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科学课上需要的科学小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1#

[推荐]科学课上需要的科学小故事(连载)

 

小水滴旅行记



  炎热的夏天,蝉儿不停地在树上高喊:“知了,知了,”树叶、小草被太阳照得低下了头,所有的生命都在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唯有池塘里、田野里、小溪里的小水滴不愿忍受,相聚在一起议论着到什么地方去避暑。其中一个小水滴说:“昨天下雨时,从天上来的伙伴说他们那里可凉快了,他们已经变成水汽又回去了。”不等他们商量好,小水滴们就被太阳烤得变成了水汽,踏上了到天上去避暑的征途。


 一路上,小水滴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有高楼大厦、茂密的森林、宽阔无垠的田野、连绵不断的高山,有一会儿象山,一会儿象群羊似的白云,还有从未见过的万里长城……他们又说又笑、高兴极了。突然,小水滴们觉得有些冷,停下来互相看看,伙伴们又变成了在池塘里、小溪里、田野里的样子。再往不远处一看,啊,原来白云里都是和大家一样的伙伴。小水滴们为一下子能有这么多的朋友感到高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立即和新伙伴一起,追逐嬉闹,玩得开心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小的水滴突然哭着喊:“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听到哭声,小水滴们立刻停止了游戏,都感到又饿又累,想回家了,可谁也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哭成一片。这时,一个小水滴说:“咱们的家就在脚底下,大家往下跳吧!”随即谁也顾不上大家,就急忙往下跳。可是一个也没有跳下去,因为下面有气流往上涌,而它们的身子又特别轻,跳来跳去,仍悬在空中。于是,这些小水滴因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有一个聪明的小水滴没有哭,他仔细想了想,大声说:“别哭了,咱们想办法,人多力量大,你们在前面手拉手,我在后面推,我们合成一个整体往下跳,怎么样?”小水滴们觉得这位大哥的话有道理,就按他的说法去做,可是大家身上光溜溜的,谁也抓不住谁。那个聪明的水滴喊道:“小尘粒有粘性,大家都抓它。”于是小尘粒把大家连起来,三五成群的,满天都是,气流再也浮不住它们了,大部分小水滴都回到了家。


 小水滴的旅行结束了,他们的旅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分享 转发
TOP
2#

好心总统做错事

 



  19世纪,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有个叫凯巴伯的森林,森林中松杉挺拔耸立,生机勃勃。大约有4000只可爱的鹿在林间出没,有一群凶残的狼经常捕杀它们。狼对鹿的威胁,不知怎的引起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关心。


  1906年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地,随后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灭狼。在枪声中,一只又一只的狼倒在血泊中,“镇压”持续了25年,狼与其他鹿的天敌,总共被消灭了6000只。受到保护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自由自在地繁殖,鹿群总数很快超过了10万只。然而,随着鹿的增多,人们发现可爱的鹿,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灌木、小树、树皮,几乎一切可吃的绿色植物都遭到毁灭性的扫荡。森林中绿色在消失,枯黄在蔓延。紧接着,灾难降临鹿群,饥饿、疾病像魔鬼的影子在鹿群中游荡。过了短短两个寒冬,鹿群就减少到4万头。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4000只病鹿了。


  总统的初衷是让更多的鹿更好地生活,可事与愿违,4000只可爱的鹿最后变为4000只病鹿,大家想一想,美国总统到底错在哪里?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意是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但它在客观上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现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是食物链的起点,光合作用的产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又被肉食动物所食;高等肉食动物吃低等肉食动物。犹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


  总统没有想到,他下令捕杀的狼,既是鹿的天敌,又是森林的保护神。通过食物链,狼和森林发生了联系。狼吃掉一些鹿,控制森林中鹿的总数,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如此狼藉。狼吃掉的鹿,多半是病鹿,这自然又抑制了疫病对鹿群的威胁。相反,总统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必成毁林的罪魁祸首。同样,森林被毁,必导致大量鹿因无食可吃而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了解环境内动物和植物间的营养级关系。否则,仅凭个人的好恶或想象,对某类动物滥加捕杀,就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协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3 17:07:04编辑过]

