起来身体不是最舒服,咳嗽的比前几天更严重了,但感觉自我状态还是蛮好的,昨天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在我们张头的房间里,张老师和程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特别是开场白和各个环节的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成为了这次修改的重点,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课堂细节从教学语言开始,作为一名不是科班出生的科学教师,语言的功底还是差了一些,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一点,这也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科学教师所需要必备的素质。磨课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在23点的钟声敲响后,我们才把课基本磨完。匆匆告别张头和程老师,回到房间,同来的老师还在房间等我,知道我可能回来比较完,又给我从超市里买来了一份宵夜,已经放在了我们的床头,感动之情难于言表,回房间为了能使自己清醒一些,先冲了一个凉,又吃了点东西,于是就开始工作了,由于对原来教学中的语言设计有较大的调整于是我重新又更加刚才讨论的,把教案整理了一份,当整理好粗稿后,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了,但是由于改动较大,为了能尽快熟悉整个教学过程,于是我又进行第二次的整理,刚才是手写搞,现在要整理出一份电子稿,看看手表上的,这时已经是凌晨2点了,我决定要在3点之前把这份教案整理出来,再睡上两个小时,五点起来再理一下整堂课的思路,天还是有不测风云,虽然我在3点前把教案的2稿整理的出来,但是3点合上手提电脑的屏幕,躺在床上的时候,很想马上能睡着,但是就是怎么也睡不去,一躺下就咳嗽的厉害,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5点05分了,我赶紧起床,因为我知道今天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用5分钟洗漱完毕后,把今天的思路整理了一下,材料的摆放、人员的安排、课件的调试等等,一切就绪后,已经是5点40分了,我拾起昨天那份整理出来的初稿,悄悄的走到了阳台上,为了不影响我的兄弟,我知道昨天他也跟我一样度过了一个不安稳的夜晚。当我现在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时,边上的他已经进入了梦乡。来到阳台后,我就像第一次上课那样,面对刚出升的太阳,我是老师,太阳成了我今天的第一个学生。两遍“试教”下来,一天手表已经是6点20分了,马上回房间通知我们区其他几个老师,请他们帮我带材料去学校,而我准备再去一趟卖鱼桥小学,虽然昨天熟悉了班级,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科学,很多科学的探究习惯没有养成,我准备再给他们去补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如:组长的责任是什么,材料员的任务、讨论结束后教师用的暗示等等。7点用完早餐后,我急忙赶往卖鱼桥小学,我们住宿地方离这个学校并不远,但是由于不熟悉这里的路,所以还是走了一点弯路,最后在去卖鱼桥小学读书的孩子的带领下,找到了这个学校,在他们教导处,正好见到了,三(2)班的喻老师,和她说明来意后,她很热情的带我又去接触了今天我们上课的孩子,走到教室门口,正好数学老师在讲练习,当我站在门后时,孩子们都停了下来,和我打着招呼,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样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课堂教学,但是心里还是蛮开心的,我能让这些孩子接受我,虽然昨天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足一个小时,我已经和他们打成了一片,能被孩子接受我,和认可是件幸福的事情,我想也是今天我上好课的第一步,和孩子简单寒暄后,我直入主题,把组长的责任和材料员的任务重点的讲了一下,因为我知道今天我需要分秒必争,8点20分,从卖鱼桥小学出来,希望能最快打车到我们上课的学校——文澜中学,但就是天不做媒,在马路上看到一辆辆出租车疾驰而过,但是都是满车,心里越急,车越是没,整整20分钟,我就在马路上,焦急的等待着,终于有辆空车从对面过来,我赶紧穿过马路,上车后一说目的地是文澜中学,结果司机对路又不熟悉,这是晕啊,越急越乱啊!我镇定一下,连忙拨通了卖鱼桥学校一位科学教师的电话,在她的帮助下,用了20分钟,终于赶到了文澜,还要有时间准备我的材料,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边上楼,边给自己同来的老师发短信,通知他们到准备室帮忙,忙碌一刻钟后,全部就绪了。一看手表还有40分钟,坐在准备室的沙发上,虽然满头大汗的,但心事也落下来了,一切就绪了,只欠东风了,很快房间里传来了下课的铃声,我起身拿着手提进入了会场,在后台技术老师的帮助下,开始连接投影,但是不顺的事又出现了,笔记本连接后,屏幕只能单个显示,而负责会场的老师又在催我赶紧要开始了,这个时候,真是决定心里有点慌乱,不过马上冷静下来了,记得一切帮其他老师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只要重新启动一下,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赶紧把开关关了,可是由于是硬关机,结果重新启动后,硬盘要进行检测,晕啊!12 30 45 60……,终于解决了问题,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始把自己的状态调整一下,希望能迅速的进入自己的角色,因为开场白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对开始的几分钟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又加上刚才的一系列变故,不过之我感觉对角色还是能比较快的转换了过来,从猜测袋子里东西引出课题。一切都还是比较顺利的。整堂课下来,虽然上得大汗淋漓,但是自己上课的一些风格还是展现在了同行们的面前。关于课堂上和课后的情况待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凌晨伏案改教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课前的准备好的材料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0#

教研活动形式新,一线教师有话说
 
――记秀洲区新塍片科学教研活动
 
秀洲区新塍片科学教研组 吴建伟   沈利彬



    “科学课考试形式太单一了,科学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的学生的观察日记写得非常好,她还坚持了3个月观察自己制作的栖息地。”
   “小论文是学生科学探究最好的成绩单,应该鼓励!建议教研室组织一些比赛,鼓励喜欢探索的学生。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才是科学课所要追求的东西。”
…………
    2006年9月28日,秀洲区新塍磻溪小学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这是秀洲区教研室科学教研组今年提出的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分片组教研活动。全区共分三个片:新塍片、王店片和王江泾片。本次活动是新塍片的第一次片组活动,主要内容是讨论有关片组活动计划。在讨论活动过程中,来自片组的一线教师对于自己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讨论激烈,还提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建议。最后,片组成员对于这样的教研活动形式表示欢迎,因为能够更直接的和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交流,同时能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提出来进行解决,让一线教师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1#

聆听“窗外”声音

 

说明:这次很有幸,好多网络朋友一起赶到杭州来听的课,虽然这次的排名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但是他们的真诚话语还是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在此,我想多,谢谢你们!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我的科学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的。

附网友们的留言:

 河马:你是一块好钢,还需好好锤炼。

 溪溪:今天的难过可能是是将来最值得记忆的片断,挫折相比收获,有时候是更大的财富。何况这次你也并没有失败太多,虽然你可能没有得到专家太高的评价,但是你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给了几百听课老师一个愉快的课堂,一种新的课堂氛围的出现,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我们看到了萌芽和希望。

 雨点:也许结果和你的希望有差距,但是你后面的那几个不是更难过吗?或许我们该从最糟的结果想起,那么即使有一点阳光也该微笑面对,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我希望我的朋友一切都好,早点走出郁闷啦!相信海风不怕吹的。

 一江东水:结局又不能代表什么,海风特色可是表现的很好啊!

