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研修促进个人成长
绍兴市上虞区夹塘小学 余沁
17年入职,18年开始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如今已有4个年头。入职时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入职第二年开始接触科学教学,可谓对科教一窍不通。区内培训时,遇到上虞小学科学教研员朱钻飚老师,加入了朱老师组织的“上虞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朱老师的倾力推荐下,才有缘与我们这个 “每月研修”相遇,逐渐入门科教。
这个让我跟每月研修结缘的“共同体” 有着一个极其“硬核”措施:
那就是,倡议共同体的成员每月按时参加cctalk每月研修,研修结束由专人统计参与名单并公布。我呢,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用来保存这些能证明我参加过研修的证据。如图:
上图中的每一张表格都是每次研修结束后,上虞的李煜鋆老师和倪华东老师根据cctalk发言公屏发过的言来统计的与会名单集。两位老师甚至还会记录每位上虞老师的发言次数,以期评出该次网研的“发言达人”。真是,组织者良苦用心,统计者吃苦耐劳,参与者认真响应。细数一下,我从2018年3月开始参加第一次研修,至最近一次2021年8月的研修,这期间组织的42期,一共参与收看了40期。可以说,每月研修是我每月的“必修作业”。
一、走上科学之路,产生情感共鸣
这40期的研修,让我从中学到很多,成长许多。首先想说说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的一期——陈荣林老师分享《我的科学之路》那一期。陈荣林老师的不少经历和我很相似——
陈老师是:从1996年开始从教,那时他是个一名完小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在之后的岁月中,由于学校缺科学老师,他成为了科学老师。我呢,是:2017年新入职的教师,也是一名完小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由于学校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我便兼任科学教学。 陈老师说自己是在错误的时间 遇到了对的人——他30几岁去培训科学,遇到了喻伯军老师,意外获得喻老师对他评课观点的认可,收获了信心,得到了珍贵的礼物——喻老师的一本签名书。并在之后的成长之路上,不断得到喻老师的鼓励。由此,有了他现在的模样。我呢,说自己是在蒙圈的时间 遇到了对的人,18年1月3日我第一次参加科学培训(因学校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便派我去),看到了朱钻飚老师,意外获得朱老师对我培训时认真做听课笔记的表扬,得到了珍贵的礼物——朱老师赠与的、喻老师签名的《以大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谁曾想,我与科学的缘分从此结下,参加科学的培训越来越多,参加科学的比赛越来越多,获得的科学上的奖项也越来越多。
二、汲取论文经验,获得越级提升
每月研修,渐渐成长,这成长在我“写论文”的水平上有着显著的体现。
入职前几年我一直积极参与攥写征文、论文,但除了获得过一次征文一等奖,其他都是二三等奖,尤其论文最高也只有区二等奖。我很疑惑,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论文。直到19年9月15日,听了章荣华《我的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仿佛一下子掌握了“论文密码”
1.“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章老师的一句“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简直醍醐灌顶。只有扎根课堂的论文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论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是做出来!尤其是科学论文,离不开探究。在真实的探究中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品及表现情况,以此为基础找寻科教的改进之道、落实课改的新理念。
得此“锦囊妙计”,在课堂内外我总是留意学生感兴趣的事,然后结合现象组织探究,与学生一起解密。举个例子:
有次校园晨跑,一个学生激动地对我说他发现了彩虹!我想当然地 以为是雨后天上的彩虹。抬头望天自然没瞧见。学生补充,彩虹是在操场的地面上。我又以为是雨后,残存的雨水融合汽油引起的。等到晨跑结束,被学生带到他们发现“彩虹”的地方,被指出“彩虹是蜘蛛丝,好多好多蜘蛛丝!”我当时看着,感觉特别神奇,一时也不知是什么原理,就查找资料、询问专家教师,并把收获所得转教给学生。事后,我将这次“蜘蛛丝彩虹”案例改写成一篇教育征文,果然获得区级一等奖的成绩。
2.“带着论文主题去听课上课”
前面说到,论文主题从实践探究中产生。一篇好的论文一定不止一个能作证观点的案例,案例从哪里来?章老师言:从你的听课、上课的过程中来。于是在那之后,我在听课的时候就会关注这个老师呈现的课例是否有与我论文主题相符的教学环节、教育手段,如果没有,换做是我,我会怎样融合论文主题地去上这节课。我发现,当我带着这样的“任务”去听课,听课变得有针对性了,我的论文可用案例也在其过程得到不断丰盈。
3.“打磨文章是很重要的!”
文章写完并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不断打磨。比如“小标题”就很有提炼空间,审视自己每个层级的小标题是否简洁,是否做到了字数一致、语言表达秩序一致。做到这点,文章结构看着会有一种美感。真没想到,论文不止讲究文采,还会透出“美感”。再看看文章中的案例是否只有“故事”这一光杆司令,将案例写入论文中的时候最好采用“导语+案例+点评”的模式。确实,案例不是观点,演绎论文需要“观点+案例”。又没想到,论文是有“公式的”。
听了章老师分享,“论文”这个概念在我脑中不再是一团乱线,开始呈现清晰的结构,论文开始变得有章可循。
三、聆听数家讲坛,领悟上课技巧
如果说章荣华老师的讲座提升了我写作的能力,更有其他众多老师的讲座扎实了我的上课理论。江美华老师带我领略了科学史指引下的科学课;汪诘老师带我欣赏了科学思维火花迸发的科学课;陈素平老师带我进行了项目化学习式的科学课,更使科学这一单一学科融汇了更多学科,达成跨学科教育。
我深感,每月一次、全国各地的老师借助cctalk软件不吝己见,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分享给我们,使我足不出户便拥有了众多听讲座学习的机会,实属幸运。这每一次每一次网络研修都似一座巨大的宝藏,让我每听一次就能收藏一颗闪耀的珍珠。希望,自己在今年的网络研修中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