TOP
3#

  巧借东风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便亲率80万大军南下,屯扎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准备和东吴一决高低。当时周瑜统领5万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地区,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兵力悬殊,难于抗衡,周瑜便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为此,他先诱蒋干盗书,借刀杀人,又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再令黄盖诈降施“苦肉计”。可谓用心良苦,万事俱备。


  这天,周瑜躇踌满志地到各营寨视察,狂风大作,一根旗杆被风吹断,刮起的旗角抽打在他的脸上。周瑜猛然想起一桩心事,大叫一声,仰翻在地,口吐鲜血,昏了过去。怎么啦?原来,周瑜打算让黄盖假投降,靠近曹军的船队后,点着装满油草的战船,引燃曹操的船队。这样,曹操军队就会不攻自破。没想到,刮起了西北风,曹操驻扎在江北,周瑜在江南,西北风一刮,根本就烧不到曹操。所以,周瑜一着急,便昏过去了。


  鲁肃见周瑜病倒,心里着急,便来找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迈步跨进周瑜大帐,高声说:“几天不见,都督的身体怎么病了?”其实是明知故问。周瑜叹道:“嗨!人有旦夕祸福啊。”诸葛亮笑着说:“应该是天有不测风云吧!”周瑜一惊,然后假装呻吟起来。诸葛亮说:“都督的病是气血淤积所至。必须先理顺气血,方能除病。”周瑜赶忙问:“您看吃什么药好呢?”诸葛亮笑着回答:“我有一个药方,都督用后一定会气顺的。”于是诸葛亮拿过纸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周瑜,说:“这就是都督的病源啊!”周瑜接过纸条一看,大惊,不禁内心感叹:“诸葛亮真是神人,早就知道了我的心事。早知这样,不如把实情告诉他。”


  诸葛亮写了什么?纸条上只有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南风,周瑜的计策再好也用不上,这就是周瑜的病源。诸葛亮说:“我虽才能不高,但却遇到过仙人,经他指点,学会了一点巫术,可以呼风唤雨。都督想要东南风,可以在南屏山上建一座祭台,我到坛上作法,借它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帮助都督打仗,您看怎么样?”周瑜急忙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就是一夜的大风也足够了。只是时间紧迫,不要再拖延了。”诸葛亮说:“那好,明天我就去祭风,后天借来。怎么样?”周瑜一听,高兴得跳起来,立即派人修建祭风台,他的病完全好了。


  后天将至,夜里三更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周瑜立刻发兵,一场历史有名的赤壁大战,拉开了帷幕,最后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诸葛亮真的会巫术吗?哪能呢,巫术都是骗人的东西。诸葛亮说能“借”来东风,那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历法。严冬时节,刮得尽是西北风,而后天恰是农历冬至日,“冬至一阳生”,春气开始上来了,十有八九要刮东南风。那他为什么要假借巫术骗周瑜呢,这就看出诸葛亮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了。南屏山,紧靠江边,远离周瑜大营,他是防着周瑜事后加害他,早就想好了退路。等周瑜派兵包围祭风台来抓诸葛亮时,诸葛亮早已登上准备好的小船,离开周瑜的防地,找刘备去了。

TOP
4#

  草船借箭


 



 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都很重视气象气候知识,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丰富的气象知识。


 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联合攻打曹操。当时东吴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决定用计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不久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弓箭是最好的武器。请您在十天之内监管制造10万枝箭。”诸葛亮不以为然地说:“10天时间太长了,会误了大事,我可在3天之内完成任务。”周瑜以为他在说大话,暗自高兴,特意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然后周瑜一面命令造箭的工匠到时候故意拖延时间,材料也不给准备充分,一面又让他手下人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就对他说:“3天之内怎么能造得出10万枝箭啊!请您救救我吧。”鲁肃说:“您自取其祸,我怎么救您?”诸葛亮乘机说:“请您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士兵30人,船上都用青布罩着,每船扎满草人,分立两边。我自有安排,包管第三天有10万枝箭。不过您不能让周瑜知道件事,否则我的计谋就失败了。”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却猜不透他的用意,回报周瑜也没提借船的事,只是说诸葛亮不用箭竹、翎毛、胶漆这些东西,他自有安排。周瑜很是疑惑。


