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领雁工程”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专题 [复制链接]

31#

实践学习第一周


从昨天开始,我们萧山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的培训进入第二阶段,学员下放到各蹲点学校进行实践培训,实践活动共进行五周,112122日为第一周。


昨天早上,我们六位学员早早来到蹲点学校——大桥小学。我们的导师,大桥小学的校长华引江老师已在门口等候。大桥小学虽处于我区的边缘,规模不大,但有配备完整的仪器室,宽敞整洁的实验室,学校对科学非常重视。尤其是华校长,虽然校务繁忙,可他所任教的一个年级科学级级不落,而且年年开设公开课,真是我们萧山区小学科学的领头雁。830老师、进修学校带队的老师给我们确定这次实践活动的安排:明天导师上指导课;下周学员上诊断课;第三周学员上提高课,小组PK;第四周大组交流PK;第五周优秀学员上展示课。期间分阶段完成教学设计、诊断报告、教学实录、论文等作业共9项。老师还和我们讨论并初步确定诊断课的内容。


今天早上,我们学员们聆听了老师精彩的科学课堂《比较韧性》,导师确实不一样,课题引入环节的小游戏“钓鱼”,通过两根不同材料钓竿垂钓时弯曲度的对比,不仅自然地引出课题,更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韧性的兴趣。老师课堂上活动开放,特别是让三年级学生从8种不同的材料种统一方法,学生自己从中选择宽度、长度、厚度及受力一样的四种不同的材料,并设计出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学生活动积极,分工明确,看得出他们那很强的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虽然韧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但老师把重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会科学地设计实验和合理地分工动手实验上,重科学素养而轻知识,可谓匠心独具。


课后,我们学员和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怎样设计课的主要环节,怎样处理教学上的生成等细节问题,使我们收益良多。下午我们一起准备下周要上的课,材料的准备,活动的设计,环节的分布……短短的两天就这样在忙碌而充实中度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22:46:05编辑过]

TOP
32#

 

陪着学生去探究,乐此不疲


义桥镇二小   吴百平 


“科学教师的价值如何体现?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陈耀


星期天,赶着去听一个全国模范教师的报告,感觉值!


陈耀老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代表,他的人生追求是不断地探索。用他的话来说,陪着学生去探究,是教学的源泉,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探究中找到幸福感。他的人生定位,是成就他人,成功自己;孩子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面向全体,宽容学生的探究。陈耀老师的科学教学理念,因此变得天地宽广。


他的“实践篇”——坚持自己去探索;


2000人,种70平米的地,照样有“科学”的收获;


把课外做成是没有围墙的校园;


把“家庭实验室”做成是各科均衡发展的创新平台;


……


2003年,愿意参加科学活动的孩子只有9个人,但是今天却是全校人人参与的一个局面,科学成为我们品牌学科中的第一位!这是怎样去一步一步实现的?我的导思想是,通过普及型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技能培训型的活动,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的策略是:先带动一批孩子参与科学活动,再让这些星星之火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间,达到滚雪球的效应。”这仅仅是他几句朴实的话,但让我感到,一位与温总理握过手的“明星教师”,他的成功不在于今天的辉煌,而是他平凡的过去。他的科学探究魅力不光使他的学生们着迷,就连家长,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自觉围着科学课转,我想这正是他乐此不疲的动力所在。


                                        2008-11-23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3#

实践培训第二周之诊断课


    这一周是我们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实践培训的第二周。周一和周二安排我们学员上诊断课。我们利用双休日进行了充足地准备。听了同伴们的课,我学到了许多,如永兴小学倪纪明老师的游戏揭题,戴村镇小何东老师的声音大闯关,大桥小学王林松老师闭上眼睛感受声音……轻松有趣的课堂,自主合作的探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欢快地活动。课后,导师华校长组织我们进行诊断和评课,上课教师谈自己的本课教学设计,并做了课堂自我诊断,学员们进行互相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导师给我们做诊断和提要求,为下周的提高课做准备。大家各抒己见,真诚的交流,相互的帮助,直到学生放学很久后才散。我真是获益良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6 21:43:47编辑过]

TOP
34#

听《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随感


1127,我们区领雁工程的学员们在体育路小学听了三堂汇报课,其中楼客老师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楼老师上课充满激情,语言流畅,表情丰富,体现了他很好的文化底蕴。楼老师这课的课堂结构脉络清晰,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深入。通过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课堂情境,鲜活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地形变化理论探究的热情。感受迅猛的火山和地震,缓慢的褶皱隆起和拉伸断层,这些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和宇宙块的理论探究课是比较难上的,他不像生命世界课那样丰富多彩,可直接观察和养殖;不像物质世界这样可以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它的抽象思维很强,靠假说和验证形成理论。本课的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学说第一次碰到的假说,怎样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对地球内部进行理论探究,提出合理的假说,应该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楼老师从火山岩浆的特征,引到地幔软流层的运动,到陆地的板块构造,板块的漂移,板块间的碰撞、分裂,环环相扣,精彩的在学生脑中呈现了各种地形形成的表象。除思维引导外,楼老师还对学生进行思维探究,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探究;从东非大裂谷预测非洲的未来;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探究等。让学生对科学理论会进行探究证明,学会验证科学假说的正确性。


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球高低起伏,复杂多样。从板块构造学说使我想到,东非大裂谷是正在孕育着的海洋,非洲的绝大部分大湖都分布与此,其中的红海又可以成为婴幼儿期的海洋。附近的莫桑比克海洋可以说是童年时代的海洋,马达加斯加岛是从非洲大陆离家出走的孩子,我国的台湾海峡、台湾岛也如此。大西洋是青年时期的海洋,年轻体壮,越扩越大。太平洋是中老年时期的海洋,现在是家族老大,但逐渐缩小变老。内力作用使年轻的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的隆起上升,外力作用使年老的巴西高原、蒙古高原坍缩平整,地球就这样在变化中走着自己的生命历程。


