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1#

一、教材分析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本单元《校园生物大搜查》及《校园生物分布图》两课,从对校园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涉及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下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意在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开花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四、五年级的科学课上都接触过有关植物和生物的相关知识。学习本课时要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分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较多的经验和体会,会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

对于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较多,而对不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认识的不多,需要有大量的素材提供给学生学习思考。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难点
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再分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很多植物,昨天回家我们也用形色app认了植物,你认识了哪些新植物?

2.世界上的植物有30多万种,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

预测:分类。【板书:分类】

3.分类有什么好处?

预测:可以更加有序。可以帮助研究同一个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活动1:给植物分类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图片,大家能不能像植物学家一样给他们进行分类呢?【播放九种植物照片:1银杏,2桃树,3狗尾草,4松树,5车前草,6荷花,7水葫芦,8梧桐,9仙人球】


2.植物学家在分类之前需要做什么吗?预设:观察【板书】

3.先观察这些植物,再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将这些植物分类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给植物进行分类)
4.小组分享分类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同时注意学生的分类是否正确)
5.(学生会根据有花没有花进行分类)有些同学按照有花和没有花来分,这个能不能作为标准来分类?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有花没有花的标准下,这九种植物怎么分?
7.学生汇报
认为:2桃树6荷花9仙人球有花,其他没有花。
追问:你们同意吗?
预测:银杏应该有花,因为银杏有果实,果实是花变的。
若说不出来,先引导绿色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板书】。
小结:当无法直接观察时,我们可以根据已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测【板书:推测】。
引导:再仔细看看这九种植物,有分错类的吗?
预测:3狗尾草有果实串,4松树吃过松果,5车前草也有果实串,8梧桐见过掉落下来的果实。若水葫芦说不清楚,则出示开花的水葫芦的照片,明确:水葫芦也是开花的。
8.这9种植物都是开花的,怎么会都是开花呀?
预测:开花是为了结果,不开花就结不了果。所以都是开花的。
9.开花和不开花这个分类可以吗?所有的植物都是开花吗?有没有不开花的植物?
预测:蘑菇,无花果,绿萝,苔藓,海带……
请学生说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会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来反驳,认为苔藓会开花的。

(三)探究活动2: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1.世界上真的有不开花的植物!想不想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种。

2.领取实验材料:蕨类和苔藓,放大镜。观察:这两个植物与平时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结果。你们知道这两种植物是什么吗?(苔藓清楚,另外一个不清楚)。

4.遇上困难了?阅读资料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更多。下发阅读卡,边阅读边观察,明确观察任务:

(1)通过阅读,判断这两种植物是哪一类不开花植物。

(2)这两种植物的主要构造分别有什么。

(3)这两种植物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可以关注到这个结构吗?

5.观察汇报。充分交流。但是学生没有发现“孢子囊”这个结构。投影展示带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

6.视频等补充蕨类,藻类,苔藓类生长过程,丰富学生的认知。

7.“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说会开花,今天的资料说的会开花,到底谁更科学呢?讨论。解释:苔藓色彩靓丽的孢子体。渗透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8.小结:植物中有不开花植物,可以分为蕨类,苔藓类和藻类,那开花植物可以继续分吗?

开花植物肯定有种子,对比松子和桃子,都有种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外面有肉,一个没有肉。归纳:开花植物也可以分,继续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板书】

9.小结:在一个分类标准下,还可以进行二级分类。
(四)总结提升

分类能帮助我们研究,你能从进化角度,推测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怎样进化过来的吗?说说理由。(结构少的到结构多的)

在植物进化的讲述过程中,体会: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小结:分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七、板书


八、资料卡
资料阅读卡.docx (, 下载次数:126)

(2019/12/6 21:42:59 上传)

资料阅读卡.docx (, 下载次数:109)

(2019/12/6 21:42:59 上传)

最后编辑迈克的阿妹 最后编辑于 2019-12-06 21:42:59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12/11 9:42:1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反思:
《多种多样的植物》这节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给植物进行分类,而是了解不开花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先从材料,活动,组织形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整理。
材料:分类记录单(后来没使用),铁线蕨,苔藓,资料阅读卡。
活动:对9种植物的分类的活动,对照资料卡观察蕨类和藻类的活动。
组织形式:小组分类活动,同桌阅读资料,小组观察,全班质疑讨论。
在经过数遍的磨课和教研员点评后,我反思总结如下:

