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小儿辩日
萧山区青少年宫少科班 鲁佳佳 指导老师:金亚军
六年级《经典诵读》中有一篇《两小儿辩日》,作为新六年级学生,我决定课前预习一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在游历途中遇到两个小孩为太阳离地球远近问题而争论,但是以他的博学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一切皆依赖太阳。既然太阳跟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就有必要也参与辩日。
首先,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这个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最小,约1.471亿千米,每年七月初,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最大,约1.521亿千米,而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千米,相比之下,一年之内的变化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一天之中地球跟太阳的距离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其次,同一个物体会因为参照物不同而显得大小不一,即放在比它大的群体中,它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群体中,它显得大。同样,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在我们眼里,它跟远山、树木、房屋相比,它显得比较大;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在广阔的天空里,它又显得那么小。一天中太阳没有大小变化,变化的只是参照物而已。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太阳大小变化来判断地球跟太阳两者之间的远近距离。
最后,一天中,早上的太阳高度角小,光线和热量分散,照射面积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小。反之,中午太阳在天空正中,高度角大,光线和热量集中,照射面积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大。因此,我们更不能以太阳带给我们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地球跟太阳的距离变化。
综上所诉,一天中,地球跟太阳的距离没有因为日出日落和冷暖而变化,而且始终是相等的。
在孔子的年代里,探索太阳这样的星体都是一件难事。三小儿争辩太阳与地球的远近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问题。我着迷于这样的辩论活动,也感慨与孔子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科学的辩论活动就应该这样,这让我学到了很多。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我们要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用心观察,用科技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两小儿辩日》在你我的参与下变成了三小儿辩日、四小儿辩日,欢迎大家一起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