不睡的兔:【冷眼看海风】除了空气,你还了解什么?                                                        

2006921-922,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文澜中学举行。来自各大市的12位教师代表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其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网友海风,他上的内容是《了解空气》。

课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的海风位列第七,这成绩多少有点让人遗憾。其实以海风的实力,还有他的课堂设计,完全可能拿到更好的名次。只因为课堂上暴露的一些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章鼎儿老师评课,第一个点到的是海风<了解空气>。影子这次很少端着大炮奔走,唯一的例外就是海风的课。我呢,很大目的就是冲着海风的课来杭州,听的最认真感想最多的也是海风的课。不是说名次不好而指责海风,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这节课海风没有把自己真正的展示给大家,也没有让大家得到期待中的享受。冷眼评说,只是希望海风能从这节课中吸取教训,早日成长成熟。

一、老师的汗水有没有价值?

这节课海风上的很兴奋,课堂上一直是他忙碌的身影、忙碌的声音,结束的时候,衣服很明显的湿了一大片。如果是以前,我一直觉得是好事。因为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当非常投入地上课的时候,一节课下来我觉得累而且觉得口干。

但今天,我总觉得,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汗水,不仅没有多少价值,而且还淹没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当老师在学生讨论奔走的时候,或者是夸张的表达自己的赞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这样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其他学生的心绪?而在你忙碌的做所谓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时,你有多少时间去真正关注学生的活动,有机地处理下一环节的生成?

什么时候能像章鼎儿老师开玩笑说的那样,教师悠闲地点着一支烟,看着一本正经地做实验的学生,或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无干扰的让学生做实验呢?如果达到这样,我想这才是我们科学课的高境界。

科学课,不仅仅让学生玩的开心,还应该包括:老师!

二、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什么?

在这节课中,海风安排了好几个活动,包括:“玩空气”、“吹瓶子里的气球”、“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倒酱油”等。但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的探究根本就没有深入。比如最后的“倒酱油”的活动中,教师演示,本来是希望酱油不顺利的倒到瓶子里面的,谁知道今天的实验出奇,居然很是顺利。于是教师特意去动了阻止酱油的流动。这当然在说明教师的生成功底欠缺的同时,也让我想到,这时候学生在做什么呢?观众??

“倒酱油”为什么不让学生来操作?出现情况(包括可能顺利和不顺利两种情况)让学生来自圆其说不是更好?再退到前面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吗?活动的个数可以精减——因为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其实又包含了许多个实验,从而导致后面交流的时候又花了许多时间,而这里有的实验和前面的“吹瓶子里的气球”是有重复的。

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教师只是给予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材料来设计,学生真正去想了吗?而在前面的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用了让位置的例子,说的真好,可教师急于去接嘴,从而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暴露,剥夺了他展示自己的权利,很过分哟!

让学生动手很重要,让学生动脑同样重要!而给予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根本的前题!

三、竞赛的意义和标准何在?

这节课有两个地方我需要大家注意:

1、在“吹瓶子里的气球”的时候,第9组学生交流的时候说自己组全部吹大,教师让他们进行展示,结果有个别学生吹的仅仅比原来的瘪的气球大一点,于是前面汇报的学生就不服气了,叫“那我的也算吹大!”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教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吹大的标准,因为即使瓶子里面有密封的空气,但我们知道还是可以把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因为空气会被压缩。可见,一个比较规范的标准是很重要的,最好让学生一起来制订!

2、“纸的奇遇”中,老师让学生比速度,我不知道教师是不是从时间上的考虑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总之我觉得这样的竞赛根本就没有意义。这样的竞赛不仅仅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快而导致实验的失败,甚至会有部分学生为了所谓的第一而弄虚作假不去做。其实我们的科学实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速度,而应该实实在在的去设计、猜测、验证和调整、总结!

虽然我上面分了3个标题,但里面有不少的语句有交叉,因为是顺手写了,也没有刻意去推敲文字,写的不是很好。而且有的地方出现跟章鼎儿老师评课中有重复的地方,那是因为我跟老师的所见略同,呵。

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对海风来说,其实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一节失败的课,也许比十节成功的课,更有成长的意义。希望早日再次听海风的课,到时候,展示我们面前的,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海风!让我们一起期待:海风吹过……

 

小雨伞
                
看了兔子的评论,能想像到海风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对这节课很熟悉,曾经几度听这节课,还整理了课堂实录,在海风上这节课的前一天,他曾找过我,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谈课,我只是推荐了一篇我整理的课堂实录,希望他认真看看,因为那是一节在全国年会上获一等奖的课,上得非常的好。如果他认真看了,凭着他的悟性,应该不会出现学生有“气球如何叫吹大争论”。作为海风要好的朋友,我为海风感到惋惜,但庆幸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海风在赛后写的比赛叙事,我们应该好好去看看,只有真正走进海风,才能了解海风真的风采!

 

十二月的浪漫:道听途说后的感慨                            

   海风是我网络上很要好的朋友,我们相识在一起研究科学教学的网络研修班上,为了同一个兴趣我们走到一起,挺崇拜他的睿智与率性。今闻他在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其课受到了专家的争论,为他高兴。

没有聆听他的课堂是一种遗憾,但从或多或少的信息中传来知道他的课受到了专家的冷漠,却受到了孩子欢迎与400多位听课老师的赞赏,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值得很多人深思。

是专家出了问题吗?

很多人都是常人,都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东西,我曾经也碰到过这样的事,这是一种无奈与气愤的事,但是作为全国迎以为骄傲的浙江科学教育,这里渗透了太多专家的汗水与心血,我想他们肯定本着为提高我们对科学课堂的认识来看待我们的教学。

是听课老师对科学课的认识出现问题了吗?

听课老师对海风的课都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有他们自己对课的认识与理解,专家为什么与听课老师的认识出现分歧了呢?如果专家不出问题,那就是听课教师对科学课本身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对课出现了问题,于是又牵涉到一个中心问题上来了,什么样的科学课才算好课?或者说是成功的课,我认为好课要准循三个原则:一是课上的孩子能全身性地投入到我们的科学探究学习中,并保持良好的探究欲望。其二是课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自主地提出科学探究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想法。其三就是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只是个点拨者,服务者,引导者、帮助者。也许我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我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追寻我理想的课堂,也可以说追求我的教育梦想,也许我干了一辈子都不能自然地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至少我为这而努力着。

是现在的学生问题了吗?

