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上科学教学反思汇集 [复制链接]

11#

 

《蚯蚓》课后反思


当教学进度轮到上这节课的时候是一周的后半周,而那几天正好是天晴,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带蚯蚓,可能带来的蚯蚓不会太多,如果没有蚯蚓观察学生观察起来会比较吃力,而且目标文章会受到一点限制,所以,我把第三单元的一课提前上了,蚯蚓一课留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学习,果然双休日就下雨了,我刚好布置家长在双休日寻找蚯蚓,这时家长带领孩子寻找蚯蚓,并能寻到蚯蚓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寻找到蚯蚓。当时布置寻蚯蚓的作业时我就在想学生是不是对蚯蚓会感到害怕而不敢带蚯蚓,结果令我惊奇,全部学生基本带了蚯蚓,只有极少数几位学生没有带蚯蚓。这样的课堂学习有了材料的充分保证,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于是乎我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部位,蚯蚓是怎么样爬行的等等,实地观察,并一起研究,学生学习就比较容易。教学目标达成非常成功。

另外我请学生通过画蚯蚓来加深巩固,而且在课堂上看着蚯蚓的样子画,有几个孩子甚至是把蚯蚓放在记录纸上描画蚯蚓,这样就更加逼真了,为大胆的孩子表扬,有一种探索的精神而赞扬。在课堂中,有一个孩子的蚯蚓居然生小蚯蚓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话题,让学生知道环带的作用,原来它是生小宝宝用的。这点让学生又一次恍然大悟。学生学习时的那股劲非常好,学习时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真正起到了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TOP
12#

 

《金鱼》课后反思

当我教学到这一课时,带金鱼的小朋友并不多,我似乎有些纳闷了,三年级的小朋友向来是很乐意带动物到课堂上的,我问了几个小朋友才发现原来他们自己家里有大金鱼缸,不方便把金鱼捞出,如果再去买又太浪费,所以就没有带,不过我相信他们在自己家里肯定观察过,但不会有目的地观察。好在课堂上还有些小朋友带了金鱼,方便课堂上的及时观察。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是这样:导入,用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开始,一直过渡到金鱼。然后一句话抛出让学生来回答,我问道:“小朋友,你们说我们今天课堂上要研究金鱼的什么呢?”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真是多,其中说到研究繁殖,和排泄时,我辩解:“课堂40分钟能正好观察到它的繁殖吗?那排泄呢?”学生说:“不一定”。学生提出了研究金鱼的身体结构、运动、吃食物、呼吸这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目标。所以,就顺势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至二个问题进行研究,这时我就在巡回指导,刚开始我的想法是学生肯定能发现金鱼的特点。可是我在指导中发现学生最不能理解的是鱼的呼吸用鳃,并且还不清楚用鳃怎么来呼吸,以为金鱼是用嘴巴喝一些水。通过我的指导学生明白了许多,我想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怎么呼吸,可能一节课也研究不出所以然来。用甘金福老师在2008《科学课》第11期《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达成》里的一句话说:“在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应适当增加必要的讲授的意识,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教学也未尝不可,我在这节课中就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通过这节课的指导,也感受到小组讨论研究时,老师的干预和做适当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像蜗牛(二)里叫学生观察蜗牛的气孔时,找到气孔的学生非常兴奋,而没有找到气孔的学生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当他们在我的指点下看到气孔,那个兴奋啊!我想这完全是达到了学生学习时的那种兴奋状态,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TOP
13#

 

《哪种材料最硬》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好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节课的最后有一个环节是认识金属的特性:金属比较硬、有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能传热等。当我尽力想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这些特性的时候,我感觉我快窒息了,学生怎么也想不到以上的一些特性,就是答不到这些特性上来。唯独比较硬和能传热这两点特性在我的引导下还能说上一两点,而金属比较硬、有延展性、能导电这三个特性,学生根本就想不到,在我尽力的引导下也很难说到点子上来。所以,我认为教材在三年级就让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的这些特性是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基于此,教材上又是要求学生完成,所以我只能是自己说出来让学生听,学生听完我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似乎又明白了一些,但是我认为这时学生是属于记忆一类,根本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这些金属的特性。


