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市小学科学拓展课研讨活动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1#
舟山市小学科学拓展课研讨活动资料汇总

舟山市小学科学拓展课研讨活动资料汇总


             (本次活动为探讨学科教学中拓展性课程的疑难问题促进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建设由普陀区教师进修学校、周燕娜 名师工作室和沈家门第四小学具体承办


一楼:目录


二楼:活动通知与安排


三楼:活动通讯


四楼:研讨展示课《鉴别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课件


五楼:研讨展示课《鉴别身边的物质》说课与反思


六楼:研讨展示课《彩虹的秘密》课件


八楼:研讨展示课《电池探秘》教学设计、课件


九楼:研讨展示课《电池探秘》教学反思


十楼:科技社团从课堂教学研究走向课程建设》

最后编辑赵丹璐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5:00:02
分享 转发
TOP
2#

周燕娜名师工作室与普陀区教研室

联合开展“校本拓展课程”研讨活动通知

为进一步促进科学校本课程建设,提升一线教师课程执行力和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规划思考,创设校本课程建设交流平台。工作室开展与普陀区教研室联合举办的“校本拓展课程”研讨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时间:512——13

活动地点:沈家门第四小学

活动参加人员:本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市内其他科学老师、普陀区参训的科学老师

活动具体安排:(后附图)



  

日期

  




内容



主讲人



形式



主持人



地点



5月12日




  

上午

  
  


8:00-8:20





薛文飞负责



陈佩红



沈四小五楼微格教室



8:25-9:00




  

《鉴别身边的物质》

  



张玲燕

  

沈家门第四小学

  

普陀区学科带头人



上 课



9:10-9:45

  


《彩虹的秘密》

  



  

沈家门第一小学



上 课



9:55-10:35

  

(含眼操)



《电池探秘》



赵丹璐

  

舟山第二小学



上 课



10:45-11:45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教学融合》



黄立新
教授

  

浙师大教育学院



讲 座



下午

  


1:00-1:40



分组研讨交流



1:45-2:15






陈增仕

  

舟山市小学科学

  

教研员

  


点 评



2:15-4:00



《小学科学拓展课的学习和思考》



讲 座



5月13日



上午



8:20-900



《科技社团从课堂教学研究走向课程建设》



吴汉平

  

沈家门小学



互动参与式讲座






9:00-9:40



《乐趣无穷玩模型》



应建成

  

岱山高亭中心小学



讲座



周燕娜



9:40-10:20



《观察自然》



周燕娜

  

南海实验学校

  

舟山市名师工作室执行导师



讲座



10:20-11:20



分享经验,互动交流评价



下午

  


1:00-4:30



实验技能选拔赛



陈佩红





附本次活动其他任务分配:

金丹:负责三堂课教学设计的收集以及工作室网页上传

翁昌舟:负责本次活动宣传报道

刘陆裘:代表本工作进行评课工作的发言

其他每位成员上交一篇活动后的小结或者点滴反思。(切入点可小,但要有自己的想法)


请工作室成员提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准时参加活动!



周燕娜名师工作室


                                                                        201654星期三

1.jpg (, 下载次数:0)

(2016/5/18 19:04:30 上传)

