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生物的进化树 [复制链接]

1#

[讨论]生物的进化树

写此主题,希望大家共同讨论我们地球中共同的主人--生物的漫长的进化过程,看潮起潮落,各领风骚,人在生物群中的高等伟大,同时在漫长历史和浩瀚自然界中的渺小.珍惜我们现有的生物多样性.
分享 转发
TOP
2#

无脊椎动物的演化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纤毛虫、胞子虫、根足虫等,它是由不具细胞的原生质长期演化而来。


多细胞动物由原始单细胞动物演化而来,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是起源于原始的鞭毛虫类,如团藻、空球藻等。


      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有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它们具有内外两胚层,内胚层中的腔叫原肠腔。海绵动物原肠腔不具消化能力,是进化过程的一个侧枝。而腔肠动物原肠腔即消化腔,原肠腔的开口则成为将来的口(腔肠、扁形、线性、环节、软体、节肢等各门被称为原口动物)。


     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它们的口不是由原肠胚的原口形成的,原口封闭为肛门,而在相对的一端发生口,称为后口动物。


     扁形动物是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线形动物只在消化道外壁具有中胚层,出现了假体腔。到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才有真体腔,个体发育它们都有担轮幼虫期,因此认为是原始担轮动物祖先演化而来。


     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两侧对称,有分节现象,神经系统也很相似,因此节肢动物被认为是古代环节动物进化而来。


     后口动物中的棘皮动物虽体呈辐射对称,但幼体是两侧对称,幼体(羽腕幼虫)又与半索动物的幼体(柱头虫)很相似,可见它们的亲缘关系。


     后口动物演化出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原始无头类动物。半索动物只有雏形的脊索(口索),不完善的背神经管和鳃裂,尚有无脊椎动物的腹神经管,因此不放入脊索动物,处于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的过渡类型。原始无头类演化出具有脑和感觉器官及脊柱的原始有头类,成为脊椎动物的祖先。


 

[upload=jpg,无脊椎]UploadFile/2008-11/200811919422054534.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9:42:30编辑过]

TOP
3#

什么叫专业?一是能耐住寂寞,二是同样的事情,能用简炼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楼主,辛苦了。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4#

鱼类的进化树


 


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原始无头类,演化为原始有头类,出现了头部和脊柱。原始有头类又分化成两支:一位无颌类,包括古生代的甲胄鱼和现代圆口纲的盲鳗、七鳃鳗;一为有颌类,及鱼类的祖先。


最早的原始有颌鱼是盾皮鱼类,出现于志留纪,兴盛于泥盆纪。在志留纪及泥盆纪除盾皮鱼类外,尚分化出原始软骨鱼,如裂口鲨,是现代鲨鱼的祖先,后分化出现代软骨鱼中的全头亚纲(银鲛)和板鳃亚纲(鲨和鳐)。


由古软骨鱼类演化成原始硬骨鱼,如棘鱼类,认为是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分化成两支,一支为辐鳍亚纲的鱼类,一支为肺鱼亚纲和总鳍亚纲的鱼类。古代辐鳍亚纲的鱼类可以古鳕总目的鱼类为代表,从古鳕总目演化为硬鳞总目、多鳍总目和全骨总目。再从古全骨总目分化出真骨鱼类,进化成现代硬骨鱼。

[upload=jpg,鱼类]UploadFile/2008-11/200811919441714752.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9:44:21编辑过]

TOP
5#

好,拍的很辛苦,资料很详尽。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6#

两栖动物演化树


 


