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叶军老师《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视频后感 [复制链接]

1#

奇的小电动机》----观后感


   对事情的参与程度决定了看问题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此次认真地观看教学视频让我收获良多,以下仅自己一些拙见,不当之处,还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学习。

一、学习与借鉴

  1.教师角色扮演很恰当导入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的指导和启发特别喜欢老师在学生汇报时认真地聆听,不加以任何对错的评论,让其他学生对疑问和不同观点进行讨论通过不断提出“什么意思?”这类问题去提醒学生把观点阐述清楚。

  2.语言魅力。叶老师对学生表述观点不够清晰时,不会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说“如何改进你的结论?”;当学生回答准确时,说“非常感谢你的结论……”,反馈简单而有独特性让人感觉感觉老师和学生是处于同一地位,课堂是在平等的交流和讨论,而不是自上而下地传教。

  3.汇报形式值得借鉴。第二个活动汇报时,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发现,一个人用展示台展示小组的发现,并读出来。另一名学生用模型进行操作讲解。将语言、文字及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4.叶老师对冲突的解决方式值得借鉴。第一个活动汇报当中,不同小组学生对于换向器、铁心、线圈的数量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换向器有1个,有的认为有三个。此时,老师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给学生3分钟时间进行探究,等学生统一意见后再做总结:“3片换向器连着3个铁芯,上面有三个线圈。”

  5.叶老师在课堂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简单的记录了下时间,约3分钟言简意赅地导入;约23分钟的活动探究(两次);约12分钟的汇报时间(两次);6分钟的总结。但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学生的探究与汇报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

二、反思与建议:

    1.在第二次活动汇报时,有小组发现如果将磁铁竖着放在正上、下方,则转子无法转动。大部分组都同意该观点,但有一个小组有不同意见。叶老师的解决方式是让该组学生课后再探究。个人认为课堂上大多数的“课后讨论、研究”都是搪塞学生的借口,而且课后很少有学生会去做。当时每组都有器材,如果花几分钟时间让该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他们的不同发现,再进行对比与讨论,会不会对改组学生启发更大些?以及其他学生对此观点理解更深些?

  2.课堂上有个学生发现,磁力的大小也影响转子的转动速度。该学生说他是特意去跟老师要了强力磁铁进行对比探究,由此说明其他组学生是没有强力磁铁的,那肯定也没有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当时老师让该学生讲解时展示了强力磁铁。我觉得只展示磁铁不够,如果让学生在展示台上进行对比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转速的不同,这样会不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呢?

最后编辑桂馨奖学金石银芝专贴 最后编辑于 2016-04-10 23:38:39
分享 转发
TOP
2#

学生的课后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中提倡或者要求课后的研究和讨论,是有必要的
TOP
3#

这课上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优秀了。向叶老师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