  再说鲁肃私下准备了快船20只,并按诸葛亮的要求在船上扎了草人,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和他一同乘船取箭。那一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面对面看不清人,那扎满草人的20只船已用长绳索连在一起,径直向北岸曹操军营进发。到五更时候已离曹军水寨不远。诸葛亮命令船队头西尾东一字排开,让士兵擂鼓呐喊。诸葛亮笑着安慰鲁肃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我们只管喝酒就是了,待雾散了就回去。”果然,曹操接到报信后说:“大雾迷江,敌军突然来临,一定有埋伏,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命令弓箭手用乱箭射退敌人。”于是曹军1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诸葛亮看到草人一侧已扎满箭枝,便命令船队掉头,头东尾西,逼近曹军,让船的另一侧接受箭射,同时继续擂鼓呐喊。待到日高雾散,20只船两边的草人上扎满了箭枝。诸葛亮命令赶紧收船回营,并让士兵齐声高喊:“感谢曹丞相送箭!”等曹操发觉上当,欲发兵时已经追赶不上诸葛亮了。


  诸葛亮乘着大雾用草船“借”来了10万多枝箭,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笑着说:“我在3天前就算定今天会有大雾,因而敢认3天之限。周瑜怎么能害得到我呢?”


  诸葛亮是如何算定这场大雾会在3天后出现的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小的物理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的过程。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同时要求风力微弱,大气层较稳定。


 诸葛亮接受命令时,正处在晴朗少云的深秋季节,日温差大,夜间气温下降很多,空气极易达到过饱和而使多余水汽凝结,长江又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诸葛亮见那几天天气单调,少有变化,风力微弱,凭着他对天气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他料定三日之后会出现大雾,因为完全俱备了形成大雾的条件。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军事家必备的素质,诸葛亮以其丰富的气象气候知识,化险为夷,躲过了别人的陷害,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TOP
5#

  火烧葫芦谷


 



     火烧葫芦谷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葫芦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一条妙计。


    葫芦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000多人。此地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着数千名精兵。然后,诸葛亮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葫芦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与此同时,也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霎那间,葫芦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现在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诸葛亮本打算设计将魏军司马懿等烧死在葫芦谷,然而事与愿违。这果真是老天爷的安排吗?不是。这是当时多方面的地理因素与地理环境对天气影响的结果。


    葫芦谷谷地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气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葫芦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所设的“火烧葫芦谷”一计毕竟是失算了,他万万没有料到是山谷风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而使他功败垂成。可见,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不仅要了解战地的地形状况,而且要善于预测一定的地理要素可能会产生的地理现象,从而得出万无一失的判断。如果说,诸葛亮当时考虑到葫芦谷起火后会产生山谷风而降雨,那么,司马懿还能死里逃生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3 17:43:21编辑过]

TOP
6#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故事确实非常有价值!

TOP
7#

以下是引用gray0在2008-11-23 19:43:00的发言: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故事确实非常有价值!


大家也可以到我在“网络研修区” [原创]“贝贝”日常教学感想点滴日记(师生互动) 帖中看一看,我自创了一篇“声波作客记”,不知可不可以算科学小故事,虽然简单了点,但对学生的帮助却是不小的。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8#

好东东。
滴水穿石
TOP
9#

别看这些小故事,当你自己真的要找的时候还不一定找的着和找的那么详细呢!收藏了,谢谢!辛苦!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0#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08-11-24 8:41:00的发言:
别看这些小故事,当你自己真的要找的时候还不一定找的着和找的那么详细呢!收藏了,谢谢!辛苦!

我也有同感,受到丫儿的鼓励我会继续上传的!欢迎大家都来参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4 10:53:28编辑过]

TOP
11#

以下是引用贝贝在2008-11-23 20:22:00的发言:

大家也可以到我在“网络研修区” [原创]“贝贝”日常教学感想点滴日记(师生互动) 帖中看一看,我自创了一篇“声波作客记”,不知可不可以算科学小故事,虽然简单了点,但对学生的帮助却是不小的。


“声波作客记”也是科学小故事啊,贝贝传上来呀!

