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小学中医教材引争议 [复制链接]

1#

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五年级开设中医课程引发社会讨论,转发到论坛,大家怎么看。

转:浙江小学中医教材引争议 编辑称中西医理念不同

作者: 张笑晨 孙婷婷

编辑:王晓

近日,浙江省将在全省小学开设中医课程一事引发热议。今天(9月14日)网友@希波克拉底门徒 在微博上要求浙江省教育局撤回并销毁课程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并列出对教材内容的质疑。《中医药与健康》教材的出版方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表示,这种质疑是在用西医的思维来解释中医。搜狐号鉴闻发现,目前在杭州市面上买不到这本教材,出版社称,教材正在加印。


《中医药与健康》封面 图片来源:网络

在微博中,@希波克拉底门徒 针对公开报道中出现的两页教材内容提出了质疑。在《中医药与健康》“饮食有节”一节中,名叫明明的11岁小孩,170cm的个头,却有90公斤,平常饭量大,后来去医院查出糖尿病。该教材归结为吃得太多、变得太胖,得了糖尿病。


《中医药与健康》中“恐惧伤肾”章节 图片来源:网络

@希波克拉底门徒 指出,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和遗传因素相关,多出现在14岁以下的少年中,而2型糖尿病由肥胖等原因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希波克拉底门徒 称,这个11岁小孩应该是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是致其患病的主要因素,肥胖则是患病后的症状,而不是原因。

“恐惧伤肾”一节的内容同样被质疑。这一节的课文显示,“我们有时会大小便失禁,甚至吓得昏死过去。这是‘恐伤肾’、‘恐则气下’”。 @希波克拉底门徒 称,恐惧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跟肾脏没什么关系。所谓“吓得小便失禁”,“最多也是神经反射引发的膀胱括约肌松弛,这跟肾脏风马牛不相及”。

《中医药与健康》目录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搜狐号鉴闻联系到编辑这本教材的刘女士,她认为上述质疑都是在用西医的逻辑来看中医,“中西医本来就不一样” 。

《中医药与健康》书影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她解释说,吃得太多患糖尿病的案例,是在解释中医中的“能量”这个概念,“我们希望借用这个案例告诉小朋友不要摄入太多的能量,饮食要均衡”。而针对网友对“恐惧伤肾”的质疑,刘编辑解释说,中医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中西医对于“肾”的概念不是一样的,中医中的“肾”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器官,中医讲究经络贯穿上下,“这是种神奇的东西”。

《中医药与健康》书影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刘女士介绍说,这本教材编写了一年半,出版社的任务只是编辑好这本书,配合有关单位的工作。他们为了让中医的理念被小学生们理解,使用了讲述案例的方式,网友的质疑主要针对案例本身,“这可能都是个案”。

《中医药与健康》书影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刘女士称,出版这一教材的初衷是传递中医中的文化和思想,以及其中的哲学意涵,“引导孩子们形成好的习惯”。她说,现在很多老年人经常受骗,如果在小时候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药知识,可以起到防范的作用。

《中医药与健康》目录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据刘女士介绍,《中医药和健康》将以读本的形式下发到浙江省的小学生手中,但开设这门课程与否,则由学校自己决定的,“如果开设课程,由老师讲解,效果应该会更好”。搜狐号鉴闻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浙江省2017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确实有这本教材,使用年级为五年级。

《中医药与健康》书影 图片来源:《中医药与健康》

鉴闻翻阅该教材发现,组织编写单位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3月首次出版。在这本教材的前言部分,浙江省中医院管理局介绍了此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医、中药的起源,中医的基本思想,中药的基础知识,中医对起居、运动、饮食、情志的认识,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前言中提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文化的传承要从少年抓起,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支撑。”

《中医药与健康》中“饮食有节”章节 图片来源:网络

鉴闻发现,该教材共分9个单元,受到网友质疑的“恐惧伤肾”和“饮食有节”等章节,确实出自这本教材。“恐惧伤肾”出自《中医药与健康》一书中的第七单元“情绪影响人体健康”,这一单元中还有“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情志相胜”等内容。第九单元“挖掘中药的瑰宝”中,有“白血病克星砒霜”、“神奇丹参闯世界”等内容。

《中医药与健康》中“起居有常“章节 图片来源: 《中医药与健康》

刘女士表示,她没想到网上会出现这么多关于《中医药与健康》的争议,感到很寒心。“中医存在了这么久,肯定有它的原因,国外很多人也对中医很推崇”,刘女士称,网上很多质疑的人其实连书都没看到。

鉴闻走访发现,浙江省最大的中小学教材书店杭州教育书店中买不到此书,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也没有这本教材,“现在还在加印,印出来的书都送到学校去了,未来两周就可以买到这本书了”,刘女士称。


文章来自搜狐鉴闻,原文链接:http://https://m.sohu.com/a/191966029_658437?_f=m-index_top_news_2&_once_=000022_shareback_wechattimeline_uc&strategyid=0000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医西医本来就是两个矛盾体,争议难免,但是发扬宣传中医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TOP
3#

问题:刘女士是什么人?她为什么可以作为编者?教材编写这么儿戏?
TOP
4#

中医属于科学应该的,但是有些仅仅是推论或者经验论,需要科学的方法去验证。
中医是国粹,中医是神秘的,需要我们一起来传承!
TOP
5#

对五年级的科学老师来说是挑战和考验啊
TOP
6#

孩子了解下中医挺好!但我想的是老师了解吗?
TOP
7#

中医不管是国粹、是科学或是伪科学,总觉得一门课程的开设应该是很慎重的、很严谨的。
TOP
8#

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这个课程,最好不要让我们科学老师来教,哪来的课节啊?
TOP
9#

中医很大一部分是经验的总结,而科学讲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我认为中医类雷系科学里的提出猜想,根据现有的现象和已有经验提出的猜想。不会教,不能领会开设中医药与保健的用意。
TOP
10#

中医作为一门医学,矛盾与焦点一直存在,引入作为教材,是应该要慎重,本身教者没有良好的中医基础,不是通过一两天的培训 就可以胜任的,每个人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理解角度去解读,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TOP
11#

好东西值得推广!在没有西医之前,中国人怎么治病?全靠中医啊!且传承久远,内在的价值可想而知,其中的整体观等更是西医所完全不能比的!虽说有些争议,难道就不能推而广之?不推广如何学习发展,发现问题?现今所谓的科学其实也只是一些相对正确的东西,并非是没有错误才学的!
TOP
12#

速成出来的东西往往需要时间来验证。
TOP
13#

有争议并不可怕,新的东西就是在争议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争议可以使这一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TOP
14#

回复 13楼晓秋的帖子

同意,百家争鸣才促进文化繁荣
TOP
15#

我个人认为,很多很有用但又不知道所以然的事物,它一定是还未所被揭示的科学。假以一定时日,它也一定会成为科学。
TOP
16#

我们学校还没到,没有校医谁来上呢?
TOP
17#

很想晓得最终如何落实,五年级的课时也紧张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