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贝贝”日常教学感想点滴日记(师生互动) [复制链接]

31#

12月12日 周五


 终于回到家了,倒不是忙工作,是晚饭后去看一位病人,回到家时已经是22:00左右了,“唇亡齿寒”第二季写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部分没有写好,今天想睡觉,那就明天继续再写了。Sorry 各位。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2#

 


12月13日点滴感想贴唇亡齿寒(第二季)


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第6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上接第一季)


课中小插曲:


为了便于学生形象记忆,我找来了几张图片,让学生对牙齿有了更好的理解。


 


1、这是一张用臼磨豆腐的图片,这就是臼齿的名称起因,因为工作原理与臼相似,是以研磨将物品变细变小。


此时,学生对研磨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我使用了自己的双拳模拟了上下臼齿的工作,让学生看一看,是双拳上下砸动还是左右磨动容易将食物粉碎,学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臼齿需要左右研磨才有更好的效果。


 


 


强化:


让学生模拟周星驰电影中那些个白痴吃饭法,即用手托住下巴上下咬合。


再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中牛羊马吃草的嘴部运动,学生会发现上下咬合根本就没办法有效咀嚼,而牛羊马的吃法是最有效的。



 


2、这是一张玉米的图片,每一粒玉米粒都紧紧相靠,结构十分牢固,但是,当有一粒松脱后,整排玉米粒就很容易松动,掉落,让学生明白科学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什么是淀粉?


学生对淀粉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淀粉呢?相信给他们看过这张图片后,他们会很快明白原来淀粉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那么容易遇到。



 


好,言归正传,继续本课的深入讲解,再挖深几米。


师:“上一次大家了解到了经过胃的消化后,食物会变成一种糊状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大家晕车时吐出来的那种物质,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它的名字叫‘食糜’,样子就是这样的。”



(出示前面带队参加“建筑模型”比赛时一位晕车的学生的呕吐物图片,有点恶心大家了,不过为了科学学习,不得以为之了。)


 


生:“哇,好恶心。”


师:“嘿嘿,如果胃里的消化物不是这个样子你的身体就要出问题了。”



 


师:“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口腔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单纯地说出如何保护,主要目的在于为什么有些可以做,为什么有些不可以做。)


可以结合作业本的一项判断题进行展开,如:


不吃很烫的食物是否是在保护口腔?


学生肯定会说不应该吃很烫的食物。


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哪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容易让人烫伤呢?


生:“热豆腐”


“水煮蛋”


“土豆泥”


“芋头泥”


“火锅”


师:“很好,很多人喜欢吃那些烫的食物,这样就容易把口腔与食道烫伤。”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刷牙方式是正确的呢?是上下刷还是左右刷?


生:“上下刷”


“左右刷”


师:“请问大家吃完东西后有东西卡住了,是卡在哪个位置?”


生:“两颗牙齿之间。”


师:“这种时候顺利地把卡住的东西刷下来,是上下刷方便还是左右刷方便?”


生:“上下刷”


师:“如果牙齿老是被左右摇来晃去会怎么样?


生:“牙齿会松动,所以上下刷好。”



 


师:“饭后漱口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可以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漱掉。”


师:“一般食物残渣留在哪些牙齿上比较多一些?哪些牙容易成蛀牙?”


生:“臼齿。”


师:“为什么?”


生:“因为臼齿离舌头最远,不太能舔得到。”


“因为臼齿表面不象门齿那样平,残渣容易卡在上面。”


师:“是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大家以后就要及时漱口。”



 


师:“有一个智力题,请问身体上最不怕冷的地方是什么?”


生:(出现多种答案)


师:(提示)“大家想一想,在南极探险的科学家全身都要裹上厚厚的衣物,什么部位可以不裹上?”


生:“是眼睛”


师:“答对了,那么大家再想一想,那身体上什么地方最怕冷?”


生:(再一次猜测)


师:(提示)“其实它就在大家今天学的内容中。”


生:“是牙齿?为什么?”


师:“当你们喝冷水的时候牙齿会不会有一种酸酸的感觉?这就是牙齿在抗议,它冷了。还有,当你们吃过热的东西后马上吃冷的东西牙齿又有什么感觉?”


