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波市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培训会在第四实验小学举行 [复制链接]

1#
     1月5日,宁波市小学科学低年级培训会在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宁波各县市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为期一天的教学研讨活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观摩与互动、专家点评与报告等,可谓精彩纷呈。

  上午第一节,第四实验小学的谢梦璐老师执教了《发现物体的特征》。谢老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并在游戏中渗透观察方法,将观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开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幼儿园科学课的做法,活动分区,使活动更加有序。提醒学生边比较边记录,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分类整理方法来观察物体的特征,把观察活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上午另一堂展示课由来自保德实验学校的陈银科老师执教了《用相同的物体测量》。陈老师语言简练,提问有效,问题层层递进。活动前的指导细致到位,使小组合作真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课件中用色块指示记录单上需要填写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填写,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爬格子的奖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一举两得。
  两节课后,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孙风雷老师做了《从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看“温馨提示”的有效性》讲座。孙老师以“温馨提示”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提醒老师们注意课堂细节,提高课堂效率,使科学课真正为学生思维发展助力。
  中午,与会老师兴趣盎然地参观了第四实验小学科学实践基地,主要包括天文教室、天文台和科技长廊。第四实验小学自2009年开展天文教育活动至今,积累了大量天文教育经验和成果,天文课程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培养了大批小小天文爱好者,为学生拓展学习和个性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下午第一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的丁言君老师执教了《起点和终点》。丁老师语言幽默,课堂氛围轻松有趣,他还让学生玩了爷爷辈的玩具——檑木圆,从而发现比较时因“不公平”而产生的问题,引入“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且在全班开展了一场跳青蛙比赛。寓教于乐,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规则,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比较需要公平。
  下午的另一堂课则来自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张静娜老师执教了《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张老师以小猪佩奇和猪妈妈的故事串联整节课的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探究任务,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一定的句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汇报探究结果,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和表达的习惯。
  观摩课结束后,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分享自己备课和上课中的思考、感悟和问题。之后,海曙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凌彬老师和北仑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贺慈满老师对这四课堂进行了点评,并提出自己对小学低段科学课的建议。凌老师指出,小学科学课堂应该是“有趣,有序,有料”的“三有”课堂,建议老师们在科学课上做到“科、实、慢、弱”,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贺老师则建议科学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内容”,即学生的学习动因来自于哪里?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使科学课真正成为“以生为本”的科学课。
  本次教研活动的交流采用微信群实时互动点评的形式,参与活动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群内对观摩课进行点评和交流。主办方评选出10位老师的最佳评语,赠送慈溪天文教师团队编写的小学天文教材《童眼望星空》一套。
  活动的最后,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丁耀方老师主持了宁波市第五批小学科学优秀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并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对后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意见。丁老师提出“我们要为孩子的科学梦而努力奋斗”,并且引出几点思考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遵循规律,注重衔接;突出科学特质,关注交叉融合;打造最优的课程。
    通过一天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聆听、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一年级的科学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下阶段开展更扎实有效的科学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研室   第四实验小学  叶玲玲)
分享 转发
TOP
2#

1. 发现物体的特征


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  谢梦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

2. 知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程度等方面描述它的特征。

科学探究:

1. 尝试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

2. 尝试使用准确的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学习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科学态度:

1.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 通过同伴交流,能及时地扩充自己的科学词汇库。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使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意识到有些特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1. 杯子装橡皮10组,杯子装乒乓球10

2. 一块小木块

3. 记录单

教师材料:

班级记录表、板贴、盒子内装一个橙子


三、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1.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说 你来猜。

2.比比谁的小花最美丽。

(一)聚焦

1. 师:小朋友们,橙子是一个物体,我们发现它有很多的特征。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发现物体的特征。

2. 师:我们继续来玩“我来说,你来猜”的游戏。科学课堂上,我们对说也有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

A观察2种物体的特征

1.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发现物体的特征呢?