另外对于金属特性有延展性、能导电这两个特性的描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专业化了,学生很难记住这样的特性,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想能否改为容易变形和能通电更通俗易懂。

TOP
14#

 

《比较柔韧》课后反思


首先在这节课里我认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柔韧”的理解,学生对柔韧这个词并不是很熟悉,说成柔软的有许多,而“柔软”和“柔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柔软”是指:,“柔韧”是指:。所以说柔韧的概念首先要解决,这样才能为这节课开一个好头,学生学习柔韧才会有感觉。

其次我在这节课里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实验材料,我精心做了纸板和塑料两种材料的尺子,目的是与钢尺保证一样的形状,一样的粗细。我首先在档案盒的塑料上剪了一条,画上刻度当作尺子,又找了纸板来做尺子,通过我的精心准备塑料、纸板、钢三种材料做成了一样大小,一样粗细的尺子,而且连尺子末端的孔都打出来了,通过我的演示之后成功体现了塑料的弯曲度最好,其次是纸板,最后是钢。课堂上当我把三把不同材料的尺子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的时候,学生齐声喊了“哇”的一声,这一声我知道学生是在称赞我怎么能找到如此相像的尺子。接着是引导学生比较柔韧的方法,学生想了一些方法,最后被一些变量否定了。为了达到比赛的公平,有学生提出要用一样重的东西挂在尺子的末端就能达到更公平了(这里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有一个班的学生说得非常不错的)。然后我按照学生说的方法来演示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学生先看了材料伸出桌面5厘米的时候它们的弯曲大小,这时不是非常明显,但能看出效果了,当我把材料伸出桌面10厘米的时候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又一声“哇”,当我把材料伸出桌面15厘米的时候,学生发出长长的“哇”。从学生的连续的惊叹中我知道,这节课的比赛成功了,比赛不仅达到了公平,而且比赛的效果也很明显。这就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些惊叹声中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他们在惊叹声中学到了科学知识。这就是实验的效果带来的效应,如果我事先没有做这些材料的准备,效果不明显甚至是产生不良效果,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而且还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不喜欢的情绪。
TOP
15#

 

《它们吸水吗》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培养学生对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体现就十分明显,比如我在三(1)班上课的时候其中说到如何比谁更吸水,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朱函清这位孩子说:“每种材料上滴水滴的时候要四个同时滴。”王泽晗说到:“每一种材料上滴的水滴大小要一样,不然不公平。”刘书扬说到:“四种材料上的水滴最好是四个人一齐滴。” 这些话正是体现了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这几位同学的思维也是非常严谨的。可惜的是我材料准备上,或者配套材料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施,枉费学生能想出如此好的方法。所以,只能让学生拿起一根滴管依次地滴到每一种材料上。我明知道这里有一个时间的差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也破坏了实验的科学性,但是我为了达到课堂的完整性,还是让学生去这样“不科学”的操作。

其中在三(2) 班上课的时候,黄剑的发言真是令我吃惊,当我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操作才能使每一种材料上的水滴大小一样呢?”黄剑回答:“老师,我用滴管来滴,看滴管上的数据,每一种材料上都滴一小格,这样的话就很公平了。”我的又一个问题:“那怎么样才能判断哪种材料吸水多呢?”黄剑又答道:“过一会儿看材料上的水,用我的滴管吸每种材料上的水,如果小于刚才的一小格就说明这种材料吸水了,如果等于一小格说明这种材料不吸水。比一比这些水在滴管上的多少就能看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了。”黄剑的这个回答真是很精彩,从来没有听到黄剑有如此严谨的思维。因为他向来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作业也不会认真完成,今天的课堂他的精彩让我大为吃惊,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从而树立他在全班面前的威信。
TOP
16#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用了许多的材料,有木头、塑料、铁、蜡、牛筋、橡皮等等。结果第一个实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浮在水面的有蜡、木头、牛筋,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三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呢,跟什么有关系呢?其实在这节课里用蜡烛、牛筋来测试沉浮没有一定的依据,通过教学反而让学生解释不清楚沉浮的原因所在。在后两个班教学时,我取消了蜡烛和牛筋来测试沉浮,专门指向木头、铁、塑料来进行教学,并围绕这三种材料展开研讨,为什么沉浮,沉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特别是三(1)班的学生,对于沉浮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如木头浮的原因学生会说:是因为木头里有缝隙,有缝隙就用空气。所以会浮。还有学生说:是因为木头里的缝隙像水葫芦的气囊一样,所以木头也会浮起来。在这里学生说到像气囊一样,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怎么也没有想到学生会这么说,这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TOP
17#