从水栖到陆栖的过程中,动物的有机结构必需发生极大的变化,由鳃呼吸转化成肺呼吸,偶鳍转变成支持身体的四肢,具有能转动的头部等。因此,在鱼类中较能符合此种要求的可算是总鳍鱼类,它不但具有内鼻孔和肺,其偶鳍结构与陆生动物的五指(趾)型的附肢也很相像,提供了演化的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是泥盆纪末期因陆地气候潮湿而温暖,已出现真陆生植物,到了石炭纪已十分繁盛。巨大的木贼类和羊齿植物,沿着广阔的湖沼和河岸生长。于是,许多植物的叶落入水中,水中缺乏氧气,迫使古总鳍鱼类爬上陆地吸取新鲜空气,或迁到附近的淡水区域去,这样逐渐演化成原始的两栖类。如坚头类(迷齿亚纲),迷齿两栖类在地质历史上最早出现于泥盆纪晚期,石炭纪和二叠纪时非常繁盛,成为当时地球上居统治地位的动物类群,因此石炭二叠纪可称作两栖类的时代。


    在二叠纪早期有一种迷齿亚纲的块椎类动物引螈,体长6-8英尺,四肢笨重,是现代无尾目(蛙类)的祖先。另一支壳椎类两栖动物,具有线轴状的椎骨,则演化成现代的有尾目(蝾螈)和无足目(引螈)。迷齿亚纲的始椎类演化成中生代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


 


 


[upload=jpg,两栖]UploadFile/2008-11/200811812124122274.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8 12:13:04编辑过]

TOP
7#

虽然有点“糊”,但很实用啊。谢谢了!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8#

有时间再重拍一次,希望大伙多多讨论,多提意见,多发各生物进化方面的帖子。

TOP
9#

 

爬行动物演化树


    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的始椎类演化而来,石炭纪与二叠记之间,地壳有了很大的地质变动,潮湿温暖的气候变为干燥寒冷,松树和苏铁类开始出现,代替了沼生植物。因此,要适应这样的环境,动物身体的结构和机能就要产生重大的变化,爬行类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角质化皮肤,有陆上的生殖方法(体内受精,卵外有硬壳和有胚膜等)和比较发达的大脑,在与两栖动物竞争中占据优势。


 远在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中生代以前很长时间,爬行动物就已经出现并很快繁盛起来。早在两栖动物出现后不久的石炭纪早期,就可能已经有爬行动物出现,但化石纪录并不可靠。在石炭纪晚期,爬行动物三个主要类群的代表都已经出现。已知最早的爬行动物是林蜥,属于爬行动物中最原始的无孔类。仅比林蜥稍晚最初的双孔类的代表油页岩蜥和下孔类的代表蛇齿龙已经出现,这两类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后来统治地球的主干爬行动物以及鸟类的祖先,一个是在爬行动物之后统治地球的哺乳动物的祖先,三叠纪时兽孔类继续发展并最终演化成了哺乳动物。  


早期的无孔类和双孔类都是普通蜥蜴大小的小型动物,但是下孔类却体型比较大,可以长达3米。进入二叠纪以后,爬行动物迅速演化,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但是爬行动物的繁盛已经不亚于两栖动物。二叠纪早期的下孔类为原始的盘龙类,其中巨大的肉食性的异齿龙和巨大的植食性的基龙背上均有巨大的帆,可能和调节体温有关。二叠纪的无孔类主要包括杯龙和中龙两大类群,也有不确定的龟鳖类的祖先类型。杯龙种类较多,肉食和植食的成员均有,中龙则是一些小型的水生爬行动物,其分布比较广泛,被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二叠纪的双孔类显著的代表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空尾蜥,体侧生有类似现代飞蜥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虽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飞翔,但是这是爬行动物首次进军天空。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经历了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很多旧的类群宣告灭绝,而不少令人振奋的新的类群等上历史舞台。


  三叠纪是爬行动物时代的真正开始,这个时候陆地上的初龙类(槽齿类)和海洋中的调孔类登上历史舞台并兴旺起来,分别迅速取得了大地和海洋的统治权,在三叠纪后期初龙类中翼龙的出现则宣告爬行动物开始了对海陆空的全面统治。但是它们却被恐龙类所压制,哺乳动物和鸟类差不多和初龙类的恐龙同时或稍晚出现,但直到恐龙灭绝才得到大的发展。在三叠纪之后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更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陆空都生存着一些历史上最令人惊异的动物。然而在白垩纪结束时的另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结束了爬行动物的辉煌,关于这次大灭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并没有一种能解释圆满。


