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大江东陈泽锋成长专贴 [复制链接]

1#

认清形势 把握机会

我上岗的同一年,大江东区成立了,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个原本萧山东片的农村地区发生着巨变。这种巨变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危机感,一切都与杭州主城区的要求看齐,意味着要么成为新城里人,要么被城里人淘汰。对于像我这样的一线新老师而言,我们急需学习,渴求专业的知识,期待大师们分享的宝贵经验。原来一直在苦海中摸爬滚打.......直到找到了组织(科学教学论坛),看到了引航的灯塔(杨君大大),又赶上国家对科学大重视、大发展的东风,时机正好,愿与诸君共勉:充实自我,把握未来。

最后编辑大江东陈泽锋 最后编辑于 2019-02-26 08:29:05
分享 转发
TOP
2#

2019年1月15日 学习笔记


本月研修主题的是朱小雪老师主讲的“由杂走向专的核心密码”。朱大师侃侃而谈,讲述了她27年丰富的工作经历。跟随大师的步伐,我们学习了专业成长的抱团途径,领悟了她旷达淡定的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科孜孜以求的不懈精神......下面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是有限的,一群人的通力合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觉得朱大师后面半句话更为重要,一个团队如何分工,让每个人都发挥价值,起到1+1>2的效果,才是关键。只有心在一起的团队,各司其职,这个团队才是高效的。
2.注重过程,关注失败。成功总是许多有益因素的集合。而失败往往是因为那块最短的木板,失败的经历就是短板显露的时机。抓住时机,自悟自省,及时补齐短板,那么下次就有更多的有益因素,成功就更进一步了。
3.树立信念,落实细节。只求不让自己后悔,努力过才知道行不行,别让遗憾抱怨终身。眼光要远,着眼要低,做好每一个细节。多做参与者,少做看客。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TOP
3#

祝贺陈老师开新帖,以研究、积累的方式开展网络研修,相信2019必定收获满满!
TOP
4#

加油,一起进步
TOP
5#

TOP
6#

一起进步。
TOP
7#

大江东的科学老师紧紧跟上了!
TOP
8#

感觉陈老师文采很好,心得攥写结构鲜明,整篇心得是总分结构,先总后分述之。阐述每一个感触也是先概括后具体。条理清晰,向你学习。
TOP
9#

有深度,有文采!
TOP
10#

最文艺的科学老师
TOP
11#

👍🏻
TOP
12#

读《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的点滴


TOP
13#

一、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刘默耕主任在《小学自然科学的目的和要求》讲座中提出要把握六大要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主体是儿童。刘主任在点评《植物果实》这一课中,也明确指出课堂上研究的应该是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要按孩子的思路去教学,而不是教师的思路。我对这个观念也十分赞同,科学课应当是开放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很多时候,教师是放不开的,稍有些发散,就怕收不回来,把孩子们的争论和思考打压下去了。教师所起的作用应当不断弱化开放课堂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好像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所需的器材并在不能完成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引导。所有的课堂都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探究的领域里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课最需要的。

TOP
14#

二、结论不是课堂的结束

章鼎儿老师在重看《弹簧》课视频的课后评析中指出:科学课的汇报内容无需进行限定注意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姜允珍主任在《自然教学中怎样体现“一举多得”的目的要求》中指出,“一举多得”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在科学课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汇报阶段,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日常的科学课中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在得到设想的结论后就匆匆总结了。实际上汇报阶段,学生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在自我的探究领域,汇报成果,也可以汇报问题,甚至是探究中的新发现发现与提出问题对于科学而言,比解决问题更加可贵。组别之间或学生个体之间,只要对对方汇报有疑问,就可以进行质问和交流,这样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试想在这种理念下教育培养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有多活跃,角度有多新颖,理解合作有多深入,探究品质有多优秀。

TOP
15#

三、自我努力的方向

参悟了大师们的理念,我觉得科学课堂真的应该走出40分钟完成任务的潜意识,不以40分钟是否完成任论一节课成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我们在平时往往为了赶时间而给学生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给你5分钟或者请在10分钟时间内完成”等,这些给学生抓紧,快速完成的提示,意味着时间到了,没有做完就等于零了,也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催促让课堂不再和谐,让探究趋于应付,急于寻找结果,甚至于有学生猜测教师需要的答案,而忽略了在实验过程中,真实、细致地观察和探究,不利于学生观察和探究品质的培养。解决时间问题的办法是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让学生早准备,早预习;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探究,师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有争议的内容再进行讨论。

科学课应重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知识的获取在这个智能时代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今天的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或许在若干年后,它才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好支撑。

TOP
16#

每月研修与您同在,共同成长
TOP
17#

陈老师总结得真好
TOP
18#

2019,一起加油!
TOP
19#

一起进步
TOP
20#

一起进步!
TOP
21#

加油~
TOP
22#

很有道理,时常觉得时间很赶,怕来不及,于是将课堂一再精简,将时间留给孩子们,少说话,多做事,就跟做人是一样一样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