1.
关注学生的体验。这节课讲的是分类,我教学设计之初打算一上课就开始让学生分类,这样学生就有疑问,为什么要分类?我自己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干分类这么个事情,想着书本让我们分类就分呗!很多任务是我们上课抛给学生的,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我们常把学生说是小科学家,那么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这节课,可以从科学家的角度去想一想分类的好处,然后再落实后面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任务。在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再来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进化角度),也是对分类认识的一个提升。

2.
关注教学目标。以前我写教学设计,只是简单写教学流程,教学目标都是参考教参里面的,没有真正的自己思考。一节课的设计都是来源于教学目标,目标几个维度,分别在哪些环节去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都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包括学生分析,也要从目标的几个维度去分析,学生目前这几个维度情况是怎么样的。

3.
关注学生不知道的内容。这节课虽然分类的篇幅占到版面的六分之五,不开花植物的介绍只占六分之一,但是活动的安排不应该是五五开,应该是重点在后面。分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体会和经验,这节课无非是几个新的分类标准,所以不用太过关注学生是否能对9种植物进行正确的分类,而是关注分类标准即可。所以学生得分组写分类标准并对植物进行正确分类这个环节也大量的缩减,砍掉学生已经会的内容。针对开花和不开花这个分类,展开具体的讨论,引到后面的不开花植物。

4.
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时间。这节课虽然有实物可以观察,但是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都还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惊喜,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若这节课结束后,学生能对蕨类或者苔藓有研究兴趣,或者能回家对爸爸妈妈介绍,或者以后路边见到蕨类能翻开叶子背面看看有没有孢子,这样才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正是靠我们的一系列活动支撑和培养的,所以观察环节的活动一定要设计的好,才不会浪费花了这么多精力找来的苔藓和蕨类。

5.
课堂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节课学生认知冲突的点是植物是否开花,学生分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把植物按照开花和不开花分类(直接看有没有花),但是根据一些现象推测,开花是为了结果,如果有果实,那么肯定有花。推测出大部分植物都有花。在列举没有花的植物的过程中,这些植物一一被否决,学生达成共识——植物都是有花的。然后再出示没有花的植物,让学生觉得惊奇,引发学生兴趣。远比直接告诉他们世界上有一些植物不开花,要强得多。

6.
多用视频和图片。蕨类苔藓类和藻类相对学生来说比较远,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多介入图片和它们生长过程中的视频,让学生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资料阅读卡.docx (, 下载次数:112)

(2019/12/6 21:42:19 上传)

最后编辑迈克的阿妹 最后编辑于 2019-12-06 21:42:19
TOP
3#

放手学生自主研究,层层递进,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引。
把传授课转化为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更浓,参与度更高。
教学关注内容用简洁有结构的学习材料,把整堂课的知识框架有机融合,赞!
简约而不简单!
TOP
4#

还没上到这一课,感谢分享,先收藏学习啦!
TOP
5#

教学设计有新意,这样去实施,探究味很浓。不过,科学概念需不需要更正一下:裸子植物属于不开花植物!
TOP
6#

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层层推进,注重观察,深度交流研讨,预设充分,易混淆知识了然于胸,这份教学设计很用心,学习了!
TOP
7#

关注了孩子的已有知识,让他们研究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植物,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TOP
8#

回复 5楼kexuejia的帖子

教参里面说“对于开花植物,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它们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松柏等裸子植物的花不明显。”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我们把裸子植物归类到开花植物,只是它的花很不明显。  这个知识点和初中有出入,初中是把裸子植物归类到不开花植物的。
TOP
9#

优秀优秀
TOP
10#

非常棒,学习。设计思路清晰而新颖
TOP
11#

学习……
TOP
12#

层层推进,不断解构,不错
TOP
13#

非常棒,学习。设计思路清晰
TOP
14#

很棒的设计!逻辑很顺。我教的时候也很疑惑,为什么裸子植物要归类到开花植物?我其实不太赞同这样。所以我就是告诉学生,裸子植物的花,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话,只是变异的变异的叶子,聚在一起长的像一朵花,而且和花一样属于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所以我们在这里把它也归位开花植物。
TOP
15#

板书设计的很漂亮
TOP
16#

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这样设计非常好!
TOP
17#

形色app是挺好的,就是缺少识别动物和岩石的APP
TOP
18#

这课的设计真好,能听到课那就更好了
TOP
19#

对于分类,我看到教学反思也才反应过来,有些时候,有些活动我都没有思考其产生原因,就直接让学生做,效果其实也没有达到原本这个活动想达到的那么好。
感谢分享,有所收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