我们都喊着“学生永远是对的,只有学校教育本身出现了问题。”可是这么多的教师努力奋斗在第一线,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苦口婆心到底换来了什么?或者我们成功塑造了几个新的好学生?(话题扯远了)我所要表达的是,我们的教育愿望往往与学生的现状产生着众多不可忽视的矛盾,我作为一线教师深有体会,课堂上的学生多变,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他们能从一个点而浮想到整个世界,如果我们的课堂任由孩子纵横驰骋的话,那我们的课就不是课了,很多时候,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垂头丧气了,教师笑逐言开了,因为他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有时孩子拍手称快了,教师却眉头紧锁了,因为这堂课到底在上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在这样左右徘徊,而很难到达两者的共同愉悦。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海风的课到底是怎么样的,但道听途说了解海风的课受到孩子的欢迎,我个人觉得只要孩子能在课上愉悦地积极受到启发并自主参与探究学习,这课就是成功的。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课堂,就像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女人一样(哈哈),但是我们都在追求好的课堂,希望创造出像丁香一样的美丽课堂。

(以上只是一些聊天中所发自内心的感慨,一时灵感,没深入去思考,吹个大天吧!!哈哈)
                

 

笔记本:愿海风的“科学路”越走越宽广

老实说:这次去参加这个新生代的活动多半是为了海风(哥们),所以说也听得特别认真。正如兔子哥哥说的那样,影子也搬着大炮跑上跑下。试问听课教师:哪节课大家都参与了?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吧!有一位专家告诉我说:听课有时可以从有个维度去考虑,即学生的参与度与老师的清晰度。那么从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参与肯定没问题,那么教师讲解清晰吗?我认为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提请海风,清晰度不光指的是有没有讲清楚,更在于有没有讲到位。我想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那么这节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吗?我非常赞同章鼎儿老师的看法――老师说得太多了。真的!如果可以如老师所说的悠闲地站在边上观察孩子们学习科学,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海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似乎接近于一问一答式。我不知道海风是不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时间势必受到了影响。老师说在活动中开展竞赛,我想隐含的目的之一是不是为了争取时间?
                

    从整个课看,热热闹闹,学生学得开心。但是不是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是不是落实了“一英寸宽,一英尺深”?是不是真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我想海风的课似乎是表演性强过于内涵,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上课时的思考:

    很早的时候,我认为一节好课一定是磨了又琢,是精雕细琢下的完美无缺,以至于教学环节是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记在心上;哪个教学环节用了多少时间,哪个活动需要花多少秒都精确无误。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让我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而今回想起来,课堂成了舞台,学生成了道具,教案成了剧本,学生成了演员。
                

    于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应该是多层并进的,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快乐交流的。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成了观众(本次活动中也有一堂课中学生4人一组,老师说活动时2人做实验,另外2人记录)。大量的小组学习、形象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的主角。但是这样的课往往是思维保有量不高,课堂“花”而不“实”。
                

    现在,我的目标是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有很多的互动与生成。时时记得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简单、实用、对话、共享的课堂,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海风的课还是可以少些“花架”,多些有效的探究,真正使自己的科学课堂成为兄弟们的楷模!

    孤而妄思,斗胆妄言,与海风共勉!愿海风的“科学路”越走越宽广!

 

不睡的兔:《慧眼识海风》:感受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前些天,写了篇[冷眼看海风],把海风兄弟狠批了一顿,也不管人家此刻的心情,实在有违朋友之道义。后又把该文章发在网站、论坛和博客上,导致一部分没有参加会议的朋友看了以后产生误解,纷纷为海风扼腕叹息,以为他上的一塌糊涂,埋没了这节课的许多精彩片断。

为减轻自己的罪过,特再次提笔,邀请各位重新品味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话说20069月的一个上午,文澜中学的多功能大厅刮过一阵海风,那浓郁的嘉兴热情,征服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心灵,整节课高潮迭起,掌声连绵,成为本次展示活动中气氛最活跃的一节课。

一、优美的音乐,给活动画上可爱逗号。

在听课经
            
常看见老师在活动的时候使用音乐,不过常见的做法是在教师宣布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或者活动的时候,教师播放音乐,并约定音乐停止的时候活动停止。这也不是不可以,表面上看来即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实验氛围,还能控制时间。但仔细想,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会有心情去听音乐吗?在学生活动的时候,音乐会不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活动?

在海风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候没有音乐在干扰,而是在活动应该结束的时候才响起,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整理好器材,端正地坐在位置上,根本就不需要教师生硬的叫喊。这仅仅是一个细节,但就是这样的细节,给每个活动画上可爱的小逗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心情。

二、真诚的言行,让课堂洋溢着感叹号。

老师曾经指出这节课教师的作用过于强势,是的,教师作用过强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当然事物是两方面的,站在另外的角度上,这也表露出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热情和真诚。

这是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课堂上学生都显得是那样的兴奋和活跃,完全一扫许多课的那种沉闷,这才是学生的天性。在许多时候,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总是用心地倾听着,时不时从嘴里吐出一句句由衷的赞美。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这里,学习不是一件枯燥和痛苦的事,而是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推究中一次次惊奇的发现或对白,更是让课堂掀起不少高潮:

如:在认识空气的时候,有学生说:“空气是看不见的。是白色的。”教师随机抓了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展开,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马上醒悟:“空气是透明的!”
            
多么巧妙的手笔,这比直接指出学生的认识错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再如:在学生演示纸的奇遇的时候,学生把纸巾放入杯底,倒扣在水槽中,没有湿——不对,有一点点湿——怎么回事?——原来是手湿了!多少细心的老师!想到有的老师为了实验现象明显而进行作假,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更是值得提倡。

三、活动的层次,把设计加上了破折号。

这节课设计了不少活动,主要有:开始的玩空气,到后面的吹大瓶子里面的气球,再到后面小组自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直到最后倒酱油活动。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匠心的。从简单的玩空气入手,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引导学生来关注空气是直接空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并在各小组的展示中完善了对空气特性的认识,以及最后的实用拓展活动,体现了一个认识的飞跃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让整节课成为一个整体。

终于完成了这篇文字。不禁想起一位好友的话,你怎么又是拿海风开炮啊?呵,其实,不仅仅是海风是我的好朋友,更主要是我借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对课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不过,很明显,我在表述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科学和客观的进行评价。因此,期待着各位朋友,一起来评说……

 

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

朱伟东(嘉善县教研员) 15:06:15

小吴你好!你的文章我已拜读,文章写得十分的真实与细腻,真得可以说,看到了文章就好像看到了你,你对小学科学的热爱与教学执着,为课所教学的成功作出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动。网络促教研,网络无境界,网络催人奋进,网络造就人才。祝你事业有成,祝你的网站和海风居蒸蒸日上。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

聆听专家的声音——连线伯军老师有感
                

 

在昨天的电话中,老师对我的这次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点改进自己在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一、课教师的激情要适度。

在课堂上教师的投入,来带动学生的投入,教师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是应参与到整堂课中间去,和学生共同实验、讨论等,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想法,也在平时课堂上落实下来。,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次展示活动中我的“表演”太过了,在语言上也太过夸张,反而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把原本有结构的课堂弄得支离破碎,给听课的老师感觉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转圈,这在今后的课堂中是万万要不得的,老师的指点是,要把握分寸,有一点就可以了,不要太过。因为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永远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我们教师。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练。

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行业,说教师不会讲话,不太会有人相信,而要把话讲好,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我们教师的语言更加的简练,而这些更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和更多的推敲。这次失利给我的启示是:科学课堂切忌成为教师自己的个人秀,少一些演示性的东东,少一些个性张扬的语言,我们的课堂是学生的。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特别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设计要松弛有度。

在现实的科学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过程怎么会如老师课前所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呢?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教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

所以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3#

后续音符--我的回信
   

三(2)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收到你们精彩的设计图,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设计都非常棒,这里吴老师特别要指出的的是周洁劼的小组、顾茜云小组、陈沐豪小组这三个小组的设计特别的棒。真的很喜欢你们的设计,老师都把它拍摄了下来,不信你们看:

 

在杭州那几天里,老师很开心,能和你们这么聪明的一群孩子一起来学习科学,你们每一个人都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天,看看我们那天精彩的表现吧!
    