 

砖瓦和陶器、瓷器

这一课教学学生是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进行上课的。由于砖瓦比较难找,所以没有提供给学生操作的材料。这使得这节课的教学略显一点逊色,上起来没有一定的说服力,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只是硬帮帮地听我说。所以我对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想法。
TOP
18#

 

谁流得更快实录片段


片段一:设计实验方法


师:水流得最快得第一,可是有同学说油得第二,也有同学说洗洁精得第二,那我相信谁呢?


生齐声:做实验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样的实验呢?你有好方法吗?


生:一个方法是在三个杯子里装液体,看哪个流得快。


生:还有一个方法是把杯子倾斜,看他们流了几秒。


生:拿一块玻璃,在玻璃上滴液体,把玻璃斜过来,看哪个先流到桌子上。


生:三个人,各拿杯子,把杯子摇一摇,看谁溅出来的水花最多,那这个就是流得最快的了。



    片段二:讨论实验的公平条件


师:我们同学想了那么多的方法,都很不错,而且都可以操作。今天就选择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胡佩灵的用玻璃的方法,你说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操作的时候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怎么样才能使比赛更公平,更公正?


生:每一种液体要平等。板书:同样多的液体


生:他们的高低要一样。板书:同样高度


生:要快慢一致,同时滴。板书:同时流


生:以上的问题都很好,但很难完成,我有一个方法是这样的,把长方形的玻璃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滴一滴一滴滴好,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量好后,再把玻璃拿起来。


师:你指的是把液体滴在三块玻璃上,还是滴在一块玻璃上?


生:是滴在一块玻璃上,这样举起玻璃的话,三种液体就同时流了,要不然的话,三块玻璃三个人举起的话,肯定会有先后,就不一起流下了。



片段三:讨论水流第一,洗洁精流第三的原因。


师:为什么水会得第一,洗洁精得第三呢?思考过了吗?


生:上次我们不是比较过,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摸了一摸,水很快就流下了,我认为跟滑度,跟粘和不粘的关系,洗洁精最粘,水不粘的。


师:那你们认为水得第一的原因是跟黏度有关系了。


生:如果黏手的话就流得慢,如果不黏手的话就流得快。


师板书:黏度大,流动速度慢,黏度小,流动速度快。



片段四:引入同种液体(洗洁精)比赛。


师:如果用同一种液体,他们流得快慢呢?


生:是一样的。


师:给你两种洗洁精,他们都是洗洁精,只不过是牌子不一样,他们流得快慢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一样的。


师:现在就来比赛两种洗洁精,一号杯子的洗洁精是雕牌的,4号杯子的洗洁精是奇强牌的。(举起两种洗洁精的瓶子外壳给学生看)



片段五:汇报两种洗洁精的比赛结果


师:其他组都是4号快,为什么3组的同学会做出1号快呢?什么原因?


生:量不一样


生:可能是滴错了。


师:来看看他们滴的量多少。举起3组的玻璃片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原来是1号滴得多,所以他们组的实验操作失败了。


师:为什么会4号杯的洗洁精流得快?


生:1号洗洁精很粘的,4号洗洁精不太粘。


生:4号洗洁精看起来稀一点。


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1号和4号洗洁精哪个更粘一点。


学生汇报1号更粘一点。


最后总结组织下课。

TOP
19#

强人
TOP
20#

反思很好啊!只可惜一起发上来,最好是与教学进度同步贴上了,这样就更好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