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余沁专帖(五年级) [复制链接]

121#

回复 111楼yuqin0430的帖子

确实自己制作后,再改进,再不断改进过程中,把声音的难点有效解决。
高大 发表于 2020/11/27 8:49:52
科学需要这方面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获取的素养发展是来之不易的。
吕坚
TOP
122#

回复 121楼风之灵动的帖子

大师就是不一样,经验传授点
TOP
123#

201122参加上虞小学科学品质研修组11月交流座谈

TOP
124#

2011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贾欣《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网络讲座

201126参加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桑建辉《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系列,小学电子信息案例谈》网络讲座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0-11-29 12:17:50
TOP
125#

一课一思:201127我们的小缆车

一、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出示一辆小车,向学生提问: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有什么方法?待学生说出众多方法后。揭题:今天要用缆车的运动方法,使小车动起来。

2. 活动一:组装一个小缆车。

3. 活动二:通过在绳末端的回形针上逐个挂螺母使小车刚好能运动起来。(找不到铁垫圈,用螺母替代)

4. 活动三:继续逐个增加螺母数量,分别测量小车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二、课堂优点

1.学生刚开始不能理解:“小车绳末端不挂东西时没动,没受到拉力;小车绳末端挂东西了,受到拉力。这些好理解。为什么小车绳末端挂东西了,没动的时候也是受到拉力了?”我请两个学生,一个站着伸出手,一个用一定的力拉站着学生的手。问站着没动的学生:你动了吗?生:没动。师:你感受到力了吗?生:感受到了。我再让拉人的学生更用力一点,站着的学生被拖动了。这过程跟小车挂了3个螺母,不动;挂了4个螺母,动了。但两过程的小车都受到了拉力。这样一番操作,学生解开了之前的困惑。

三、缺点与改进

1. 缺点:在让一个学生拉一个学生的过程中,我不小心讲到了不是本课知识点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把学生整的有点蒙。感觉有些带偏课堂重难点的落实。

改进措施:点到即止,让没拉动的学生说出感受到拉力,即可。


(图一:小车动了真开心)


(图二:我要及时把数据下来)
TOP
126#

很快就可以听到大师兄的课,很是激动呢,加油加油
TOP
127#

一课一思:201127[/siz
yuqin0430 发表于 2020/11/29 12:01:10

待学生说出众多方法后。揭题:今天要用缆车的运动方法   有学生肯定会想:为啥今天一定要用缆车的方法,就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吗?
TOP
128#

201115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贾欣《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网络讲座

201126参加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桑建辉《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系列,小学电子信息案例谈》网络讲座


yuqin0430 发表于 2020/11/29 11:36:31
上虞科学教师的参与率,牛
TOP
129#

一课一思:201127[/siz
yuqin0430 发表于 2020/11/29 12:01:10

朱老师有一套很好的材料,可以借来一用,让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吕坚
TOP
130#

[quote]

一课一思:201127《[/fon
小卫 发表于 2020/12/1 16:42:11

这个问题提的好,一定有学生会想,只是没提出来。姜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我们老师思考,其实就是课堂生硬与润滑无声的对比。对此,个人想法:一是肯定学生的众多想法,二是客观提出缆车作为研究对小学的适合性,三是在此基础上可以倡导让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进行研究,做成STEM。
吕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