   


[upload=jpg,爬行]UploadFile/2008-11/200811922415448006.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22:42:10编辑过]

TOP
10#

用ps处理一下,就很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7:39:01编辑过]

http://www.hzwsj.net
TOP
11#

谢谢,PS是什么,怎么处理?
TOP
12#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08-11-10 19:44:00的发言:
谢谢,PS是什么,怎么处理?

  就是用PHOTOSHOP图形制作软件制作一下,简称“PS”。


  可以增强亮度,增强对比度等,处理过的图片看上去了就不会太模糊(只要你的图片分辨率够高,还可以放大很多倍)


  许多作假照片就是这么做出来的,昨天我送兔大哥的那张图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做的。


  目前ACDSEE软件也有类似的功能,这个软件俗称“大眼睛”。


  如果可以的话,“大鱼儿”你可以去试试。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13#

ACDSEE也可以,谢谢指点,是滤镜中的功能吧.待会儿好好试试.
TOP
14#

好资料。

TOP
15#

  发一张地质年代与生物对照表,我们一起进入历史,看看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繁衍变迁,生生灭灭……

 


 


地质年代与生物历史对照表
















































































































距今百万年










主要生物事件


动物界


植物界



新生代


第四纪


1.81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近新纪


23.8


人类出现 


 


古新纪


65


 


 


中生代


白垩纪


141


恐龙类大灭绝


恐龙时代


爬行类时代


 


侏罗纪


230


原始鸟类出现 


哺乳动物出现


 


被子植物出现


三叠纪


251


 


 


裸子植物








古生代








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




二叠纪


298


 


爬行动物出现


两栖类


 


石炭纪


354


 


 


种子植物出现


蕨类时代


泥盆纪


410


 


陆生动物出现


鱼类时代


 


志留纪


440


 


 


 


陆生微管植物出现


裸蕨时代


兴陶纪


495


原始鱼出现


 


寒武纪


545


寒武纪大爆发


 


 


  





新古生代


末元古纪


650


艾迪卡拉生物群


动物出现


 


多细胞藻类大发现 


成冰纪


850


 


  叠石曾繁盛


 


真核生物出现  


 


原始生命出现


地球形成


 


拉申纪


1000


中元古代


1600


古元古代


2500


太宇宙


3900


冥古宙


4500

TOP
16#

  


从恐龙到鸟类的演化


 


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从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几乎已成为共识。但是恐龙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恐龙演化成鸟类祖先始祖鸟,有两种假说:地栖说和树栖说,树栖说认为飞翔是由栖息在树上的生物借助重力,经过一个滑翔阶段形成的;而地栖说则认为,居住在地面上的生物在用力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随着1996年,在中国辽西连续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漂龙、中国鸟龙、小盗龙等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表明恐龙长着羽毛,鸟类是由这些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一步步演化而来。最近,在中国辽西发现的四翼恐龙(顾氏小盗龙)化石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为人们了解鸟类的祖先如何学会飞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从骨骼特征上分析,顾氏小盗龙在起源关系上与鸟类最接近,从恐龙前后肢上羽毛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来看,它们与鸟类的翅膀完全相同。顾氏小盗龙生活在1.11.2亿年前,体长77厘米,前后肢上各长有一对翅膀。顾氏小盗龙可能以昆虫和小型蜥蜴为食,大多数时间栖息在树上,在树上爬行,或是在树与树之间进行滑翔。它的前肢和胸骨发育得很好,控制身体的能力很强,轻微地拍打翅膀帮助它,可见它的滑翔能力很强。顾氏小盗龙为树栖说增加了更大的可信度。辽西虽然其中出现了“辽宁古盗鸟”这人为的古物种,但众多的恐龙和古鸟化石的出土填补了从恐龙到始祖鸟1.5亿年所缺失的演化空白。