生:“一样会有酸酸胀胀的感觉。”



 


师:“为了让身体更好地成长,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首先就要先保护好自己的口腔,管好进入身体的大门。”


 


另附课堂中的趣图:



(在骨骼上模拟门齿的切割)


(看仔细了,你到底有几颗牙?)


(午饭时间到,大家一起来感受淀粉的存在。)



 


唇亡齿寒(全剧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3 12:56:52编辑过]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3#

谢谢大家的持续关注,为了保持论坛“教师之家”的关注度,我博客上的连载基本上是晚于论坛一天,所以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大家支持我的文章,请你在看过这里的日记后顺便动动手指,从下方的地址进到“贝贝小屋”看看,可以的话,在那里的相关帖子中给我留言,当然,在这里留言也是双手欢迎,谢谢大家了。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4#

    看了贝贝导演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很感动!真的很感动!看得出来,贝贝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教学中去,把教科学当成一种事业了! 做你的学生真幸福,向你学习!加油!
    贝贝的课堂很精彩,也让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我的教学进度比较慢,还可以再搬几课上上,让我的学生也幸福一把!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5#

 呵呵,刚刚收到贝贝对我们帖子的评价,在论坛上同时互评的机率很小哦!
再在这里加一句:管理员,本贴应加为精华!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6#

以下是引用唱歌的鸢尾在2008-12-13 22:10:00的发言:
 呵呵,刚刚收到贝贝对我们帖子的评价,在论坛上同时互评的机率很小哦!
再在这里加一句:管理员,本贴应加为精华!

是呀,几乎是在同时互评,好巧,所以大家都要努力加油,可不能让对方轻易找出错来,嘿嘿。


我们写下这些是否是精华并不是特在意,只要能体验这些乐趣就足够了不是吗?相信尾尾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7#

没想到班里这批调皮鬼还挺上镜的!特别是谢振升,照片里挺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3 23:52:40编辑过]

TOP
38#

以下是引用lily在2008-12-13 23:52:00的发言:

没想到班里这批调皮鬼还挺上镜的!特别是谢振升,照片里挺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3 23:52:40编辑过]

你也来啦……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9#

有想法的老师,真让人佩服一。
TOP
40#

12月15日点滴感想帖“告别演出”


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第7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这一课其实是本单元的总结,新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人体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认识与理解,在课堂上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多少概念,而是要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将前面的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课本最后那页“人体主要器官在人体活动过程中的联系”一表设置感觉蛮不错的,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这一节课成了孩子们的“美术课”,也成了一节复习课的预演。


  我也轻松,孩子的画虽然较稚嫩,但已经向我展现出本单元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影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5 19:28:25编辑过]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1#

12月17日点滴感想帖“我们课堂中出现过的知识(第一季)”


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相关复习资料


 


  以下是我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复习时总结的一些概念,尽量将其生活化,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不要求死记硬背。


  在此先得感谢万嵩海老师,正是参阅了他《教科版科学上册科学概念汇总》一文,以其要点为基础,作出相应扩展与修改,形成本文。


 


 


《我们的身体》单元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颈又称脖子


躯干包括胸、背、腹(肚子)、腰


四肢分为上肢与下肢


上肢分为臂(胳膊)、手


下肢分为腿、脚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人体特点,分别可以观察哪些部位?


1、摸皮肤是否光滑


2、捏肌肉是否紧绷


3、搭脉膊是否跳动


4、摸体温是否正常


5、听心跳是否规律


6、听呼吸是否均匀


7、闻口气是否清新


8、闻体味是否浓厚


9、看的方法就多了



 


哪些部位可以用一些常用工具进行观察?


1.          听诊器与听音筒可以听心跳与呼吸次数与声音


2.          血压仪可以测血管的压力


3.          肺活量测试仪可以测量肺活量


4.          体温计可以测出人体体温(口腔、腋窝、肛门)


5.          体重计可以测出人体重量


6.          X光机可以看到骨骼


7.          B超可以看到内脏


8.          内窥镜可以看到胃、肠等器官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肌肉区别于骨骼与关节的特点:


易伸缩,有弹性


骨骼区别于肌肉与关节的特点:


较坚硬


关节区别于骨骼与肌肉的特点:


可转动一定角度



 


骨骼作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肌肉作用:通过伸缩产力、并保护骨骼


关节作用:衔接骨骼并可进行转动



 


肌肉紧张与放松时的状态:


紧张时肌肉紧绷(即用力状态),收缩,变硬


放松时肌肉松驰,舒张,变软



 


什么方法可以让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锻炼、合理营养、防寒防潮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氧气进入身体路线: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血液、心脏、血液、身体各器官


二氧化碳离开身体路线:身体各器官、血液、心脏、血液、肺、支气管、气管、鼻腔



 


离开身体的气体一般含有:


二氧化碳、氮气、较多水蒸气等



 


进入身体的气体一般含有:


氧气、氮气、少量水蒸气、微量二氧化碳



 


为什么很多人的呼吸次数会不同?