这使我想到恒星的形成假说:原始星云中孕育诞生的原恒星,随着自身引力的增加,慢慢的把星际物质凝聚在一起,引力的收缩,热量的增大,使恒星形状逐渐稳定,进入到少年期的主序前星。少年星的成长是内部热量不断变高的过程,当物质处于完全对流状态,核心区点燃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之火,恒星就进一步演化进入主星序,成为成年的恒星。恒星的一生90%处于主序星阶段,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这时的太阳有使不完的力气,慷慨地给地球不断的光与热。当太阳再过100亿年后,它中心区的氢几乎燃烧耗尽,只有向外部释放热能,于是外面的包层受热膨胀,使它体积很快增大上千倍以上,而表面温度下降。这时,太阳离开了青壮年时主星序,演化为老年时红巨星。一些红巨星星体不稳定,好像一个不服老的老人,不断地用力膨胀,而用力过度又得休息收缩,这样周而复始的膨胀收缩,就成为一颗脉动变星,就像更年期的老人。恒星的死有几种形式:一种是轰轰烈烈的超新星爆发,大凡是质量大的,力气强的,生前红红火火,死后惊天动地,爆炸后星云中心形成中子星或是黑洞。一种是较为温和的物质抛射,大凡是质量小的,力气弱的,生前默默无闻,死时温温和和,留下的致密物质化成白矮星,慢慢生命之火的熄灭,成为黑矮星。


    地球和宇宙的理论探究又是多么的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就像人类的生活经历,曲曲折折,令人遐想。那些从神话传说中转变来的科学真理,从大胆猜想演变来的合理假说,不就是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影片。孩子们,从小多多幻想,长大成就理想,科学的理论,探究的真实。


 


             楼客老师的博客:


            user2/16818/archives/2008/27862.html

TOP
35#



 

科学教研的又一主题——“中小衔接”


                           萧山区义桥镇二小  吴百平


 


125日,一场中小学衔接为主题的科学教研活动正在义桥镇实验学校举行。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小学科学教学在立足课程标准前提下,把目光放得更远,切实把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中小学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一般中小学都是各自搞教研活动,很少有机会走在一起,研讨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因此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员两位何老师,为这次活动创设了极好的研讨氛围,使得研讨活动有较好的成果。


第一堂课,郭杰老师执教《点亮小灯泡》,通过设计情趣活动,观察小灯泡,观察小灯泡构造,观察电池,模型拼接,动手体验,原理分析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电和灯泡之间形成科学的联系,在点亮和不点亮之间由初步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本人以为这堂课的亮点在于关注细节,突破常规的观察方式;利用纸片模型预习演练,克服实物连接不直观误差大等弊端。对“点对点”的连接有一个较深印象。当然画饼不能充饥,纸上谈兵还得亲手实验,由于前面的铺垫,各组都能按几种不同接法,将小灯泡点亮。


第二堂课,八年级科学老师王敬进,执教《电路图》,同样以动手做“点亮小灯”切入主题,分析让小灯发光的必备条件——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归纳出“电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通路、开路和短路。通过简单的动手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最后画出让小灯点亮的简单电路图。完成思维的飞跃。


两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点亮小灯,也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同行和教研室两位何老师的点评,也给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科学老师有所启迪。作为小学阶段的科学老师,对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有了一些了解;小学教师的向前看,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当然也使我们看到一些困惑的地方,比如:初中阶段教学“电路”的手段还是那样原始,与小学的启蒙教学相比,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飞跃,学习过程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这恐怕是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初中教学的普遍现象。


中小学的教育为什么要衔接?怎样衔接?衔接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讨论的。希望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了解初中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然后才能认识如何做好“衔接”工作,我想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会有一个方向引导作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2:05:13编辑过]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3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2:01:26编辑过]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37#

八年级学生在上《电路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2:13:00编辑过]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38#

沉积岩是吴老师吗?
TOP
39#

呵呵,惭愧。。。。请多指教!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40#

还有一幅图,,怎么也传不上。。。。放在附件中也不行。。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41#

太大了吧?一般应控制在100K以内.
TOP
42#

 

走向教师成长的阶梯


                  ——萧山区“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萧山区云石小学 谢勇波


前言:


2008年11月7日,为期近两个月的萧山区“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开始了。萧山区教育局非常重视这次被称为“省长工程”的培训。我有幸被我们学校推荐来参加这次对我来说十分难得的培训。因为我们学校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已经有两位教师参加了省级和市级的“领雁工程”培训,在代课老师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们校长还是坚持让我来参加培训,让我放心参加培训,对此我是十分感激的。所以我也十分珍视这次机会。


成长:


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说:沿海学校的教学硬件已经可以说是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相同的水平,跟国外的差距主要是现在教师的素质跟国外的教师还有差距。还有一位教育家也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得益的是学生。


要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要有一个“催化剂”,而这次的各位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就是我们的催化剂。


理论知识学习催化


高亚兵:


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


徐月明:


体验科学,理解科学


喻伯军:


课程标准回眸、教学规范与建议


钱金明:


怎样解读教材、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推进校本研修的内涵发展


吴卫东:


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自我


朱光亮:


地球、宇宙专题讲座。 


 


……


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就向这么多位专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虽然我很努力地写了笔记,还用U盘复制下了他们的讲稿,但是说实话,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能够很好得体会,这不是专家没有讲明白,而是我的接受能力还没有提高到那样的程度。我想我的学生大概有时候也是这样的感受吧。


专家们给我们推荐了好几本教育教学书籍。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失去了意义”。作为学员、教师,我们必须增加我们的阅读量,从书本中汲取更多的养料。


课堂教学业务的催化


闻堰镇小现场教研活动:


学科整合,优化资源


导师上示范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员上诊断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员上提高课:


温故而知新


两个星期完成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我们第四小组蹲点学校高桥小学,是一所区名牌小学,导师顾云涛老师也是萧山小学科学界的一名学科带头人,项志庄老师还是我们萧山小学科学学会的会长,自然感觉压力很大。我们组还有一个别的小组没有的特殊情况,就是高桥小学有一位科学教师婚假,她的课就分到了我们这几个“实习”老师的头上,每人到五年级上六节科学课。压力产生动力,我们感觉时间都很紧张,经常是利用休息时间备课,准备材料,写作业。这是我们以前所不曾体会到的,好辛苦啊!


学科课题研究的催化


1、集中理论培训后确定小学科学课题研究方向


2、实践学习时科学课题论文初稿完成

3、集中交流时完成校本培训活动设计方案
TOP
43#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08-12-6 22:14:00的发言:
沉积岩是吴老师吗?