1.jpg

TOP
3#

活动通讯

舟山市属:周燕娜名师工作室联合普陀区开展专题研修活动


通讯员:南海实验小学  刘陆裘


近日,周燕娜名师工作室携手普陀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小学科学专题研修联合活动在沈家门四小进行,来自普陀各片区小学的科学老师和周燕娜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百余人聚集一堂进行了为期一日半的研修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小学科学拓展课程”这一主题,并结合小学科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力开展培训,共展示了三节拓展课,五个讲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效甚佳。
[p=18, null, left]5月12日上午,活动展示了三堂精彩的科学拓展课,分别是沈四小张玲燕老师执教的《鉴别身边的物质》、沈一小林佳老师执教的《彩虹的秘密》和工作室成员舟山二小赵丹璐老师的《电池探秘》。课后全体人员分组研讨交流。这三节拓展课基于教材而延伸又立足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环节和有构建的材料,展示了科学拓展的意义。张老师的课充分挖掘已学知识方法进行综合应用,通过一个简单的任务驱动,层层实验验证,侧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技能能力的深度拓展。林老师的《彩虹的秘密》一课给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光学现象,学生在不断中的尝试中探知新的领域,展示了拓展的广度。赵老师的课堂重点突出,结构分明,通过科普资料阅读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展开探究活动。课后浙师大黄立新教授做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教学融合》的讲座。黄教授边讲边授,演示了几款适合科学课堂教学的APP软件,非常的实用有效。如何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需要现代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p=18, null, left]下午市科学教研员陈增士老师做了《小学科学拓展课的学习和思考》讲座,结合《关于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剖析目前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陈老师就一件衬衫的审美角度比喻课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拓展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为目前各校科学拓展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课程教师和学生有双向选择的权利,创设比较宽松的环境供大家选择,从中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定位,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是拓展课程与国家课程最大的区别之一。
  5月13日上午安排了三个讲座,分别是高亭中心小学应建成老师的《乐趣无穷玩建模》拓展课程交流、周燕娜老师的《观察自然》拓展课程思考与实践以及沈家门小学吴汉平老师的《学校科学拓展课程建设的做法与想法》。这都是一线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拓展课程真实做法、想法。三位老师倾囊相授、娓娓道来,为兄弟学校开展拓展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p=18, null, left]扎扎实实的一天半培训研讨结束了,有精彩的课堂教学、讲座分享,有每一位参与活动者的互动交流、体验感受,对拓展课程新的思考和理解。鉴着这样的学习契机,我们能在课程改革的路途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自信!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4:19:17
TOP
4#

研讨展示课《鉴别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课件

沈四小“理解为先的整合教学模式”备课表(二)

单课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单元整合课)

 

  

学习内容

  

鉴别身边的物质



学习目标





知道紫甘蓝试剂能使酸变红、使碱变蓝。



理解



解释



能说出选用鉴别方法的依据。



应用



1.会采用观察、实验法去收集多种证据。

  

2.会按鉴别顺序有序实验。



内化



1.会根据现象和已知进行推理分析。

  

2.能对不科学的生活做法提出科学建议并加以改进。





体验到鉴别物质时丰富证据的重要性。体验到生活也要讲科学。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无色透明液体鉴别材料:每组用矿泉水瓶装一瓶(雪碧3杯、白醋3杯、苏打水4杯);(贴标签)紫甘蓝试剂和滴管、白醋和滴管、小苏打和药匙;4个小杯子;记录表;酸碱资料;毛巾;标签

  

教师准备:课件、板书卡片、紫甘蓝试剂和滴管;紫甘蓝



课时安排



1


教学流程


引学——明目标



1、老师手上有一瓶液体,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
预设:认为是水,有些认为不是。(透明无色液体)

  

2、生活中透明无色的液体很多(课件出示)。瓶中装的可能是这些液体中的一种,到底是什么呢?   

  

从三年级起,我们就在认识物体,了解材料的特征,做了物质的溶解实验,到本学期我们经历了物质的两种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节课,我们要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一起来(课题:鉴别身边的物质)。



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鉴别无色透明液体



导学


1、你们打算用哪些方法怎么来鉴别呢?

  

呈现方法和想法的句式:我们用(
)的方法,如果发现(
),可能是(
)。

  

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预设:感官观察;扇闻、禁尝;实验方法、几种化学实验……)

  

3、通常人们在鉴别物质时,经常要用到酸碱指示剂,这位是试剂的发明者,波义耳。语文课里刚学过,波义耳发现了什么?(课件)

  

4、鉴别这瓶液体我们要综合应用这么多方法,那应该有一个科学的顺序,你们认为顺序怎样?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先用各种感官观察,进行初步判断;再用实验法,一般先用酸碱试剂鉴定液体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再添加其他物质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帮助我们作进一步判断。最后综合我们所有证据作出更大可能的判断。(板书)