   

同时也非常感谢你班余师和陈老师的热情帮助,借此机会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最后,祝我们的同学 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你我们的老师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同时也非常欢迎大家给我来信,和吴老师一起交流科学问题。以下是老师的联系方式:
    

 学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磻溪小学
    

 

姓名:吴建伟
    

邮编:314015

电子邮件:jx_haifeng@!63.com
    

电话:13957381615  QQ:190674055(海风)
    

 个人网站:嘉兴科学课在线   网址:http://www.jxjy.com.cn:888/
    

 个人博客:
                
http://blog.kxsy.net/user1/7/index.html    

 (我的博客中收藏了同学们的照片和设计图,有机会可以来看看)    

《了解空气》课堂录像做为礼物送给大家吧!麻烦余老师找个时间放给大家看看,看看自己和吴老师,表现是否很棒啊!!在为自己鼓鼓掌吧!!^_^                        

                           你们的大朋友  吴建伟

                            06年10月22 深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1:00:57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

金鱼吐泡泡是咋回事?——学生日记引发的思考

今天是生物和环境单元的最后一课,我重点安排了学生来交流他们的观察日记。上午第三节给五(1)班上课的时候,学生在进互动交流的时候,引伸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金鱼吐泡泡是咋回事?同样的现象有两个同学都进行了观察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位女同学蔡文君的发现如下:


10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早上,我发现小鱼不停的吐泡泡,我想是不是小鱼觉得水质太差了?我立刻帮小鱼换了水,但小鱼还是吐泡泡,我问了问外婆,外婆说:“小鱼可能是饿了吧!”我刚喂小鱼,它就不吐泡泡。原来小鱼吐泡泡是饿了呀!


另外一个男同学王俊涛的解释
10月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把一粒粒的鱼食撒进鱼缸中,小金鱼也不理不睬,只是在吐泡泡;要不就是“不小心”在吃吐泡泡的时吃进了几颗。(有时会再次把鱼食给吐出来)我连忙跑去问爸爸,爸爸说:“小金鱼吃吐泡泡是因为它没有鼻子。只能用嘴巴一张一合的呼吸氧气,所以会把吐出来的泡泡再次吸进去,再吐出来,再……至于小金鱼不吃鱼食嘛,可能是肚子不饿吧!”
  正当这两位同学的解释引起大家强烈的兴趣时,我们班的“智多星”——汤季钢举手说话了:“我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就在这时,我第一个带头给他鼓掌,我们的科学课堂需要这样的学生,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的学生,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精彩纷呈。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也鼓起掌来,这下他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我鼓励他说:“没关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我觉得鱼吐泡泡是把自己身体里二氧化碳吐出来,就从鱼嘴吐出来变成了一个个气泡了。同时鱼也在吸收水中的氧气,当鱼不停的用嘴“喝水”的时候,就是在用鳃不停的吸收水中的氧气。”他大声的说到。


  多么精彩的发言!我又一次情不自禁的给他鼓起掌来,接着还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盖过了先前的那次,我相信我们如果说第一次鼓掌还有我带领的话,这次鼓掌肯定和我一样是情不自禁的,我为又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也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学生,让我老师和学生都能沉浸到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享受科学课堂的快乐!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5#

建立动物栖息地之后的成果——学生观察记录展(1)


  今天有带了两个班在课堂上来交流他们的观察日记,看着学生们认真的记录,惊奇的发现,活跃的互动,我真为这些孩子们高兴,一个月来我带他们已经初步走进了科学那神奇的殿堂,相信我们的孩子们能越走越好的,以下是今天活动的精彩集锦,留作纪念吧,给我也给我们的孩子们!!!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6#

建立动物的栖息地之后的成果——学生观察记录展(2)


  一直在想,教材中安排建立动物栖息地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建立动物的效率,使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而下面这位孩子的两份观察记录,给了我需要的答案,我认为,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持久的兴趣,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正当都可以),听过几节中学的科学课,最大的感受是知识容量很大,为了应试(中考200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那时再培养兴趣,显然是太晚了,那我们小学科学就应该很好的承担起这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的孩子喜欢科学课(中学生很多对科学课可能已经失去了兴趣,学为了考试。)为能教这样的孩子而骄傲,梦想我们的孩子能有一个会有“诺贝尔情结”,虽然希望微乎其微,嘻嘻!!!!!

金鱼的观察日记(节选)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7#

另眼看“语文”

——一个小学科学教师“思考”