还有,在19931994年间,辽西发现了距今1.25亿年前的孔子鸟化石,从年代上来看,孔子鸟仅次于最原始的始祖鸟。始祖鸟长有牙齿,而孔子鸟是第一个长喙而不长牙齿的鸟。鸟类的进化又向前进了一步。


 


下图体现了从兽脚类恐龙演化为始祖鸟的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3 22:21:04编辑过]

TOP
17#

哺乳动物的进化树


  


   哺乳动物的起源比鸟类早,它的祖先是爬行类中的兽孔类。如二叠记兽齿类的犬颌兽,三叠纪鼬龙类的云南卞氏兽,与啮齿类有些像,它们不是真正的哺乳类,是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中间类型。


    第一批真正的哺乳动物可能是像尖鼠那样的小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以捕昆虫和偷恐龙蛋为食。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它们没有多在的发展。然而到了新生代,由于地壳运动,气候环境的变化,那些在中生代统治地球的巨大恐绝灭了。在身体形态上具有比爬行类优越的哺乳动物便迅速占据恐龙绝灭所遗留下来的生态区域,蓬勃发展。由于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的分裂漂移,与非洲及亚洲大陆分离,一些中生代时原始低等哺乳动物在澳洲大陆生存与进化,整个新生代与美洲、亚洲和欧洲隔绝,脱离了欧亚和美洲发展起来的进步哺乳类竞争,使得一些澳洲大陆上的低等哺乳动物偏安一隅,演变成为今天澳洲独特的动物群,它们是原兽亚纲单孔类和后兽亚纲有袋类的组合。


    南美洲的情况与澳洲有某些方面的类似。在新生代的早期南美与北美分离,那时迁移到南美洲的一批哺乳动物发展为南美洲特有的南方有蹄类。然而在亚洲古新世的地层中发现有原始的南方有蹄类,这就提出南美洲在新生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特殊有蹄类可能与亚洲有着某种早期的联系。在新生代晚期,南美重新与北美连接,在北美发展的进步肉食类侵入南美,使南美洲繁荣的南方有蹄类很快绝灭。亚、欧、非洲和北美是新生代哺乳动物繁荣发展的主要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的哺乳动物种类繁多,进化迅速,目前已有的化石证明在新生代早期古新世和新世时欧洲、北美和亚洲哺乳动物群有许多共同点,非洲在始新世以后兴起的哺乳动物与欧亚有交往,过去一般是用白令陆桥和北极陆桥交往来解释北半球这些大陆哺乳动物群的相似。新生代哺乳动物兴起迅速,分支进化快,迁移扩散,分布广泛,成为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动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6 22:04:20编辑过]

TOP
18#

来一张所有脊椎动物的进化树,看那生命发展的曲折和漫长。



TOP
19#

 

 马的演化
    
最早的马出现于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称为始祖马。始祖马的个体小,只有现代狐狸那么大;头骨原始,颊齿的齿冠低;四肢细长,前脚四肢,后脚三趾。始祖马生活于森林环境,摄食植物幼嫩的枝叶。这类始新世早期的马,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在我国广东南雄盆地也有发现。
    
随着始新世早期的结束,始祖马在东半球大陆上便灭绝了。从那时起,马的进化便只限于北美洲大陆。以后在其他大陆上发现的马类,都是从北美洲迁移过去的。
    
由始祖马演化产生的间马生存于北美洲的渐新世早期,因此又称渐新马。间马的个体较始祖马大,其大小如现代的小羊;前、后脚均变为三趾,中趾明显增大,但三个脚趾均着地;颊齿的齿冠仍然比较低。这时的马仍以嫩枝嫩叶为食。
    
