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搜集整理】珍稀动植物资料之动物篇——六年级用 [复制链接]

1#

【搜集整理】珍稀动植物资料之动物篇——六年级用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头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邛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21:06:1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古朴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大熊猫

食肉目 大熊猫科
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Ciant panda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中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足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 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仔成功。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仰鼻蓝面: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19:24编辑过]

TOP
3#


 


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白暨豚

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
学名为 Lipotes vexillifer


白暨豚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眼小而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背鳍呈钝三角形,鳍肢与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兽的体色比成体深。雌体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个乳裂,雄体肛门前方有一个盲状小孔。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边滩并有大、小支流与干流相连的地段。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
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
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域喋血:藏羚     只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才能见到藏羚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藏羚



别名 藏羚羊、长角羊、羚羊


学名 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 Tibetan antelope


牛科 Bovidae


分布 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为我国特有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体重达45-60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一般长约60厘米,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栖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地带。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营群居生活,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2-6只或10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的大群。晨昏活动。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有长距离季节迁移现象。1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月份产仔,每胎1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17:06编辑过]

TOP
4#


 


 堪称国鸟: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高原神鸟: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18:56编辑过]

TOP
5#


 


孑遗物种: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





东方之珠:朱鹮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20:24编辑过]

TOP
6#


 


中华之魂: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失而复得:四不象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麋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21:29编辑过]

TOP
7#


 


白头叶猴:


 


    别名花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外形酷似黑叶猴的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种。其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的一段为白色。有人认为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善于攀援,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并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栖息于峭壁的岩洞和石缝内。以嫩叶、芽、花、果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长臂猿:



    生活在西双版纳密林中的长臂猿和人类有着新缘的关系。它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比较接近于人类。长臂猿身材窈窕,两臂修长,动作灵巧,穿林过树如同鸟飞,即使两树相隔10多米远,它也能闪电般地腾空掠过,动作自如,轻松、优美,被称为动物中的"杂技演员"。
  长臂猿是重感情的动物,当猿群中有受伤、生病或死亡时,在相当的时间里,它们就不再歌唱嬉闹,而是用沉默来寄托对同伴的同情和哀思,可以算是云南动物中"感情丰富"的动物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29:18编辑过]

TOP
8#



 


坡鹿:


 


    坡鹿别名海南坡鹿、泽鹿,属于鹿科。坡鹿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侧平伸出,与主干几乎成弯弓形。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仔鹿的斑点尤为明显,成年鹿冬毛斑点不明显。

    坡鹿栖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几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发情交配多在4~5月份。在发情期,雄性之间为独霸雌鹿群而发生激烈格斗。孕期7~8个月,每胎1仔。产于海南岛。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黑鹿


 


    别名红头青麂、乌金麂、蓬头麂,奉化人也叫乌獐


    黑鹿是鹿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21~26千克。雄性具角,角柄较长,头顶部和两角之间有一簇长达5~7厘米的棕色冠毛。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
   栖息在山地丛林中。胆小怯懦,恐惧感强,大多营独居生活。有游走觅食的习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觅食,直到吃饱为止;以乔、灌木嫩枝叶、花果或草本植物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6个月,每胎1仔。
黑鹿是我国特产动物,有较高的研究、经济价值。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0:44编辑过]

TOP
9#


 


黄腹角雉


学名: Tragopan caboti


英名: Yellow-bellied Tragopan


分类: 鸡形目 雉科


产地: 我国东南部特有


    肉裙上翠兰条纹形如繁体“寿”字,又名寿鸡、吐绶鸡。栖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林。性怯弱,善奔走。主食植物,偶食动物。在树上筑皿状巢,4月初产卵4-6枚,雌鸟孵化育雏,28天孵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你知道吗?黄腹角雉无路可逃时,多钻入草丛而露出后半身。



 




亚洲象


长鼻目 象科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嗅、听觉灵敏,视觉较差,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开始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1:46编辑过]

TOP
10#


 


犀牛


 


奇蹄目
犀科(Rhinocerotidae)
    本科包括4属5种动物,其中亚洲3种: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非洲2种:黑犀、白犀。黑、白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都长有一前一后一对角,印度和爪哇犀牛只有一只角。


