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在《降水量的测量》一课中,介绍了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但是对此我有些困惑。
书中是这么介绍制作雨量器的:
1. 找一个直筒透明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 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低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 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带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
4. 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 用粘贴刻度纸条的方法把小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同时书中又给出了对应的降水量等级表:
等级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大暴雨 |
特大暴雨 |
24小时的降水量 |
小于10毫米 |
10-25毫米 |
25-50毫米 |
50-100毫米 |
100-200毫米 |
大于200毫米 |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自制雨量器来承接雨水,然后只要直接在自制雨量器上读出读数(即盛有水的高度),就可以在降水量等级表中找到相应的雨量等级了。但是我也有一点困惑,那就是书中并没有规定杯子的口径大小,如果我们选用不同口径的杯子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很明显,如果承接同样多的雨水,口径大的杯子内雨水的高度会相对低,而口径小的杯子内雨水的高度会相对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7 20:33: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