  

5、实验时还需注意什么?(课件出示)


自学


学生小组合作,先观察,再实验,及时记录,作出推理。


讲学


台上小先生讲学:小组两名代表,一人汇报,一人出示证据。台下补充。

  

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搜集了各种证据、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就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细致。那你发现吗,只有一种、两种证据能证明它一定是什么吗?鉴别要准确,需要有什么?
这次鉴别活动,让我们发现原来看上去很相似的物质,却存在质的不同,像瓶中的无色透明液体,我们就鉴别出了三种。所以我们在不明情况下就应该对物质进行鉴别。



评学和延伸


1、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面对这样的事,大家看,出示新闻内容。看了新闻,你有什么感想?(预设:对开封过的液体,不要只看标签就盲目认为是什么,要经过鉴别;饮料瓶最好不要放别的液体,如果放了,也要贴上标签。)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也要讲科学,科学生活才会更健康。——贴标签

  

2、我们的生活鉴别之旅刚刚开启,这里有不知名的白色粉末,你打算怎么做?

  

小结:先猜想生活中白色粉末有哪些,再通过感官观察、做实验、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充分的证据进行鉴别。

  

提供材料帮助:碘酒——药店;白醋——超市;自制紫甘蓝试剂——一百超市购紫甘蓝,切碎加较热的水,挤、搓,产生紫色汁液。资料——包装纸。

  

每人领取一份自己学号的粉末。一定要把鉴定结果告诉老师。



板书



鉴别身边的物质 课件.pptx (, 下载次数:229)

(2016/5/18 19:06:44 上传)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4:45:10
TOP
5#

研讨展示课《鉴别身边的物质》说课与反思

说课与反思:《鉴别身边的物质》

沈四小
张玲燕

一、对高段单元拓展课定位的思考

《鉴别身边的物质》是六下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拓展课。如何定位单元拓展课呢?我们是这样思考的。

1基于六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考虑。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会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会设计对比实验,会依据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规律进行推理分析。如果说,中段的单元拓展课还是以兴趣的培养、科学知识的累积为主要拓展的话,高段的单元拓展课,重点就要放在对知识方法的综合应用上,对科学思维的提升上。同时也要适当考虑与初中衔接。

2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虑:标准前言中说,要让学习者“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目标上说,要让学习者“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我们抓住三个关键词: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生活应用。我们认为,高段单元拓展课要让学生综合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调动分析、推理、综合等多种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促进养成科学生活的习惯。

3、基于我校整合课题推进的考虑。“整合教学法”是比利时教育专家罗日叶(Xavier Roegiers)教授提出的。是一种属于能力导向的教育理论,它注重通过整合性的情境来发展和展现学生的能力。这里“所谓的能力是学生在面对具体而又复杂情境中,对已学习过的东西综合加以调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推行整合模块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体验整合情境,重点是教会每个学生如何应对各种整合情境。由此,在单元拓展课中,要寻找生活中类似的整合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情境中学会综合应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强调的是方法的综合应用,是科学生活习惯的培养。

由此,本节拓展课的定位就是:基于学习者从三年级起就开始认识一些物体、了解单一材料的特征,到四年级经历了物质的溶解,六年级经历了物质的两种变化这些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探究能力,让学习者面对“液体没有装在规定的容器”这样的生活情境问题,应用知识和方法,通过有序观察和实验,去搜集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用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来鉴别容器中装的最大可能是什么物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科学生活的习惯。

二、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教学中,教师重在教给学生的是意识和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一次完整的物质鉴别活动后,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明白证据越多,鉴别就会越准确。其次是通过对科学方法的排序,形成科学的观察实验顺序。

通过本课教学,试图让学生形成这样的科学生活素养:当他真实面对生活中的这个问题时,他不会盲目的认为这是什么,而是会先观察,通过特点进行推理,做出初步的判断,再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做进一步判断;他会寻找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最后综合各项证据,对其进行最大可能性的鉴别。他也不会用没撕标签的饮料瓶装其他不能食用的液体,或者他用饮料瓶装了其他液体后能贴上标签。当他去这样做时,他就会逐渐提高在生活中讲科学的意识,形成科学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得到了提升、整合和消化。