肺活量决定了呼吸次数,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就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就多。



 


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运动时,身体耗氧量大,需要肺吸入更多氧气,体内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需要通过肺排出体外。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为什么图上的动脉是红的?静脉是蓝的?


动脉中富含氧气,呈鲜红色,而静脉中含二氧化碳,呈暗红色,为了便于图示与辨别,以红色表示动脉,蓝色表示静脉。



 


心脏收缩与舒张时血液流向分别是怎么样的?


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全身流向心脏。



 


如何才计算一次心跳?


一次收缩与一次舒张可以算作一次心跳,就象一次呼一次吸才能算一次呼吸一样。



 


心脏是否会有休息时间?如何更好让心脏得到休息?


两次心跳的空隙之间有部分时间可以让心脏得到休息,想办法让两次心跳的间歇时间变大就可以让心脏得到更多休息时间,如睡觉时心跳减慢,两次心跳间歇时间变长,心脏得到休息。



 


为什么运动可以让人心跳加快?


1、身体需要更多氧气


2、身体需要更多能量


3、身体需要更多血液(肌肉运动)


4、身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


这些都需要心脏加快血液流动进行交换。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的状态:


口腔:把食物磨碎变小,加入唾液,初步将部分淀粉转化为糖类;


食道:可以将食物送入到胃里;


胃:临时贮存食物,用胃酸将食物变成食靡,使食物形态发生变化;


小肠:利用乳酸菌等菌类进行主要消化,并利用肠壁毛细血管将营养送入血液;


大肠:吸收剩余的水分,并通过肛门将食物残渣(大便)排出体外。



 


吃下去的东西是否都能成为人体能量?


能被人体消化的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象石子、骨头、西瓜籽等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东西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为什么边吃饭边看电视或做事不利于消化?


人体消化时需要大量血液留在肠胃工作,如果看电视将让大量血液回流大脑,减少肠胃的蠕动,影响消化效率,同样饭后运动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几天不大便会觉得大便很干,拉不出来?


大肠不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使大便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可能形成便秘。



 


胃除了会分泌胃酸外还有什么本领?


可以伸缩,装入定量的食物。



 


4-6《口腔里的变化》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牙齿种类、数量与作用:


门齿8颗,上4下4,起切割作用,主要动作为啃、咬;


犬齿4颗,门齿两边各1颗,上2下2,起撕扯作用,主要动作为撕、扯;


臼齿16-20颗,在上下犬齿两侧,由于智齿的原因,有4颗长出时间不一,造成成年人臼齿数在16-20颗。起咀嚼作用,主要动作为研、磨。



 


舌头不仅参与搅拌,还可以尝到味道,是因为上面有味蕾。


唾液不仅湿润食物,还可以初步将部分淀粉转化为有些甜味的糖类,这样舌头上的味蕾就尝出了甜味。



 


为什么要用上下刷的方法刷牙?


因为食物残渣最容易被卡在齿缝间与臼齿上,上下刷最容易把这些残渣刷出来,而且可以保护牙龈不被刷出血。



 


饭后漱口有什么用?漱掉的是什么?


可以把口腔中的部分食物残渣漱掉,避免因为残渣发酵侵蚀牙齿造成蛀牙。



 


吃烫的食物会造成什么后果?


会造成舌头、口腔壁、食道烫伤,造成溃炀。



 


经常咬硬的东西会造成什么后果?


造成牙表面及牙根部受伤,人为造成牙齿寿命减短,并有可能伤及牙神经。



 


吃热的东西后马上吃冷的东西会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忽冷忽热会刺激牙神经,造成局部刺激,让牙齿感觉酸胀。



 


用牙签挑牙缝可以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当然不行,会造成牙齿松动,缝隙扩大,残渣更容易卡入牙齿。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学生会进行相应联系,将心血管与呼吸、消化器官有效联系起来,并最终联系到全身运动。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2#

贝贝的日记真是越来越精彩,为贝贝和学生们的演出喝彩。贝贝日夜辛苦的忙碌换回我们的愉悦享受,向你致敬!

