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王如祥专贴(一至六年级) [复制链接]

31#

六年级皮筋“十”字扎法






















做框架最难的是正方体的不稳定,影响不稳定的第一原因是皮筋扎法,上面是我指导学生“十”字皮筋扎法的步骤:1.准备材料;2.把皮筋让两圈;3.把小棒放在皮筋上;4.捏紧皮筋两端;5.把另一根小棒十字形压在上面;6.捏紧皮筋压住小棒扣紧;7.调整——角度和松紧。
最后编辑王如祥 最后编辑于 2020-11-17 09:13:58
TOP
32#

做框架体会

做框架

上节课做框架没成功,这一次我继续让他们做。

过程一:指导“十”字皮筋扎法

先做正方形的比赛,学生做的七扭八歪的,我就指导学生“十”字皮筋扎法(前一堂课我想不起来这个扎法了,后来好几天我都在尝试琢磨,上网查资料找视频,最后还是被我想通了关键点,上这堂课我自己也有挑战的想法,以下是我自己琢磨整理的步骤,供大家参考):

[attach]

图表 1准备材料
图表 2把皮筋绕两圈

图表 3把小棒放在皮筋上  图表 4捏紧皮筋两端

137996
  

图表 5把另一根小棒   图表 6捏紧皮筋压住   图表 7调整角度和松紧。

十字形压在上面          小棒绕棒扣紧            

过程二:挑战承重力(不放斜杠加固)

“十”字皮筋扎法学会后学生热火朝天的干开了,马上有一组做好后成功的把一本科学课本放上去了,他们好开心,我马上拍照,并提出挑战他们——能否有支撑两本的,结果另有一组居然也挑战成功了。

[/attach]
    

图表 8成功挑战1                图表 9成功挑战2

过程三:挑战承重力(有斜杠加固)

做框架加固杆我没指导,因为担心做的时间不够,就默许让学生自由发挥,哪组做好了,我就拍照留影。有一组做的较快较好,我就给他们拍照承重演示,学生们很开心,课堂气氛不错。这个最后的承重其实还能放的很多,但学生看到前面放的不少居然没倒,很惊异,后来干脆教室里到处找书本找本子,还数也不数五六本、七八十来本的加(此时已是下课时间),还没等我拍好照,最后框架终于倒了。


图表 10
6
根斜杠加固               图表 11
6根斜杠加固

这节做框架的实验课,我以前的教学没有这样尝试过,也没成功过,昨天也小小的体验了一把。

我的体会

1.
教师课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如提前教会皮筋扎法,上课时间会更紧凑

2.
课堂中如果能有加固办法的讨论,承重力的效果会更好,可惜时间不容许。当然也可再做一个不同加固办法(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承重演示,通过对比观察,学生自然也会明白优劣,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加固办法。不过,这是两种不同教法:一是先思维讨论再实验求证(先分析再做),二是先得知实验结果再原因分析(先做再分析)。前一种方法思维更跳跃,难度大点,后一种方法思维更集中,相对容易点。

3.
不管时间怎样,实验还是规范的去做比较好,最后承重演示时学生居然一捧一捧的加,数也不数,尤其到了后段还在大量的一起加,非常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数据,规范做实验还得加强教育指导,课前这个预设考虑不周全。如果公开课我想肯定会考虑的更全面吧。

清潭小学    王如祥

2020.11.17

做框架.docx (, 下载次数:37)

(2020/11/17 16:21:56 上传)

TOP
33#

王老师的这个扎法非常实用,下次我也试试。
TOP
34#

皮筋扎法很重要。选用透明胶直接缠绕也是不错的!
TOP
35#

皮筋扎法很重要。选用透明胶直接缠绕也是不错的!
章兴波 发表于 2020/11/17 18:27:44
没试过,下次有机会可以尝试
TOP
36#

王老师的这个扎法非常实用,下次我也试试。
欣然 发表于 2020/11/17 17:49:58

扎法的确重要,做框架是个技术活,不注意技巧的话,不会成功的,前两年不这样做没有一次成功
TOP
37#

做框架最难的是正方体的不稳定,影响不稳定的第一原因是皮筋扎法,上面是我指导学生“十”字皮筋扎法的步骤:1.准备材料;2.把皮筋让两圈;3.把小棒放在皮筋上;4.捏紧皮筋两端;5.把另一根小棒十字形压在上面;6.捏紧皮筋压住小棒扣紧;7.调整——角度和松紧。
王如祥 发表于 2020/11/16 16:55:44

王老师组织教学用心,对做框架的研究很深入,图文并茂,赞赞赞!
TOP
38#

做框架

上节课做框架没成功,这一次我继续让他们做。

过程一:指导“十”字皮筋扎法

先做正方形的比赛,学生做的七扭八歪的,我就指导学生“十”字皮筋扎法(前一堂课我想不起来这个扎法了,后来好几天我都在尝试琢磨,上网查资料找视频,最后还是被我想通了关键点,上这堂课我自己也有挑战的想法,以下是我自己琢磨整理的步骤,供大家参考):

