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常有人在打听,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什么时候公布。也难怪,其他学科新的课程标准都一一出台,偏偏小学科学总是不露面,甚至大家私下已在流传新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但没有官方正式的公告,一切都不能作数。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意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主要原因在于大家期待新课程标准能解决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正如大家期望的,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真的要发布了,和之前的课程标准比较,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许多方面作了调整和修订。但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真的能给科学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吗?对此,我的态度可以用8个字概括,那就是“抱元守一,当变则变”。
抱元守一,是道家传统修炼之法。其修法为融先后天之气,抱道法自然之宗旨,神与气合,浑然归一,返归本始。联系到当今的课程改革,最普遍的现象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出现。当许多老师热衷于追赶时髦,特别是盲目引进或追随西方的先进教学经验时,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把握小学科学教育的本元,脚踏实地,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究。
我手头珍藏着一本书,书名叫《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我不仅进行批注式阅读,还作了详细的读书笔记。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教育理论,那些生动有趣的课例,对今天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依然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比如,刘默耕老师提出要把自然课由“知识性”课程改变成为“教育性”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他提出自然课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书本,而是大自然,应该通过“搞科学”去学习,就是要把“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回想一下,这些年提出的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基本上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类似的影子。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不要随便更改研究方向和内容,否则就容易走弯路、冤枉路甚至是回头路。
当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死活不接受新的事物,而应是“当变则变”。举个例子,在2003年刚推行科学课时,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习惯于授受式教学,于是提出要让学生“动”起来,之后又发现热闹的课堂缺乏理性思考,又提出要注重思维的参与和提升,此后还提出要建构科学概念,这些提法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出的,自然有价值,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