 


 


是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44#

 


萧山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培训感想


所前镇二小 钟琦钢


萧山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已经结束了,这两个阶段培训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回眸这一个多月的培训,感触不少,收获很多。


117开班典礼,当初我是带着两个困惑而来到进修学校的,一是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来培训,学校教师本来就很紧缺,出去那么长时间肯定会影响我的教学进度。再好的培训不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吗,这样的培训安排不是要影响教学了吗;二是这么长时间到底是培训什么内容呢。


开班典礼后了解了这次培训分理论培训、实践培训、论文答辩三块内容,所以才需要那么长时间,突然觉得又是一次大学时的教学实习。下午浙教院高亚兵教授的《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课,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水平上是多么粗浅、无知。从教两年来,我担任了两年兼职科学教学,对于科学教学的思考不多,教学水平自然就不用说了,我觉得我就像是一节没电的电池,正需要好好充充电,“领雁工程”培训就是为我充电的电源,来得真及时。


理论培训一周,讲座内容很全面,很丰富。徐月明、喻伯军专家指引我从不同角度更深层地解读了课程标准,纠正了我原先对课标的误解和偏解;特级教师钱金明老师从教材解读上点拨指导。还有几位专家、教授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探究活动,以及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给予我们悉心指导,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


教学实践阶段是我在这次培训中收获最多,感触最深的阶段。我被分到第四小组,优秀的指导老师顾老师和科学课名人组长郭老师,让我感到幸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要从他们这里“偷”点什么来,这是我分入这个小组时的第一想法。实践期间需要上一节诊断课和一节提高课。两个星期上两节课,时间非常紧。科学课中,准备教案、准备材料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导师的指导和组长、组员的帮助使我能顺利地上课,课后的交流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材料的适时发放对整堂课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实践活动中我也切身体会了团队的力量。


实践活动的另一收获,是在组长郭老师的带动下,我接触了探索博客。这是一方灿烂的天空,这是一个无限电源,这不像培训,只有那短短的个把月或者几天,这里我随时都可以进来充电。这里有专家、前辈们的丰富经验,这里有无数教学资源,这里有“偷”不玩拳头,这里的朋友们很热心,他们不仅不会怪罪我的“偷窃”行为,而且还会主动让我“偷”,教我“偷”。我在这里充满自信,激情澎湃,我会努力将这种激情持续下去,因为我是一节电力微弱的小电池。


忽然又有一种不同的感觉——“领燕工程”培训时间太短了。

TOP
45#

 

赚到了


萧山区云石小学   谢勇波


今天在宁围四小,萧山小学科学领雁工程班东片大组PK。一共有4位老师上课,他们已经经过了一次小组PK,这次是第二轮的PK。本来我是南片的,可以不用去,但是我听说有4节课,想想还是要去,机会难得。路是远了点,本来估计一个半钟头么总到了,结果用了两个多钟头。宁围那边都在拆迁,将要建造钱江世纪城。江对面的钱江新城已经建设好了,相信大家从各个渠道也都了解到了新城的面貌,也可以想象一下钱江世纪城的未来是怎样。


话回正题,为什么说今天赚到了,是因为今天的4节课都是好课,各个上课老师都是各大组中挑选出来的。毛国明老师说得好,这是集体的智慧,是各小组同伴团结协作的功劳。我补充下也是领雁工程的功劳。


    项国新老师最近刚刚评上了小学中高级教师,先恭喜下。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我区小学科学学教师占小中高的比例是多少,会不会是在小学阶段各学科中最高。项老师的课因为我迟到了,只听到了最后5分钟的课,可惜。


胡晓华老师我很早就知道了,一直没有听过她的课,这是一节室外上的科学课,运动与摩擦力。形式非常新颖,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只有一块小黑板。但是整堂课上的有声有色,我后来跟她开玩笑说,如果有人没有听到你的课,看到你的板书就知道,这节课上的不错。


板书:


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千克力)



                                              一     二     三     四


水平      接触面      光滑      小      5      3      3      5


匀速


                          粗糙      大      7      9      6      7



            重   量       轻       小      10     3      8      2

 

                            重       大      30     10     16     15



板书非常清楚,最后小结的时候,学生自己就得出了对这节课的结论。


下午,徐瑶老师和毛国民老师都上的很好。徐老师毕业才两年多一点的,说起来还是个新老师,可上课就像个老手一样了。想想自己,好像没有她上的好,心里有点惭愧。徐老师的课设计非常巧妙,很多地方都有预设,比如学生在记录单上写着,水是白色的,徐老师居然拿出了一杯牛奶,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水不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再有就是对材料的控制非常到位,钟琦钢就写过关于材料控制重要性的文章。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一位学生上台来汇报关于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的不同。这位同学刚要开始汇报,老师发现有比较多学生没有在听,还在填写表格,这时候老师说了一句:“你找一找,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听你的发言了。”那些没有在听汇报的同学就安静下来了。其他还有好几种控制课堂的方法,有空再专门写一篇出来。小毛病么也有一点点,就是有些记录单没有设计完善,比如最后一个维恩图,圈很大,学生写的字很小,放到投影上看不清楚,我想起顾云涛老师曾经跟我们说,有时候记录表上的字要大,最好用黑体,越满越好。这样学生也会跟着你一样,把字写大。投影展示时效果会好的多。


还有一节是毛国民老师上的《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这节课与上午第一节项国新老师上的是同一内容。是不是巧合呢?真正意义上的PK就是要上同一节课的。毛老师的课设计得相当巧妙,亮点多。是真正的“老教师”了。浙教院的吴卫东在领雁工程讲座上说,一节课如果课前谈话有“心意”,亮点亮,课后延伸有意义,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了。我认为毛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一节课。开头的引入“换空气”。就为后面的课埋了伏笔了。亮点么有好几个,我个人认为最亮的亮点在比较运动前和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测量这一环节。教师演示呼吸,让学生数数,第一次他比较夸张的呼吸了两次,学生都说两次,第二次毛老师只憋气呼吸了一次,问这样呼吸可以吗?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要自然地呼吸,不可以故意憋气。我以前在上这一课的时候也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故意憋气,结果就不是很好,相信下次我的学生也会“自然”地呼吸了。毛老师要求学生是闭眼呼吸,保持最平静的状态。一分钟测量完毕,要做运动了,教师这里又考虑到了,他先让学生先试着跳两下,看看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会不会碰到桌子。然后再要求学生蹲跳半分钟,接着马上让学生站立闭眼测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测试时还有几个小细节也是很精彩:测呼吸次数要保密;运动时比“安静”,比谁跳的次数多。课堂管理水平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啊!最后是有意思的课后延伸,“一口气吹袋子”。顺便就讲掉了肺活量的概念。