犀牛过去数量并不少,分布范围也比现在广泛得多,尤其是黑犀,过去曾遍布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的犀牛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狂杀滥捕而急剧减少。主要是取其犀角而将犀牛射杀。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可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其余如犀牛皮和犀牛血亦可入药。一般都认为印度犀角为上乘,但由于印度犀数量已很少,而且又受到保护,所以现在买卖的犀角面分之九十都是非洲犀牛的。目前非洲的两种犀共计约1万4千至2万4千只,亚洲的三种犀牛总共仅约2千只。在1970-1980年间,由于战乱和猎捕等人为原因,在肯尼亚、乌干达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犀牛有大约百分之九十都被杀死了。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统计数字估计,1969年在肯尼亚的犀牛至少有18000只,而到1979年时只剩下1500只了。由此看来,现在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保护犀牛,否则它们确有灭种之灾。





儒艮: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型,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叉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儒艮是由陆生草食动物演化而来的海生动物,曾遭到严重捕杀,资源受到破坏,亟待加强保护。
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3:19编辑过]

TOP
11#


 


高鼻羚羊:


 


别名 赛加羚羊、大鼻羚羊


学名 Saiga tatarica


英文名 saiga


牛科 Bovidae


分布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鼻部隆起是高鼻羚羊的显著特点。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


    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食物以草和灌丛为主。于秋末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但时间不长。孕期6个多月,每胎1-2仔。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东北虎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我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东北虎已被列入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平均体长为2.8米左右,尾长约1米,平均体重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另一说法:“汉字“王”,是根据虎头斑纹之状所造的象形文字”)。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犬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动物,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极高,肉和内脏可入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一只成年虎的价值相当于30多张黑貂皮,也只因为这样,东北虎遭到无情的捕杀。虎的繁殖率也较低,人们对东北虎的捕杀率大大超过它的繁殖率,这是东北虎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滥伐森林、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严重地破坏生态平衡,也是造成东北虎濒临灭绝的另一个重要的间接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4:57编辑过]

TOP
12#


 


野骆驼:



   哺乳类偶蹄目动物,是家养骆驼的祖先。骆驼颈长,身体高大,四肢细长,二指(趾)具蹄,蹄底有厚皮,适于沙地行走。背上有一个或两个肉峰,里面贮藏脂肪;胃分成三室,第一胃适合贮水,使其耐饥渴。现存野骆驼已十分稀少,常见的骆驼是由野骆驼驯化成的家养骆驼。驯化后的骆驼性情温驯,能负重远行,并有识途的本领,有“沙漠之舟”的美誉。除作驮、骑外,还可以拉车。驼绒是人们喜爱的御寒材料。






野马


 


    别名普氏野马,属于马科,学名为 Equus przewalskii.


  大型有蹄类,体长220~280厘米,肩高120厘米以上,体重200多千克.头部长大,颈粗,其耳比驴耳短,蹄宽圆.整体外形象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冬毛略长而粗,色变浅,两颊有赤褐色长毛.


  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


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6月份发情交配,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


  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野马生活在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下,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我国新疆奇台,甘肃武威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6:09编辑过]

TOP
13#


 


波纹唇鱼:


 


    学名:Cheilinus undulatus 


  别名/俗名:曲纹唇鱼、龙王鲷、海哥龙王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最大体长:229 cm 


  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至太平洋。


  型态特征:身体长而侧扁,头背轮廓由吻部至眼部平直,其后位置外凸。幼鱼头上没有隆肉,成鱼发育后在前额上有一个突出的凸起的隆肉。胸鳍短;尾鳍圆形。体呈黄褐色至绿色,鱼鳞上有深色直线。头有两条黑线由眼顶向后上方斜向伸展。另有两条黑线由眼前开始向吻部下面伸展。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险峻的外礁斜坡,峡道斜坡与舄湖礁。通常独居性,但是可能成对出现。稚鱼在舄湖礁的珊瑚礁繁盛区域中被见到。成鱼白天时巡游于礁之间,晚上在礁洞穴、珊瑚岩架下面中栖息。食物是软件动物、鱼、海胆、甲壳动物与其它的无脊椎动物。