三、教学目标达成反思

根据UbD的教学理论,我把教学目标设为三部分,一是识记目标,二是理解目标,三是情感目标。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尽量都是可以检测的,或在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通过本课教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都达成了。

1、科学概念的识记

识记目标,定的是让学生知道紫甘蓝这种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这个概念的引入是应用了六下语文《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中提及的波义耳酸碱试纸的发明。学生在语文课里学了这个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没有体验过。在本课中让学生进行试验,加深了对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从学生对液体鉴别后的汇报上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知识不但知道了,还能熟练的进行运用。

2、理解目标的达成上

鉴别前,教师提供句式:我们用(
)的方法,如果发现(
),可能是(
)。帮助学生清晰表达他的方法与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学生能联系以前学的知识与技能,将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得到的现象以及判断之间的推理都展示出来了,达到了解释这层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一般原则,在化学方法使用时能先用酸碱指示剂,做到了对科学方法的有序使用。学生会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法去收集多种证据。

在研讨过程中,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现象和已知进行比较合理的推理分析,有一个肯定、否定、再肯定等这样的思辨过程。他们对横向推理比较在行,能从某一现象推理出某种可能性。但纵向推理也就是思维的深度上有些缺乏,不能很好的综合前一种现象推理出下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虽然学生的推理会有偏差,逻辑性不是非常严密,但这正是我们要引导的。如果学生能养成从现象到证据的推理习惯,能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就达到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实验和推理过程中,科学概念、探究技能也就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

通过鉴别透明液体活动及身边误喝新闻的出示,促进学生对身边这种“饮料瓶装其他液体而无标签”的这种不科学的生活习惯进行思考,从学生回答中已经意识到做标签提醒他人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

3、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情感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单列的,而是蕴含在具体的科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研讨汇报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鉴别一样物质,需要有更确凿、更充分的证据。学生从经历鉴别活动到看到误喝新闻,他们的内心已有了这种科学生活的意识。如果课外的粉末鉴别活动,学生能主动去鉴别,其情感目标、科学素养就达到大成。

TOP
6#

研讨展示课《彩虹的秘密》课件



彩虹的秘密 (最最新2) .ppt (, 下载次数:201)

(2016/5/16 14:27:10 上传)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4:27:10
TOP
7#

感谢分享和无私奉献。
TOP
8#

研讨展示课《电池探秘》教学设计、课件

电池探秘教学设计

执教者:舟山第二小学 赵丹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普通干电池的内部结构与正负极

2、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并了解电池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兴趣,感受科学世界的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

对电池内部结构及成分的认识,以及每种成分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

动手制作水果电池,对原电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电路,还记得怎样将灯泡点亮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呢?

预设:需要电池,电线,灯泡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你们还记得怎样连接电路吗?怎样连接才能让灯泡亮起来?

(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预设:电线要连在电池两端,连接灯泡时从一根与灯泡A点相连,一根与B点相连。电路要组成封闭的回路。


二、干电池的构造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知道电池为灯泡提供了电能,那同学们对电池了解多少呢?关于电池你们又想知道哪些呢?

预设1:我知道电池一头是正极,一头是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预设2:我想知道电池里面是怎样的

预设3:电池里面为什么会有电

预设4:电池是怎么放点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听上去都很有趣,那今天呢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干电池为例来探究一下电池的奥秘,没准对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有帮助。

师:老师为大家解剖了一节干电池,请同学仔细的研究一下电池的构造,并根据提示单(附件一)对你们观察的电池的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对每一部分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猜测,另外你们如果有什么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记录在提示单上。

(小组观察电池,讨论)

(小组选代表回答,班级交流)

总结:我们所使用的干电池中间有一根黑色的圆柱形的物体,这个我们叫碳棒,它是电池正极,电流就是从这里出去的,外面是一层金属外壳,其实这是一种金属锌,我们把用锌包裹的外壳叫做锌壳,它是电池的负极,电流流回这里。碳棒和锌壳中间有一些黑色的物质是糊状电解质,让正极和负极反应产生电子。

(对于电池的具体成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很陌生,只需要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电池分类

师:我们通过解剖电池,发现干电池并不神秘,除了干电池,你们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电池吗?

