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校际教研共同体活动专贴 [复制链接]

1#

萧山区校际教研共同体活动专贴

 

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科学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萧南四小教研共同体的成立为契机,整合四校学科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形成协作探索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专业素质高,协作精神强的科学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 组织学习《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修订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专著;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进一步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初步形成科学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活动是完全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异地学校师师之间构建了交流平台,使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所需的共享资源,为研究性学习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为各成员校上传学习成果、教育教研成果、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使网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将组织发动教师经常到探索博客网、浙江小学科学网、浙江小学科学论坛、萧山小学科学网等专业学习,并发表自己的文章和观点。鼓励教师在探索博客网建立个人博客,通过申请建立博客、来记录教学生涯的点点滴滴,如教学个案、教学故事、反思教学等为参与教师提供一种广泛交流的机会,把教师自己的记录和思考真实的链接于网络和大家一起分享,打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缩短了教师间的距离,更多的是它所带来的冲击,引领着一种方向,一种多向互动,真实平等,以人为本的对话。


(三)组织网络学习,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影响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各学校都建有计算机房,而且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区的小学科学网站已经成为区内外的知名网站,每天到网站访问的人数超过一千,有很多学生主动进入网站学习。网站目前的点击率已高达72万多人次。网站开辟有“学生天地”栏目。 “学生天地”栏目的开设,为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上“学生天地”在学生中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方案及成果、撰写小论文,在网上发表,部分优秀文章推荐到全国各少儿科技类杂志发表。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开展评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青年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以赛代练,通过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通过比武,使教师们相互开放教室的大门,互相评论,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增长实践智慧。


(五)加强中小衔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中的义桥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为中小衔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而义桥实验学校又与朝晖初中、贺知章学校、闻堰初中结成了湘南四校校际教研共同体,有了这个纽带,两个共同体可以联合开展活动,通过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中小学教师共同研讨等形式,加强中小学科学学科的衔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工作安排


200809月:制定共同体教研活动计划,组织发动科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200810月: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成立科学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00811月:开展中小衔接第一次教研活动;


200812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等的撰写;


200901月:期末复习研讨,校际教研活动学期总结汇报;


200903月:组织教师进行《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修订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


200904月:开展学生小论文评比,推荐优秀文章到各少儿类杂志发表;


200905月:开展青年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200906月:校际教研共同体学年活动总结。


 


 


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科学教研组


2008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2:35:5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科学“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萧南四小科学学科校际教研计划,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切实发挥“桥梁纽带”和“专业引领”的功能。通过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二.活动主题


科学中小衔接研讨


三.活动时间


11月下旬


四.活动地点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五.参加人员


区中小学科学教研员、湘南四校和萧南四小教研共同体学校科学教师各1人、南片中小学各校科学教师各1人。


六.活动计划


1.选择中小衔接研讨内容;


2.各校教研组根据选择内容预先准备理论资料;


3.召开活动前协商会议,确定活动议程及形式,确定上课教师(初中小学各1名教师上课);


4.上课教师备课,准备材料及课件;


5.打印装订活动资料集;


6.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初定活动议程及形式:


1)签到:上午830


2)主持人说明活动议程及要求(840——910


3)听课:第一节(920——1000)第二节(1015——1055


4)食堂用餐:(1110


5)交流与评课:(1220——1320


6)专题研讨:关于科学中小衔接问题(1330——1500


7.后续活动:主办单位撰写活动报道;与会老师撰写活动感想及主题观点,在萧山小学科学网上发表。


 


 


萧南四小校际教研共同体科学组


20089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不错,活动多多,科学越来越兴旺!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4#

 

 《中国教育报》20089265


在教研共同体中寻找支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何树德


实施新课程关键靠教师。当前,广大教师正面临着新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任务,因此,关注教师的成长已经成了广受关注的话题.