生存现状:波纹唇鱼俗称苏眉,多年以来,它的鱼唇就一直是不少亚洲人盘中的美味。由于需求剧增,目前这种鱼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100美元。巨额的利润吸引人们大量捕捞波纹唇鱼,仅仅几年的时间,波纹唇鱼已经濒临绝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其列为10种濒临灭绝的生物,以前从未上榜的波纹唇鱼一下子排到了濒危物种的第二位。





猪鼻龟:


 


    学名:Carettochelys insculpta 
  别名:飞河龟
  成体尺寸:长55CM,重22.5 kg
  饮食:杂食,以素食为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猪鼻龟主要吃红树类植物的未成熟果实种子。他们也会吃别的果实、花和叶子。甚至他们也吃在水中生活的昆虫幼体、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鱼。
  饲养温度:终日生活在水里,水温在25-31℃时生活正常,温度不能低于15℃。对水的ph不是很敏感,ph6.0-7.5,kh硬度中性即可。
  栖息环境:河口、池塘、湖泊、沼泽。这些生活环境中,往往水底都是布满细沙、碎石和沉积着大概6英尺厚的淤泥。
  地理分布:新几内亚南部,伊里安查亚南部,澳洲北部。
  珍惜程度:猪鼻龟是《华盛顿濒危动物保护国际公约》被列在附录二的限制贸易动物,野生的数量十分有限,但在人工繁殖下则数量庞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7:13编辑过]

TOP
14#


 


大白鲨:


 


    大白鲨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举世无双。作为大型的海洋肉食动物之一,大白鲨有着独特冷艳的色泽、乌黑的眼睛、凶恶的牙齿和双颚,这不仅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易于辨认的鲨鱼,也让它成为几十年来极具装饰性的封面“人物”。
  大白鲨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鲨鱼之一,这是因为它有一种不寻常的能力,使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可以适意地生存。虽然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但渔船和潜水船经常会与它不期而遇。
  大白鲨还以其好奇心而闻名 ——它经常从水中抬起它的头,并且更令在水中的人担心的是,它经常通过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标。许多鲨鱼生物学家认为对人类的进攻是这种探索行为的结果,由于大白鲨令人难以置信的锋利牙齿和上下颚的力量,很可能会轻易地导致人的死亡。大白鲨造成了对人类致命攻击的最大数字,特别是对冲浪者和潜水员的进攻。
  大白鲨的数量正在减少,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它都受到保护。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定期捕猎的牺牲品,并且黑市上已经兴起了与这些健壮动物的牙齿和上下颚有关的交易。






中华鲟


   


    是大型溯河性洄游鱼类,成鱼大者身长达4米多,重0.5吨以上,为世界仅存鲟属鱼类之首,是我国水中的国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球20多种鲟科鱼类中,它是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种类。其寿命,最长者可达40龄,这性成熟较晚,据研究记述,在产卵群体中,雄鱼为9至22龄,体重40-125公斤;雌鱼为16至19龄,体重172至300公斤;其年平均增长速度,雄鱼约5至8公斤,雌鱼为8至13公斤,所以中华鲟是一种长远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鱼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9:38:32编辑过]

TOP
15#

整理了这么多,一定很辛苦!
TOP
16#

辛苦了!


一个问题:“珍惜”还是“珍稀”,读音一样,意义不一样吧?应该是“珍稀动植物”吧?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17#

这里绝大部分是我国的,很好的生态系统单元的扩展资料,培养爱国、环保的思想感情。

TOP
18#

太经典了,非常适合六年级第四单元的内容。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9#

感谢大家的支持!


 


希望更多六年级的老师能够用上!

TOP
20#

怎么又沉了呢?

TOP
21#

谢谢,好资料,顺便链接一下以下帖以作补充: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79&page=1&star=1


 

TOP
22#

en,太好了,这个材料。


比我找的图片精美多了。


收藏了~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23#

好资料!感谢章老师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4#

辛苦了,谢谢分享
TOP
25#

今天又要上这一课了,自己电脑被偷了,资料丢了,想起了论坛上还有这么个帖子,又可以用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