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 [复制链接]

1#
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萧山区任伯年小学举行,开此贴作为汇总整理贴:

2楼通知
3、5楼教学设计


6-10楼 活动花絮   钱星星 执教《原来是互相关联的》

                      何佳明 执教《我们周围的空气》

11楼 赵海军老师关于《萧山区小学科学教学能力评比综述》讲座


12-13楼《原来是互相关联的》课堂实录

何佳明 执教《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实录


14楼 名师给《科学创意实验》编者颁奖状


15楼 教研员杨春晖老师布置学期工作
        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做讲座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4:09:06
分享 转发
TOP
2#

各中心小学、分校教导处、各位科学老师:
    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现决定举行2016学年第一学期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小学科学“生本智慧课堂”教学研讨
    二、活动时间
  2016年9月28日(周三),8:30前报到
    三、活动地点
  任伯年小学
    四、参加对象
    1. 萧山区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工作站成员。  
    2. 各中心小学(分校)二名科学骨干教师,其中各校科学教研组长、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成员必须参加。
    五、活动安排
时间        形式        内容
8:40—9:20        课堂观摩        任伯年小学  钱星星  
执教《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9:30—10:10        新塘小学  何佳明
执教《我们周围的空气》
10:20—11:00        观点报告        新塘小学  赵海军
《萧山区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评比综述》
11:00—11:40        工作布置        萧山区教研室  杨春晖
11:50—12:50        中  餐(食堂一楼)
12:50—15:00        专家讲座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徐春建
    六、注意事项
    1.请各校务必安排好参加区级研训教师的工作,使其安心参加研训。参加研训的老师要承担起在学校教研组传达研训内容的任务。
    2.请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的老师携带研训成长手册以便记录。
    3.请路远的老师务必提前出发,准时参加活动,注意交通安全。
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2016.9.18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08:38:17
TOP
3#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六课,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而本节课所关注的是什么使这些生物多种多样、与众不同。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更多地会关注生物的外部形态的多种多样,而在这些外部形态特征中,那些特殊的身体特征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视线。所以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是动植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从现象入手,通过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让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逐步领悟,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生物,才有了多种多样的生物。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知道了根、茎、叶等器官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观察研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叶的形态结构特点,他们会很容易发现这些形态结构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同时,他们也能利用已有经验对鲫鱼和鸽子的一些特殊结构的功能进行推测,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观察探究来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动植物的根茎叶等特殊身体结构的认识推断出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对鲫鱼和鸽子的特殊形态结构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资料、汇报资料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2、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来体会科学的严谨,提高对生命世界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地探究动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3        课前布置收集资料:生物的特殊结构与环境
一、视频导入
观看一段不同动物与植物的视频。
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揭示: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分成几个大组,找到自己小组生物可能生存的环境,方便集中研究



15        二、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
1、两人小组先讨论收集的同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
2、大组交流各自的生物的形态结构        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化简
20        三、交流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各个生存环境中生物的形态结构。
几个大组通过阅读资料、实物解说等方式汇报(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修正的?)
最后总结得出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不同,是为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揭示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谁和谁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我们的研讨,发现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板书        
针对学生的学习单,教师适当作评价或补充。
2        四、应用及拓展
出示动物和植物的局部图片,让学生来推测,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补充我们的生物大宝典。        能呈现整个班级一份厚厚的资料,课后依然能继续补充【板书设计】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动植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不同的生物         生活环境也不同
【相关表单】
生物名称        生活环境        特殊的形态结构        其他
                            
【理念体现】
    整堂课主要想把课堂中所有研讨过的生物与课外拓展收获的生物,全部收集在一份大资料中。内容是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联。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同时也能学会寻找和收集动植物的一些特殊形态结构的资料,增加学习科学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TOP
4#