到渐新世中、晚期,间马进一步演化产生了中新马。到了中新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特别是成片草地的出现,马类的进化由早期的单线前进(既由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变为分支发展:第一支为中新世的太古马;第二支为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安琪马;第三支为中新世的草原古马。其中,第一支和第二支是比较保守的侧支,第三支才是主干,由它演化产生了中新世以后的马。
    
中新世时的草原古马,身体已增至现代的小马那么大,脚虽然仍三趾,但侧趾已经退化到很少起作用,主要靠中趾着地行走,能够在硬地上快速奔跑。由于食性的改变,既有早先食嫩枝嫩叶变为摄食纤维素含量多的坚韧小草,草原古马牙齿的齿冠增高,咀嚼面扩大。
    
在中新世结束时,由草原古马分化产生了三趾马和上新马。其中的三趾马是比较保守的一支,脚仍然为三趾;上新马则是比较进化的一支,脚已变为单趾(仅种趾发达),两侧的侧趾已经退化到仅剩痕迹。
    
到了上新世末期,上新马又进一步分化产生了南美马和现代分类学上的马。南美马在更新世曾经生存于南美洲,于更新世末期灭绝了,因此,在当今地球上生存的马、斑马和驴在分类学上都归于马属。据研究,马属的马最初是起源于北美洲的,在更新世初期迁移到了其他大陆,成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马。
    
纵观马的进步,由始新世初期到现代,马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由小到大;腿和脚伸长,脚趾由最初的四趾变为三趾,最后变为单趾;面部变长,前臼齿臼齿化,齿冠由低变高;生活环境由森林扩展到草原,由脚踩软地到适于在硬地上奔跑,由摄食嫩枝嫩叶到咀嚼干、鲜小草。


 

 

TOP
20#

非常好的资料,期待这逐步补充。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1#

 


灵长目的演化


灵长目是由生活在树上的原始食虫目进化来的,时间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末期,或者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的初期。


大多数灵长目动物适应树栖生活,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少数温带的山地森林中,大多呈社会性集群活动,善于攀援,触觉敏感,有的种类还能使用工具。多数种类为昼行性,杂食。运动方式包括树跳型、四足型、臂荡型及指撑型。婚配类型包括一雄一雌,一雄多雌,几雄多雌等。


现生的灵长目动物依据进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猴类、猴类、猿类和人类等4个大的类群。科有:狐猴科、大狐猴科、指猴科、懒猴科、眼镜猴科、悬猴科、狨科、猕猴科、长臂猿科、猩猩科、人科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古猿的一种进化而来。


 


 

[upload=jpg,灵长目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920454470504.jpg[/upload]
TOP
22#

 

人类的演化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演化经过这几个阶段,最早的就是乍得人、原初人,接下来就是南方古猿跟地猿,这是四百四十万年前开始,目前只发现于非洲,南方古猿一直延续到一百四十万年以前,以后才没有了,但是在两百多万年前的时候,在南方古猿当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就是能人,古猿怎样转化成能人呢?


   我们知道,作为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的某一类古猿,例如埃及古猿或者其他晚期古猿,是森林动物,一般居住在树上。而猿人不是森林动物,他们在地面上生活。现在要问:什么因素使森林里的古猿变成猿人呢?森林里的古猿发展成猿人大抵经过哪些步骤呢?
  首先,这种古猿必须离开森林,到地面上来生活。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这种直立行走的古猿开始只能主要使用天然的物体作为工具,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猿人——早期猿人。
  在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森林里的某种古猿怎样演变成直立行走的古猿。
  这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由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地面上的生活方式。  
  什么因素会使森林里的古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森林的消失使古猿有的转向南方,或者去寻找新的森林,仍旧过着热带森林或亚热带森林的生活;有的留在原来的地方,逐渐过着地面上的生活。