TOP
43#

12月22日点滴感想帖“我们课堂中出现过的知识(第二季)”


四上《声音》单元相关复习资料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声音会有大小(强弱):


老师讲话一般比学生声音大,也就是强;


声音会有高低:


当音乐课唱“1”、“2”、“3”时,“3”的音高一些。


综合总结:


老师与学生同时唱“1”、“2”、“3”中的“3”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响,也就是说,在唱相同的音高时,老师的声音比较大比较强。


声音会有长短:


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短,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长。


声音会有方向: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但是,当把声音对准一个方向时,声音将以那个方向为主进行传播,就象老师同样站在教室门口,脸向内说话与向外说话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大小会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用哪些常用自制工具来听出音高?


1.敲击装不同水量的杯子(水高音低,水低音高)


2.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小的一般音高)


3.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短的音高)


4.拨动紧绷程度不同的橡皮筋(绷得较紧的音高)



几点补充:


1.音的高低不随敲击或弹动的力量改变


2.不同的力施加到物体上时,力量大的那次发出的声音较大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是振动?


振动是物体围绕形变以前的原始点作左右周期性运动的过程,即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物体产生振动?


敲锣打鼓、拨动钢尺与皮筋、空中挥舞长木棍、对着鼓面大喊、让水从高处流下等。




把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有什么现象?再把音叉插入水中,水又有什么现象?


水面会有波纹产生,就象一粒小石子扔到水中产生涟漪一样;


当音叉插入水中,会发现水面象沸腾一样,水珠向上跃起。



人体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振动?


声带:利用振动产生声音


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当钢尺与皮筋变形时,为什么有时候听不到声音?


在为它们没有产生振动,没有振动,再大的形变也不能发出声音。



为什么有时候敲击停止了,声音还在持续?


因为振动还在继续,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将停止。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当一位大侠把宝剑插在地上时,宝剑发生了振动,什么时候声音最大(强),什么时候声音最小?(弱)


刚开始时宝剑发出的声音最大,停止振动时声音最小,也就是声音消失。


我们可以发现最开始时宝剑左右振动距离最远声音最大,当振动距离变小时声音也变小,也就是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幅度越小声音越小,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当大小两支音叉发生振动时,哪支音叉振动较快?哪支音叉声音较高?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小的音叉声音较高,将两支音叉接触水面,发现小的音叉产生的水面波纹较密,也就是小的音叉振动较快,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声音的大小(强弱)应该用什么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应该用什么来描述?


声音大小(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说话时声音变高时声带振动会如何变化?声音变小时声带振动又会如何变化?


声音变高时声带会变长,就象紧绷的橡皮筋,拉得越长发的音越高。


声音变低时声带会变短,就象松驰的橡皮筋,拉得越短发的音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为什么尺子伸出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当尺子伸出长度越长,振动时振动速度会相应减慢,产生的声音就相应变低。



为什么塑料尺、钢尺、木尺振动时钢尺声音会高一些?


  因为钢尺振动速度较快,而塑料与木头因材质影响振动没有钢制明显,影响振动速度,所以钢尺发出的音较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土电话是通过什么把声音传递过去的?为什么棉线要绷紧?


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到杯底部的棉线,棉线把振动传递到另一个杯子,杯壁将振动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振动传递到鼓膜,于是就听到声音。


当棉线松松垮垮时,振动受到影响,中途消耗了大量能量,最后只有一部分能传到对面的杯子。



为什么月球上的宇航员需要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交流?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办法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声音,同样,把一只响铃的闹钟放在太空里也没有办法听到声音。



考试时我们听到笔“沙沙”声,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通过笔、纸、桌面、空气进行传递,最后到达鼓膜。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外耳: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耳蜗、听觉神经



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耳蜗,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当强声接近我们的鼓膜时,鼓膜的振动是否会更加明显?如何证明?


将会更加明显,可以用不同的音量在紧绷的气球表面进行试验。



相同的声音,在远处时还是在近处时容易让气球表面振动?