第一次来宁围,收获很大。

TOP
46#

 

在学习中兑变——领雁工程“理论”学习感言


萧山区益农镇小俞明良


记得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正在教室里上科学课,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倪成思老师来到我教室门口,微笑着对我说,等等下课后到校长室里去一下。事后才知道学校要派送我参加这千载难逢的萧山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培训。


什么是“领雁工程培训”?教育局邵宏副局长非常简单又很清楚的解释就是本学科的领头雁派头兵的培训。我作为我们镇小唯一一位所谓的小学科学学科的领头雁排头兵,带着学校领导的殷切期盼,心怀感恩,心念上进在浙江教育学院高亚兵老师的《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精彩讲座中吹响了本次小雁飞行记的号角。


晨飞暮归,我们聆听了众多名家的经典讲座。细思念轻品味,这些理论仿佛是我们这些小雁成长历程中的一道道茁壮成长的生长素。


斗转星移岁月逝,江水东去声依旧。粼粼微波轻拍岸,声声倾诉心中言。


高亚兵老师《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有感《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半点能杀人》


造成心理障碍一定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是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应充分重视的点。在安徽的一个农村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外打工赚钱,将其留守在外祖父家里寄养。长期缺乏父母的约束,使得这个男孩深藏在内心的天性显露得毫无遗留。不做作业,贪玩好动已是其在老师、同学那里的形象代言。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个小男孩的劣迹也根本没有人会去隐藏,作为这个小男孩的监护人的外祖父也深知其外孙的调皮。终于有一天,在一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发现班上的几个男生在吵闹,由老师的固有思维,也由于这个学生的劣迹太声名昭著了,或许是凑巧,老师发现的是围绕这个小男孩周围的男生在嬉闹。不由分说,老师把他叫进了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他,认为他是这次吵闹的始作俑者。然而,事情的真相是这个小男孩根本没有参与这次吵闹,他的内心感到极为委屈。他的委屈在学校里没有地方去倾诉,因为老师和同学根本不会相信他没有讲话。他把委屈闷在心里,回到家里,向他唯一的至少是认为可以新人的外祖父倾诉,希望能在外祖父那里得到一丝丝的宽慰。然,外祖父的一句冷风般的话语“你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老师的批评都是为你好啊!”一句不经意的言语深深触痛了小孩幼小的心,他最后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


 听高教授在台上深情地讲着这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心仿佛在滴血。我为这个小男孩的匆匆离世而感到叹息。其实这样的事例也曾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事隔10余年,细细回味,我要感谢我的母亲。那年中考,当我考完自然科学回家时,由于没有解答试卷上的几个难题懊恼而心灰意冷,甚至有不想参加第二的考试的念头时,母亲的一句安慰的话温暖了,点燃了我继续参加考试的心灯。“一场考试的失败没有关系,整个中考看得不是一门学科的成绩,要看得是这许门学科的综合成绩,今天失败了,明天好好考,应该能拉回来的。”在母亲的鼓舞下我顺利参加完了中考,顺利考入当年非常吃香的中专。


  比较之,更让我领悟到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半点能杀人的哲学道理。


  听徐月明教授《鱼牛的童话》有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开展教育》


  欧洲有一则童话: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见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


  在我们小学教学中这样的“鱼牛”现象也比比皆是。农村的小孩,由于视野不够宽阔,认知不足,在理解事物时经常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中的那条“鱼”。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考考大家?


  生:非常好奇地问:“什么啊?”


  师:大家知道菠萝长在哪里吗?


  由于菠萝是热带植物,在我们这里虽然能吃上口感新鲜的菠萝,但是作为学生根本没有见到过种着的菠萝,面对这个问题,几乎是所以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长在树上啊!”


  因为在小学生的脑海里,认为差不多的水果都是长在树上的,更何况妈妈从市场里买回菠萝时他们都发现菠萝皮质较硬,尾部有削掉的痕迹,因此就不折不扣得做了那条“鱼”。


这只是学生无知为“鱼”的一个最为简单的事例。而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是不是“鱼”,而是首先要明白学生是否在成为这条“鱼”?关注的是学生成“鱼”后我们该怎么办?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如何有效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脑海中那条牛不再是“鱼牛”?


 首先是借助阵地活动了解学生心中的缺失。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认知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段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心中最关注的确又不清楚的是什么?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奠基。


其次是营造氛围引领学生告别“鱼牛”。对于认知不足的孩子的教育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直观教学了。如果把学生心中的缺失用一张张的图片或照片的形式张挂在教室的各个墙面上,这样学生不但能看到直观图,而且能在每天的不经意中被接受着,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路。


第三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告别“鱼牛”。比如上面提及的菠萝案例。当学生认为菠萝长树上的时候,教师也不要用简单的封杀告知学生,你们错了,菠萝不是长树上,是像萝卜那样种地上的。而是出示南方菠萝成片种植的图片以及农民在地上收割菠萝的热闹场景图。如此来,“鱼”的脑海中那头牛不再是“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的“鱼牛”了,而是一头真正的“牛”了。


第四反馈激励让“牛”成为牛。把学生认知到的各种“牛”通过绘画、习作描绘等手段再现,然后评比谁的“牛”最为逼真,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脑海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形象观,让“鱼牛”成为真正的“牛”。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领雁工程理论学习何其短暂,然其留给我的确实是人生之中最难忘的一点一滴。我清楚的知道,在培训之前,我算不得我们学校的学科领头雁排头兵,通过这次培训,我也不可能这么快速成为学科领头雁排头兵。但是,我的内心告诉我,积跬步以致千里,专家名师的经典理论必将是我人生积淀的丰富。


 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今天,我只是一只默默无闻的毫不起眼的毛毛虫,但我会借助这次领雁工程的培训学习来兑变自己,让自己不再肤浅,让自己更为积极。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7#

 

“领雁工程”作业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尝试中发现


——《点亮小灯泡》课堂教学观察浅析


萧山区义桥二小 吴百平


郭杰老师一堂《点亮小灯泡》的实习诊断课,是如何“点亮”学生智慧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对于点亮小灯泡,五年级学生也许有点初步认识,就像走进家里,一按开关,灯就会亮一样,只要有电有灯泡,亮,就是当然的。这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可是对于科学课来说,需要探究的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生成发展,进一步学习电路的知识和学会观察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和创新。


一、       兴趣导入,激活思维


1.    游戏激发:老师画画,学生补充;


2.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电池、小灯泡。


师:谁能把小灯点亮?