持续学习中
TOP
5#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前面4课有关水的内容。所以本课把教材原本关于“水和空气的比较“这块内容删去了,而把重点放在对空气的感知,寻找更多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以培养他们的证据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感知、交流研讨发现空气的一些特点,比如会流动、有重量、有弹性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探索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空气,初步掌握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进一步激发对空气性质的探索了解。
    2、通过感知空气,明白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
    3、通过论证空气是否存在,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特点。
【学生准备】
    12只大烧杯、12根吸管、48只保鲜袋
【教师准备】
    一炷香、打火机、碎纸条、PPT课前活动——魔术(神奇的袋子)
一、情境导入——空气存在吗?
老师这里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想分享给大家听,请大家注意听,这段对话里面都在讲些什么?
(1)听了之后,你觉得小刚他们说的对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2)那关于空气,大家还有哪些了解?(板书)
二、初步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
那你们能利用塑料袋或者想到其它的办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吗?
(1)学生利用塑料袋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
(预测:塑料袋鼓起来了、可以在塑料袋上放书本、可以放在脸上感受一下、可以把袋口敞开朝向自己脸上)
(2)学生按要求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说说空气的特点。
预测:学生感受到空气会流动、有弹性等特点。(板书)
三、进一步感受空气,尝试“看见”空气
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有没有办法看到空气呢?
(1)    利用吸管、水槽、塑料袋,设计实验,让学生画一画。
(2)    动手实验,并填写学习单。
(3)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看到空气的?”
(4)    引导学生说说“气泡是什么”、气泡为什么会往上浮?
四、对气泡图进行梳理总结
1、对于黑板上关于空气的信息气泡图,哪些信息你认为是可以确定的?哪些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的?
2、给本课取个课题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08:56:49
TOP
6#

活动花絮

1
IMG_4948.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3:36:35 上传)

IMG_4948.JPG

IMG_4952.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3:36:35 上传)

IMG_4952.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3:36:35
TOP
7#

2
IMG_5140.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0:45:06 上传)

IMG_5140.JPG

IMG_5127.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0:45:06 上传)

IMG_5127.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0:45:06
TOP
8#

3
IMG_496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0:56 上传)

IMG_4961.jpg

IMG_498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0:56 上传)

IMG_4981.jpg

IMG_4986.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0:56 上传)

IMG_4986.jpg

IMG_4959.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0:56 上传)

IMG_4959.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1:00:56
TOP
9#

4
IMG_498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5:39 上传)

IMG_4981.jpg

IMG_499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5:39 上传)

IMG_4991.jpg

IMG_4986.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5:39 上传)

IMG_4986.jpg

IMG_5023.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05:39 上传)

IMG_5023.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1:05:39
TOP
10#

5
IMG_5105.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0:15 上传)

IMG_5105.jpg

IMG_5119.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0:15 上传)

IMG_5119.jpg

IMG_5073.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0:15 上传)

IMG_5073.jpg

IMG_5155.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0:15 上传)

IMG_5155.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1:10:15
TOP
11#

6
IMG_5190.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4:08 上传)

IMG_5190.jpg

IMG_5193.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4:08 上传)

IMG_5193.jpg

IMG_521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4:08 上传)

IMG_5211.jpg

IMG_5215.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1:14:08 上传)

IMG_5215.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1:14:08
TOP
12#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原来是相互联系的》教学实录

设计者:钱星星

记录者:徐玉红 高霞

课前谈话837—8403分钟)

师:你想拥有哪种动物的器官或者部位?

生:鸟的翅膀,可以在天上随便飞。

生:鹰的眼睛

生:鱼的肺

师:鱼的肺其实是鱼的鳃

生:海豚的脑袋

师:你能跟我们讲讲,你什么想要海豚的脑袋吗?

生:海豚的脑子是最聪明的。


一、探究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形态结构840—85717分钟)

师:今天,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植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生:玉米杆子。

师:第三种植物是?

生:玉米。

生:第一种应该是浮萍

师:他生活在哪里?

生:水里。

师:中间这个大家认识吗?

生:小草。

师:这个应该是沿阶草,他生活在哪里?

生:台阶旁,树下。

师: 在校园里的樟树下就有,这三种生活的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他们的根茎叶有什么不同吗?请你们观察,然后画一画他们的某个器官,然后思考一下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活动一 844—849

师:哪位同学上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玉米叶子宽大,浮萍叶子很小,第二个沿阶草叶子细长。

师:有没有要补充或者修正的?

生:玉米叶子上面有很多软毛。

师:浮萍的叶子形状有点偏圆。

师:除了叶,有没有同学观察其它器官的?

生:我观察的是植物的根浮萍的根是一条一条的,很细,沿阶草的根很乱,绕在一起。玉米的根很粗其它跟沿阶草有点像。

生:它这个粗的

师:你想表达的是哪个植物?