可以用振动的音叉在气球表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移动,可以发现当声音近时振动强,声音远时振动弱。



总结:声音强、距离近,鼓膜振动明显


   声音弱、距离远,鼓膜振动不明显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耳部任意一个部位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听力,甚至丧失听力。


当长时间用耳机或在强声旁,会出现听力减退及身体不适的现象。


可以用手捂耳朵或戴耳罩、塞棉花等方法避免强声伤害耳朵。



其他对耳部有伤害的行为:


用力拿小木棍、铅笔掏耳朵


水进入耳朵后没有排出


在耳边大声叫嚷


用手掌大力拍击耳部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4#

点滴感想帖“我们课堂中出现过的知识”(第三季)


四上《溶解》单元相关复习资料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的实验中,哪些东西被溶解了?哪些没有被溶解了?


  食盐、小苏打被溶解了,沙子与面粉没有被溶解。


 


如何说明食盐被水溶解了?


是食盐沉到杯子底部吗?(等一等,要一点一点加,不能把一包盐一下子倒进杯子,过一会再看,沉在底部的食盐是不是不见了。)


还是杯子里的水升高了吗?


或者是滤纸上留下了食盐吗?(看一看,在滤纸上到底能不能看到食盐)


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可以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为什么说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滤纸上能看到沙子,在杯子里的沙子会沉到水底,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为什么说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水会变白色,面粉沉到了杯子底部,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总结:


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的则不能。


以上被溶解的物质都不能凭肉眼直接在水中观察到,而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直接观察到。


也就是说,溶解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而不能溶解的物质能被过滤出来。


 


在过滤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1、 一贴(滤纸紧巾漏斗口)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待过滤夜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即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2、 滤纸放入漏斗时,可将三层纸的一面朝风吹草动漏斗颈的长端,避免玻璃棒抵着的时候漏斗移动。


3、 如果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使过滤速度减慢。


4、 滤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滤纸太大,可以在折叠好后将多余部分剪去。如果滤纸过小,会使过滤操作变得很困难,速度也很慢,因此要及时换成大小适合的滤纸。


5、 被过滤的液体不需要太多,否则上课实验的时间会拖得很长,同时由地学生的手还不是很大,所以盛过滤的器皿可以选用小烧杯。


 


 


1-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充分溶解后,水中的物质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均匀分布。


如食盐,在水的各个地方都会咸淡一样。


如高锰酸钾,水的各个地方颜色都会变成均匀的紫色。


 


当高锰酸钾刚被放入水中时,能否说已经被溶解了?


不能。


高锰酸钾刚被放入水中时,会拖着一条条紫色的小尾巴慢慢沉到水底,水的底部会呈现出深紫色,而向上分别呈淡紫色、透明。


也就是说,当物质不是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并且是沉降到水底,会被过滤出来时的状态不是溶解状态。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液体之间能否溶解?请举例


牛奶、酱油、醋等液体就可以在水里溶解


而食用油、汽油、柴油等液体就不能在水里溶解。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油不能溶解


当油被加入到水中时,是浮在水面上的,经过搅拌后,油虽然变成了小油滴,但还是漂浮在水面上,不符合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这一条。


 


胶水是否可以在水中溶解?


可以,但观察不易,因为两者颜色较接近,需要特别仔细才能分辨出来,经过搅拌后,胶水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浓酒精加入一定的水后被调成医用酒精,是不是说明酒精也能溶解于水?


  是的,当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各个地方,随便吸取一滴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已经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食盐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谁比较强?


食盐的溶解能力较强,在100毫升的水中约溶解36克


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较弱,在100毫升的水中约溶解12克


 


雪碧里面的气体是否会溶解于水?


会,里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当把雪碧抽入针筒,外拉活塞,会发现里面的气泡变大变多,放开活塞,气泡又会变小变少,说明二氧化碳在雪碧的饮料液体中会溶解。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有些固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在同样大小的情况下


1、切碎的比整块的溶解快


2、热水中的比冷水中的溶解快


3、搅拌的比不搅拌的溶解快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如果把一整包食盐放入水中,是否能全部溶解?