  周六学校要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给我安排的一个任务是拍摄上午三堂课的录像,本来是双休的,现在要泡汤了,心里多少有些疙瘩,不过借此机会也能来个另眼看语文,或许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毕竟由于学科的关系,我们课任老师很少有意的去听听其它学科的课,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近了周六这三堂语文课,和语文课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上午三堂精彩的语文对我的启发还是蛮大的,让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素质,我现在用三个词来归纳一下就是“自信”、“沉稳”、“从容”,这三点是一个优秀语文老师要具备的,同时我想也是一个优秀科学教师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三堂课我比较关注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因为肩负着拍摄的重任,所以特别关注了老师的行径路线,从三堂课来说第一节课张老师在整堂课的中走动得过多,教师在讲授得时候,身子有时不能保持一种沉稳的状态,时有晃动,看这他的课,又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教态,真的很像自己,喜欢在课堂上走动,说话要晃动,虽然这些可能只是一些小小的细节方面的问题,但是对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这些细节也应该特别加以关注,同时又使我想到了一句古话“旁观者清”,当我们教师进入课堂角色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如教学体态、教学语言等,因为这些问题不是一节课暴露出来的,是平时课堂上养成的,公开课只是一个平台,展现自己平时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其实也暴露了自己平时课堂的一些教学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也最容易忽视的,原因可能很简单,听课的大都是同学科的老师,可能更多的关注了教学的设计、课堂上教师的互动、教师对课堂上生成问题的把握能力等等。而我正好相反,因为我是一个科学教师,对语文学科由于本身缺乏这样一个关注背景,这样我的关注点就发生了转移。看张老师的课,再想想自己的课,多少有了些感触,使我不禁想起了,去年那段“煎熬”的日子,从去年准备“南湖之春”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开始,我对自己的课堂上教态和语言更多的进行了关注,有机会,我会把自己的课堂拍摄下来,再一个人静静的看一下自己的课,“录像”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看到自己自己在课堂山暴露的众多的问题,可能本以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如此的“出色”的,但是回放了课堂实录后,我的那种自满的情绪马上就跑到了九霄云外了,但我也并没因此而自卑,我想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有发现的眼光,平和的心态、积极的态度,终有一天,这些问题都能在一次次磨练中,逐个解决,等到那是,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春了。我期待着,我相信那里一句话:“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位出场的是季老师,年龄不大,比我还低两届,但是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成熟和他年龄真有些不太相符,课堂上那种自信、沉稳、从容在他的课堂上表现的一览无余,真是打心底里佩服,听课时和王校交流的时候,她就给我指出了几点季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第一、课堂上的语言——清晰。第二、课堂上的教态——沉稳。第三、面对学生的问题——从容。这些都是我在今后自己的课堂上需要加强的地方,令我高兴的是今天能听到这样素质好老师的课,真是很有启发。送给自己一句话吧:笨鸟先飞!希望还能赶上,去做总是有收获的,我一直是坚信这样一点,这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徒弟”老是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永远不能满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得“南湖之春”的磨课,一遍又一遍,其他不说,就说我的体重吧,那些日子里,我成功减肥6公斤,足以说明那断日子的艰辛,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这样有深切的体会。后来“南湖之春”上面对700多位听课的老师,我成功的演绎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课后好评如潮。而我并没因此而自傲,因为我深知,以后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把它看成一个良好的起点吧!一年后再来看那堂课,我想这堂课文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南湖之春”使我找到了自信,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自信,更是对自己把握课堂的一种自信。这些对我今后的科学教学生涯都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位是去年被评上省特级的林乐珍执教的《我愿……》,又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润物细无声”,在整堂课中看似简单的积累几个词语,但背后隐藏了十分的不简单。可能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搬门弄斧了,见笑 ! ^_^),其二,她特别注重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体现特别明显的就是最后五分钟学生写字时,对学生的写字姿势的不断提醒和纠正,我想如果每个老师在学生写字的时候都能做个有心人,当学生姿势不对时,悄悄的去提醒他们一声,我想这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习惯就会在我们一次次提醒中培养起来了。可能这最后5分钟大家不是很关注,课的高潮已经过去,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真是这5分钟,使我们也看到了特级教师对每个教学细节的关注,也应该能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启发。说到此,又使我对我们今天的小学教育产生了一点忧虑,今天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累,学生苦!最后可能是得不偿失的!我的观点,小学阶段重点要解决两个词——“兴趣”和“习惯”。当一个学生拥有了这两点,我想今后到中学,甚至大学都能受用的,说的更大一些,应该是终生受用的。而正是这样重要的两个词,在比较功利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如此的渺小和不屑一顾,可悲啊!我今年带的五年级,前一个半月的在科学课上重点在解决“习惯”这个词,因为“兴趣”对我的科学课来说,在学生心目中基本不需要我更多的关注,这是我们学科能令其他学生老师羡慕的一点。而关于习惯,近段时间,重点在训练两个字“坐”和“站”,有老师可能觉得这样可能太小题大做了,当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训练4年的学生“坐和站”难道都不会吗?不信,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课堂,一节课40分钟,大家都能坐好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站直吗?或许,你的课能做到的,但像我们这样的所谓“副课”的课堂中,我们学生的思想是放松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就表现出来了,因此需要我们课任老师特别的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习惯好了,我们的课堂能变得更加的高效,对周课时只有两节或三节的科学课来说,每节课的40分钟是多么的宝贵,容不得有更多的学生因为课堂上听课的不良习惯,影响到我们科学课的进程。所以,强调这些也应该不足为奇了吧!其三,林老师在课堂上这悄无声息的指导,对我又是另外一个启发,本来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像一本电视剧或电影,教师和学生就是其中的演员,所以课堂需要学生的投入,同样也要求教师的投入,只不过教师在这其中扮演了多重的角色,有演员的,还有导演的、编剧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课堂,如果你写了剧本,指导了演员的演出,而自己又身处世外,这样的课堂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好课,语文课,要求教师能进入文本,以情感人,我想科学课也应该如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只有教师投入了,我们的孩子才能投入,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感染“吧!教师的人格能感染学生,同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感染我们的这些单纯的孩子们。而这次杭州的赛课和听了今天三位语文老师的课后,其中上面的一些想法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了,正如周一王校长提出的那个问题一样:“一个老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脱颖出来,需要我们教师的思考?”我想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话题。因为我们的课堂永远是学生的,这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随手罗索了这么多,可能思路比较乱,耽误大家不少宝贵的时间,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8#

    又是新的一周开始了,明媚的阳光带给我们一份好心情的同时也为我今天彩虹一课的顺利开展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前和学生简单聊了聊彩虹,想在这样轻松的聊天氛围中,我初步了解了学生对彩虹前概念的一个掌握情况。我的问题:1、你在哪里地方见过彩虹?学生的回答有这样几种:1、夏天的雨后;2、在有喷泉的阳光下;3、下雪后的桥上…… 听了学生的回答,蛮高兴的,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顺势我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做彩虹,你说,要做彩虹最关键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阳光。”“恩!今天老天很配合,所以我们等一下的实验也要更加认真,五你年级的孩子是真是很单纯,各个睁大眼睛看着我,要给他们什么好的工具,我不急不慢的拿出了一个水槽一面镜子,鼓励学生照着书上的方法做一个水棱镜,简单说了要点后,就接着拿出一盒“三棱镜”笑着说:“如果你用水棱镜看到彩虹后,材料员可以到吴老师这儿再领取一个三棱镜再继续研究彩虹。有了这样一个激励的措施,在下面分组研究中,明显感觉到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意识,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情景,我们的科学课毕竟不是几个孩子的科学课,看着那几个平时很少说话的孩子激动的跑来告诉我,他们小组成功了!乐滋滋的领走了“三棱镜”的时候,我也被孩子的这种热情给感染了,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幸福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一个科学老师最幸福的时刻,虽然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当我们踏进课堂,带着孩子走过一次次探索的历程,我们的幸福感也是其他“主课”老师无法体会的。

    沏上一杯清茶,回忆课堂上点滴的精彩瞬间,让手指随着自己的心绪在键盘上飞驰,享受着孩子们带给我课堂的幸福。同时也发出一声感叹:做个科学教师真好!!!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9#

   