生:玉米很粗的根,是用来固定的。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它有这个固定的作用。

生:浮萍的根有4-5个根,中间这根特别长。

师: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生:学生观察

师:你说

生:浮萍的叶子正面是绿的,反面是黑的。

师:【出示浮萍图片】可能是有些浮萍他是有主根的。

师:植物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与什么有关?

生:生活环境

师:植物有这样的关系,那么动物呢?【课件】鱼和鸽子图片

生:鱼生活在水里,鸽子在天上飞

师:请你来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结构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这些形态结构有什么功能,然后完成记录单。


二、探究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的形态结构857—91821分钟)

学生观察活动二 857—903

师:哪些小组愿意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生:鸽子的尾巴用来调整方向,翅膀用来飞行。

师:又要补充的吗?

生:翅膀上有很多羽毛,羽毛可以让阻力变小,帮助飞行,流线型。

师:你刚才说的流线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像飞机

师: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有一部分空气就顺着羽毛过去阻力变小。

生:我觉得鸽子的羽毛,因为飞行的时候比较冷。

生:我觉得鸽子的爪子用来抓树枝。

师:爪子有什么特点?

生:尖尖的,很锋利,可以用来抓东西。

生:我们组观察的是鲫鱼,鲫鱼用鰓在水里呼吸,鳍用来控制行动方向。

师:大家看到过鱼的鰓吗?【把鰓的图片粘到鱼身上】

生:鳞片是用来保护身体,鲫鱼的尾鳍用来控制方向。

师:也是为了鱼能在水里游动。

生:鱼鳔也就是鱼泡泡,用来调节鱼上浮和下沉,体积变大会上浮,体积变小会下沉。

师:把五年级学的也应用进去了,鱼鳔是控制沉浮的。

生:鸽子的骨骼是中空的,可以减轻重量的。【出示骨骼中空图片】

师:也是为了帮助它在空中飞行。

生:我觉得骨骼中空是为了能更加坚硬,不是为了减轻重量。

师:那么像我们人这么重的,能飞起来吗?骨骼中空也是有减轻重量的作用的。

生:喙是为了更好的捕食。

师:还有吗?我们来看这条侧线。

生: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平衡。

生:保持流线型,减小阻力。

师:流线型是什么,刚才那位同学也没说清楚,侧线主要是为了感知水流。【出示鱼照片】这样的形状可以称为流线型或者纺锤形,鸽子其实还有一个龙骨突,使得胸肌发达,增强飞行能力。

师:我们来找一下谁和谁是相关联的?

生: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师:不管是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们的形态结构都是与生活环境相关联的,它们就是为了适应环境,那么谁和谁是相关联的?

生齐答: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三、应用及拓展918—9202分钟)

师:【陆续出示照片】请你来找一找下面的植物有哪些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生:他的羽毛

师:这是它的羽毛吗?

生:种子很轻,风一吹就飞出去了。

生:北极熊有一层厚厚脂肪,可以保暖。

生:北极熊脚掌上的毛也很厚实,走在冰上可以保暖。

生: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的,帮助捕食。

生: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的,除了捕食,还可以用来伪装自己,帮助它伪装,逃避天敌。

生:两只前爪比较发达,帮助它捕食。

生:脚上的肉垫,可以使它走路很轻。

师: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大家课后再去找找。



IMG_4986.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20:10:26 上传)

IMG_4986.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20:10:26
TOP
13#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设计者:何佳明
记录者:冯思思 杨望祥
9:30—9:33(3分钟)
课前活动——魔术(神奇的袋子)
师:我能从空袋子里拿出东西来。
生:哇,好神奇。
师:想不想学,那个组收集的笑脸最多,就教给谁。
生:好。

一、情境导入——空气存在吗?计划时间分配:5
9:33—9:40(7分钟)
师:先来听一段对话。
叮铃铃,班队课上课了。同学们商量着带礼物去看望班长。还带上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听听他们说什么?
“我带了蛋糕” “我买了水果”“我买了花”
小松说,“我爸爸从山上带来了新鲜空气”其他同学说,“空气根本摸不到、看不见,空气不存在,不能当礼物。”
师:听完了这段话,大家觉得空气能不能作为礼物。
生:能,因为山里的空气是新鲜的。
师:但是他们认为空气不存在。
生:但是人需要空气,空气不存在的话,人也不能存在。
师:(板贴:用来呼吸)有道理,没有空气。人没法生存。这就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老师作个调查:认为空气存在,能作为礼物的举手。
学生举手。
师:大家都认为可以。空气到底是一样怎样的东西。
生: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东西
师:(板贴:没有气味)闻不着,是没有气味。请你说。
生:摸不着