TOP
12#

蜘蛛帮助了拿破仑——看动物识天气


  很多蜘蛛织网都选在破晓前进行,因为这时温度最低。蛛丝含有胶状物,很容易吸收水分而失掉粘性,如果空气潮湿,野外的蜘蛛就会敏感地觉出而停止织网。在气温较低而又干燥的条件下结网——蜘蛛的这一特性帮助拿破仑打赢了一场战争。
  1794年深秋,拿破仑的军队大举进攻荷兰。荷兰人打开各条河流的水闸,用洪水来阻挡法军。法军正准备撤退时,却接到了“蜘蛛在大量吐丝结网”的报告,拿破仑当机立断,下令就地待命。原来。蜘蛛吐丝结网预示干冷天气即将到来。不久,寒潮果然袭来,河湖冰封、法军踏冰前进,攻陷了荷兰的乌德勒支要塞。

TOP
13#

  鹊桥”难相会 


 


      人们常常把夫妻分居两地的生活比喻为牛郎织女,其实,夫妻两地分居固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衷,而牛郎和织女却是一对永远分居的空头夫妻。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爱情故事:天上王母娘娘有一个外孙女,长年织制云锦,名曰织女,她不甘寂寞,私自下凡,嫁给了地下的牛郎,从此夫妻男耕女织,恩恩爱爱,过着美好的生活。但这事却触怒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划出天河将他们隔在天河两岸,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相会一次。


这条天河便是夜空中的银河,银河两岸都有一颗明亮的星,东侧的那颗是牛郎星,那依偎在牛郎星两旁的两颗小星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小孩,西侧的那颗是织女星,它旁边的四颗小星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人们说那是她织布用的梭子。每年七夕相会时,喜鹊还为他们在天河上搭一座桥,名曰“鹊桥”,那天夜里,你要是在葡萄架下静听,还可以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有时他们还会洒泪成雨。这个故事寄寓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尤其寄寓着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反抗封建婚姻的决心。


  古时候有人果真在农历七月初七守了一个晚上,耐心地等待着一睹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情景,然而,这两颗星却彻夜对峙,静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闪烁。


     从天文学的角度讲,他们是永远不能相会的。因为全天的星星,正常人肉眼能看到的大约6000多颗。这6000多颗星又按它们各自的位置划分为8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一个来源于神话故事中的名称。牛郎星位于天鹰座,是一颗亮度为0.89等的恒星,它距离地球约16光年。它的两侧成直线形排列着的另两颗暗星,就是传说中牛郎的二子,由于中间的牛郎星特别明亮,所以我国民间称为“扁担星”。织女星位于天琴座,它是全天空第四颗亮星,亮度为0.14等,距离地球为27光年。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牛郎星,实际上是16年前的牛郎星,织女星则是27年以前的织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大约为15光年,这个距离非常遥远,即使牛郎能走得像光一样,也得走十多年才能追上织女。《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翻越十万八千里,若请他帮牛郎捎封信给织女,他不停地翻筋斗,大约要翻几百年才能递到。


  由此可见,牛郎和织女相会是无期的。宇宙就是无限无边的时间和空间的延伸,这广阔的时空,正是地理学五彩缤纷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有朝一日,未来人类或许能走近牛郎、织女,去一睹他们的风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4 11:14:23编辑过]

TOP
14#

  天降怪雨


 



  “天上掉馅饼”是中国的俗语,意思是说不可能发生的事,可自然界中确有类似这样的怪事。


  我国东汉建武三十一年的某一天,在今河南省开封一带(古称陈留郡),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但奇怪的是降下来的雨水中混有大量黑色的谷子。“谷雨”奇闻很快传遍了全国。


   1608年,法国的一个小城中降了一次罕见的雨,雨的颜色是血红的,全城到处可发现鲜血般的雨点。


  大约在100多年前,西班牙某地忽然从天上降下了大量的“麦雨”,麦子和雨水一齐从天上降了下来。


  1940年的夏天,在苏联的高尔基地区一个村庄,电闪雷鸣,急风暴雨,突然从天上降下来遍地的银币。顷刻,雨过天晴,人们从地上拣起了数千枚中世纪的银币。


  1949年间,在新西兰沿岸地区,下过一场“鱼雨”。几千条鱼同暴雨同时由天而降,撒满大地。


    1960年3月1日,法国南部的土伦地区竟从天空中降落下来无数只的青蛙!此外还有“龙虾雨”、“海蜇雨”、什么杏黄色、金黄色、翠绿色等五颜六色的雨。


  这种种奇雨到底是怎回事,是奇还是不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稀奇的自然现象也在实际中得到了认识。在西班牙下的所谓“麦雨”,原来是从乌云中向地面伸出了一个类似“象鼻”、旋转极快的云柱,把摩洛哥某处的一个大粮仓卷起,飞过崇山峻岭,最后降到了西班牙。