2. 师:有两个注意点:

1)在实验室里,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去观察。

22 人小组合作观察,及时记录。

3. 记录单指导

4. 师:所有的提示都在大屏幕上,如果忘记了,可以来看一看。

5. 学生小组活动。

6. 交流:我来说,你来猜

1)师:先来猜1号物体。请大家用“我们(     )到1号物体是(     )。”来说

预设:

乒乓球:黄色、圆的、会滚、轻(重)、大(小)、空心、光滑(粗糙)

师:有的小朋友认为它轻、有的小朋友认为它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啊,轻还是重是比出来的。请你们上来,把这个物品和小木块来比一比,再说说它的轻重。

2)猜2号物体了

7. 小结:请大家比一比乒乓球和橡皮的特征,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有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

师:原来,不同的物体的特征有那么多的不同,怪不得我们可以根据特征来猜物体。

B、和小木块比一比

1. 师:请1-10组的小朋友比一比乒乓球和小木块,请11-20组的小朋友比比橡皮和小木块。

2. 学生分组活动

3. 交流

4. 小结:比较,便我们的观察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了。

(三)研讨

1.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2. 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小结:随着我们的继续学习,我们会对这些特征有更多的了解,还会发现更多的物体特征。班级记录表上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四)结课

师:一年级下册,我们将走进物体的世界,去研究更多物体的特征,相信大家会有一个奇妙的科学探索旅程。


发现物体的特征 谢梦璐.docx (, 下载次数:109)

TOP
3#

课件无法上传,只能图片展示













TOP
4#

起点和终点   丁言君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小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识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纸条的形式记录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3.认同客观记录小青蛙的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到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并学会标识终点。  

【教学难点】能借助纸条来进行距离的记录和比较。


一、滚檑木圆

1.谈话交流平时常玩的游戏

2.学一学,爷爷小时候的游戏——滚檑木圆

3.玩一玩,看谁的檑木圆滚的更远。


二、起点和终点

1.ppt出示,玩檑木圆引发的矛盾

2.帮助两个小朋友分析,到底谁的檑木圆滚得更远呢?怎样才能比较?

3.找一找,檑木圆的“起点”和“终点”。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比较距离远近的比赛。

6.师:是的,这些项目,我们都可以用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再量一量的方法来比较。


三、看谁跳的远

(一)练习青蛙跳

1.教师利用替代法(模拟实验),在教室里完成一场“看谁远”的比赛。

2.认识跳远比赛的主角:小青蛙,根据材料说一说它的特点,猜测它的玩法。

3.认识小青蛙的比赛场地,说一说,黑胶带的作用和意义?(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4.在小青蛙的“热身活动”中,熟悉控制小青蛙的方法。

(二)看谁跳的远

1.
观看视频,同桌交流记录的方法和注意点。

2. 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强调记录的次数(排出偶然性)、如何标识终点等。

3.学生测量和记录,教师巡视。

4.测量完成的同学,把记号笔和小青蛙重新放回筐内。老师提供新的材料。

(三)丈量距离

1.出示最先完成的两块跳板。学生交流它们各跳了多远,哪一个更远?

2.用纸带标记小青蛙的跳跃距离,剪下后进行班级内的比较。

3.评选出班级“跳远王”(小青蛙)


五、考考你

你们现在知道,怎么公平地来比较“谁跳的远”了吗?

1. 跳远比赛时,为什么手撑地了,要从落地点量起。

2. 跳远比赛时,为什么踩线了,成绩就无效了。


五、滚檑木圆

教师奖励檑木圆,课后,去比一比看谁滚的远。也可以想一想,看看有没有新的玩法,做一个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起点和终点 丁言君.docx (, 下载次数:88)

TOP
5#

课件无法上传


























TOP
6#

1.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张静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具:PPT、铲子、两条纸带、2把剪刀、两色记号笔、2块橡皮、礼品袋、佩奇和佩奇妈妈的贴纸、小立方体和小棒的板贴各2、翻页笔,板贴:家、商场、课题、佩奇、佩奇妈妈。

学具:材料1佩奇组:纸带、铲子、水彩笔、剪刀、小立方体、记录单1

               佩奇妈妈组:纸带、礼品袋、水彩笔、剪刀、小棒、记录单1


材料2佩奇组:小棒、记录单2

                佩奇妈妈组:小立方体、记录单2

一、复习导入4min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小猪佩奇。

播放佩奇音频:复习如何用拃测量铲子的长度。

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铲子的长度,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思考:为什么两位同学测得的数据不一样?

师小结: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我们的结果不同。

二、用有固定长度的物体测量更准确6min

1、师出示2块橡皮,那用一样长度的橡皮来测量呢?