(学生回到,教师引导)

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种类很多,多数以所用材料命名,如氧化银电池、钮电池、碱性锰电池

锂电池:蓄电池的一种,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的优点是放电时电动势较稳定,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及使用电流范围宽、能充放电数百个循环、贮存性能好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能芯片光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四、电池历史

师:现在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电池,但是大家知道电池最初是怎么发明的吗?

(教师讲解电池发明历史)

1986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但是用一个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确没有此种反应,伽伐尼通过研究认为动物躯体内会产生一种电,叫做“生物电“,后来,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过多次实验后认为,”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是因为肌肉中有某种液体起作用,因为他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入到不同的液体中,某些液体也能让金属片之间产生电流,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现在我们把电压的单位也命名为伏特。后来经过几位科学家的改进,慢慢发明了能产生稳定电流的电池,后来有发明了能反复利用的蓄电池。


五、制作水果电池

师:既然青蛙的腿能产生电流,那水果能不能产生电流呢?其实水果也能发电,制作水果电池并不难,我们只要准备铜片和锌片分别做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还需要一个发光二极管来检测电流。

(教师简单介绍水果电池材料以及实验方法,着重讲解水果电池正负极接法以及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法)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六、继续延伸

师:如果让大家继续研究,你们还想研究有关水果电池的哪些呢?

预设1: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当电池

预设2:怎样可以让电灯更亮

七、板书                  


问题:电池的构造是怎样的         

电池为什么有电

电池有哪些种类正极:碳棒

干电池

纽扣电池
负极:锌筒


  
        

化学电池,二次电池)

   
   
   
电池
锂电池

铅蓄电池

太阳能电池
(物理电池)

         

水果电池
正极:铜片


负极:锌片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4:56:41
TOP
9#

研讨展示课《电池探秘》教学反思

电池探秘教学反思

舟山第二小学 赵丹璐

作为一个刚工作的新老师,有幸能在周燕娜名师工作室与普陀区教研室联合开展的“校本拓展课程”的研讨活动中上课,我觉得十分的幸运,在参加这次活动的过程中,从完成教学设计,准备实验材料,制作微视频,试教到最后的上课评课,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上一节公开课的不易以及团队的力量。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悟

一、公开课不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一个团队的成果

从确定课题到教学设计,我遇到了一些疑惑,小学生不具备电池成分的化学基础,没有离子,电解质化学反应式的前概念,而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电池的内部结构成分以及产生电流的原理,学生该怎样探究,我又该怎样总结?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我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不够深入。周老师的一个建议很好的突破了这个难点,既然学生没有前概念,那就提供他们课外的阅读资料,为他们搭建桥梁。包括最后一个活动,制作生物电池,陈老师也给了我很好的灵感,将生物电池与前面的干电池的研究结合起来,更符合逻辑,不至于让整节课看起来像劳技课。

二、看似困难的任务,真正去做了,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本节课为了控制时间,抓住主要的活动,我用到了两个微视频。刚开始听到这个建议时,有些犹豫,从来没有亲自制作过,只是以前帮过师傅拍摄过视频,看过他制作过,我自己真的能行吗?但是为了上好课我还是硬着头皮研究起来,好在我们学校之前有过一个微视频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的简单培训,我打开软件跟着教程自己尝试起来,教程是全英文的,我听了好几遍才听懂,自己拍摄视频,自己找图片素材,自己配音,自己剪辑,做到最后发现其实一点都不难,还很有成就感,通过这次经历,我觉得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尝试,尤其是我们科学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对教学更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对于几位老师关于我这节课的提问和建议,我觉得对我本人的启发很大。有一个老师说我的最后一个活动“制作水果电池”是否真正切题,有没有做到电池探秘?确实,在活动交流的时候还不够充分,也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果能发电,但是我在活动前的讨论部分,已经让学生思考铜片锌片相当于干电池的哪部分,水果又起到什么作用,同学们都能回答出水果相当于电解质,会跟铜片锌片起反应,如果在最后的总结部分能告诉学生是水果中的酸性物质有铜片锌片起反应产生电流,可能对整节课有一个升华作用。其实在试教的时候已经有学生说出来水果越算越能导电,而我没有及时的抓住这个信息点。