 1940年苏联的“银币雨”,也是暴雨把古代埋在地里的银币冲刷出来后,被一股旋风卷到高尔基地区,在一个村庄降落下来。至于1960年3月1日法国下的一场“青蛙雨”,也是旋风把池塘中的水和青蛙一齐卷入天空,最后降落到土伦地区。


   那末这“象鼻”似的旋风是什么呢?在气象上我们称它为“龙卷风”,上述种种奇事都是“龙卷风”的杰作!龙卷俗称“龙吸水”。也许它的外形很象神话中的“龙”从天上伸向地表面把水吸上去而得名吧!龙卷实际上是从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个范围很小,破坏力极大的空气涡旋。如果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被称为“海龙卷”;如发生在陆地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所以它是一种灾害性非常严重的天气现象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4 11:27:52编辑过]

TOP
15#

很好的科学故事,希望大家不断上传,也希望我们的科学老师和学生也来写写科普文和科学童话等。 小学语文中也有许多科学故事,可以在教学上互相联系。


我的科学童话:http://blog.kxsy.net/user1/8730/archives/2008/18124.html


                    http://blog.kxsy.net/user1/8730/archives/2008/18220.html


学生的科学故事:http://blog.kxsy.net/user1/8730/archives/2008/22948.html


 

TOP
16#

11月22日


四上“声音”单元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耳的构造,了解耳里各器官的功能,但书本上的内容太少,除了一幅插图与短短几句解释(而且不全)外能提供给学生的就没有什么有效信息,使用的语言也过于诲涩。


  本来是想给学生找一找耳的模型,但没找到,所以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记忆相关知识点呢?我想到了一个方法,采取“欲擒故纵”之计:


  就是在上课后故意不给学生演示、讲解、实验、导入,而是让他们来谈一谈为什么我们除了能发出声音外还能听到声音。


  在学生带着略显失望的心情说出利用空气振动、利用耳朵接收等结果后,继续让他们机械地翻书看插图,说出耳朵的结构图顺序,于是学生也机械地告诉我一些书本上的知识。


  如果要死记硬背,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他们能记多久?能记多少?


  于是,我在这里加入了一个环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进入一个童话世界,你们将化身为声波MM去作一回客,在路上你们会看到很多新奇的“人”和物,他们会引领你到达目的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耳朵卡通(结构).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你们今天将去拜访大脑大哥,他可是一个大富翁,家里住着大别墅,还有一个大花园,并有管家帮他打理家务,要见他一面真的是很不容易,现在,就请大家出发吧。”


  首先,我们坐车来到别墅门口,大脑大哥把他的大门造得象一只耳朵,这样在门口就不会堵车,真有创意;


  进入大门,我们看到一个大花园,有一条绿草地铺成的花园步行道,顺着这条步行道一直往前走;


  在花园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一扇中国古代的圆拱门,敲一下门,里面出来了一位长着大大“八字胡”的门卫老爷爷,他向你要请柬,等你出示了请柬之后他会把请柬交给别墅里的通信兵——大蜗牛一只,并让你跟着它一起往里面走;


  这只大蜗牛会背着你的请柬通报大脑大哥,但是,当它爬到房子门口时,有一位漂亮的管家接过请柬,并确认无误后将你迎入房门,而在客厅里,你们将见到这里的主人——大脑大哥。


 


  那么大家想一想,你们在这一路上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和物呢?


