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能不能不用科学教科书,我的意见是教科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知识体系严谨,概念抽象复杂,学生需要在平时有阅读科学书的习惯,系统化的教材会潜移默化地逐步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如果摒弃教科书,很可能导致学生知识零散化、基础薄弱化。我们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精读”教科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将课本作为学习的主线资源,而非仅依赖课堂讲解或网络碎片信息。
教科书的首要优势在于其科学性与规范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步骤、器材使用规范均经过反复验证,学生通过模仿课本实验,既能习得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又能规避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教科书中强调需用蔗糖溶液浓度梯度逐步渗透,若跳过教材指引直接操作,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无法复原。其次,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提炼实验核心要点,如“酒精灯熄灭必须盖灭而非吹灭”“显微镜对光需用低倍物镜”等安全规范,均需通过反复阅读强化记忆。此外,科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数据图表、公式推导均以学术规范呈现,长期研读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思维,为未来独立开展科学探究奠定基础。因此,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