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谆谆教导他的学生的三条意见:
头一条是怀疑。胡适说:“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胡适文集》第五册第518页,北大出版社1998)这是治学的不二法门。学问始于怀疑,这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的共识,也是真正的学者与御用文人的分水岭。马克思坦言:“怀疑一切”。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也断言:“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1956年,大学中弥漫“向科学进军”的乐观情绪。有一天,复旦经济系的老师们齐集讲堂,漆琪生、伍丹戈、余开祥、江泽宏、苏绍智、蒋学模等老师全都来了,向我们传授治学方法。有位导师转述于光远先生的生动比喻:“为什么疑问号是一个钩子?只有怀疑才能钩到学问!”对盲信成风的中国而言,这些是觉世的警钟。要是我在学术园地中有点滴成就的话,首要原因是坚信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二是凭证据说话。胡适有一句名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
三是敢于承认自己无知,孜孜不倦弥补缺陷。胡适总是劝导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买几本好字典,就是弥补无知的好方法之一。汉字很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识;我自己更是识字不多。因此,不懂就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也是一再提醒我的学生应该遵守的治学规则。近年我喜欢给年轻朋友建议:电脑装上《金山词霸》;买《汉语大辞典》(普及版)和《现代汉语词典》;前车可鉴,要避免笑话喧腾四方。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4770/archives/2007/246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