(两个学生分别上前即兴试验,结果都没有点亮。)


师:为什么小灯没亮?


学生:因为还缺少电线。


启发总结接亮小灯泡需要的器件至少要——


板:电池  小灯泡   导线


小灯发亮的部位在哪里?(用解剖图观察,弄清灯泡的构造。)
  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想方法创设情景与学习氛围。新颖,激趣的导入十分关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题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感悟到课堂学习源于生活,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有经过失败的尝试,学生头脑里已有的初步认识才能受到质疑,新知识也由此生成。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顺利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堂课采取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发展心理,我以为这样开头是很成功的。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开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征出发,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经历“尝试、发现、修正、尝试、再发现”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感悟观察的方法,那么学生才会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学生才能通过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下一步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二、       交给观察任务,设计观察思路,使学生感悟到自己已有认识的差异。


怎样才能让灯泡亮起来?


学生:还需要导线。


导线有什么用?


学生:能把电池的电输送到小灯泡上。


电在哪里?


学生:电池。


电池的电是如何流到小灯泡的?观察电池的秘密。


(经过一番观察、互动,弄清电池有两个极,+-


经过一番对话讨论,初步建立电路、电流的概念,使电池点亮灯泡的过程清晰化,由以前模糊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至于灯泡是究竟如何发光的,电池里的电是如何让灯泡发光的,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郭杰老师通过组织一系列探究活动,有观察、分析、判断到预测是、实验,通过画灯泡结构图,找到灯泡发光的部位,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观察电池的两极(+-);导线的连接方法,等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飞跃,对电池之所以能使灯泡点亮,有了科学的认识,“点对点”的连接已经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出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都让小灯泡点亮,并画出自己的设计电路草图,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各种猜测,不正确的思维经过碰撞,留下深刻印象。之后,辨别图片中电路连接的错误,已经逃不过学生的火眼金睛了。


三、学生在课堂的整体表现


整堂课探究的气氛热烈,举手的多,主动参与率高。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始终兴趣浓厚,动而不乱。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学生争先恐后,禁不住往前移动脚步,上前窥望,这种跃跃欲试现象在探究课上很正常,是激发兴趣,聚焦学生思维的一招。本堂课的两个主要活动:观察灯泡,画结构;观察电池和连接让小灯泡发光。学生注意力较集中。但学生的认识差异较大,原先以为只要小灯泡接触到电池的正极,灯就会亮,这样思维的有个别;用导线连接会亮的,用图画出来,又是一个难点;“点对点”的连接不能很好的用图画表达出来,这样的现象也不少。经过几番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各组的小灯都点亮了。


课的最后,老师用一节剥去外皮的电池,“点亮”和“点不亮”两次演示,给学生留下再探究的悬念,学生意犹未尽。


四、       从有效教学出发,课堂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一)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如认识小灯泡。用电池、导线能点亮灯泡,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觉体验。灯泡发光的部位是灯丝、电池上两个极与小灯泡上的两个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再积累。这堂课教师特意给每生一个小灯泡观察以外,还用实物解剖,清楚地观察灯泡的内部构造,这样的起点高度正好与大多学生的基础相吻合。学生再画出灯泡结构图就不难了,用导线连接电路,就是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动手实践。


(二)引导学生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概念,尊重事实。电是看不到它在流动的,需要仔细观察实践,使想到的与感受到的相一致,用事实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地做实验,引导学生的全面参与,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材料,使用关键问题,揭示思维过程,在小灯泡和电池之间建立起科学的联系,为点亮灯泡这一事实找到科学依据。为以后学习电路、电流打下基础。


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想在课的开始阶段,用各式各样的彩灯,霓虹灯渲染一下作为领起,在总结阶段联系一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还有交流电,再过渡到节电和安全用电,这样能否更精彩和丰满些。

                                                2008-12-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8#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堂教学自我分析


   ——领雁工程”培训实践诊断课 



                            萧山区义桥二小 吴百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是认识常见材料的又一个特点——沉浮,决定沉浮的是跟材料有关。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继续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环节:


1.导入阶段:


同学们,这是一个鸡蛋,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学生:沉、浮,众说纷纭)


看老师把它放进水里检验就知。注意观察老师放下去的动作。


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煮熟的鸡蛋悬浮一会后慢慢下沉。)


(这个设计目的是聚焦思维,强调认识沉、浮两个概念的含义。由于鸡蛋的沉浮学生平时不太注意,这种众说纷纭的猜测,更容易引起思维的碰撞,引发探究兴趣,效果较好。)


师:飘着水上,悬浮在水中都不是沉,只有碰到底部才算下沉。


2.观察预测阶段:


让学生认识今天要用到的材料,初步感受这些材料的轻重、硬度等差异。并对材料的沉浮先进行预测。在挑选材料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尽量选取生活中普遍的、常见的,但判断起来又有一定难度的材料,如:橡皮、纸片、象棋子等。学生通过表格的帮助,通过看、摸等观察,分小组讨论并推测出物体沉浮的情况。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上来汇报,总结出学生对每件材料的预测情况,并板书出他们有异议的材料,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注意。实践证明,做这样的预测观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强化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有效注意,印象更深刻。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个过程的不足之处是由于表格设计考虑欠妥,学生自己写的材料名称,排列的次序不一样,导致投影比较困难。


3.分组实验阶段:


在学生作出实验结果的报告时,我注意让他们对照预测结果,思考使自己预测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讲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形状、大小无关,与软硬无关,与轻重无关(纸片很轻,在水中沉了)。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这一部分操作没有大问题,就是在分析结果,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仍然不能完整得出“沉浮跟材料有关”这一结论。但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材料沉,什么样的材料浮,有了基本了解。得出结论的方法,通过一下改进,改为填空模式:象铁、铜、铝这样的      材料,在水中是    的;象           等材料在水中是浮的,已经不成问题了。然后进一步认识木材的特性、用途,关心森林资源,由此对生活中材料的选用有了初步了解。由于时间不够宽裕,匆匆过场的感觉。