请两位同学进行测量,教师在PPT表格中填写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生:用橡皮测量铲子长度,结果一样。)

2、为什么用橡皮测量结果一样?(两块橡皮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哪里一样?长度一样),伺机出示:有固定的长度。

3、除了橡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小结:生活中有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工具来测量。

4、聚焦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三、用各种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和礼品袋的长度28min

情景:佩奇妈妈在商场挑选了一款礼品袋,不知是否能装下铲子。

1、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长度,用小棒测量礼品袋的长度。

1)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佩奇和佩奇妈妈测量一下吗?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班级分成2大组,分别扮演佩奇和佩奇妈妈。

音频出示实验方法,PPT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数据。

3)汇报交流:①同学们测量地都非常地认真,分享下实验结果吧,各挑选三组汇报实验结果。

               ②聚焦数据:你能确定是铲子的长度长还是礼品袋的长度长呢?

③为什么不能确定呀?

(铲子的长度和礼品袋的长度是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的,/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可以比较)

④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共同探讨实验方法)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或礼品袋的长度;互换测量的物体)

2、用小棒测量铲子长度,用小立方体测量礼品袋的长度。

1)班级交流可行的实验方法来帮助佩奇妈妈,并明确实验过程。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监督学生填写数据。

3)汇报交流:①小朋友们测量地越来越棒,分享下实验结果吧,各挑选三组汇报实验结果。

②现在你能帮佩奇判断下:这个礼品袋可以装下铲子吗?

                ③聚焦数据:为什么你觉得可以呢?

(机动④用大框聚焦纵向所有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忆说出:用有固定的长度的物体测量更准确。用物体测量比用手测量更准确。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且不能比较。)

3、现场验证。

挑选一位学生上台试着将铲子装入礼品袋,验证学生们的判断。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2min

小朋友们真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佩奇找到了合适的礼品袋,为我们的努力和聪明,鼓鼓掌吧。

你学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吗?

    课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选取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来测量课本的长度,并思考:不同长短的物体在测的时候有何优缺点?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张静娜.doc (, 下载次数:84)

(2018/1/16 10:08:18 上传)

TOP
7#

课件无法上传,图片展示











TOP
8#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  陈银科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 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小立方体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研究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1.小立方体若干、与桌面同长的KT板

2.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合、与讲台同长的纸带

教师材料:板贴、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组合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

1.复习导入。

观察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物体测量家中书桌的数据。

师:小明说:“我的数据最大,所以我家的书桌最长。”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师: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据不能比较,那怎么办?

2.师:看来,我们需要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根据上节课的经验,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师:小立方体和小棒都能用来准确的测量,而小立方体在测量时更有优势。那么今天,我们就统一选择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来测量。

(二)、探索一:测量桌面长度

1. 师:桌子很常见,但是却各式各样,我们的课桌就是其中一种,请你摸一摸桌子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测量最简单的直角直边的桌子,等我们学习了更多的本领后再来想想怎么准确测量圆角、圆边的物体。

师:瞧,这是一张学校实验室的课桌,我们来量一量它的长,为了方便,老师带来了一条和它一样长的板。

2.师:请你预测一下,这张桌长需要几个这样大小的小立方体?

学生预测并记录

3.操作前讨论

师: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使测量更加准确?

注意事项:

1)找准起点和终点

2)首尾相连

3)摆直

4)小组合作

4.指导合作、记录

5.学生测量桌长

(三)、研讨一

1.数据汇报:从大家的测量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数据那么接近甚至一样?

2. 交流快速测量的方法

师:请快的小组来说一说是怎么测的?

师:两个两个一组数就能快很多,如果3个3个连起来呢?更多个连起来数呢?

3. 改进小立方体组合:十个一组

4. 指导读数

(四)、探索二:测量讲台长度

1. 师:测量更长的讲台长度,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吗?

2. 预测

3. 测量时,小立方体组合不够,怎么办?

4.分发材料,开始测量。

(五)、研讨二

1.数据汇报: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样?

师总结:同样长的桌子,用相同的物体来准确测量时,大家的数据都一样。

2.师:我们要比一比家里的书桌谁家的更长,可以怎么办?

3.师:也就是说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测量的数据,可以相互进行比较吗?

(六)、拓展

1.如果要测量家中更长的物体,可能比我们的黑板还要长,你有更快更准确的方法吗?

2.师:用数学学具袋中的小立方体回家测量家中沙发,床的长度,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我们家中的床和沙发各种各样,如果在测量中,你遇到了困难,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陈银科.docx (, 下载次数:101)

TOP
9#

做滚木,新鲜!赞!
TOP
10#

课件无法上传,图片展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