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02陈建秋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1#
202202陈建秋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202陈建秋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 (, 下载次数:408)
分享 转发
TOP
2#

小学科学年级册教学计划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本册“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四个单元的设计,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探究实践的主题,通过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注重对比实验在不同年段的进阶安排,四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在实验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入,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共7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与上一版的“浮力”单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造船技术经历了材料、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开展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体会技术与工程的思维特点。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先从宏观方面入手,介绍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以及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学生经常接触的水资源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最后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导向,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答辩现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几个环境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四单元“热”从观察水温的变化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观察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建构热与物体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热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构这些主要概念。

二、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学生已经历过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的观察、认识、研究活动对于生物与环境的联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比较零散、模糊。在实践研究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公平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等。学生将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探究技能,发展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他们还将学习使用图示的方法梳理较为复杂的生物关系。此外,他们还将经历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实践活动,这些都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船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学生一般都有所了解,也十分感兴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不再强调“浮力”概念,也不再具体研究浮力、重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因此本单元将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情景化、真实化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社会需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一个个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五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已有一定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部分学生还可能参与过一些环保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研究每天都在接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四单元“热”在小学五年级,让学生探究“热”,主要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热现象。例如,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上述内容的学习,关键在于实验探究。他们需要在科学规范的实验中,观察与交流热传递的现象,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

单元教学目标

(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

4)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

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

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

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

3)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

4)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2)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

3)船由船舱、船舵、龙骨等多个系统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

4)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都可以制造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5)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6)一个人工产品的完成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技术与工程过程。

7)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船的技术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2.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船的形状、结构与阻力、载重量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2)探索用多种沉浮材料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尝试将情景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设计、制作、评测与完善等过程,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学习方式,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

4)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工程实验典型过程。

5)能根据问题或要求进行设计,并按设计方案制作或改进小船。

6)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标准的小船,并不断完善它的性能。

3.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船的发展史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在设计制作船的活动中,体验“做”的成功和乐趣,激发运用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综合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3)在设计制作一艘小船的活动中,建立质量和成本等意识。

4)能够根据任务要求,从资源可行性、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开展评估活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

2)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3)感受到技术与工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与科学具有同等价值和地位,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我们面临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

3)淡水资源很紧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淡水,而新技术能帮助我们节约用水。

4)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定要进行垃圾分类。

5)要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

6)资源宝贵,要节约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7)实际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我们可以努力改善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2.科学探究目标

1)列举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交流讨论,分析哪些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分析。

3)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并与同学交流。

4)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5)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6)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到地球家园环境的珍贵。

2)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3)关注垃圾的处理、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4)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的习惯。

5)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习惯。

6)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7)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新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新能源更加绿色环保。

(四)第四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1)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

2)温度变化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温度变化形成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

4)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

5)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

7)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8)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9)不同物体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1)多种因素影响了热传递,确定这些因素应用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12)保温技术、散热技术不断地发展,并应用在各种产品上。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各种热现象中的温度变化。

2)尝试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借助以温度计、感温纸带、感温粉末等材料,采用重复测试等方式来搜集热传递的相关证据。

4)能运用箭头、图画、符号等来记录热传递的方向。

5)能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6)能获取多个证据支持研究的观点,尝试利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7)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8)能有效开展热传递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9)能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10)能合乎规范地开展传热实验,知道交流科学探究需要经历一定的有序步骤,并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

11)能根据热传递的原理创作保温杯,尝试自主设计开发产品,并在研究后改进产品。

3.科学态度目标

1)亲历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的研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2)讨论热传递的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3)感受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4)体验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

5)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

6)养成运用探究的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

7)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8)知道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调查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描述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是应用了科学的规律。

3)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4)讨论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5)了解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研究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6)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7)认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考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落实实验材料,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收集和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进度表

本册每个单元各有7个教学内容,共计28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7课时加上单元学习总结,每个单元需10课时,四个单元需40课时,期末复习一般需10课时,初步估计一学期需50课时左右

周次

起止日期

预定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备注

1

2.13-2.19

始业教育课

 

2

2.20-2.26

1-1种子发芽实验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机动

 

3

2.27-3.5

1-3绿豆苗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1-5当环境改变了

 

4

3.6-3.12

1-6食物链和食物网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机动

 

5

3.13-3.19

第一单元学习总结

2-1船的历史

2-2用浮的材料造船

 

6

3.20-3.26

2-3用沉的材料造船

2-4增加船的载重量

机动

 

7

3.27-4.2

2-5给船装上动力

2-6设计我们的小船

2-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8

4.3-4.9

第二单元学习总结

期中学习评价

机动

 

9

4.10-4.16

3-1地球——宇宙的奇迹

3-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3-3珍惜水资源

 

10

4.17-4.23

3-4解决垃圾问题

机动

3-5合理利用能源

 

11

4.24-4.30

3-6让资源再生

3-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第三单元学习总结

 

12

5.1-5.7

五一节放假

 

13

5.8-5.14

4-1温度与水的变化

4-2水的蒸发和凝结

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4

5.15-5.21

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机动

4-5热在水中的传递

 

15

5.22-5.28

4-6哪个传热快

4-7做个保温杯

机动

 

16

5.29-6.4

第四单元学习总结

期末复习

 

17

6.5-6.11

期末复习

 

18

6.12-6.18

期末复习

 

19

6.19-6.25

期末学习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TOP
3#

全部收下,好好参考一下
TOP
4#

动作好快,下载学习!
TOP
5#

先睹为快,
TOP
6#

动作真快,感谢分享。
TOP
7#

好迅速啊,开学初非常需要这些资源 ,感谢分享。
TOP
8#

感谢陈老师的分享,刚好开学需要!
TOP
9#

感谢陈老师的分享,全力下载,收藏
TOP
10#

感谢陈老师的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