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对“材料”还是比较陌生的,在预测和实验两个环节,活动不够紧凑,表格的设计还要改进。在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这一环节,在学生观察完并汇报了结果后,应该给多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讨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选择实验的材料种类还可以再增加一些。除了原本实验中准备好的实体的塑料、金属、木材各两种外,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试一试我们身边的物体,如铝、橡皮泥等,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更多的材料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材料与沉浮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8-12-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21:57:15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9#

 

我只是那个点鞭炮的人


                                  萧山区北干小学 胡晓华


如果不是因为另两位专职科学教师实在脱不开身,我应该没有机会参加这次“领雁”工程培训。所以,当给我们讲座的一位老师问起“你们怎么来的?是不是都是骨干?”、一位老师在下面小声嘀咕“我们是被抓壮丁抓来的”时,较有同感。不过,本人还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的,绝对是一位好学员,每位讲座的老师的课都认真听过,也都有获益,或是为人师,抑或为人母。几天讲座听下来,不对,人好像在发胖,电子秤上一称,重了五、六斤,平均每天一斤!当我向同教研组的周森兴叹苦经时,他倒幸灾乐祸地说:“嘿嘿,瞧瞧,吸收多好哇!讲座的营养都吸收进去了!”


又一次被“抓壮丁”


124 日,在体小参加教研活动的间隙,我们小组突然有话“金导有令,中午回北干小学讨论PK相关事宜!”


中饭后,大家在小会议室围坐一起,商议上课的内容和人选。我想我绝对处于安全地带,天塌下来有两位杭州市教坛新秀撑着。当他们提出找教材来时,我很坦然很配合地找来上册所有年级教材或教参。徐春光组长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皱着眉头翻着一本又一本。过了好半天,在一旁了无心事、叽叽喳喳的我们突然被叫停,只听组长说:“我看我们上五年级的《运动与摩擦力》好了,上一堂室外课,要不被PK掉,应该有点新意。”组长就是组长,有水平,确定内容的话听着很合理,让人感觉有点振奋。“胡晓华,你来上!”后一句定人的话就明显让人怀疑他的眼光。坐在他对面的我当即叫起来了:“什么?我来上?该是你、何峰两位教坛新秀的事吧?盛镇义的课上得多好哇!再说,怎么也得一位男同胞上上吧。”在一旁的傅东海、马上要当新郎倌的盛镇义也“不怀好意”地说:“胡晓华上上好了。”“我既不是萧山区教坛新秀,更不是杭州市教坛新秀,怎么会要我上!再说,除了北干小学部分老师,外校的老师从没听过我的课。何峰的课我听过,很好的,他上上好了。”“这课太急了,我平时教研课都得提前两星期准备。”没有人帮腔,只好孤军奋战,竭力找理由。何峰同志更是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分析了一番,也说该我上。所有矛头都指向我,好像我是天下第一人选。你们要知道,我身体不太好。”我实话实说。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靖江一小去上,离医院很近的。”组长还是不肯放过我。“进医院、以身殉职的可能性不大,课上砸的可能性不小。”我无可奈何了。“放心,我们会帮你的。” 他们安慰我。一切辩驳好像都无法改变他们的主意,只好忐忑不安地应承下来。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反正不是名师,不是新秀,被PK掉也实属正常,脸皮也还厚的,这点打击应该承受得起。再说,全区22位市级新秀,包括金导,我们组有三位,后台硬着哩! 何况,是上让我心动的物理内容,别忘了,本人当年可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理科班的女生。


当两个确定报告给金导时,他虽感有些意外,但随即表示认同。


办事认真的徐组长


几天下来,对组长的办事认真有些领教,每次上课后,他总要组织大家认真评课。第一天金导有事外出,我们自己上课听课,因为学生胆子特别大,课堂纪律不尽人意。评课时组长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因为是东道主,我有些难为情,马上向相关班主任、金导反映。他们都非常重视,后来轮到上课的班级班主任提前教育,他们的科学老师金导在最前面亲自坐阵,学生的纪律大有好转。有一回上午第三节盛镇义上完课,我们又马上回到我们的临时办公室,学校小会议室评课,评着评着,几十分钟过去也不知道了,大家都忘记该吃中饭了。后来,有一位老师大概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提醒大家该吃饭了,我们这才得以走向食堂。


星期一,我带着认真研究过教材教参后形成的教案给大家过目。徐春光组长不仅拿出了他的一份简案,更是向大家展示了网上购剧买的测力计,借来的轮胎,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办事效率,顺便让人觉得定组长的人有眼光。几番讨论,两位市级新秀将我的板书记录表改了个面目全非,说教学过程上了再说。紧接着,我们去考察学校场地。傅东海搬着沉重的杠铃片,何锋拖着一麻袋绳子,一队人马开向学校风雨操场。考察后评价为不合要求。哪里去找光滑地面呢?实在伤脑筋。“不拔河了吧。改为滚球怎么样?”我提议。组长丝毫不为所动。后来逐一试过学校的所有不同地面,还是没有一处合乎要求。试教也暂时被搁置。


刁滑的金导


后来金导得知后,一拍脑袋:“有了,上次素质教育大展示活动时,我们用过的地胶可以用。”大家顿时高兴起来了,两位男士赶紧抬出沉重到操场上,找来几位上体育课的学生拔河。不对,地胶上有防滑层,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两方学生分不出明显胜负。拿来测力计一测摩擦力,和塑胶跑道上差别不大。大家的心又沉了下去。没办法,只好试试滚球。于是,大家又找来各种球,在不同地面上滚着。结果还是令人失望,球滚动的距离都差不多,而且要走弯路。


还是金导,刁滑地说:“地胶上涂一层洗洁精!”大家又看到了希望,急忙奔向食堂找来拖所和洗洁精。一试,效果还真不错!试教后,他还嫌不够滑,更刁滑地提出更换为食用油。


试教,比国足更叫人揪心


星期二上午第三节课,终于可以试教了。我们的排场可是有点大。沉重的两块地胶、四只轮胎、测力计,高高大大的移动黑板,都被伙计们一一请到了操场上。我也提前给所教班级的学生打预防针:“听课的都是萧山区小学科学方面有名的专家,大家一定要遵守纪律……”


第一回试教,学生很配合,自己也还投入。组长评价:“话太多,为什么连连向学生发问?修改教案,明天再试教一次。”接着,又将整个教学思路给我讲了一遍。旁边的何锋在说:“明天再试教一次就差不多了。”我想,应该是我的难点把握处理有问题。