二、初步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计划时间分配:18
9:43—9:59(16分钟)
师:大家跟空气接触了十年,为什么对空气了解这么少。为什么?如果空气能看到就好了,主要我们的感觉器官没法直接感受到,有什么办法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塑料袋,能不能用它来感受周围的空气?
生:手拿着塑料袋跑起来,就能鼓起来。
师:什么现象能让你觉得有空气。
生:袋子鼓起来
师:这个证据充分吗?
生:充分
师: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能用塑料袋感受到空气。等会再给大家时间想一想。还有一个要求,如果你感受到空气后,你能否好好观察。观察有哪些方法?
生:测量
师:还能怎么观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闻、用眼睛看。
师: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来领取塑料袋。
活动1:9:43—9:47 (4分钟)领取塑料袋
师:感受到了空气吗?用了什么方法?大家应该这样说“我发现空气是怎样的,我的方法是怎样。”你第一个,奖励你。
生:我发现空气是存在的。把袋子这嘴巴一吹,用手一捏,就会鼓起来。稍微松一下,放到耳朵上感觉空气跑出来。
师:用嘴巴吹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用嘴巴吹是身体里的空气,不是周围的空气。请你来
生:将塑料袋在空气中甩了一下,用手一捏,就会鼓起来。稍微松一下,放到耳朵上感觉空气跑出来。
师:跑出来叫什么?
生:会流动
师:(板贴:会流动)刚才的方法再试一试,能不能改进一下,让空气流动的现象更明显。
生: 戳一个洞
师:好的,再试一试。有没有更明显一点
生:有
师: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空气在流动。
生:跑步时候红领巾,就会飘起了。
师:你说
生:大风的时候头发飘起来。
师:风和空气流动是一回事吗?你们试一试,有没有办法让空气流动起来。
生:用手扇
师: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风的形成就是因为空气流动。那现在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空气在流动?
生:没有
师:我有一个方法验证空气有没有流动。(出示工具)
生:用香。看烟。
师:我们来试一试
生:流动了,流动了!
师:虽然有时候我们人感觉不到,但是它是在流动的,只不过有时候流动的比较慢,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你是怎么感觉到空气的。
生:就是因为有空气,袋子飘下去的速度很慢。
师: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
生:直接掉下去
师:你是说没有空气袋子就不会飘了,这个证据充分吗?
生:充分
师:刚才看到有同学在摸,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空气软软的,一直按的话会越来越硬。
师:(板贴:软软的越来越硬)你还有有什么发现。
生:会有弹性
师:(板贴:有弹性)还有,你说。
生:跳起来的时候会有弹性,我感受到空气在往上浮。
三、进一步感受空气,尝试“看见”空气。计划时间分配:13
9:59—10:15(16分钟)
师: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感受到了空气。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空气?
生:没有
师:想不想看到
生:想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我带来了一些东西(塑料袋、一杯水、吸管)
生:水,吸管。能、能!
师:不急,老师要大家利用这些材料,画一画,设计一下。画完了再请大家领取材料。
生:好
活动2:10:00—10:08 (8分钟)领取记录单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看到空气的?
生:我们把吸管插进袋里,往吸管里吹气,将吸管放入水里,挤压塑料袋就会起泡泡。
师: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我刚才看到她是吹出来的,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吹出来的就不是周围的空气了,再请一个同学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小的泡泡
师:是什么?
生:是空气形成的
师: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些泡泡就是空气?
生:因为空气是从袋子里流动进去水里,才有气泡
师:气泡是怎么运动的?上浮?下沉?
生:上浮,因为空气很轻。
师:你的意思是空气有重量的,只是比较轻,是不是?((板贴:有重量))其他同学还有解释吗?
生:没有
师:我们借助水,看到了空气在水里的样子。空气在我们周围什么颜色?
生:没有颜色
师:(板贴:没有颜色)就是透明的。那空气长什么样子?
生:没有
师:没有形状,那这个什么样子。(拿出气球等)
生:小熊的形状、塑料袋的形状是球。
师:那说明空气是什么形状的?
生: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板贴:没有形状)
四、对气泡图进行梳理总结。计划时间分配:4
10:15—10:20(5分钟)
师: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感觉不到空气。但是通过借助塑料袋、水等材料,可以感觉到空气,并且还发现了空气的许多信息。但是对于黑板上这些关于空气信息,哪些信息你认为是可以确定的?哪些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的?你觉得不能确定的告诉我。
生:“有重量”
师:为什么
生:空气应该没有重量的
师:哦,那你说。
生:“软软的会变硬”
师:为什么
生:空气不硬,是软的,空气没有硬的时候。
师:好的,那你说
生:“有弹性”
师:为什么
生:因为空气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
师:谁最后用一句话描述一下空气。
生: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看不见、没有一定形状、摸不着、没有颜色的一种东西。
师:你说。
生:我们的世界需要空气。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IMG_5180.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4:18:27 上传)