    今天延续着昨天“彩虹“的心情,带领孩子继续享受阳光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阳光下的物体,一上课我就从孩子穿着的衣服的颜色入手,(呵呵!今天吴老师搞什么明堂啊?研究衣服的颜色,孩子们纳闷了),我问:今天我们穿的衣服的颜色都有一个什么特点?不出我的意料,很多学生朝四周一看,都举手示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其中个子最高的徐之雅同学最把手举得最高,“来!吴老师请徐之雅同学来说一说。”我不急不慢地说。“现在是冬天了,我们穿的衣服颜色都比较深,这样衣服吸收热量的能力要强。”她很自信的回答道。“我还知道夏天人们一般选择浅色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吸收热量的能力弱,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能感到稍微凉快点。”她补充道。“恩!大家都同意吗?”我问道,“同意!”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看来大家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但我们科学讲究的是证据,谁能设计个实验证明我们的感受是正确的。学生开始进入了沉思,我顺手拿出了两个黑白的瓶子,笑着说:“老师这里有两件颜色不同的“衣服”,还有两支温度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生活经验吗?”很快,我们班级的“智多星”胡炎斌举手了,他想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温度上升的快慢的方法来验证刚才徐之雅同学的“经验”。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简单交流注意事项后,就带学生来到了操场,孩子们活跃开了,各个像小科学家忙活开了,这时候也是我最轻松的时候,轻轻的走进小组,亲切的问询一下,他们测得数据,顺便和孩子们交流几句,在科学课堂上,我不想一副摆出师道尊严的样子,而是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有困难去帮一把,开心是也参合一下,乐的其所,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吧!生意人以“赚钱”为开心的标准的话,那么我在思考我们教师开心的理由是什么:能上好每一堂课,看着孩子们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惊喜,应该给我们教师最大的欣慰!当我们把自己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去做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在开始享受自己工作的快乐了吧!希望也能是其中的一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

  手中的相机同样记录了今天孩子们精彩的瞬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0#


杭州学生的来信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1#

三(2)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

很高兴又能收到你们的来信,看到你们所写的对上次我们一起上的空气那课的感受,吴老师感到很欣慰,你们是一群聪明而可爱的孩子,能给你们上课一种幸福,吴老师也觉得很幸运,能和你们一起度过那段美好的时光,或许今后没有这样的机会和你们一起研究科学了,但吴老师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在杭州卖鱼桥小学三(2)班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喜欢科学,学好科学。

现在吴老师准备回答你们的问题了,可要听好了,看看自己坐好了吗?要不老师就不回答了,^_^

第1个问题:吴老师今年29岁。

第2个问题:吴老师有可爱的女儿,小名叫“依依”。给你们看她的照片。【希望下次有机会来杭州,你们能带她玩啊!!】




第3个问题:关于人的细胞

小孩出生时大约在20000亿个左右

一个77Kg的成年人大约有600000亿个细胞

平均数根本无法计算

因为细胞在个体之间的数量差异实在太大了.

比如说人有以上那么多

而较简单的生物可能就只有一个细胞.

第4个问题:地球是怎样产生的

原始地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按照科学界流传比较广的看法,原始地球大概在太阳系形成约5000万年后诞生。但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雅各布森提出的一种新观点认为,原始地球的形成时间要比这早得多。

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是从一团巨大的星云演化而来的,这一星云中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成不同的团块,最大的团块形成了太阳,其他比较大的团块则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据认为,当形成地球的物质团块聚集了地球现在质量的64%时,就可以认为原始地球诞生了。

雅各布森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对太阳系诞生初期铪同位素衰变成钨同位素的过程进行了最新分析,修改了科学家原先的估计,推算出原始地球在太阳系形成后1000万年内诞生。

太阳系据认为形成于距今45.67亿年前。雅各布森在文章中说,在这之后的1000万年内,原始地球已经聚集了地球目前质量的64%,此时可以认为地球“胚胎”已经成型。地球形成过程基本结束的标志是月球的诞生。这一事件发生在太阳系形成后3000万年左右。雅各布森认为,月球可能是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撞击的产物。



我的回答你们满意吗?下次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一起探讨,吴老师非常欢迎,也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会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你们。

我的电子邮件:
jx_haifeng@163.com 大家也可以给我电邮,这样速度更快。普通书信也非常欢迎。



最后,祝我们的同学 学习更上一层楼!

   

      祝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心!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大朋友   海风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2#

江阴学习随感之一 


        今天有机会到江苏华西村的华士国际实验学校学习,感觉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原因有三:其一,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参加的档次较高的活动之一,其二,这次活动能见到许多网络上重未谋面的一些网友,其三、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吧!(最近的事情真的太多了,也找到一个难得的调整机会)。抱着这样一种心情,我早早出面踏上了来江阴华西村的路,一路上和同行的高老师、张校长在深秋的小车里还不时的讨论小学科学课的评价和科学课地位的一些问题,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进入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进了华西后5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华士国际实验学校,一看手表才11点,真快啊!才两个小时,心想这次多亏了我的好兄弟深秋,要不他不自驾带我们过来,估计现在还在07省道上慢慢前行(由于嘉兴到江阴没有快客)。在学校吃过中饭后,我们就回宾馆小睡片刻,真是好久都没有这样舒服的待遇了,起床后和深秋来到了红双喜体育用品展览馆(就在我们宾馆的边上),和杨说:“我们去展厅瞧瞧,也弄块乒乓板(好久都没打乒乓球了,以前经常会约上三五好友去运动一下,何况我们是省乒乓球体育传统学校,资源还是蛮丰富的,可惜这几年来,很少进这个乒乓球场馆去打球了,结果今天见到好兄弟——一阵风就说,怎么比三年前发福了不少(03年在杭州的全国小学科学年会我们见过一次),呵呵!现在比三年前都长了5公斤了,能不发福吗?:(” )在展厅中我发现了一个小孩子玩的羊角球蛮有趣的,忙问服务员,能不能买一个?什么价格?得知这球也可以零售的,每个30元,我当场就觉得给女儿带一个去,还特意要了一个红色的,因为这是女儿最喜欢的颜色。嘻嘻!真好!女儿的礼物都解决了。(每次出差我都会给女儿带些小礼物去,这次也不会例外。)刚买好“女儿礼物”就接到了一阵风的电话,约我们到曾宝俊老师那里去聚一聚,在他们的会议室很高兴又见到了曾宝俊老师、小季、夏敏、周晔、叶克、阿斌,说来也很奇怪,虽然好多朋友都是未成谋面的,但是一自我介绍,聊上两句,就感觉到特别亲切,就像是老朋友一样,没有什么距离感,这感觉真好。
        晚饭后,我们在华士大酒店见到了《科学课》杂志社的姚忆江老师、刘绍江老师、万学老师、刘沛生老师,再加上下午认识的陈文斌老师,可以说整个杂志社的编辑都认识了一下,还见网友何必在意、渔民、七月流火,呵呵!!这次见到的人真不不少,开心中……在姚老师的房间我们简单的对明后天的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分工,我们“一阵海风”是负责摄像和摄影,任务还是蛮艰巨的,呵呵!因为这些照片姚头给我们的任务是需要通过网络做现场报道的,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就是感到自己手上卡片机拍摄室内的场景还是有点吃力,有单翻的相机就好了,真想念影子,有他在就好了,不用我们兄弟这么提心吊胆了,不管怎样,这些问题我们都要想办法去克服一下,尽自己所能把这次报道做成功。不辜负姚老师对我们兄弟的信任,除此,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科学课网站的建设,《科学课》杂志社也很重视科学网站的建设,最近逐渐推出了科学视野网、视野论坛、探索博客等,让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和杂志社有一个互动的平台,更好的推动《科学课》杂志和我们整个学科的发展。9点过后,在小季的提议下,我们又赶往了张家港去喝茶(在华士据说没有一家大一点的茶馆),华士到张家港很近,才7分钟的车程,喝着碧螺春,天南地北的聊开了,就是三句离不开本行,呵呵!!真是一群“傻子”,小学科学教育的“傻子”,好像离开了小学科学教育这个话题,我们就没有其他话题了,11点过后,曾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扬州的三位科学老师,其中一位就是他的高徒——高乃定老师,年轻而刚炼的一位科学老师,课堂和文笔一样的出众,真是由衷的佩服。时间就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中疾驰而去,当我们起身离开茶馆的时候,已经是凌晨0:30了,回到宾馆后,洗了一个热水澡后,就准备上床睡觉了,可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今天的场景就这样一幅幅在眼前闪过,虽然已经是过了1:00,我还是决定把今天的经历做一个流水帐,既然没有什么睡意,也不好勉强自己。外面静悄悄的,我戴上耳机,听着轻音乐,让自己的手指在键盘上疾驰,草草的记录一下今天的感受,当我关注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图标的时候,这是这里的数字是2:35,该睡觉了,我提醒自己。明天还需要继续革命啊!!今天就到此,明天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1:06:16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3#

