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未成年人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立项
通 知
全国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的学校、教科研机构:
《尊重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在“九五”、“十五”期间的研究中先后选择“以尊重为突破口”、“以尊重为价值导向”进行了为期12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该项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享有盛誉的专家对课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九五”结题专家鉴定:“以尊重为切入点,探索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其选题角度新、立意高,具有开拓性和时代性。”“丰富了道德教育的载体,拓展了德育的内容。这种打动人心的教育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提供了新鲜和有价值的参照。”“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以陶西平同志为组长,由北京市社科联、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北京教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十五”结题鉴定组。鉴定组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提出的“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作为道德标准。”充分肯定了课题提出的“培养现代人格素质最根本的是‘尊重个性发展,培养规则意识’。”专家鉴定:“课题充分考虑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定位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更准确,更集中。” “整个研究既突出了核心内容,又很好地把握住了实践研究的根本目的:在研究中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在研究中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在“九五”、“十五”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继续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申请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未成年人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编号:FEB070289)。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05至2014年定为联合国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8月制定了《联合国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十年的国际实施方案》,从2005年4月开始实施。
“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价值观的教育,核心价值就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世纪全球的教育目标,教育有了新的功能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又开始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联合国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十年的国际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人的因素已经普遍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将“尊重变为行动”,即将尊重这个概念落到具体的行为中,换句话说,尊重作为核心价值只有通过行为的改变才能落实下来。因此,“十一五” 的研究是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相互关系中,体现尊重意识的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培养未成年人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的总顾问陶西平同志说:“从长远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是教育,这就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全方位地渗透到教育活动之中,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以建设一个面向所有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更加可持续的、公正的社会。”
陶西平同志还说:“‘尊重’为人的素质和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意义。我们应当将尊重教育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观念的转变,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环境的建设和评价的完善,使尊重教育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
我们希望更多的学校参与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必须将明天看作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一天,否则明天将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顾问组、研究组和秘书处。
有意致力于此项研究的学校和单位,请在详细阅读附件后联系我们,
陈杰 13581686819
《培养未成年人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总课题组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