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一)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
1认识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
比较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和解暗箱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方法。 |
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
1.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
1.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
1.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
1.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
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
1.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
2.提出问题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
·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
2.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
|
3.猜想与假设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前,先 让学生假设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然后对给出的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 |
3.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
4.制定计划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
|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
|
5.观察、实验、制作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
·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
5.2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 文字表达。 |
·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
5.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
·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作记录。 |
5.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
·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发条件对比实验等。 |
5.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
5.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
5.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
6.搜集整理信息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6.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
6.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
·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 |
7.思考与结论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7.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
7.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
7.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
8.表达与交流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8.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
|
8.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
|
8.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
|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对待科学学习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想知道,爱提问。 |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 ·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
1.2 喜欢大胆想象。 |
|
1.3 尊重证据。 |
·讨论外星人的存在是科学的假设还是科学的结论。 ·讨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 |
1.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
·如观察月相、培育花卉、饲养小动物等。 |
1.5 愿意合作与交流。 |
·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体验合作的愉快。 |
1.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
2.对待科学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
·猜测10年以后会有哪些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搜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
2.2 不迷信权威。 |
3.对待自然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
·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广场鸽、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建立野生动物园等问题。 |
3.2 珍爱生命。 |
·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 ·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 |
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
·参加欣赏、赞美家乡美的活动。 ·用图画、诗歌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
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
·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
4.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
·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的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调查工厂、农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例。 |
4.3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
·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一次性塑料袋,估算 ·其对本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 |
三、生命世界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 ,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整合学 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二)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
1.多样的生物
(1)多样的生物之一:常见的植物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
·在校园内为树木挂标牌。
·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说出它们的一些典型
·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 |
1.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珍稀植物。
·调查当地近年来新出现的食用植物品种 |
1.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参观植物园,观看图片、多媒体资料。
·在教室里布置生物角。进行插花评比。 |
1.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
|
(2)多样的生物之二:常见的动物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
·参观动物园,观看各种媒体资料,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类。 |
2.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
|
2.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
2.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
·举办动物种类图片展,观看多媒体资料。 |
2.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
|
2.6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展保护动物的宣传活动。 |
(3)多样的生物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 |
1.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来认识动物的一生。 |
1.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
·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
·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 |
2.生命的共同特征
(1)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动植物的一生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 |
1.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来认识动物的一生。 |
1.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
·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
·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 |
(2)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
·广泛查找各种生物不同生殖方式的资料来验证生物具有繁殖的特性。 |
2.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
·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
2.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
·收集有关人工授粉、杂交水稻、无籽西瓜、克隆等资料。 ·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 |
(3)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三: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
·观察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
3.2 探究根、茎的作用。 |
|
3.3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
|
3.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 |
(4)生命的共同特征之四:生物的基本需求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
·做根毛吸收水分、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
4.2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
4.3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
·进行一些探究活动,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 ·讨论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干什么 |
4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
·讨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 |
(5)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五:遗传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5.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
|
5.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
·举例说明一些生物的遗传现象。 |
3.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之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
1.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
·尝试画出所观察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猜测它的生活习性。 |
1.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
|
1.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1.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
·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
|
1.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
·搜集这方面的具体事例,例如鱼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 ·调查植物、动物是如何过冬的,从具体事实中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
·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
1.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 的生存。 |
·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讨论人类保护自 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 |
(2)生物与环境之二:进化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
·阅读介绍达尔文的书籍,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
2.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
|
2.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探讨生命起源、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关 进化的问题。 |
4.健康生活
(1)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
·会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午餐食谱。 |
1.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
1.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
·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始,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 、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
1.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
|
1.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
1.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
|
1.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 |
|
(2)健康生活之二:生长发育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
·可以联系植物、动物方面的情况,作出比较。 |
2.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
·测量统计全班同学身高、体重数据,并作分析。 |
2.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
·分男女同学讨论对青春期的认识和注意事项。 |
(3)健康生活之三:良好生活习惯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
·从用药、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讨论人们如何克服这些影响。 |
3.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制定自己的作息计划。 |
3.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
·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 。 |
四、物质世界
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物质世界"这部分的学习将带领小学生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
