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雷宜武
单位:开江县长岭中心校
科学素养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使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内外的科技活动,学生要进行阅读、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试验、完善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增强,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为了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做好,关键在学校的领导要重视,拿一定的资金激励教师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激励教师开展各种科技活动
重赏之下必有猛虎,只要领导重视素质教育这一块,还是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饲养等各项科技活动,产生的经费和超工作量校长要认定,激励教师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科技类活动课程的开设现状
1、科技活动课程不姓“科”。这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把科技活动的时间用来上语文、数学课,或者用来搞单元测试,或者用来开故事会等。一学期结束,真正的科技活动一次也没进行,学生脑海里的科技知识还是一片空白。
2、科技活动课成了“自由活动课”。有的科技活动课虽有教师在场,但教师做在那里不是认真开展科技活动,而是前半节课讲一些知识后半节课给学生更正作业,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根本不把科技活动当回事,科技活动课则成了学生随意看课外书、画漫画、讲故事的自由活动课。
3、少数教师“临阵磨枪”。科技活动课虽然安排在课程表上,但多数时候都是教师匆忙进课堂,照本宣科,搞“满堂灌”,既无教案,也无实验器材,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严重受挫。
4、科技活动时间被挤占。从普遍情况来看,科技活动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这个时间学校往往要组织全校性活动,如进行教研活动、开展社会活动等,因而科技活动课的时间理所当然地被挤占了。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我们的的老师要充分地进行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用活《科学》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到处蕴涵着“自然是由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等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教材。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研究自然知识和科学自然观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仅接触认识了许多具体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还受到了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的熏陶,初步领悟科学自然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习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自然界,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明确科技活动课程的目标:在科技活动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追求的,推动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科普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古今中外科技发明介绍、科技小论文介绍、创新方案、思维训练、课后实践题、科技信息发布会,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饲养”小活动,能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细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三,要在科技活动课程中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各种自然观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多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因此,在科技活动课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操作、动手制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如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先思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方面,训练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在科技制作方面,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基本的认识过程来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上下功夫。
3、多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在各学科教学中,科学探究性活动很多。每位老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社会、思品等学科课程中蕴含的科技教育资源,按照学科的规律用学科特有的方式,去研究学科中的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教学时加以研究、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另外,还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走的并不一定是别人走过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三、通过课外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1、开展趣味科技节活动
为了让科技教育深人人心,学校可每年举行一次趣味科技节活动,以趣味科技节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趣味科技节中,可以设计阅读科普读物、科普故事演讲、科普讲座、科学小论文、趣味实验、科普网页、科普海报、科普黑板报、科幻画现场竞赛、车模竟速、风筝航模制作、科技小发明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玩科学带来的乐趣,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
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都可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科技与创新”主题班队会竞赛、“科技天地”队角评比、“科技小报”评比等等,学校广播站还可定期进行科技教育专题广播,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也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演讲。
3、开展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学校可建立课外科技兴趣小组,科技辅导员定点辅导,让每位学生各找其需,各显所能。课内是普及型的,课外是扩展型的,校内是普及型的,校外是扩展型的,校级是扩展型的,班级是普及型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实验、科技论文四小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造发明能力。
4、开展校外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校情、地情,认真组织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通过组织这些探索自然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感情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养成对大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科学,能正确认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立志从小做小科技,长大有大发明,并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这些课外活动都能有效地开阔学生在科学方面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与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并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