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光的反射
执教:宁波市余姚实验学校
朱潮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光碰到很多物体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只是有些物体反光强,有些物体反光弱。
2. 反射出的光的颜色与物体本身的颜色相似,但比原物体的颜色弱一些。
3.人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出的光,被人眼接受。
4.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物体反射光的实验,观察物体能反射光的现象。
2.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根据现象判断物体是否能反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解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纠正学生对物体反光现象的错误认识,认识到很多物体能发生光反射这一现象。
难点:运用光反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反光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不同颜色的卡纸,透明玻璃,白纸(充当屏幕),制作潜望镜的材料,活动记录单。
教师演示:有关光反射的图片和课件,潜望镜的成品和半成品。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光照到镜子上能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问:我们周围除了镜子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物体,那么光照到这些物体上,也会发生反射吗?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探究哪些物体可以反射光
1.明确观点
(1)教师:看一看活动记录单,在透明的玻璃,红纸片,黄纸片,绿纸片,黑纸片,手等物体中,你认为哪些物体可以反射光,哪些物体不能反射光?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2)学生填写活动单,明确自己的观点。
(3)交流活动
预设1:不同颜色的纸片、黑色的纸片可以反射光;透明的玻璃,手不能反射光。
预设2:只有透明的玻璃能够反射光,其余的都不能反射光。
(4)过渡:既然同学们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验证明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为下面的实验做铺垫。
2.实验研究,记录现象和发现
(1)明确实验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利用手电筒、白纸、和手进行反射实验——证明出手可以反射光。
派发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相应的物品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能反光的物品打勾,不能反光的物品打叉。
(2)学生活动:开始实验。
教师活动:进行观察指导。
(3)教师活动:完成实验后,关闭手电筒的电源,整理好材料。让学生独立地记录好他们的实验现象和观点。同时,教师将手电筒上收。
设计意图:避免教具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实验现象交流,形成结论
(1)讨论交流
教师:针对实验现象和观点,进行组内交流,并做好汇报的准备。
设计意图:加强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交流讨论的能力。
请小组成员上台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请学生认真听讲,汇报完了以后,有意见的同学可以举手发言,有补充的也可以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对能反光的物体和不能反光的物体进行汇报,询问班级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达成一致。
(2)教师总结
教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只是有些物体反光强,有些物体反光弱(比如黑色)。反射出的光的颜色与物体本身的颜色相似,但比原物体的颜色弱一些。(板书)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们集体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答案。能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建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解释:我们怎样看到周围的物体
1. 过渡:根据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认识,请你解释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物体的?小组讨论,然后完成活动单二。
2.学生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并且在右边画出我们看到书上文字的过程。
学生活动:上台汇报。是光照到书本上,纸张反射光被人眼看到。
设计意图: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促进学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活动:看大屏幕,询问是否所有人都能看到大屏幕上的图案。说明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向四面八方的)
若将大屏幕换成一面大镜子,是否还能看到?教师演示,光会集中反射到一处,这时我们就看不到屏幕上的图像了。
教师总结:演示实验,我们证明了屏幕的光能反射到各个方向;而镜子的反射光太强了,只能反射到一个方向中去。
(四)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过渡:反射光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教师:解释反射光的应用。了解潜望镜的制作原理。举例说明反射光的危害和瞳孔的作用。PPT
3.活动:派发潜望镜,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光反射现象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4.光的反射
1.我的观点
可以反射光的物体:所有物体。
不可以反射光的物体:无。
2. 现在我的认识
有许多物体可以反射光,有的反光强,有的反光弱。
反光的颜色与原物体颜色相似且偏弱一些。
3.反射光的应用
反光镜、额镜、潜望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