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定海区小科青研社组织了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线上复习教学观摩课,分别是沈老师的三上《天气》单元和鲁老师的五上《健康生活》单元。
沈老师以“建立校园气象站,当个小小气象员”为情境,创设驱动性任务:如何填写工作手册(即单元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对气温、降水量、云、风这四个气象特征的思考。而且沈老师从扶到放,以气温为例引导学生可以从工具、测量方法这些方面进行整理,给学生铺设了思维导图的框架,搭建了初步的学习支架,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实用,降低了他们整理思维导图的难度,学生也会模仿着去这样整理。接下来就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边整理边自主选择所需工具进行场景重现,这其实也是具身学习,从活动、实践、具体材料中唤醒学生脑海的记忆。在工作手册的汇报交流环节中,沈老师对于生生互动引导的非常到位,例如你们有补充吗?其他小组有意见吗?要提问吗?当没有小组来提问,学生的思维受限时,老师及时补充,进行深度挖掘。同时每一组汇报后,沈老师及时给与评价,既表扬了汇报小组的优点,又鼓励了各个发言补充的小组,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在后面内容的交流积极性。最后以气象播报员这种喜闻乐见的具有挑战性的形式,让学生来播报天气,来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应用,从情感态度上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气象预报。
所以整节课,沈老师有真实的情境创设,有问题驱动,有任务主线,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学会迁移应用,既整理了单元思维导图,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鲁老师则在课前展示了几张优秀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观察优点,学生概况的非常到位:如有一个中心,往外延伸;简便、容易看懂;有适量图画和文字;有主题、小标题、分类层级等。
然后鲁老师通过出示教材单元目录,师生共同共同梳理出本单元的基本框架,但是个人觉得“结构与功能”这个板贴出示的有些过早。后面鲁老师花了15分钟大块的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思维导图,并用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推选出最好的一张,并强调可以对它进行补充,以及明确小组介绍时的分工。那这些关键问题,我认为可以PPT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最后在小组汇报交流环节,生生互动的并不是很深入。很多学生都关注在情绪管理和健康计划上,而对本单元的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并没有充分展开。
基于此,我认为,复习课整理思维导图不能只是停留在为画思维导图而画,可以借鉴沈老师的项目化学习,在鲁老师的《健康生活》单元复习中,是否也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如某位同学出现了这样几个病症(分别指向运动、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和情绪管理问题)请你们来当健康专家,给这位病人来诊断一下,到底是哪个系统出了问题?并向这位病人描述这些系统涉及了哪些结构,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功能?(即思维导图的整理过程,期间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模拟演示)。然后学习医生开方子,告诉这个病人需要今后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保护我们的身体的这些系统和情绪管理?(即健康计划)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具体执行起来,还需要看学情进行调整。
所以我认为,单元复习课,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整理思维导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