"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一)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二)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
1.物体与物质
(1)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 加以描述。 |
·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如哪个重? 哪些是透明的? |
1.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 |
1.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 温度),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
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
|
(2)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 物体进行分类。 |
|
2.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 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
·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根据是什么? |
2.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 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
·调查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
(3)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 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
|
3.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 ·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 |
3.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 ·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 |
(4)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
·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 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一次小展览。 |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
·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 ·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
2.运动与力
(1) 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
·游戏:我在哪里?(根据相对于不同物体或人的情况描述自己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 |
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分组进行合作测量,如测量一个玩具汽车的运动。 |
1.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
·描述一个玩具汽车不同时刻的位置、运动方向和快慢。 |
(2)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
|
2.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
|
(3)运动与力之三:简单机械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
|
3.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 齿轮、滑轮等。 |
|
3.能量的表现形式
(1)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
·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
1.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
·制作土电话,或做实验,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判断在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
1.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
·提出在公共场所防止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讨论对各种声音的感受以及减小噪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轻声关门,不要大声喧哗,在吵闹场所捂耳朵等。 |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
·举例说明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2.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
|
2.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
·解释棉被为什么既能保暖又能防止冰糕融化。 ·调查材料的导热性能。 |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
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
3.3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
·做彩虹实验 |
(4)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
·调查家用电器,说明各种家用电器的用途。 |
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 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
·分组实验,用干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连接电路,并能演示开关的作用。 |
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
|
(5)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五:磁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5.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
·制作指南针 |
5.2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
·做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
(6)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六:能量的转换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6.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 形式。 |
·列举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生命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中所涉及的能量。 ·说出一些常见物体工作时需要什么形式的能量,输出什么形式的能量。 |
6.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讨论各种能量转化的例子,如电灯、电热器、电磁铁、电话、电动机、电池等。 |
五、地球与宇宙
在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地球与宇宙还包括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
(一)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

(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
1.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地球的概貌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
·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
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
·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 |
1.3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
|
1.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
|
1.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
|
(2)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
·将各种不同的石头混在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2.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
·观看矿石及其提炼物的标本。 |
2.3 知道土壤的构成。 |
|
2.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
·种植豆类或洋葱,考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
2.5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
·编一份尽可能多地描述岩石用处的手抄报。 ·调查沙在建筑中的作用。 ·观看滥采岩石、滥施化肥、乱砍树木、滥埋垃圾的录像资料。 ·讨论保护岩石、沙、土壤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相对照。 |
(3)地球的物质之二:水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
·观看地形地球仪。 ·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 ·调查所生活的地区饮用水的来源情况。 |
3.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
3.3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
·讨论如果没有水,世界会是怎样的。 ·观看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及枯黄庄稼的照片。 |
3.4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
·观赏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的影像图片。 |
3.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
·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量。 ·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如废水、垃圾、清洁剂等)。 |
(4)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自行设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
4.2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收集资料,交流分享。 |
4.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体验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
·观看月球及其他行星上的环形山,猜测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
4.4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
·讨论保护大气层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进行对照。 |
2.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 等)。 |
·讨论天气预报术语的含义;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 |
1.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
·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一天、一周、一月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交流有关发现。 |
1.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
·观察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雨或雪的成因。 |
1.4 探究风的成因。 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
|
1.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
·讨论某大型运动会的时间安排。 |
1.6 欣赏美丽的天气。 |
·观察并绘制有关天气的图画;欣赏有关天气的美文;找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
1.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
|
1.8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
·讨论最喜欢的天气;讨论谁最关心天气。 ·观看灾害性天气的图片或影片录像。 |
(2)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地球在自转。 |
2.2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
·搜集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和哥白尼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
2.3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
·观察花草、昆虫、家畜、家禽的昼夜行为变化。 |
(3)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
·展示对某些山地的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 ·观看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猜测两板块以前可能的情况。 |
3.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
·模拟火山实验,如加热用厚土豆泥覆盖的番茄酱,直至番茄酱喷出。 |
3.3了解地震的现象。 |
·观看溶洞、石蘑菇的图片,猜测其形成原因。 ·讨论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模拟避震演习。 |
3.4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
·做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 ·观看鹅卵石、钟乳石图片,猜测其形成原因。 ·用沙盘、喷壶模拟雨水冲刷、河流搬运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
3.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
·查阅有关资料或访问当地老人,了解居住地地表的人为变化。 |
(4)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4.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搜集受季节影响的动植物资料,用各种方式(如绘画、撰文、歌唱、图片剪贴)表达并交流 |
4.2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
3.天空中的星体
(1)天空中的星体之一:太阳和月球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1.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
·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并加以比较。 |
1.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查找有关太阳能的资料。 |
1.3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
|
1.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
|
1.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
|
1.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
|
1.7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
·查找各种资料,分专题向同学展示有关月球的各种知识。 |
1.8 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
·假想到月球旅行需带的物品和可能看到的现象。 |
(2)天空中的星体之二: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2.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
·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用各色大小不一的橡皮泥排出行星的位置。 |
2.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
|
2.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
·观看夏夜的银河系或有关银河系及宇宙的录像。 ·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
(3)天空中的星体之三:探索宇宙的历史
具体内容标准 |
活动建议 |
3.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
·搜集资料,交流讨论。 |
3.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
·搜集并交流探测宇宙奥秘的工具及其功能的有关信息。 |
3.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
·搜集有关宇航员的图片或邮票,与同学交流或分享。 ·观看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录像片。 |
3.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
·为我国载人飞船设计太空实验项目。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1 12:32: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