感动海风,祝福海风……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24#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溪小学)  吴建伟

 

n         教材分析: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已经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并占据空间。

n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n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n         教学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漏斗、杯子等材料。

学生用(4人一组):瓶子、气球、红色彩笔、注射器、纸张、乒乓球等。

n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了解空气。

2、    空气是怎样的呢?玩空气袋,你对空气有什么发现吗?看看谁发现的空气的秘密多?(拿着空气袋到前面来介绍,说说自己对空气的发现。)

3、“吹气球”游戏。

(二)吹气球活动,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1、猜测:老师把气球放到瓶子里吹,气球是否能吹大?

2、学生活动,汇报。

3、引导思考一一推翻这些假设。

4、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小瓶,看看瓶子上有什么秘密?

5、用手初步感知瓶里有空气。

6、学生活动

7、交流:看来瓶子里的气球能否吹大和瓶子的空气有关,前面我们用手感受到里面有空气出来,那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里面的空气呢?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

8、学生设计实验。

9、达成共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二)自行设计实验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1、老师还为大家还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证明空气也占据它们的空间?分小组讨论。我们来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方法多又好。

2、分组从抽屉里拿出材料,开始实验。

3、分组汇报

A: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B: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C: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D: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现在老师这里有一袋酱油,要倒到这个瓶子里去,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解释一下吗?酱油为什么不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

3、小组讨论交流:你有办法让酱油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吗?
                

4、分组设计,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

6、总结。

 

个人简介

吴建伟,男,1997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溪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曾获“区教学能手”、“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第三届实验小学“教改之星”、嘉兴市“教坛新秀”等称号。

工作以来一直执着于小学科学(常识)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清新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曾多次承担市级以上公开课并获好评,如:2002年嘉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3年嘉兴市小学科学(四上)培训活动研讨课,2005年嘉兴市第七届“南湖之春”观摩课等等。

坚持以论文促科研,撰写的论文《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如何理解和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等6篇文章陆续发表于《学与玩》、《小学科学案例专题研究》、《新课程实验》等杂志,并有《科学探究中如何导入设计性学习》、《动态生成,科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20多篇文章在区级以上的各类评比中获奖。积极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曾辅导学生5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

另外,还曾参与了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备课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尝试以网络促交流,制作的网站——《嘉兴科学课在线》在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等。

教育,在于不断的追求与投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站的点滴收获,永远是下一站新的起点!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5#

浙江省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小学科学展示活动

                           
            

     
                
《了解空气》教学实录

 

 

执教: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磻溪小学) 吴建伟(海风)

  

   

 

 

101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谁能知道里面是什么?

筷子……

师:能用什么办法知道?

生:摸

生:让我看一看。

生:一个空袋子。

1013上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用一些材料了解空气,好吗?

生齐:好

板书:了解空气

师:老师有一个塑料袋,谁能帮老师抓一袋空气?

大家都举手。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抓一袋空气,抓完了以后,大家可以玩一玩。每组有一个信封,里面有四个保鲜袋,大家抓一袋空气,用二分钟玩一玩,听到音乐声响起的时候,由组长收齐后保管好。

学生玩保鲜袋,教师充分地参与在学生之间,与孩子们一起玩装空气的游戏,可以相互玩一下,你的空气送给他,他的空气送给你,想跟老师玩也可以,老师走过来跟我说一下。

1017音乐响起。


师:刚才我们玩了空气,你肯定有很多发现想告诉下面没有玩的听课的老师?

1:我发现了空气会流动,很像水。

2:我发现空气它无色,无味,无形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无色,我装了一袋看看,没有颜色,

 

3:没有轻重。

师:你怎么知道的?

3:抓一袋,抛上去,掉下来,放掉了,没有轻重。

师:你有轻重吗?

生:有。

师:轻重是怎么知道的?

生:称。

回去称一下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4:空气是看不见的。是白色的。

教师抓白色展开了一下

师:老师也想玩空气

矿泉水瓶里面装气球

生:吹不大。

展开充分讨论

师:按组号拿,大家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1025统计吹大气球的号码。

 

 

师:为什么有的吹大了,有的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跟肺有关。

2:瓶子底部有个孔的。

1030大家再试一下,有孔的吹一下,让大家感觉一下。

师:有什么感觉

生:轻轻地感觉

生:凉凉的

师:是什么?

生:空气。

师:是他吹到瓶子里面的空气吗?

生:是原来瓶子里面的空气

师:设计实验来证明下,想想办法

生:将瓶子放水里,再吹气球

师:泡泡是谁变成的?

1034刚刚我们吹大的是哪个瓶子?

生:有孔的瓶子

生:吐出来

生:压出来

生:露出来

师:证明了空气能流动

师:别亏待了

生:空气出不去,就吹不大

生:它的位置被空气占着,气球没有办法占它的位置。

师:空气还要占据空间。

师: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吗?

看看老师准备的材料?杯子,乒乓球,注射器,号码

师: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想到了来领取材料,想不到继续想,想到为止

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1041音乐想起

师:想不想展示给这么多老师看?