还有一位老师建议我上课的时候要更注重学生实验的规范,正极负极怎么连接,朝向哪边,可以怎么处理二极管的长短脚。确实,上课的细节部分还需要改进,不过对于正负极的连接,其实我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用微视频就进行了强调,以至于到后来学生没有难度的完成,最后的一个活动更像是劳技活动而不像是探究活动,所以我后来进行了调整,只是提示他们正负极要怎么连,而没有规定细节,这样先让学生自己连接,哪怕犯错,实验失败也没有关系,然后在学生自己尝试后再出示微视频,这时很多同学看完微视频后就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通过一错一改,更加达到了探究的目的,也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参加类似活动,多在一些前辈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最后编辑翁昌舟 最后编辑于 2016-05-16 14:49:03
TOP
10#

科技社团从课堂教学研究走向课程建设


——沈家门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探索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升需要课程建设

昨天的活动,无论是三位执教老师的课堂展示、说课,还是我们分组讨论与专家评课,都主要是围绕着三课堂小学科学拓展课,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因为我要讲的课程建设跟它有关,现在以《电池探秘》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给予解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普通干电池的内部结构与正负极

2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并了解电池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兴趣,感受科学世界的无限乐趣。

这三维目标,倒过来一个一个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兴趣,感受科学世界的无限乐趣,这是一个标准式说法,这样的目标无论放在哪堂科学里都是适用。

过程与方法部分,赵老师设定了两个目标:

先说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推理能力。”这又是一个科学课里教学目标标准式的说法,课改以前用的多,只是现在已经基本不这么说了,因为这样的说法比较虚,现在都改过“经历一个怎样过程,或者对什么问题或现象进行探究”,也就是说要说清楚,你的这些目标是通过哪些过程和方法达到的技能目标。比较合理的是放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因为它是三个技能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中,“制作水果电池”这是一个非常宽泛模糊的教学目标,至少可以理解为以下这么几个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经历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探究制作水果电池的方法;(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完成);(2)通过指导学生经历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探究各种电路连接的方法(中年级以上学生);比如有些小组的水果电池发光有些不发光,涉及的是电路通与不通,是电路的链接问题还是电器元器件的问题。(3)通过指导学生经历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探究电池产生电的原因。

可以探究的东西也很多,除了涉及的电子、离子以外,有些小组小组的水果电池所链接的二极管亮,有些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电路链接的方法还是水果、铜片、锌片的容量大小的问题。(初二)

……


这么分析下来,大家肯定清楚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的设定存在着表述不清的问题。


像这样把它细分后,是不是可以了呢,也未必。

最后我们看一下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如果孤立的去看这个目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与“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结合起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建立联系。“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中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探究中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围绕解决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展开的,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目前科学拓展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没有课程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没有评价体系和标准……没有这些,我们的拓展站就没有落脚点,没有参照物,我们就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科学拓展课。

我们现在的拓展课的教材是自编的,创意大多来自各类“科普读物”,来自网络中分享的科学实验,来源于科学课堂中的某个教学内容所得到的灵感启发,然后把它移植过来,改良而成。每个内容可能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看似都很有价值。

但这样的拓展,东打一锄头西敲一榔头,教学体系碎片化,教学内容随意化,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长远的目标,没有整体的布局。

需要拔的多高,拓的多宽,挖的多深?

还有,科学课已经学的够累,这样的科学拓展课,我可以不学吗?能否不学这个,有没有其它的选择?

