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它们吸水吗》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1#

听《它们吸水吗》的一些思考

 

     十月我们这里有两位老师共同承担了区级研究课,他们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对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通过各自的思考进行了研究。听完课,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这里向各位求教。


     


   1.两个老师的导入都很类似,(老师上课不小心把讲台上的水打倒了,请大家从黑板板上出示的几种材料选择一种来把桌面弄干)但是从学生的现场反应来看,对学生的吸引效果并不太明显。我自己也在思考怎么设计,导入我们遵循什么设计原则呢? 2.一位老师在说课时提到她的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为主,那么作为一堂研究课(公开课),这样的设计处理的是否恰当?在课堂上,老师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汇报,所以在上课学生知识掌握方面感觉弱了些。我曾经听一位老师提过,观察习惯是慢慢培养的,需要不断的强调和训练,那么在每次的具体教学时,怎么处理?怎么有效的把科学观察习惯训练渗透进教学中?3.另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时,听了一个小组的汇报,便用这个结论进行板书和交流了,当然这个实验很明显,大多的组都是这个结果。我想问的是,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有时候就会遇到一个组把正确的答案汇报了,其他的小组的答案又一样的类似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有老师告诉我,可以问问“你们同意吗?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就行了吗?小组活动结束后,学生都希望他的结论能被交流汇报,可是只请一个组或两、三个组会影响其他组的积极性吗?或则有没有更好的交流汇报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21:48:4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2#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


  让学生进行“战舰集结号”,使用多种材料做的小船同时放在水中,让学生观察哪种材料制成的小船先吸足水沉没,哪种小船捞起后擦不干。


  可以将小组分为纸舰队、木舰队、塑舰队、铁舰件进行观察,稍后可以让几个小组交换小船进行观察(如果他们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再进行一次验证)


  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 悠悠 的问题,不知是否适合你的实际情况,至少在我这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希望对你有用。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

我觉得还是直接出示材料,揭示问题的好!
TOP
4#

老师设置打翻讲台上的水这一情境我觉得很好啊!,关键是接下去的处理。。。。。。如果此时还要让学生在黑板上选择材料,那就显得不真实,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一定的影响。


 


如果课前老师事先在教师的一些显眼的位置挂一些毛巾、丝巾、海绵、报纸、餐巾纸等实物,学生自然会进行挑选,来解决问题。这样情境就真实,就会更有效了。然后老师再抛出课堂上要研究的一些材料,问:这些材料谁的吸水本领更好呢?怎样来研究?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容易承接了。。。。。。


 


个人意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