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温州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郭杰
2008年9月24——26日,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美丽的鹿城温州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活动,现记录活动点滴,分享于众。
镜头回放
先回忆一下此次温州行程及活动情况吧。
长途跋涉
温州位于浙江省南部,与萧山相距近四百公里,24日上午8点20多分赶到萧山汽车站,参加活动的老师陆续到来,9点10分,准时发车,一路观景,与同座的临浦一小的瞿老师聊天,偶尔也上会网(带了装有cdma无线网络的笔记本),关注一下学科网站的动态。约5小时,到达温州新城车站,打的前往瓯海宾馆,入住。26日傍晚乘坐4点15分的汽车赶回萧山,来回行车9小时多,稍有乏意,但想想此行收获颇多,甚感值得。
活动回眸
此次活动安排了一天半时间,25日上午,来自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的谢晓静老师为我们献上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随后是浙江省教育学院朱光亮教授的专题讲座《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基础知识》;下午舟山市定海小学袁优红执教了《谁先迎来黎明》,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林志执教了《月相变化》,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陈芬红执教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随后省教研员、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特级教师钱金明、陈彤等老师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评课,听课教师也参与了互动活动。晚上,召开了网友会,网友们相互介绍交流,还对白天的4堂课进行了评课。26日上午,龙泉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永飞执教了《我们来造“环形山”》,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员阮翔给大家介绍了《星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进行了课堂总评,最后省教研员喻伯军进行活动总结。整个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
收获颇多
收获一:聆听专家心声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很多专家与会指导,浙江省教育学院朱光亮教授通过了大量文史和图片资料,非常专业且又深入浅出的为教师们解析了《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基础知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以真正的科学课的眼光,对五节展示课进行了总评,并结合日本科学课的教学,为教师们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为全体与会教师如何上科学课指明了方向;省特级教师、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提出了5点建议:1、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理解;2、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目标定的低一点,教得浅一点,生动点,做到深入浅出;3、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水平、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要回避探究之外的教学手段运用;5、探索与地球、宇宙内容相适切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们对地球与宇宙单元的教学更趋明朗;特级教师钱金明、陈彤等老师也结合自己对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谈了看法;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教研员阮翔对教学软件Stellarium(模拟星空)的介绍,把大家带到神秘深邃的星空世界,感受着当前科技的无比魅力。
收获二:享受课堂教学
这次上展示课的教师都曾经获得过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堪称一流。而这次所展示的课都是教师们认为普遍难上的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执教者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模拟实验,向大家展示了5节精彩纷呈的课,使我又一次享受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大餐,必将为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起指导作用。
收获三:聚焦网友聚会
2008年9月25日晚,在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宾馆二楼会议室,来自各地市的二十多个网络骨干汇聚一堂,召开省一等奖获得者展示活动温州网友会。这是一次民间性质的聚会活动,从联系会场到商量议程,再到邀请嘉宾到发短信通知各位网友,以及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和水果,都由网络骨干利用会议间歇时间完成。其中,我担任了活动主持人,海风负责介绍网络交流平台,不睡觉的兔组织评课活动,吴王不凡担任摄影工作,二剪梅负责后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二十多个网友之外,我们还非常荣幸地邀请了章鼎儿老师和喻伯军老师作为列席嘉宾,一起参与我们的网友会。会议在当天晚上7点40分左右开始。先由喻老师作简短贺词,然后是各网友自我介绍。毫无疑问,各自的网名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把网名和现实中的人对应起来,马上引发会场的骚动或感叹:“*****就是你啊!传说中的*****就是他?”。当进行到自由评课时间时,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谈论的气氛异常热烈。由于要收看神七发射,网友会只能在晚上9点刹车。这样的聚会,既联络了感情,又凝聚了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收获四:品尝火锅大餐
24日晚到达温州后,就受到了温州好友吴王不凡的宴请,在小尾羊火锅店品尝了丰盛的火锅大餐,席间与兔子、海风、二剪梅、严益峰及东道主等高谈阔论,相互敬酒、聊天、叙旧。又一次感受到了朋友的热情。自从参与网络管理以来,结识了不少网友,每到一处,总会受到热情的款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真好!
指手划脚
此次温州行,欣赏了5节高水平的展示课,使我受益匪浅,但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是相对的,再此姑且鸡蛋里挑一下骨头吧。
关于《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导入环节用时近9分钟,过长;从导入到实验求证之间教师直接出示了实验材料,衔接有些问题;酒精灯的点火用打火机而不用火柴,操作不当,属于实验操作不规范,应尽量避免,5年级的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应该了如指掌了,可能教师是为节省时间考虑吧,但此举非常不科学。
关于《谁先迎来黎明》一课:在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比较后,可结合当地(温州)的实际,进行比较,其实北京与温州同处一个时区,学生很容易接受;另外在教学时区时难度过大,下面听课的老师有些都迷糊,更不用说学生了。
关于《月相变化》一课:起先就叫学生画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情况,觉得不妥,难度过大,况且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必将存在,再把画好的月相贴在黑板上进行梳理比较,就很难达到目的,而且画的月相颜色对比也不够明显,导致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贴图。个人认为可以先剪好一些不同的月相纸片,叫学生根据时间排列,这样比较易于操作;在做模拟月相实验时,可在乒乓球下插一根牙签,便于学生更清晰的观察到月相的变化情况。
关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过于随意,举两个例子:在说到火山时,教师说“火山也是一种灾难”,此话不妥,应改为“火山喷发也是一种地球内部的运动”,还有在解释地球温度时,教师说“越往下去去,温度越高”,此话也存在明显错误,应改为“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
关于《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教师安排学生先自行造环形山,然后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个人认为这两个环节可以互换,先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模拟实验,这样的思路会更清晰。
当然,以上展示课无论从课的设计和目标的达成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特别是模拟实验的操作,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只是从一些细节上谈了自己的看法,只代表个人观点。
温州行,收获不仅在现场,更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很多东西正在慢慢的消化。期待着再次参加这样高水平的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6 23:41: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