让人期待的第二次试教来临了!金导叫来周森兴老师一起听。他们又早早地为我做好了一切教学准备。管总务的周森兴还特意为我找来无线话筒。稍稍参加了一些准备活动,上楼下楼来回跑了几次,我就感觉有点累。等我带着班级走向场地,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两块地胶两侧。不对,黑板前是两块地胶,学生分得太开了,没感觉,对着一二组的学生讲话,还要眼巴巴地望着远处三四组的学生。那个无线话筒因为刚拿到,一点都不习惯,总感觉声音不是自己发出的。于是,人整个懵了,站在讲台前不时停下来回想下面该讲什么,黑板上的几个字也是惨不忍睹。


终于捱完四十分钟。金导要求:“下午两节课,接着试教!”周森兴很绅士很大度地说:“胡晓华,试教班级够不够,六年级我有三个,都借你。”组长回到办公室,一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就是放不开?”


中午感觉更累了,桌子上趴了一会儿,午间阅读下课铃声一响,来不及课前教育,又赶紧带着五年级最调皮的一个班走向操场。试教完,记不起什么感觉,对学生的乱深有体会,旁边的金导要忍不住管起纪律来了。


接着独自一人又试教了一个班级,感觉对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比较熟悉了。


不知道金导和徐组长带着怎样的不放心离开的。我呢,还不肯放过他们。第二天是星期四,上午就要PK了,早上7点,我一个电话打给金导:“比赛时间能不能推迟?昨晚我的心脏跳了一个晚上,才睡了四五个小时。”“不能的。”只听金导在电话里说。不能?自己想了想,没什么,四五分状态也上吧。平时都是自己一人试教,哪次接近过真实公开课水平?和现在都差不多,正式上课一般都没问题,何况这节课需要我全力以赴的时间也不多。于是和平时一样,8点准时到校。后来对我们的小组成员说:“我身体不好,你们帮我准备一切吧,到时候我会带班级下来上课。” 课后想想,此话一出,我们小组的几位是怎样替我揪着心呐!


听完课,大家感觉都还好,应该是和试教课比吧。最终课以“有新意”、“照顾女同志”等原因进入下一轮的PK,也被提出再研究修改、深挖等建议。同为PK赵军老师的课实在不错,他的亲和力等个人素质都比我强,私下认为,但他不应该选取一演堂由物理科学、生活常识科学的课来PK,应该纯物理或纯其它一点吧。


盯上老师


还要PK,深挖?上一次因为提前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提出他们动作要快,听课的老师在计时,学生也很配合。结果虽然我想方设法往下拖,还是提前5分钟下课。挖是一定要挖的。怎么挖呢?


这次轮到金导仔细研读教材教参了。他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第一部分认识摩擦力应该增加内容,应用方面去掉,因为后面有一课专门讲应用。按他的意见,我修改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然后金导又提出我们磨课的具体方针。总觉得挖得不够,还是让我不放心。“问问老师吧。”有一次在关于一些问题怎么处理时,有人提议。“明天,我们去光明中心小学参加活动,胡晓华,辛苦一下,去准备一份比详案要简,比简案要详的教案,明天带去。”组长说。哪里还用什么辛苦,几天下来,要简案有简案,要详案有详案,至于不简不详的那种,稍加处理就是了。


第二天一到光明中心小学,就盯上老师。吃午饭的时候,特意找了个离老师较近的位置坐下,后来干脆端过去一桌了。饭吃好,还是找不到机会。谢天谢地,老师叫我和他们一起坐车回去。于是,在急驶的车上,老师戴上老花镜,认真地将我递过去的教案看了一遍。接着,老师就大点要点方面强调了一番,让我更有眉目了。


接下来组长替我试教了一次,我自己又试教了一次。感觉自己的试教还是索然无味,真觉得对不住他们的那些准备工作。组长一再说我胆子太小,没有在教室里旁旁若无人般放得开。没办法啦,还有几天,细节上自己再琢磨琢磨吧,但愿上课那天精神状态好一点。


第二次PK课上完了,不知结果如何,自我表现评价第一次50分,第二次70分。一直在听试教听PK的组员何锋说第二次是上得最好的一次。金导说,课结束了,才感觉放心了。这么多天,真的非常感谢金导和我们的小组成员每一位都付出了心血。如果说,我们上课就是做鞭炮,看哪个组做得巧,放得响,那么,我们每一位,无论是导师金锋、组长徐春光,还是工作才一年多的郑红,都是精心参与的制作者,我们团结合作做出的鞭炮,最终以有创意、设计新颖获得好评,而我,很幸运,就是台前那个点燃鞭炮的人。


这次培训PK,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0#

受益非浅的论文指导答辩


昨天是我们区岭雁工程的78位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论文答辩的日子,虽然是星期日,大家早早到了进修学校,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8点半开始的论文答辩。


我们学员们分组来到指定的教室里,我们组的导师是杭教院的余晓明老师。我们拿到各自的论文后,余导师叫我们先准备准备,过5分钟后,按顺序上台说说这篇论文的写作缘由,及这篇论文的写作框架和观点叙述。我是第二个上台的学员,说到论文写作,实在是令我头疼的一个活,虽然也写过几篇论文获过奖,但写得都是经验性文章,记录一下自己所做过的一些事,获取的一些体会;虽获过几个区年会论文的23等奖,但奖级很低,基本上属于鼓励奖,也从来没有进行正规的论文写作的培训,今天也是第一次进行论文答辩。台上的我心虚地开始观点叙述,我这篇所谓的论文《浅谈科学与语文数学的学科整合》,只是由我的两篇随笔随便凑合起来,胡乱添上了摘要和关键词,里面的正文就分语文、数学两块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简单的阐述出来,再举几个自己上过的或听过的例子,我只得照着这论文大概的再把里面内容叙述一遍。余导师给我提了几个问题:如研究科学与语数两方面既不完整,又有失具体,何不只研究科学与其中一门学科的整合;在研究时只是说了内容和方法在具体课文中的整合互补,可以试着在一个学段内做长期的整合试点研究;还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深刻挖掘,优势互补……导师又给我提了问题,让我思考:科学和数学在一个学段内怎样整合?让我准备在第二阶段回答。


