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案例: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
策划和组织: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一、活动背景:
在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教学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等,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的“校园的树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校园生物大搜索”,更是特意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校园的花草树木。遗憾的是,学生对校园植物缺乏了解,很少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去问老师吧,校园里花草树木的品种太多了,老师也常被问得措手不及。
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小学科学教研组决定开展全校规模的实践活动,从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入手,了解它们的形状、分布、习性、用途,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与大脑,经过倡议、讲座、调查、收集、制牌、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举行校园植物名片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校园环保意识,逐渐形成校园绿色文化。
二、活动过程:
时间 |
工作内容 |
主要参与人员 |
11月 |
制订校园植物名片大赛活动方案 |
科学教研组 |
12月 |
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分布情况 |
科学教研组、总务处 |
12月 |
校园植物名片制作专题讲座 |
全体教师 |
12月 |
了解植物特点设计名片 |
班主任、学生 |
1月 |
评选优秀设计奖和班级组织奖 |
科学教研组 |
2月 |
悬挂植物名片进行展示 |
科学教研组、总务处 |
2月 |
活动总结和宣传报道 |
科学教研组 |
第一阶段:群策群力,制定方案(2008年11月)
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首先要制订好活动方案,而群策群力能使方案更完善。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安排,我们在11月下旬的教研组例会上商议如何举办校园植物名片大赛。大家畅所欲言,特别是对参与对象、参与方式以及如何评比等事项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1、活动对象:1-9年级学生。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研究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每个研究小组成员不能超过3人。
2、参与方式: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任选校园内的树木或有一定种植面积的花草进行调查、研究和名片制作,在班内初评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植物名片参加学校评选。
3、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将设优秀设计奖和班级组织奖。优秀设计奖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比例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所有的一等奖设计作品将悬挂在对应植物进行展示。班级组织奖设一等奖、二等奖,根据班级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选。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校园植物名片大赛活动方案》,方案中还强调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严禁攀折或践踏。
第二阶段:初步调查,讲座倡议(2008年12月)
学校到底有哪些植物呢?作为活动组织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那几天,我一有空余时间就在校园里到处转悠,拿着相机对着各种植物进行全景和局部拍摄,还邀请总务处经办校园苗木、花卉购买的陈文武和蒋庚勇两位老师到实地指导辨别,终于把校园的大部分花草树木的名称给确定下来了。
这些植物的名称都对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我通过百度和“google”进行搜索,查找相关植物名称和图片,一一进行对证,并摘录下相关的资料。不过做这个工作挺不容易的,因为自己拍摄的照片往往和网络图片有差别,有些植物还真不好确定,况且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同一种植物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注解,着实让我费神。尤其是那些不知道名称的植物,更让人头疼,因为网络没有用图片搜索的功能,我只能到介绍植物的专业网站去大海捞针,有时候几个网页看下来凑巧能解决一个两个。还好,我有一个忘年交网友叫楼信权,他原是师范的生物老师,是名符其实的植物专家,他耐心的解答了我的疑问,并对所有的植物进行重新确认,至此用了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以下就是我们校园各种植物统计汇总表。
大洋路学校校园植物汇总表(2008年12月11日)
序号 |
名称 |
归属 |
种植地 |
序号 |
名称 |
归属 |
种植地 |
1 |
紫玉兰 |
木兰科 |
花坛 |
20 |
含笑 |
木兰科 |
中学 |
2 |
荷花玉兰 |
木兰科 |
操场 |
21 |
红叶李 |
蔷薇科 |
中学 |
3 |
紫薇 |
千屈菜科 |
花坛、中学 |
22 |
水杉 |
杉科 |
小学 |
4 |
紫荆花 |
苏木科 |
花坛、中学 |
23 |
桂花 |
木犀科 |
花坛、中学 |
5 |
樱花 |
蔷薇科 |
花坛 |
24 |
海桐 |
海桐科 |
花坛、小学、中学 |
6 |
樱桃 |
蔷薇科 |
花坛 |
25 |
大叶黄杨 |
卫矛科 |
花坛、小学、中学 |
7 |
腊梅 |
腊梅科 |
花坛 |
26 |
金边黄杨 |
卫矛科 |
中学 |
8 |
杨梅 |
杨梅科 |
中学 |
27 |
雀舌黄杨 |
黄杨科 |
花坛 |
9 |
桃树 |
蔷薇科 |
花坛 |
28 |
杜鹃花 |
杜鹃花科 |
花坛 |
10 |
夹竹桃 |
夹竹桃科 |
花坛、中学 |
29 |
红花继木 |
金缕梅科 |
花坛、小学 |
11 |
龙爪槐 |
豆科 |
花坛、中学 |
30 |
龟甲冬青 |
冬青科 |
花坛、小学 |
12 |
雪松 |
松科 |
中学 |
31 |
水腊 |
木犀科 |
花坛、操场 |
13 |
罗汉松 |
罗汉松科 |
中学 |
32 |
铁树 |
苏铁科 |
花坛、小学 |
14 |
竹柏 |
罗汉松科 |
中学 |
33 |
海芋 |
天南星科 |
花坛 |
15 |
龙柏 |
柏科 |
中学 |
34 |
芭蕉 |
芭蕉科 |
中学 |
16 |
扁柏 |
柏科 |
中学 |
35 |
棕榈 |
棕榈科 |
中学 |
17 |
山茶 |
山茶科 |
花坛 |
36 |
沿阶草 |
百合科 |
中学 |
18 |
苦楝 |
楝科 |
中学 |
37 |
马尼拉草 |
禾本科 |
花坛 |
19 |
樟树 |
樟科 |
中学、操场 |
38 |
迎春花 |
木犀科 |
小学 |