开放的教学理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思维导出了教学研究的新形式。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更加追求实效性,大家都想通过教研活动来寻求自身的生长点。近年来,我区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就出现了“教研共同体”这一新团体。教研共同体打破了学校的界限,由教师自愿建组,自定研究内容、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形式。教研共同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建立综合教研组的单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的自主性和研究的针对性,激活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教研共同体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为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识,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教研新途径,通过共同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整合区域性优势教育资源,推动全体教师的个性发展。


教研共同体的组成形式多样。有强强联手、就近组合、区间组合、同主题组合……总之,只要能促进专业成长、体现个人生命活力,就是可行的。


教研共同体的活动内容丰富、全面。共同体的活动包括说课、听课、评课,学理论谈心得,做课堂实录,研究实验改进,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讨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发布个人教学观点,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增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意识、发表意识与合作意识。


教研共同体有交流、展示的大舞台。为了给共同体教师提供参与教研、交流观点、开展互动的平台,我区于2004年初建立了“萧山小学科学网”,实现了教研活动网上直播、短信即时互动、网上论坛即时互动、QQ群在线研讨等教研方式,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扩大了影响面。“学科网站”、“网上教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体现了团队力量。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学研究活动的人气,激发了教师主动表达的欲望,促进了同事之间智慧的碰撞,也显示了广大教师潜在的力量。近年来,我区“强强联手共同体”的骨干教师多次承担了杭州地区科学新课程培训中的教材分析、研究课任务;在浙江省“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全省“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省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小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等活动中频频获奖。多个教研共同体中的教师在全国第六届优秀自制教具展评、全国科学教师教学论文评比、自制教学软件评比等活动中连连获奖,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共同体的教师们收获了“学习改变命运,交流汇聚力量,拼搏赢得地位”的切身体会。


教研共同体是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展示的是教师的个性和才华,体现的是教师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它与学校原来的教研组并存共进,需要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

有这样一个支点,何愁不撬起萧山的科学教学!学习中!
TOP
6#

 


相互补台 好戏连台


——教研活动之感想


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李国兴


小学科学比之于语文、数学来说,它是一门小学科,在校内搞教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三年前教研员老师提出了“校际教研共同体的构想”,我们瓜沥镇辅导学校下属的任伯年小学、瓜沥二小、瓜沥三小、大园中心小学、明德学校这五所小学联合成立了小学科学教研共同体。教研活动如同搭台戏,我们有教研员做靠山、有学校领导做后台,有共同体成员相互搭台,轮流坐赃,轮换唱戏,好戏连台。


一、后台稳


每次教研活动,承办学校校长总是说:“你们来好了,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参与学校的校长总是说:“你去好了!”学校领导成了我们搭台唱戏的坚强后台,有了这样一个后台,我们就可以稳稳地搭台唱戏。


1017我们在明德学校举行“关注常态 追求实效”的区级教研活动,明德学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学校为我们的教研活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是我们得寸进尺,要求校长徐铁强给听课教师做一个简短的讲座,校长给我们讲了明德的文化立校、明德的团队精神、明德的特色教育……其中让听课者最难忘的一句话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统统垮台”,细细体味此言,感触颇深,盗版成了本文的标题。


每次我们一个电话联系在这所学校搞教研活动,总务处为我们准备茶水、饭菜,教导处为我们调课、调班,一些与科学课无关的任课教师,也为我们的教研活动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事后我们一掸屁股就走了,给承办学校添了不少麻烦,我们感谢学校、感谢领导、感老师们。


二、支持力


我们有教研员老师做依靠心里就踏实,教研活动中一些难以把握的课堂环节,一些有争议问题,一些教材中的纰漏……由教研员帮我们来化解。他因车祸腿部骨折,腿骨上至今还打着不锈钢螺钉,但是无论在大园中心小学、任伯年小学还是瓜沥三小,老师都坚持上楼下楼听课指导,而且每节试教课都到场听课。那么多次教研活动的试教课,他没有空出一节。正因为有了教研员的全力支持,才有了我们频频出彩的公开课。


三、弟兄好


我们有一帮好兄弟,在我们这个教研共同体的圈子里,几乎没有一位科学专职教师,语文兼科学、数学兼科学、体育兼科学、中层兼科学等等,无论年长年少、无论领导教师大家平起平坐,阿狗阿猫可以随便叫。回想几年前学校教导处把教研活动分到教研组,教研组很难落实到教师个人,现在只要电话一碰头,一个学期的教研活动马上可以敲定。为了便于联系交流,有的教师把电话卡换成了免接听卡、改成了校园网,即使不搞大场面的公开教研活动,电话、网络也成了热线,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作品上送……我们相互议相互磨,无论谁唱主角,大家都快言快语、毫不留情。合谋一堂公开课,我们磨得最多的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人的智慧有限,几个人在一起畅所欲言,思想碰撞、智慧叠加,往往能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从教案的第一稿出来到最后定稿,要改动十多次,有时一个课堂的引入就改五六次。有了这样一帮兄弟相互搭台,即使是教龄只有半年的新教师也敢承担区级公开课。近年来,我们共同体中的教师在区级教研活动中频频亮相,在参加区市级的优质课、教学论文中多有获奖,教师、学生在专业教学杂志上也有论文发表。