学员们观点陈述后,余导师给我们指导写论文的格式要求,注意事项,写作方法等。如标题一定要最简单、最明了、最准确地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组合,不用象征,不用比喻,不用生造的词。摘要指的是内容提要,不加评论和注释的简要陈述,主要研究途径、观点和结论,读摘要就能基本了解文章,它不是提纲,不是自我评价,也不是引言。主题词(关键词)主要为了方便论文的搜索,一般常用的概念就不需要再进行界定解释。论文主题部分拟好理论框架,把关键词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具体的细化和量化,再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反思。再强调了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最后讲了写论文的原则:想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解决自己的问题,撰写自己的文章。导师的指导使我们受益非浅。


第二阶段我们学员回答了导师针对的提问,期间我思索了以后怎样在长时间尝试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想到了:四年级在天气数据的记录中,这些科学数据在数学课统计图表和平均数问题中的应用教学;三年级动植物单元物种相同处与不同处的比较中韦恩图的应用与数学重叠问题的互补教学;五六年级地球宇宙单元中的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演绎证明,与数学概念、定理的归纳推理,实证意识和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概括性的整合……我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肯定,并希望在以后在教学中加以实施试验。


不知不觉,我们小组的论文指导答辩结束了,这次学习和有益的尝试使我们获取多多,写此随笔,提醒自己,得写出像样的、有用的论文。


 


 

TOP
51#

余晓明老师的讲稿PPT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rar (, 下载次数:83)

TOP
52#

“领雁工程”展示课:       


 运动与摩擦力


萧山区北干小学胡晓华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精神。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有关。


教学难点: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即如何理解“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教学准备:测力计、绳子、轮胎、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一)体会有摩擦力存在


1、活动导入:拔河


师:今天老师要一个人和全班同学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不对,是老师要一个人派代表和全班同学派出的代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请同学们先派出你们的三位代表。老师也请三位代表。你们猜一猜,哪方会赢?


2、拔河活动


第一场:都站在塑胶跑道上拔河。比出力气明显大的组。


第二场;力气大的组站在地胶上,表示奖励。力气小的组站在跑道上。


3、师:为什么老师的代表队,力气小的组赢了?


(二)感受摩擦力


1、与摩擦力有关(板书:摩擦力)


2、看这种力的名字——“摩擦力”,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


3、师(演示讲解):两只手的掌心放在一起,一只手的掌心静止不动,另一只紧贴着慢慢向前运动,它们的接触面之间发生了摩擦。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这样慢慢做三次,边做边体会,有什么感觉?(交流:我们的手掌心要往前运动,有一个力阻碍它往前运动,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测量


1、师(演示拖动轮胎并讲解):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时的拉力大小为当时的摩擦力大小。


2、介绍测力计的使用,读数。


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


1、摩擦力也是有大小的。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触面、重量……)


2、我们先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与粗糙的关系。你能利用我们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


(1)、讨论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轮胎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时的数据。)


(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板书数据。


3、师小结,调整板书。(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粗糙,大)


三、探究摩擦力与运动物体重量的关系


1、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影响的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能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生演示实验。(生演示;蹲在轮胎上,蹲的学生不能调换。)


3、分组实验、汇报数据,交流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越大;越轻,越小)


四、课堂小结。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


五、课外延伸


摩擦力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板书:


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


接触面   光滑:  小                 


                        粗糙:  大            


                重  量   轻:   小               


                    重:   大               


实验一: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


第(  )组实验记录
































接  触  面


摩擦力大小(千克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保留整数)


地胶(光滑)






塑胶跑道(粗糙)






……  ……






我们的发现: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


                                                      


实验二: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第(  )组实验记录
































运 动 物 体


摩擦力大小(千克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保留整数)


轮 胎(轻)






轮胎和人(重)






……  ……


 





我们的发现:运动物体越重,受到的摩擦力越(   ),越轻,受到的摩擦力越(   )。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3#

 

萧山区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班学习总结


萧山云石小学  谢勇波


      08年11月初至12月底,我有幸参加了萧山区“领雁工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经过近2个月的集中学习,我感觉自己收获不小,现小结如下:


一、在专家近乎面对面的指导中,课程理念得到提升。


      要想走新路,必须从理念更新开始。骨干班里的授课专家可以说都是省内在小学科学领域的佼佼者,喻伯军、高亚兵、钱金明、陈耀、陈志伟等。培训班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对我们集中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培训。或许是专家们的起点高,或许是我平时的积累少,因此我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经过几天的培训后,我慢慢地理解了,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取专家的“营养”,我听课时总是先粗粗记录,然后在课后边看讲座PPT边整理,这样就等于是学了一遍又复习了一遍。到最后我的听课记录本已经写了将近厚厚的两本。从这些专家们那里,我对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师德、什么是教师职业的规划、什么是科学的灵魂又有了自己新的认识,让我意识到成长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发展。


二、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强化教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高桥小学蹲点实践中,导师顾云涛老师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我们一到高桥小学就受到了倪校长的亲切接待,顾老师也给我们安排了相应的年级,学员办公室,让我们很快就消除了陌生的感觉。顾老师先给我们上了一堂观摩课,让我们对高桥学子有了初步地了解。我们每个学员上诊断课,上完诊断课后导师评课,学员结合录像再改进。顾老师毫无保留,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建议,一些我们平时上课不太注意的小细节都给我们指了出来,还教了我们不少他自己在上课时总结出来的小技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三、在互助学习中,收获友谊,提高教研能力


      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每一个小组,都凝聚着友谊。我们第四小组中有班长郭杰,老教师吴伯平,年轻教师我、娄洪乔、钟琦钢和陈斌。在这团队中,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我们不会写课堂活动观察报告,郭杰就指导我们撰写;钟琦钢上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我们一起准备和布置;郭杰作为我们小组参加PK的学员,我们帮他一起磨课,PK的前一天我们一直讨论到很晚。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友谊也不断升华。同时我们每个人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在偶尔返校的日子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由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培训,偶尔也会因为学校里的工作而请假返校。在离开一段日子后重回学校,我任教的年级的学生,看到我特别都特别欢喜,纷纷询问我的近况,问我什么时候再给他们上科学课。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我不忍心回答,只好说,快了,等你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老师就回来给你们上课了。什么叫爱学生,这种情感才是爱,以前常常与他们在一块,感觉没有这么深刻,现在才明白,原来我与这些学生已经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了。

TOP
54#

动作好快啊!总结都帖出了,写得真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