这还不够——怎样把这活动做大,让学校师生都参与进来?在获得学校领导支持后,我们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发起倡议,并专门作了题为《“校园植物名片大赛”攻略》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向广大老师介绍了校园的各类植物和主要分布情况,并详细说明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意义,特别是为什么强调要让学生亲手做名片,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且学生的作品往往富有童趣更吸引人,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另外,我们还例举了一些植物名片范例,并对植物名片的制作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1)外形自由设计,大小合适,样子美观;(2)内容自由选择,简洁和儿童化很重要;(3)文字最好用电脑打印,有照片就更好;(4)外面必须塑封,以便能经受风吹雨打;(5)悬挂展示由作者完成,考虑植物特点;(6)上交一式两份,一份悬挂,一份存档。
第三阶段:收集资料,设计评比(2008年12月—2009年1月)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设计评比。因为前期的宣传工作全面到位,各班主任纷纷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进行动员和指导,给学生布置了调查校园植物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
学生接受任务后,连续几天穿梭于校园的每个地方,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有的奔进了图书室,有的敲击键盘,到网络世界寻找答案,有的当起了小记者,采访了学校植物知识丰富的老师,还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花木市场进行咨询。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然后我们科学老师拿出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汇报。课堂上,孩子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搜集与观察的结果,有的拿来了文字资料,有的拿来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书,有的拿来各种植物的图片,还有的同学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柏树、桃树,还配上了文字介绍……大家畅所欲言,好不热闹,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错误的知识介绍就要重新查实,确保植物资料准确无误。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次植物名片的设计活动除了一些必要说明外,名片的样式、选取的内容以及文字的组织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名片设计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以下就是部分学生设计的植物名片:




之后,我们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校植物名片评比。我们先按照类别把植物名片进行分类,再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和植物的分布情况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还结合各班级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评选了班级组织奖。
第四阶段:悬挂展示,总结评议(2009年2月)
考虑到本学期工作马上结束,我们决定把悬挂展示阶段放在2009年2月份,也就是下个学期初,等开学报到之后,我们把所有获一等奖的植物名片在对应植物上进行悬挂展示,相信焕然一新的绿色校园一定会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而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认识了全校的花草树木,学生更是兴奋、激动和富有成就感。
届时我们还将邀请新闻媒体一起来宣传本次活动,我们还把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撰写活动经验总结,争取发布在科普杂志上并在我区其他学校进行推广。
三、活动反思:
课外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如何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封闭的书斋,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获得活动的激情、创新的喜悦,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就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校园实践活动。为校园植物设计名片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对学校植物的大检阅。参与的班级、学生为了设计一张满意的名片,在植物分类知识、植物形态特点、名片构图技巧、反复推敲的“动人物语”都下了许多功夫。学生通过这次调查,不但认识了全校的树木和花卉,而且了解了很多关于花草树木的知识。一张张在风中飘曳的校园植物名片,外表不一定精致却意味深长,这些童趣的作品已经远远超越了广告公司制作的专业标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名片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资料的整理与汇总,还能亲自设计制作,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学生的收获不只是这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也正是这些困难,促使他们努力去寻求答案,使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成熟,这种经历应该是他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深化了教师的认识体会:这次活动,融教育、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辅导实施、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创建科技实践活动特色,形成绿色实践活动亮点,使我们看到指导教师的特长和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教师,只要做了有心人,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留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这一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亮点和新意自不必多说。如果我们继续深化拓展,进行绿色主题的系列研究,使活动趋向规范性、完整性、持续性,让保护地球、绿色家园、改善环境的生态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思想中,让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来关注环境问题,其收效不可估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9 15:35: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