在我们的教研共同体里,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后台,有教研员的支持,有一帮好兄弟相互搭台,组织者不忙、承办者不乱、上台者不慌、参与者不冷,共唱小学科学校际教研这台好戏。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

 

陈斌是参加工作才一个半月的新教师,是科学专职教师。参加了在明德学校举行的区级教研活动后,即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写得很实在,直话直说,这很好。


参加明德活动的感受


萧山区城东小学  


1017,“关注常态,追求有效”教研活动在明德学校举行。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不断参加公开课的评课,不断从教研活动中吸取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下谈谈我这3节公开课的理解。


徐维键老师《光与影》这节课,整体拿捏得相当出色,他从手影节目引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做了铺垫。老师在实验过程中非常注重猜测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实验都让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再实验论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边思考边实验的能力。此外,老师还对书本实验进行了一些小改动:把不同位置的光源用字母标记,这样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不同位置光源对物体影子的影响。


沈晓烽老师《测量力的大小》同样也是通过实验来贯穿整节课,上得比较平稳。在“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上,学生不能正确说出结论,我想最好是可以引导一下,如果是直接用PPT显示,学生难免印象不深。在课堂是有个小插曲:其他学生用的都是量程为10N的弹簧秤,而有一个学生的是5N弹簧秤,所以在计算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力时产生了分歧,如果这个环节利用起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两者不同,甚至是更深入地去讲解弹簧秤的制作原理,那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沈建国老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一节比较生动的课。老师教态很好,亲切、稳重,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这节课的实验思考性很强,比如怎样使尺子和橡筋发声,怎样确定钢碗在振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整节课通过实验来引导出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这节课非常充实。


3节公开课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让我知道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徐维键老师的手电筒、纸屏;沈晓烽老师的自制橡筋测力计;沈建国老师的鼓、绿豆、扬声器等等,没有这些东西这3节课就无法上了,而这些器材都是需要老师自己去购买,去加工才能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可能最难的不是如何把课设计好,而是如何把实验器材准备好。


以上是我的对这3节课的浅见,有欠妥的地方请老师们多加指教,谢谢!


2008.10.20.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8#

 

执教“光与影”一课的随思


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 徐维键


“匆匆”一词,是我对于本次公开课的第一感觉。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早就备好了课,但经过十一长假的休息,课文的内容已经差不多遗忘了。十一长假后,又赶着去绍兴进行了科技教师创新思想的培训,在培训时接到通知说教研员周五要来听试教课,培训结束回到家已是周四傍晚,于是匆匆准备试教课的课件、实验材料等等。


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一堂粗糙的试教课在教研员面前匆匆的展示,虽然教研员没有多少批评的言谈,尽是鼓励的话语,但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堂课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课后又查阅了资料,对课堂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于是有了1017日的课堂版本。接下来谈一下对于本节课的理解以及教后的随想。


第一、在上课导入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是公开课,学生进教室一定比较早,如何让学生比较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等待课的开始,我采用了让学生欣赏手影表演(2007年春晚的一个节目),由于本人的电脑水平有限,下载播放发现图像和声音步调不一致,所以采用网络直播的方法,这样简单的解决了上课前的等待时间。事实证明这样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另一方面教师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和学生套近乎,联络感情,试想短短几分钟的谈话师生间是不可能有什么感情产生的。


第二、对于教材的分析不要太细化。不要太细化是说对于教材有时宜采用模糊化的教学。比如刚开始教学设计时,我考虑的是比较全面的,对于光源讲解到了“必须自己能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等,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被搞糊涂了,“电灯、蜡烛等现在没有发光,到底是不是光源?”所以后来采用了稍微模糊的教学法,对于光源只讲到能自己发光就点到为止了。


第三、教学准备注意细节。不要太细化不是说不要注重教学细节,教学的细节还是要注意的,比如在教室的布置时,我尽量将教室布置的如同黑夜一般。而且学生用的小手电采用的是有8个LED灯,这样小手电本身几乎没有影子产生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实验记录表中也将手电筒标上了序号,这样学生在实验猜测以及汇报中只要说出序号即可,不会出现“这个电筒、那个电筒”这样的模糊汇报。


第四、教师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及时的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在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对于课堂的纪律的把握也应该好好的进行一下研究。


以上几点仅是根据课后的一些感想匆匆所写的粗浅一些心得体会。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