IMG_5180.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4:18:27
TOP
14#

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15#

6
IMG_5229.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4:01:12 上传)

IMG_5229.jpg

IMG_5226.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4:01:12 上传)

IMG_5226.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4:01:12
TOP
16#

7
IMG_5221.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4:03:37 上传)

IMG_5221.jpg

IMG_5242.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8 14:03:37 上传)

IMG_5242.jpg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9-28 14:03:37
TOP
17#

参与,并快乐着!
TOP
18#

很精彩的活动,及时的报道!今天真是大有收获。
TOP
19#

精彩的活动!
TOP
20#

今天参加了活动,接触到很多新东西
TOP
21#

罗总,实录少发了一篇捏
TOP
22#

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23#

材料准备的很充分。看学生的神情,研究的很专注
TOP
24#

每次活动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海军辛苦了
TOP
25#

昨天的教研活动满满,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钱老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为学生观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观察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结构,可以知道他们的叶、根的特点都是与环境相关联的。何老师的课以魔术开始,吸人眼球,收到了学生的欢迎,直到下课孩子们还念念不忘。始终以学生的活动观察,发现,再让学生自己不断论证,一步一步走向他的目的的,很不错。课堂主线清晰明朗,而且何老师课堂上的话语不多,充分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值得学习。接下来赵老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让我明白了如何评课。评课内容也是要条理、清晰。要用自己的实体例子是引证自己的观点,这个很重要。新塘小学的两位老师都很幽默风趣,听着听着就一上午过去了。下午,杨老师对这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布置,以及56教室教师命题和学生答题比赛、拓展课程的想法等作了解说。最后,徐老师带来了精神大餐,新课标的解读。让我们提前领略了课标的变化,同时也为一线教师面临新课标的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TOP
26#

活动的顺利举行,离不开萧山小科团队的辛勤付出,工作人员辛苦了。
TOP
27#

[img=110,0]http://lt.zjxxkx.com/tools/ajax.aspx?t=image&aid=92408&size=300x300&key=YaXKp1JOLSlI[st6FuQkyg==&nocache=yes&type=fixnone[/img]
IMG_8555.jpg (, 下载次数:0)

课堂表现——专注(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55.jpg

IMG_8407.jpg (, 下载次数:0)

钱星星老师(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407.jpg

IMG_8460.jpg (, 下载次数:0)

听课教师(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460.jpg

IMG_8484.jpg (, 下载次数:0)

课堂表现——实验(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484.jpg

IMG_8501.jpg (, 下载次数:0)

听课教师(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01.jpg

IMG_8505.jpg (, 下载次数:0)

听课教师(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05.jpg

IMG_8517.jpg (, 下载次数:0)

课堂变现——认真听(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17.jpg

IMG_8535.jpg (, 下载次数:0)

课堂表现——惊奇(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35.jpg

IMG_8541.jpg (, 下载次数:0)

何佳明老师(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41.jpg

IMG_8551.jpg (, 下载次数:0)

课堂表现——快乐(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51.jpg

IMG_8553.jpg (, 下载次数:0)

会场(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553.jpg

IMG_8458.jpg (, 下载次数:0)

(2016/9/29 21:13:05 上传)

IMG_8458.jpg

最后编辑萧山沈华梁 最后编辑于 2016-09-29 21:13: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