需要具体分析,在常温下,100毫升的水中大约可以溶解36克食盐。


1、当整包盐的放入水中,浓度没有达到百毫升水36克盐的情况下,这包盐能全部溶解


2、当浓度超过百毫升水36克盐的情况下,这包盐不能全部溶解


3、当浓度正好在百毫升水36克盐的情况下,根据水温不同可能会有不同情况。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食盐可以溶解于水,也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


让浓盐水中未溶解的食盐加快溶解可以用加水、搅拌等方法


同样,让浓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可以加热盐水,使水蒸发,食盐便可以分离出来。


但是,过滤就不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分离出来的结晶颗粒与食盐颗粒相比


颜色更白


形状更显粉末状


颗粒更小


 


   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加热时应该将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用外焰加热,有利于热量均匀加热于蒸发皿上。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5#

可以看出贝贝好用心。

TOP
46#

贝贝的用心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对教育有着追求的年轻教师!


虽然现实总是离理想有些差距,但是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贝贝加油!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47#

 

点滴感想帖“我们课堂中出现过的知识”(第四季)


四上《天气》单元相关复习资料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深海生物、地底生物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吗?


虽然深海受到上述天气因素的直接影响较小,但表层海水受到影响后,最终会将影响延伸到深海,进而影响到相关深海生物。同样,地底生物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天气变化是否能感觉得到?


大部分变化人体能够直接感觉到,微小变化需要借助于仪器完成。但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受到天气变化,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不同的天气在气象预报中会有不同的符号表示,同时,每一次天气预报是通过将云量、降水、气温、风向、风速几方面结合后进行预报。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什么叫天气日历?


  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一份完整的天气日历应该包括哪些要素?


  日期、记录人、气温、是否降水、云量如何、是否有风、风向与风速如何,如果能分为早、中、晚多次测量最好。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当观察气温时,应该注意哪几点?


1、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2、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3、选用精度较高的温度计,并能正确读数,只有当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4、不可将气温计直接置于地面,否则测出的是地表温度


5、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夏冬两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6、一般情况下每天下午2点左右是气温最高的时间,但受不同因素影响,时间会有前后波动。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风向标指向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风向标指东,风向为由东向西


旗子飘动的方向是风吹向的方向,旗子向西飘,风向为由东向西


 


风向的判断不是看风向哪个方向吹,而是看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目前我们可以借助八个方向进行风向描述


 


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称为风速


在最新的风速等级表中,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8个等级,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分为了13个等级。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什么是降水?


雨、雪、雹等都是降水,而冰冻不是降水。


 


雨量器可以测量降水量,它的大小粗细不影响雨量的测量,简易雨量器要求是均匀粗细的器皿,不可用口大腹小,或用口小腹大的器皿


 


在降水量的测量中,单位是毫米,而不是用表示液体体积的毫升。


 


降水量柱形图可以了解到不同日期的降水情况,并分析出一定时期的降水变化,并作为来年的降水预测参考。


 


小雨:小于10毫米


中雨:10-25毫米


大雨:25-50毫米


暴雨:50-100毫米


大暴雨:100-200毫米


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云的组成: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


 


  云和雾的形成原理较相似,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只是两者的位置不同,云高雾低,也可以这么说:云是天上的雾,雾是地上的云。


  当天空中的云量少于四分之一时可以基本判定是晴天


 


三类较常见的云:积云、层云、卷云


 


这三种云的高低位置由低至高一般为“层云、积云、卷云”


 


这三种云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通常是灰色的,有时会覆盖大部分或整个天空。


      当层云变厚时,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比层云高,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出现积云时一般是晴好天气,但积云发展成积雨云时


会形成雷阵雨天气,积雨云一般出现在夏季强对流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内部有很多微小的冰晶组成,卷云一般出现在冬季冷空气到达的日子。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降水量柱形图可以反映一个月的降水量情况,可以统计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天数。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8#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08-12-29 18:52:00的发言:

可以看出贝贝好用心。


谢谢邵老师的夸奖,我打算在寒假里把三、四年级的相关反思整理一下,到时我们再交流一下,如何?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9#

“贝贝”的成长



  阴冷多日,又下起了连绵的小雨,给出行带来了不便,早晨起来,发现好多车的车顶上又积起了一层薄雪。幸运的是,今天又穿上了厚厚的羽绒衣,缩在那里,不是那么的冷,但感觉就像鲁迅笔下的自己——厚厚的皮袍下面仿佛要榨出一个小来。


