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廓还是耳郭?小学科学课本有没有写错?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耳廓还是耳郭?小学科学课本有没有写错?



        这两天正是期末复习冲刺的紧要关头,不少家长抓住最后的时机给娃查错题、纠错字。杭州一位家长联系上小狮妹,说孩子期末模拟卷中的一道题让她“有点不服”!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道科学探究简答题,题目用卡通图片模拟了声音传播到人耳的过程,要求在相应位置标出人耳的构造。在代表外耳的位置,王女士的儿子写上了“耳廓”,却被老师用红笔圈了出来。儿子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把正确答案“耳郭”订正在一旁。
“写‘耳廓’居然要被扣分?!”王女士翻出了孩子的科学书,在这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中,第一单元第四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中,用图例的形式标明:人的外耳是由外耳道和“耳郭”组成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1-01-30 09:19:22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2/5/28 20:00:0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说‘耳廓’啊,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耳郭’的说法!你觉得是不是错别字?”王女士较起了真,又找出最新版的《新华字典》,“《新华字典》里没有‘耳郭’,只有‘耳廓’!”

为求结果准确,王女士又去查了百度百科、《辞海》,甚至是医学科学杂志。百度百科显示“耳郭”即“耳廓”,《辞海》中显示是“耳郭”,一些医学杂志中有用到“耳廓”,也有用到“耳郭”。


这下王女士彻底混乱了,难道“耳廓”和“耳郭”可以通用?那孩子答题时写了“耳廓”,是不是不应该算错误呢?“倒也不是试卷上一分两分的事情,万一是教材的错误,这个问题要是搞清楚了,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1-01-30 09:22:34
TOP
3#

王女士的较真精神感染了小狮妹,于是特意跑去新华书店买来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发现“郭”有三个释义:一是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如城郭、东郭等,大家常说的“东郭先生”,其实是指住在城墙东面的人,而不是姓郭的人;第二个释义是“物体周围的边或框”,在这个释义中,就有“耳郭”一词;第三个释义就是姓氏“郭”了。


同时,在“耳”字的释义中,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还画出了人的耳朵结构图,图中标明——“耳郭”包含了耳轮、耳屏、耳垂这三部分。对于“耳郭”一词也有明确的解释——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1-01-30 09:24:38
TOP
4#

“耳郭”即“耳廓”,

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很用心,学生也会发现很多类似的问题。老师更应该阅读积累
TOP
5#

王女士也向孩子的科学任课老师进行了求证,老师的答复是这样的——

原先的教材“耳廓”和“耳郭”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今年新教材改版之后,书本上只有“耳郭”,老师们阅卷出题都是以书本和教学大纲为准,如果改卷老师严格按照教材批改的话,写成“耳廓”是要扣分的。
TOP
6#

对于这一说法,小狮妹采访的另一位科学老师也表示了认同:“这一届四年级是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之前的老教材一直叫‘耳廓’。也许是新教材发现这个词不够规范,才做出了这个修改。”
同时,这位科学老师认为,不管是叫“耳廓”还是“耳郭”,这个问题不涉及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问题上。“不过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这样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TOP
7#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钟小勇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耳郭”和“耳廓”两者都是规范的,可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样处理,而且现实生活中都可见到用例。
“不过细究一下,‘耳郭’和‘耳廓’意思上还是有些微差异。‘耳郭’范围更大,包括耳轮、耳屏和耳垂;而‘廓’有一个意思是物体的外缘,‘耳廓’既然是外缘,应当与耳轮更接近。”不过钟老师也表示:到底如何取舍,还需咨询医学专家(特别是耳科专家)的意见。
TOP
8#

小狮妹联系上了这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将王女士的疑惑传达给了副主编喻伯军。喻伯军告诉小狮妹,教材的编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经过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委员会的审定,以及教科社特聘“科学家小组”的审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地讨论过这个字,也咨询了中科院声学专家,‘耳郭’与‘耳廓’通用,但专业书籍中用‘耳郭’为多,因此‘耳郭’是更为规范的写法。”

“语言文字是不断迭代升级,一直在变化的,小朋友在答题时写‘耳廓’不代表是错的,但写成‘耳郭’会更好。”喻伯军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这样更新字词用法的例子其实不少,我们建议学生在答题时还是以最新的教材为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1-01-30 09:30:13
TOP
9#

家长的钻研劲十足,钟老师的解释恰当,喻老师的建议到位。
TOP
10#

一开始自己对于“耳廓”改成“耳郭”也是难以理解,后来听过一次视频资料和其他资料查询,对于“耳廓”改成“耳郭”也就愉快接受了
TOP
11#

耳郭——耳廓
三脚架——三角架
门齿——门牙
雨量器——雨量器(量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类似的许多词语或读音,大家还有哪些?
TOP
12#

对错并不是太重要,关键对家长的质疑的精神表示敬佩!
TOP
13#

这样需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强调,我强调了之后效果很好,很少有学生写错了‘
TOP
14#

回复 11楼不睡觉的兔的帖子

还有比如唾液-唾沫-口水,门齿-切牙,臼齿-磨牙,犬齿-虎牙,鼓膜-耳膜
TOP
15#

新华字典,科学规范
TOP
16#

回复 11楼不睡觉的兔的帖子

对的,很多科学词汇和大家平时在说的口头语容易混淆,老师要加以引导。
TOP
17#

回复 14楼赵洁莹的帖子

如果考试的时候学生写错了,该如何判定呢?
TOP
18#

这个可以判对
TOP
19#

刚看到这个词,也觉得奇怪,以为写错了,后来查了资料,感觉不接受也得接受了,哈哈
TOP
20#

哇,今年没教四年级,学习了,现在有些字词与原来变化很大,语文练习中看到过不少
TOP
21#

上次培训时喻老师就这个修改做过解释,我们改过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家长理解起来就相对困难很多
TOP
22#

与时俱进。
TOP
23#

不断提升新认识,切合最新发展趋势!
TOP
24#

耳郭和耳廓,都是可以的。现在书面上一般用耳郭。
TOP
25#

也就是说现在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写耳郭。
TOP
26#

科学老师推敲词语特较真,值得关注的词语规范,加精!
TOP
27#

以教材为准,这个问题之前要讨论过。
TOP
28#

我感觉在科学课堂上,对文字太过于较真,就会减少科学思维的锻炼时间,与时俱进,留给老师和专家去鉴定更合适!
TOP
29#

教材的标准是不是唯一不可更改的答案,耳郭?耳廓?有没有可能都可以?
TOP
30#

原来教材里的耳廓变成耳郭是这么一个原因,算是解决了我的疑惑。曾经我看到教材的改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得到了解答,也是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出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