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偶感 [复制链接]

1#

[原创]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偶感

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偶感

               上虞市谢桥小学   倪华东(儒衣飘飘)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是著名特级教师喻伯军先生的主编的。抱着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抱着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虔诚之心,我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共有20个专题构成,每个专题包括四个部分:主题内涵、案例描述与评析、问题讨论、资料连接。这样编排一方面使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理解与提高,同时也使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使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领会到体悟反思的过程。与别的教学著作不同,这本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也没有空洞无用的说教,有的只是朴实语言,鲜活的案例和一个个促人深思的问题,这是一本适合科学教师阅读的好书。虽然读后收获很多,但要作一个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似乎难度很大,今天我就我印象、感受最深的谈上一点,日后若有新的收获,再作补充。

一、提高了我对“案例”的思想认识

曾经的我总觉得“案例”是一种下里巴人的东西,登不得大雅之堂,只有那篇幅宏伟,又有许多高深的教育理论支撑的论文才是真正的教研产品,才是真正上档次的。也正因为如此,每逢提到哪位教师坚持写教学故事,遇到案例评比活动,我总是一笑了之,甚至嗤之以鼻。

今天读了这本书,才使我如梦初醒。原来记录收集积累案例是一件如此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极其有利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先生在他的《语文教研案例论》自序里所说:现在的老师均在普遍地向着专业方向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就是成为专家型教师。对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以前我们强调的是教育科学理论的武装。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需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案例研究正是实现这种“丰富”和“提升”的有效方法。可谓是一语道破。特别对我们年青教师来说,说句实在话,那些教育家的高深理论对我们来说,理解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要将这种思想体现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断层的衔接对我们来说是很非常重要的,然而又是那样的困难。而注重对课堂案例的记录与反思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对发生在课堂中的典型个案的记录必然伴随着反思与剖析。或成功,或失败,或欣喜,或激动,然而她必定是在向理想中的“完美”的挺进。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不经意间,积累的是经验,提高的是认识,是水平,甚至是艺术。而这些来自于实践且经自身深入思考的经验和认识往往就是那些原先看不懂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反映,若是此时再看那些理论,也只需“对号入座”、“原来如此”罢了。

我的一篇论文曾经获得浙江省一等奖,这里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来自对课堂案例的收集与积累,最主要的灵感就来自于我对课堂的思考。因此,如果我们在平常面对课堂能细心地收集整理案例,去认真地思考,必定会对我们的专业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整体感受,是对我专业成长上的一个启示作用

二、带我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教学世界

说实在话,我这个人有点“自恋”与“自大”,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是很坏。然而当我翻开此书,阅读着里面那一则则近乎完美的课堂片断,我真的如同一朵蝴蝶花掉入了一个种满奇花异草的御花园,一只骄傲的青蛙落入了万丈深渊的枯井中,才明白原来课堂还可以如此出彩,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才明白原来科学教学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与单薄,里面也是有许多学问可做,许多细节值得追求。书中列举的二十个专题有大半以上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甚至闻所未闻、想都没想的问题。读这一本书,丰厚了我对科学课的认识,提高了我对科学课和自身建设的认识。

例如在本书第三个专题讲到《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保证科学教学的质量》这一节,对我启发特大。以前,我一直以为要上好课,只要认真备课、激情投入就可以了,从未想过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还一度觉得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是对科学教育的理解的感觉甚好。读了书中的几个案例才发觉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这一节中,案例二讲到“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是说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为了展示科学实验的奥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将“实验”说成是“魔术”。以前我也这样说,甚至对别人对此的意见不同不以为然。今天读了其中的内容才茅塞顿开。书中讲得好,在科学课上,把实验当魔术,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科学本质的不理解,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第一因素就是对科学性质的理解。不是说把实验说成魔术是“罪大恶极”的,而是当你把实验说成是魔术,学生就跟着把你的实验当成是魔术,日后也跟着把魔术当成是实验,如此一来,科学素养也就化为了肥皂泡。其实,教师的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话,有时甚至是为了让课堂活泼一点,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句话,常常会引起学生的误解。记得我在上《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时,最后有一个估计水道的多少的环节。为了把课上的漂亮点,为了把话说的好听点,我把估计说成了“猜测”。尽管前面学生已经对水的体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真的是“猜”了起来,而不是在“估计”,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这其实也就是我对科学性质的理解不深造成的,或者说是对“猜测”和“估计”这两个词的科学本质上理解不深造成的,因此,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光光是读一些介绍科学及科学教育方面的书籍,有时候甚至是斟词酌句、咬文嚼字,当然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

学识有限,悟性有限,所得自然有限,但我会常看常思,相信会有更多收获。期待有更多的理解和体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 8:34:2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2#

读书有感悟是很好的事情,说明读书非常用心。
TOP
3#

非常用心,有理有据!
享受教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