1

你用的是什么材料?——注射器

然后——放进水里

空气占据了什么地方的空间了?——空气占据了注射器的空间,

所以——注射器里面是有空气的

有泡泡——这个泡泡就是空气

 

2

这个杯子——是

杯子也能做实验——是

用杯子压住——有点点水

杯子底有孔怎么样让水流进去——松开了

水一点点流进去了

  

3

3

将纸巾放入杯底,倒扣在水槽中,没有湿

一点点湿——怎么回事?——手湿了

 

1047不让纸湿掉的实验,比一比,哪个组最快

1049再请失败的一个组上台演示

操作的过程,斜了——水进去了——跑出来了——会怎么样——水占据了空气的位置,所以进来了。

你还有说什么——上来玩玩——乒乓球+杯子倒扣在水中,只有一点水

到现在为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很好

吴老师给大家打98分,还有2

空气是无形无味能够流动占据空间。

 

酱油流的速度一样不一样,

围绕漏斗的设计,主要是漏斗下嘴壁与瓶子内壁的缝隙问题,提出对漏斗的改进意见。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6#

由《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想到的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吴非先生在《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一文中对被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张衡“地动仪”提出了质疑,认为“只要地震震感传到洛阳,“地动仪”上的八条龙含着的铜丸都有可能掉下来,未必能灵敏到“虽一龙发动,而七首不动””。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现代科技完全可以证实的事实,我们却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疑问,记得自己小时侯在历史课上见到古人如此伟大的成就,心中只有莫名的尊崇心理,却没有半点非分之想,“随着应试教育的蓬勃发展,这类质疑竟越来越不合适宜了,学生越来越相信书本而漠视探索与发现。”我不知道如此扼杀思想的教育培养出来的“祖国花朵”将来还可能灿烂开放吗?但庆幸的是新课该的春风又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下面我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角度谈
            
一些自己的看法:

 先来看一个事例(这是我去年参加省小学科学四下备课会上,我们科教版的主编章鼎儿老师举的三个事例)

案例一:第五公设的启发

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他平行

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有几个人不相信

最后创立了非欧几何学(黎曼几何学)

案例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两盆液体,马铃薯在一盆里沉,一盆里浮。学生说:是盐水!

告诉大家,老师在课前确实放了盐

怎么来验证呢?验证性的实验

能确定老师的一杯水肯定是盐水吗?

是盐水吗?探索性的实验

烧水、溶解能确定是盐水吗?

科学的本质蕴涵在其中---证据、逻辑、质疑

“不能确定”是真正的科学结论!

案例三:《世界上真的有两片相同的叶吗》

书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但是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论。

学生提出来要找许许多多的叶子来验证!

老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跟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真的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

老师的疑问: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值得吗?

这个结论的意义:

这个结论是属于孩子们的真正的科学结论!

这个结论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知识!

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

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比如说,学生在温度计的认识中质疑,为什么玻璃管封了,液柱也能升?同样的内容在我们以前的常识课中也有,但是没有学生提出来过,但是,我们这些随着新课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去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又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时,学生发现了同样是铁皮做的铅笔盒有些导电有些不导电,这是怎会回事呢?学生的探究热情很快被调动了起来,通过实验比较发现,原来是油漆在作怪,正是有了这样的质疑能力,我们的科学课才更加精彩分成。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苹果落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但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7#

后续音符——杭州了老师的回信

 

 

 

  吴老师:

你好!你给我们班同学的信刚刚收到。非常感动!感动于你对孩子的爱,感动于你对教育的执着。

上公开课的老师很多,但往往是上完了课,任务也完成了,对于孩子的承诺也随之而去。慢慢地,孩子也会忘记曾经有这么一位老师来上过课了。#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真的没想到,你记住了在公开课上为孩子布置的的作业,且拍成了照片,反馈了回来。今天,当我为孩子们读你给他们的来信时,他们不知有多激动,还一再地要求我转告你,叫你再来给他们上课,他们还满腔热情地给你写了回信。虽然语言是那么的幼稚,但读了挺感人的。我会叫他们寄给你的。本来想把课堂录象给孩子们看的,可惜放不了,可能是格式不支持,有机会,我一定会给孩子们看的。

或许这就是缘分,因为新生代,孩子们认识了你,因为新生代,你在杭州又多了这么一帮小朋友,也多了我和陈老师这样两位朋友。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到嘉兴去玩,我们也会激动地说,这里我们也有一位好朋友——吴建伟。

你的个人网站做得非常好,很用心,向你学习。可惜你的博客上不去,或许是我操作不当。

有机会多联系。我们班级的邮箱是:www.myq0402@126.com

    全家幸福!

 

                                                    余笔清

                                               20061024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8#

组网600个小时里……(一)

 

写在前面的话:

我做网站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出于爱好和对小学科学事业执着的追求。从02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网》到03年升级为《嘉兴科学课在线》,作为我们嘉兴市小学科学的官方网站,看着自己的网站被市教研员和众多科学教师的认可,在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加多了一份责任。在这3年来,我精心的打理打理着这自己的网站,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和她建立起来一种深厚的感情,看这科学在线逐步壮大,访问的人数逐月增多,更加增强了我组网的信心,3年来,每天都会上网看看自己的科学在线,我把科学在线的网址在IE浏览器中设置了默认页,每周能坚持更新两次以上的内容,到上个月为止我总共上传文章1686篇,课件、素材等48个,图片86张。目前网站的注册用户达到了6922名,总访问量:88654人次,文章阅读量文章阅读:1640173人次,在这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脑桌前,手指在键盘上疾驰而过,每天和月亮和星星作伴,为这个网站辛勤耕耘的着的海风。

如今这个“孩子”逐渐长大了,她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了,所以它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舞台,今年的1124日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之所以特殊,因为这一天晚上,我们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召集我们开了两次会议,主题就是网络教研的平台建设,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我就摆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省的小学科学网络平台可以自己建设,时机已经成熟,以前放在和风还是今天的万鹏都是寄人篱下的,我们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教研平台。和其意见先左的人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定了暂时保留万鹏,等时机成熟整体搬迁。会后,老师又召集了我们几个网络骨干开了一次小型的会议,主题就是浙江小学科学平台的建设,在我们市教研员张建芳老师的推荐下,最后喻老师确定把我们《嘉兴科学课在线》进行升级,成立《浙江省小学科学网》,让它的影响力和收益的范围能更大一些。当时这个决定一出台,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高兴、激动、难过、紧张……太多的词也难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看到我精心经营的网站得到了省教研员的肯定,心里是非常高兴的,看着网站的逐步壮大,心里更是激动万分,而看着自己的“孩子”将“远行”,心里不免有些难过,最终把这个间距的任务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更多了一份紧张和压力。老师给我的期限是25天的时间,在1120省小学科学六下备课会议上将推出这个网站,在这600多个小时里,我的睡眠平均每天在5个小时左右,好几个晚上都是彻夜未眠。困了转椅上打个盹,饿了,泡上一包方便面。面对这样的任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压力和责任,我现在面对的是全省的小学科学教师,为他们提供的一个怎样的平台?从网站的布局、色调、功能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考虑的周全。白天忙于学校的事务,晚上当爱人和女儿都睡着了,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我开始了组网的工作。为了网站我付出了很多,我坚信一点:学会分享,才能收获明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7:31:45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9#

感动中~~

“在这600多个小时里,我的睡眠平均每天在5个小时左右,好几个晚上都是彻夜未眠。困了转椅上打个盹,饿了,泡上一包方便面。”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决定,竟让你每天睡5个小时,真是于心不忍啊!幸亏现在网站已经慢慢走上正轨,以后的日子将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相信网站会越来越好!

TOP
30#

有喻老师的支持,海风一定会吹得更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