  这下学生开始活跃了:


学生A:耳道就是草地上的步行道


学生B:圆拱门就是鼓膜


学生C:“八字胡”门卫就是听小骨


学生D:通信兵大蜗牛就是耳蜗


学生E:漂亮的管家就是听觉神经


 


  那这些“人”和物都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A:声波可以顺着长长的耳道一直传递到鼓膜(顺着步行道到达圆拱门)


学生B:出现的门正好可以将耳朵分成“外耳、中耳、内耳”不同的部分,而敲门时就象鼓膜将声音转化为了振动(请柬)


学生C:听小骨(“八字胡”门卫)感到了振动,它把这个振动(请柬)交给了负责内耳传递的“耳蜗”(大蜗牛)


学生D:耳蜗把振动送到听觉神经,并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因为管家听不懂蜗牛语,需要蜗牛翻译一下)


学生E:听觉神经接收到听觉信号后就直接送到了大脑(拿过请柬交给了大脑大哥),人就听到了声音


 


  经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后,现在就算让他们忘掉这些都已经是件很难的事情了,我觉得,在这个知识点上我成功了。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17#

不错啊  收藏了 最好能把知识与对应单元 或则对应课文挂上钩  这样就方便了广大科学兼职教师了  当然辛苦楼主了  鞠躬!
TOP
18#

  阿凡提打赌


 



   从前,有个地主财迷心窍,为了钱财,他无恶不作。春末夏初的一天,阿凡提又看到这个财主跟穷人打赌诈骗钱财,阿凡提就在心里想着怎么样来制裁财主。阿凡提对财主说:“你知道一昼夜有多长时间?”


  财主不加思索地说:“一昼夜就是一天。这还用问?”


  阿凡提说:“你说的不完全正确。有些地方,一昼夜不是一天,而是一年。”


  王财主气势汹汹地说:“一昼夜在那都是一天,那里会有一昼夜是一年的地方!你敢跟我打赌吗?”


  阿凡提问:“赌多少?”


  围观的人们也都议论着,一昼夜是一天,怎么会是一年呢?说起阿凡提,财主知道他聪明过人,但心想这小子老坏我的大事,今天一定要出出往日的窝囊气。想到这里,财主冷笑一声:“赌黄金百两”!


  阿凡提笑着说:“百两就百两。我愿立下字据为证,决不反悔。”


  财主十分高兴,当众双方立下打赌字据。观众都为阿凡提捏一把冷汗,一旦输了,这百两黄金到哪里去找?


  阿凡提领着财主往北走啊走,一路上风餐露宿,寒冷、险情时刻威胁着他们。财主从未受过这等艰苦,但一想到百两黄金,还是无奈地跟着阿凡提去冒险。走啊走,越走白天的时间越长。终于有一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北极。一天、两天过去了,太阳就是不落,财主很着急;五天、十天过去了,太阳仍然不落,财主疑惑起来;一月、两月过去了,太阳还是不落,财主已经心灰意冷。最后,财主把带来的干粮快要吃光了,太阳依旧不落,为了能活着回去,财主只好认输。


  人人都知道一昼夜等于一天,即24小时。为什么北极一昼夜就是一年呢?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即一昼夜,有24小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一周即一年。地球公转有个重要特征,就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这个重要的特征,使得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之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极太阳全天不落。一天24小时都在白昼中度过。这就是极昼。以后,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北移,北极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北半球夏至日,极昼扩大到北极圈。此后,太阳直射点不再北移,开始南移,北极极昼范围开始逐渐缩小,到9月23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经过赤道后,北极的白昼时间才算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愈靠近北极,极昼持续的天数愈多,北极的极昼持续天数达191天。在这期间,北极没有黑夜,全是白天,也就是半年白天。


  北半球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极开始太阳终日不出。一天24小时都在黑夜中度过,这就是极夜。直到第二年北半球春分日以前,北极全在漫漫长夜中度过。愈靠近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愈多。北极持续的极夜天数为174天。在这期间,北极半年黑夜。


  南极的情况与北极相反,只是白昼和黑夜天数与北极不同。所以,我们说南北两极,一年就是一个大昼夜,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极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11:08:58编辑过]

TOP
19#

我的旅行



      我是一颗小小的豆瓣。我跟同伴们离开了豆芽筐子,先来到一口锅里,又来到一个盘子里,接着我被一双筷子夹起来,送进一个小孩的嘴里。


      那个小孩嘴里长着两排整齐的牙齿。许多同伴被牙齿嚼碎了,跟嘴里的唾液搅和在一起。那个小孩吃得太快了,我还没有被嚼碎,就跟大伙一起进了食道。


     我顺着食道往下溜,来到一个倒挂的葫芦里。这个葫芦就是胃。胃不停地蠕动,分泌出胃液,嚼碎了的同伴都变成了粥一样的糊糊。我在胃里转了几个钟头,还是一颗好好的豆瓣。后来,我跟着粥糊到了小肠。


