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目前,用科学探究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学科教学理念正在影响着每个科学老师,然而个别科学概念,科学教材上的界定明显是错误的,今天来谈谈《力与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对比实验。
该课科学概念目标,认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虽然从感性角度而言,学生看到的现象的确如此,但是所建构的科学概念无疑从力学角度来看,是完全错误的。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按照该知识,那么汽车在爬坡的过程中,显然速度是慢下来的,通过这个方式,增加牵引力,即P=FV,显然这个时候,牵引力变大,速度是变慢的。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
读中学的时候,这个科学概念是作为判断题来考过我们的,如果现在让学生建构这样错误的概念,那么到初中,老师肯定是会批判的,重新需要纠正这种错误的概念。
既然是错误的科学概念,为什么会出现在小学科学教材上呢?我觉得这不一定是编者不知道这是错误的概念,但具体原因我的分析和推测如下:
1、小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目前小学生认识力的作用一般需要通过直观和感性的现象进行判断,因此从本课的实验现象来看,该结论或课堂的科学概念目标无疑是正确的。
2、其次,关于力对物体作用的作用,对速度的影响,小学阶段教材要求与中学教材要求不同,我们这样教并不能说是错的,而到初中阶段怎样把孩子的观点纠正,如何做好这种概念之间的衔接,使科学概念在错误、验证、错误、验证中,逐渐形成真正的科学概念。
3、对于目前的科学概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科学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现在已有的科学概念和认识谁知道在今后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会不会发生变化,也许我们所说的许多科学概念,特备是一些我们目前认知不足的月相和宇宙等问题,基本也是处于科学家依据某些现象推测出来的,并不是肯定的。过了上百年时间,也都会重新定义。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科学概念虽然被许多中学老师斥为“幼稚”和“错误”,引而对小学科学产生不少误解和轻视,但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理应讲这些问题弄得更加清楚,做更多的调查和分析,如果孩子的概念形成真的是螺旋式上升的话,是不是也存在那些介意“错误”和“正确”之间的”过渡概念”,假如存在,依据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制定这些概念的转化教学策略,使学生不至于在不理解中(以为是老师教错了),再去抛开原有的科学概念,接受新的科学概念,我想可以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形成概念衔接的规则和方法。
抛开以上观点,对教材改编等问题,个人以为编者需要慎重再慎重,为什么教材在改编后出现如此之多的问题,包括一些配图错误等低级错误。这不仅反映出编者改编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也暴露出我们在改编教材时,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教材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参是我们教学的指导说明,也许我们能够把他们设计的更好,但尽量不要在教材推出后再去大面积解决一些显性的错误。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6:30: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