  将近期末,每一位老师都在拼命,希望在这最后几天能让自己的学生掌握得更扎实一些,都已经在连轴转了。而我,因为没有新的科技竞赛,时间不由得就多出了一大块,这样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科学论坛、探索博客的工作。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认真浏览论坛的文章了,那里不少的帖子都是老师们的呕血之作,写的人辛苦,看的人也辛苦。而这段时间的我,可能是还没有从瓶颈期里出来,好多文章都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一遍,并没有用心去看,论坛的人气也没有带动起来。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不足,有些问题能明白个大概,但不能作出较精确的点评与回复,怕丢脸,就选择了潜水。


  怎么了?当初还是“士兵”级别的“贝贝”,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现在成为版主与管理员了怎么胆子反而小了下来?是怕说错了丢脸,宁愿选择潜水?还是经过一段时间与大家的交流,发现了自己身上还有那么多不足,变得不敢再班门弄斧?


  当时那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哪去了?敢批评版主的的勇气哪去了?事事参与的激情哪去了?


  也许版主与管理员的工作就是要选择默默奉献,但强调的是奉献,而不是默默。及时作出自己的判断,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否则,“贝贝”将被大家淡忘。


  感谢论坛管理层,如“兔子”,引导我从一名小兵慢慢成长,在“连长”级别时成为了“教师之家”版主,在“营长”级别时又成为一名“管理员”,权限在增大,责任也在增大,而自己却越来越感觉到底盘发虚,反而更需要吸取他人的精华,趁这个假期,我该作出一些反思,在美美地享受过年的过程中也让自己好好充充电。



  来到论坛不久,就把小屋搬到了“探索博客”上来,从第一天开博开始,每天在这里写下日记成为我的必修课,上面记载了我的喜悦、忧伤、不满、偷乐、使坏、回忆……


  小屋将伴随“贝贝”的成长,希望有一天,当“贝贝”出成绩的时候,小屋也成为一间写满成长史的纪念室。


  在短短的二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看着自己的身份从“普通用户”成为“VIP用户”,又成为“前台管理员”,而在前几天竟然惊奇地发现自己被评为最新一届的“博客之星”,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谢谢“海风”大哥和大家的抬爱。


  我明白,与资深的博友比起来,还差得远,这是一种鼓励,希望我能坚持下去。而前台管理员的工作,要求不是自己的单打独斗,而是要更多地走出去,看看大家的文章,用心去体会,推荐优秀作品,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写下几句评论。这样,不仅尊重了博友的的劳动,也让自己能有更深的体会与理解。



  12月,我的一篇博文《鼓膜,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吗?》入选《科学新视野》,又是一次意外惊喜,呵呵。而更大的惊喜就在2009的开始,在“兔子”与“海风”两位大哥的推荐下,我有可能将参与到《科学新视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编辑。这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将要求我以更大的热情去对待这份新工作,走更多的地方,作更多的交流。


  原来,榜样的作用是那样大,论坛、博客、新视野的前辈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与目标,也指引着我的成长,谢谢。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0#

1月9日 周五 不可原谅的错误


  


  昨天参观机场路中学的时候又去找了找有什么“BUG”(计算机专业名词,指系统或程序漏洞),哈哈,还真让我找到了,与上次采荷实验的一样,问题都出在了帖图上。



  大家请看,这位阿基米德的生卒年份是不是有问题?公元前的纪年可以这样写吗?肯定不对。而且,阿基米德穿着近代西方的服饰,明显不符古希腊时期的衣服特点。


  如果这是在娱乐场所,出这样的错误情有可原,但是,这是在区的特色实验室的走廊上,在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的地方,是不容许出现半点靠猜测的事物出现。


  结合上次在采荷实验出现的达尔文生卒年份出现的乌龙现象。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表述达尔文的错误就大了去了,达尔文研究的是进化论,而这幅图却显示他是研究“退化论”的,为什么呢?请看他的生辰就可以清楚了,1909-1882,是这样吗?如果是,那么达尔文就是一位明显的退化代表,而且他只退化了27年就到了生命起点。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印刷错误,就大的可能就是1809-1882,这样73岁的年龄就符合了史实,看来做什么科学精神真的是不可少,不然自己糊涂一辈子事小,误人子弟才是麻烦。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两所学校只注重了形式上的达标,如实验室面积、实验器材的完备等,而忽略了一些细节与实质的修正,如果换作我是评委,这些乌龙是不允许出现的,不知各位参加评比的评委是不是看走了眼,或者只是流于了形式。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1#