因此,拓展课堂光有课堂教学研究远远不够。

这些都指向,我们需要进行拓展课程的课程建设。


二、我们的探索

(一)校本课程——科技社团课是科学拓展课的另一种形式

社团活动满足了不同天赋、特长、兴趣、爱好、个性学生的不同需求。社团活动锻炼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渠道。


20158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程改革的指见》:三、主要内容(一)规范实施基础性课程。2.合理安排课时。小学科学基础性课程在 36 年级开设,合计 350 课时,周课时数可安排 2–3 课时;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灵活安排学年、学期和周课时数。


(二)科技社团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2003.9——2006.6)

2002年从沈家门老校区搬到东港新校区开始起步,20039月正式开设社团课,分为科艺(科技、艺术、实践、信息技术)、体育、学科三大类。

2、第二阶段(2006.9——2011.6)快速发展,科技社团项目越来越多。

前两个阶段,开设年级:二到六年级,时间:周一到周五。

3第三阶段(2011.9——2015.6

从第三阶段起,东港小学合并过来,学校分为东西校区,一、二年级在东校区(原东港小学),三到六年级在西校区(原沈家门小学),开设年级:三到六年级,时间:周二到周五。

4、第四阶段(2015.9——现在)


社团改为每周进行,年级隔周轮流。单周三、四年级科艺社团,五、六年级美综社团,双周三、四年级美综社团,五、六年级科艺社团。对于学生来说,课时减少,但选择增加了。

三、课程建设

(一)课程纲要(四个社团)

1、海纳课程

2、电子百拼

3、趣味实验

4、魔方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

1课程的内容(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七巧板、电子百拼、动物饲养、科学DIY、趣味小实验、科技益智锁、花木园艺、机械机器人、小电工、海洋科技、魔方、小气象、航模、电子百拼、多米诺骨牌……

2、课程的实施:一年一报;走班制。上午第四节课,每课时40分钟(2015学年起改为35分钟)

(三)教材

1、移植型(气象社团)

2、改良型(电子百拼、趣味实验)

3、创新型(魔方)、科技益智锁、多米诺骨牌)


(四)、课程评价

学校在成立学生社团的同时,周密制定社团章程、争章细则及管理制度,并安排专门指导教师及必要活动场所,切实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

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实施过程化、评价结果细则化,较好地构建了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举例:

表3  沈家门小学趣味实验社团活动课程综合评价记录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结果

考核结果

  


自评★

组评★

师评★

活动前期

 

安静候课





  


)个★

  


  


  


  


)章

自带器材




认真思考




活动过程

实践动手




分析解释




合作交流




活动效果

实验成功




大胆分享




独立创新




根据三个评价项目九大评价要素,每堂课留3分钟进行评价,九颗星中有五颗以上这堂课的表现就可以获得一枚金章;每一学月争章一次,一个单元主题四个活动得到三个以上“金”章,就可以获得一枚实践章;一学期四个主题得到三个以上实践章,就可以得到一枚小博士章,学期末评为“超级实验小明星”。


(五)场地、经费和器材

课堂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后,就需要储备材料,考虑经费,原本这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但事实上却是每个执教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

你课安排好了,学生也来了,上课的材料来自哪里?自带还是你给他准备?面临的困境,学生手中没有材料,材料不统一,材料忘记带了。

经费与材料的筹措:科技节、科技比赛(省体育大会、省电子制作比赛、省海陆空三模比赛、区里的科技运动会)、科技活动、学校办学经费预决算

TOP
11#

很翔实的报道,学习了!
TOP
12#

资料丰富,报到详实。可惜论坛文字、表格的呈现没有编辑好。
TOP
13#

真是好活动
TOP
14#

太丰富了!真是不简单
TOP
15#

没有机会在现场听课,在论坛学习收获也是满满的。
对表格部分重新进行了一下编辑,这样排列稍微好了些。
TOP
16#

好活动!都是我们平时社团课的好材料。
TOP
17#

能否将电池探秘这节课的课件也共享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