      小肠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管子。它分泌出很多肠液,加上胆汁、胰液,搅拌着胃里送来的糊糊。糊糊里许多养料被肠壁吸收了,剩下一些渣滓。我在小肠里转了半天,还是一颗好好的豆瓣,又跟着渣zi滑进了大肠。


      大肠是排泄渣滓的。我同渣滓一起,顺着大肠从肛门里跑了出来。就这样,我在那个小孩的身体里白白旅行了一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11:31:05编辑过]

TOP
20#

很有意思啊!谢谢杨老师的推荐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1#

以下是引用盛国荣在2008-11-25 21:37:00的发言:
很有意思啊!谢谢杨老师的推荐

有意思版主也不给加精,真小气!呵呵

TOP
22#

以下是引用梅苑飘香在2008-11-25 21:53:00的发言:

有意思版主也不给加精,真小气!呵呵


我们“教师之家”的版主不能越版到别的版去加精,人家会不高兴的,对吧,也希望你有空到“教师之家”来发好帖,到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情况给你加了,对吧。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23#

  再讲一个大家觉得非常简单的故事:


  有几个探险队队员到一座雪山上探险,然而他们不小心把自己随身带的水袋失手落下了山崖,这该怎么办?他们找到一个避风的的山谷,升起了一堆火,从山上挖来了一块冰,把冰放在脸盆里加热。然而他们太困了,不小心都睡着了,当他们都醒过来时,发现脸盆里是空空如也,什么东西也没有。


  请问同学们,探险队员们遇到了什么情况?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


  这是三年级学生遇到水到底是固体、气体、液体这个问题时我讲给他们听的一个小故事。


  在故事里,学生想到冰可以用来制水,水加热后却不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一些学生会说变成了水蒸气,那水蒸气又去了哪里?学生们觉得很难回答。


  正因为学生觉得很难回答,我们的机会来了,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了,这就可以顺水推舟,推出气体这个概念。而冰是固体,剩下的水当然就是液体。


  如果此时老师继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话,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好办法帮助探险队员,让他们在睡着时水蒸气不会跑远,醒来还是能喝上水。


  有学生设计出在脸盆上倒扣一个脸盆,这样水蒸气跑到倒扣的脸盆上时会又变成水。


  这样就提前将冷凝这个概念向学生作了介绍,为三下的课作了很好的基础。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24#

昆虫开大会


——摘自青杨博客


 

我自编了小童话故事讲给他们听,

“昆虫要开大会选主席,很多虫子都来了。不过门口的蜜蜂志愿者有个探测仪,凡是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为三部分的才能进!

蚂蚁起得早,第一个赶来,蜜蜂志愿者把探测仪一举,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为三部分,完全符合标准,请进!

蝴蝶也来了,他一边飞一边唱,志愿者请他落下来,一举探测仪,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为三部分。

可是蜜蜂志愿者不敢随便来,他打电话请教老师,蝴蝶有翅膀,怎么办?老师告诉他,只要符合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为三部分的标准,有翅膀也属于正常的!

蚯蚓来了,蜜蜂志愿者连探测仪都没有用,对不起,你不是昆虫!请回!

螃蟹也来凑热闹,蜜蜂志愿者一数,啊?8条腿,不行不行,请回去吧。

蜈蚣也来了,呵呵,我的腿那么多,为什么不能进?

蜜蜂志愿者说,你的腿太多,不行!

蜈蚣可狡猾了,他跑回家,把多的腿用细绳子捆在肚皮下面,只露出6条腿。看,我是6条腿!

蜜蜂志愿者很坚决地说,对不起,象你这样造假,我们一定不会让你进去的!

蜈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最后,大家一起把蜜蜂志愿者推选为昆虫主席,他很能干,平时酿蜜,现在开大会一直在门口当志愿者,为大会服务!”

 

我在编故事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眼神和反应,比如在6班,有孩子在下面说,蜈蚣要是把自己的腿弄掉,不就来了吗,于是我就及时加上新内容,把蜈蚣造假的情节编出来。
TOP
25#

这些小故事,如果配合生动的讲述,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