……

我的体会

1.教师课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如提前教会皮筋扎法,上课时间会更紧凑

2.课堂中如果能有加固办法的讨论,承重力的效果会更好,可惜时间不容许。当然也可再做一个不同加固办法(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承重演示,通过对比观察,学生自然也会明白优劣,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加固办法。不过,这是两种不同教法:一是先思维讨论再实验求证(先分析再做),二是先得知实验结果再原因分析(先做再分析)。前一种方法思维更跳跃,难度大点,后一种方法思维更集中,相对容易点。

3.不管时间怎样,实验还是规范的去做比较好,最后承重演示时学生居然一捧一捧的加,数也不数,尤其到了后段还在大量的一起加,非常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数据,规范做实验还得加强教育指导,课前这个预设考虑不周全。如果公开课我想肯定会考虑的更全面吧。

王如祥 发表于 2020/11/17 16:21:56


向王老师致敬,碰到问题不回避,想法设法解决问题,不断挑战,不断优化,孩子的科学实验素养会大大提升,赞!
TOP
39#

建议王老师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方法单独发帖进行分享,这样方便老师们学习,同时也容易获得精华,帖子的地址可以放在自己的专帖中!
TOP
40#

回复 39楼酸牛奶的帖子

谢朱老师指导,这几天是在想如何获得精华贴的问题
TOP
41#








王如祥 发表于 2020/11/16 16:55:44
王老师,这种方法,在后面那根木棒插进去的时候学生有没有难度?
吕坚
TOP
42#

做框架

上节课做框架没成功,这一次我继续让他们做。

[
王如祥 发表于 2020/11/17 16:21:56

这节课我用两课时完成,后来思考时间花在前期的铺垫上比较多,有时候这些铺垫是否一定要在前期进行,是否可以在后期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新思路的时候穿插进行,所谓的试误。
吕坚
TOP
43#

回复 41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有的,我是这样安排的,当竹棒针无法插入时用再加橡皮筋扎紧
TOP
44#

回复 42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其实,从我《做框架》的描述可知,我最后反馈交流没做好,虽然框架承重环节可算反馈交流,但没有思维辩论的交流和结论的小结,那都是不完整的,这个内容我还是在下节课解决的
TOP
45#

回复 42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我有时经常对学生讲,课外专研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教师课堂搞得都是伪科学,只是带进门而已,功夫都要在课外才能体现。这话有推卸的嫌疑,但也不失为真理吧
TOP
46#

有妖怪

昨日
风柔日丽
正是挖笋好时

望西山,片片竹翠
此山有戏。
欣喜间,拿锄捉土
笋宝宝时而越土而出,甚悦

忽见两母竹特翠
其下必有我喜
余破土劈棘
挥锄用力

蓦地
耳畔嗡嗡黑影乍起
循声定睛
蜂妖啊,吾命休矣
惶惶兮
停锄遁
(唉,非残即陨,不是被蜂伤就是跳坡残)

惊骇急退间,未见蜂妖追:
上帝保佑
阿弥陀佛
阿门

此地不可留
可余勇尚存
离远即可
继续寻翠探地

归途
经妖窟
欲知蜂妖情
战战兢兢恍恍惚惚
绕路,远观
未见蜂妖
胆渐壮
趋前

但得见
妖窟现,群妖隐,洞门开
静谧
无声息

余观此地群妖防守疏忽
无兵哨,
可一网打尽
奈小生法力浅薄
无法器降妖除魔
凡身肉胎不敢战
唯有妖影留图
望各路大神、大仙、道兄、仙姑、好汉
显神通,现法力
除暴安良剿妖魔
余膜拜

若有意
请联系
吾将剩勇追英路
TOP
47#

慌兮兮

运气好啦



TOP
48#

[media=x,500,37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pfovPwqhZmr590rSMkZcQ [/media]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pfovPwqhZmr590rSMkZcQ
提取码:md7o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TOP
49#
TOP
50#

将科学课上成体育课


TOP
51#

将科学课上成体育课——淘汰赛



淘汰赛1组

淘汰赛2组
TOP
52#

将科学课上成体育课——决赛


决赛场地1

决赛场地2
TOP
53#

在阳光下比赛反冲力小车,感觉不错。
TOP
54#

回复 53楼吴王不凡的帖子

嗯,学生很喜欢,很开心
TOP
55#


决赛场地1

决赛场地2

王如祥 发表于 2020/12/17 15:02:26 如果加入一个小组提升奖,自己小组对比自己的成绩,进行改进,收获或许会更多。
吕坚
TOP
56#

回复 55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我的班级人数很少,一组一人,最后我把各自玩的气球全留给他们了——好开心啊
TOP
57#

六年级复习资料(科学鱼)

六年级科学复习(上).docx (, 下载次数:24)
TOP
58#

学生人数少也是一大优势啊!材料可以做到人手一份。效率大大提高。
TOP
59#

回复 52楼王如祥的帖子

这节课上学生的兴致很高,在玩耍中探究,是学生觉得最嗨的科学课。
TOP
60#

回复 52楼王如祥的帖子

比一比,赛一赛,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同时迁移到学习上,目标达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