以下是引用贝贝在2009-1-9 21:55:00的发言:

1月9日 周五 不可原谅的错误


  


  昨天参观机场路中学的时候又去找了找有什么“BUG”(计算机专业名词,指系统或程序漏洞),哈哈,还真让我找到了,与上次采荷实验的一样,问题都出在了帖图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调整大小 旋转 img_074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请看,这位阿基米德的生卒年份是不是有问题?公元前的纪年可以这样写吗?肯定不对。而且,阿基米德穿着近代西方的服饰,明显不符古希腊时期的衣服特点。


  如果这是在娱乐场所,出这样的错误情有可原,但是,这是在区的特色实验室的走廊上,在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的地方,是不容许出现半点靠猜测的事物出现。


  公元前的年份在写的时候  起码要加个“前”吧,贝贝观察的真仔细!


不过关于服饰方面是个比较难的,古希腊年代科学家的服饰到底是怎么样呢?也许只有历史还原到过去才知道。


服饰的搭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成熟的规矩,你说呢?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2#

也对,不过年代问题是很容易忽视的,机场路与采荷实验都出错,这样的现象好象不太正常。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3#

 

趁昨天去进修学校送“三部测查”试卷的机会,在教研员陈敏老师处小坐片刻,谈了很多。


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下学期实验探究课的开展工作


二、推荐《科学新视野》及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工作


三、今后我的发展方向与成长问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食物中的营养》、《观察、描述矿物(一)》三课的实验探究


将成为我近期工作的重点。


我将重点利用假期设计一些相关实验,在论坛中与各位展开讨论,补充、修正,最终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也请各位多多关注,并提出相应指导。


本来教研员会在这次“三部测查”的阅卷工作中提到实验探究的相关事项,可惜为了参加15日浙江小学科学网例会,我与同事作了互换,只在校内进行相关阅卷工作,就不能了解到更多的实验探究相关细节与注意事项,没有办法,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不过,教研员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如果发现有什么缺少的可以先自行购买,到时报销。嘿嘿,我这样算不算越级,学校都没那么干脆过,让学校知道了会不会不太高兴?管他呢,等出了成绩就没什么话好说了。



向教研员通报了目前我在论坛与探索等处的工作,她非常高兴,希望我能把这股劲头保持下去,做出一些特色。


谈话中聊到了“老盛”的“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看到他那里搞得如此有声有色,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也想搞一个试点,而我最近正在筹划组织一些孩子利用寒假时间进行科学小观察,写下观察过程与感想,作为科技小论文的素材。正好试一试,希望这也能成为本区一个特色,成为本区的领头羊。


明年4月份,将举办省中小学第五届优秀自制教具评选,看来又是一次机会,可以把平时课堂中师生共同的奇思妙想以教具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科学应该又能大显身手一番了,好好让其他组的各位长长眼)


提到了教具设计,就不得不提到萧山的各位高手,“郭大侠”和“老何”成了我们的话题,教研员眼里满是敬佩,看得出来,她希望本区有一天也能够有此成就。那么,就从我开始进行原始积累吧。我心里暗暗想着。



前些日子,本区举办了一次教学案例比赛,当时因为事情比较多,花了半天时间,随手写了一篇《风向和风速》的教学案例便上交了,也没多想,只想完成任务了事。没想到,前几天送来了奖状,心里那个悔啊,早知道就认认真真地写了,说不定还能得个更好的成绩,以后可不敢再这样敷衍了事了,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提到教学案例,就把话题引到了《科学新视野》的工作,大名鼎鼎的“兔子”,本名都要被人遗忘了,提到陈建秋三字教研员半天没反应过来,而说出“不睡觉的兔”,嘿嘿,原来是他啊!


最近我被推荐为《科学新视野》新编辑,将配合“兔子”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我想到了此次的教学案例评选,希望得到教研员的支持,去征求一下相关老师的意见,推荐几篇优秀文章给“兔子”。



至于我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前景,目前还是个未知数,需要等待大环境的变化,只能暂时先选择隐忍,积累积累再积累,把能做的先做了,后面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喽。教研员就是这么说的。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54#

加油啊!贝贝!最近我又落后你一大节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