  这就是说,某种森林里的古猿的后代逐渐分成了几支,或者至少分成了两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支是现代类人猿的方向。这一支坚持在热带森林里生活,继续做森林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牙齿,特别是犬齿,更加发达起来,继续用来做有效的防御和攻击的武器。在这过程中,它们的颌骨和眉嵴更加突出。这样,它们的头部就逐渐发展成现代类人猿的样子。同时,由于树上生活的需要,前肢继续发展起来,终于变得比后肢长些。这就成了现代类人猿的四肢。


另一支是人类的方向。这一支的出发点可能是拉玛古猿一类的动物。它们逐渐适应于开阔地面上的生活。它们逐渐演变,变成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那样的一类动物。从现在的化石材料看来,南方古猿的原始类型已经习惯于地面上的生活,能够直立行走,它们能够利用天然的“工具”,还不能自己制造石器的工具。从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进一步演变,变成进步类型的南方古猿,能够制造非常原始的石器工具,这就已经是早期猿人(能人)了。在从古猿经过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到能人人的演变过程中,必然地引起了手和脚的进一步分工,出现人的手和脚。


那么再接下来呢,到180万年前开始,又出现一种新的物种,叫做直立人,直立人他延续到二十多万年前,也就大约在这个时候地球上出现另外一种人,叫做智人,智人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我们本身都是智人,因为智人,他文化上更复杂了,从他的体质形态,从他的文化上就分得更细一点,虽然年代只有二十多万年,但又分两段,一段叫早期智人,一段叫晚期智人,再分化到现代人的不同亚种。


不过,人类演化的争论颇大,同是进化论,有亚洲源和非洲源之争。至于人类是否是古猿长期进化而成,也有很多人怀疑,有人认为是恐龙演化,有外星人迁移说等等,美国等国家更是不赞成古猿进化成人的进化论。人类的起源终究还是一个迷。需要后人们好好探索。


 


 


TOP
23#


     进化论观点: 经过原始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庞大的南猿群从古猿群中脱颖而出,其中有的支系如粗壮型南猿等在进一步演化中灭绝了。而进步类型“能人”却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他经过直立人、化石智人阶段,终于发展成为现代人。虽然画面上奔驰的人群在人们眼前一瞬而过,但其间已经历了400多万年。




 

TOP
24#

论坛管理员“酸牛奶”按照生物进化设置的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会员等级设置草案:


 


一、等级设置:


1、说明:根据生物进化顺序和晋级鼓励的需要,设置了19个等级(像很多论坛,到后来晋级速度越来越慢,会丧失很大一部分会员的积极性,所以多设置几个等级)


2、根据生物进化进程初步设想分为三大进程:植物、动物、智能人;共19个等级!


第一阶段:植物进程:


低级阶段:原核植物→藻类植物→真菌→地衣;


高级阶段: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第二阶段:动物进程:


无脊椎阶段: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阶段: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第三阶段:智能人。



 


二、晋级设置:


1、说明:根据兴趣激励原则,我个人以为起始阶段,晋级速度要快一些!


2、具体晋级分数设置:


第一阶段:植物进程(1100):


低级阶段(100):原核植物(10)→藻类植物(20)→真菌(30)→地衣(40);


高级阶段(1000):苔藓植物(100)→蕨类植物(200)→裸子植物(300)→被子植物(400)。


第二阶段:动物进程:


无脊椎阶段(5000):原生动物(600)→腔肠动物(800)→线形动物(1000)→环节动物(1200)→节肢动物(1400);


脊椎阶段(20000):鱼类(2000)→两栖类(3000)→爬行类(4000)→鸟类(5000)→哺乳类(6000)。


第三阶段:智能人。(得到26100,终于修成正果——进化成智能人,估计能坚持进化成人的不会很多)能进化成智能人,也差不多养成每天上论坛的习惯了!


 


大家都来介绍讨论生物进化的知识。



 

TOP
25#

 


也许寒假有时间的话,可以试试弄成彩图就好了。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