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喻伯军名师工作室4班萧山组帖 [复制链接]

1#

1.每一个班,由班长负责,明确分工和职责;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档案委员;

2.每个组,由组长负责,从工作室人员中招收10位老师,成为学习共同体。建立小组的QQ群和微信群,群名:组长名字+描述,字数不超过8个字:*********组。

3.对每个班的要求:

1)参加每月15日的网络研修讲座活动;

2)每年(学期)组织一次面对面的活动;

3)每2个月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召开一次班级会议。

4.对每个组员的要求:

1)每天登陆浏览:

http://yun.zjer.cn/index.php?r=studio/index/index&sid=200喻伯军名师工作室

http://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index&sid=56460杨春晖空间

萧山网络工作室所有组员空间

2)每天有1篇上传的资源(每人10日中至少上传1篇资源,日期安排见附件2

3)每天有5个回帖评论其他老师的(包含发帖)

(先要针对“萧山网络工作室”组员的帖子进行回帖(或发帖),日期安排见附件2

4)每个月组织一次网上研修

(参加每月15日的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络研修讲座活动)

5)每年“一师一优课”晒课一节

6)每年开发至少2个微课

7)每年汇报课1

最后编辑罗海军 最后编辑于 2016-01-25 15:36:49
分享 转发
TOP
2#


附件1:萧山网络工作室成员
序号    学校    姓名    序号    学校    姓名
1    万向小学    戴军方    6    宁围小学    徐玉红
2    益农镇小    罗海军    7    渔浦小学    方春波
3    新塘小学    何佳明    8    衙前农小    陈春风
4    城东小学    陈斌    9    回澜小学    周晓芸
5    城东小学    陆祝林    10    湘湖小学    沈波
TOP
3#

我先留个爪
TOP
4#

要顶的
TOP
5#

各位加油!
TOP
6#

TOP
7#

鼎力支持
TOP
8#

先来报个道
TOP
9#

顶顶顶
TOP
10#

自己顶顶也是好的
TOP
11#

支持!加油!
TOP
12#

加油
TOP
13#

有一个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平台。
TOP
14#

强大的阵容
TOP
15#

任务明确么!好的,学习!
TOP
16#

《北斗七星的运动》拓展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科学探究是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展开的。宇宙内容大多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没有亲身接触过的内容,因此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基础在天文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前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研究北斗七星等天文星座方面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知道北斗七星的形状像一个勺子,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实际观测过北斗七星。学生头脑中建构的北斗七星的模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差异主要集中在斗口、斗柄的朝向上。通过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学生多数知道北斗七星是运动的,并且会围绕北极星转动,但是具体如何运动,比如运动的周期、方向是模糊的,这表明学生并没有观察过、思考过这些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假想有个初步印象。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一年中自东向西转动一圈,与地球公转有关系,一天中会自东向西运动一圈,与地球自转有关系。
2.    利用旋转星图探究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测、记录、推理、归纳的能力。
3.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有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北斗七星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北斗七星的运动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旋转星图学具、记号笔、夹子、记录单
教师: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软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提问: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仰望天空,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关注这片区域,这里有7颗比较亮的星,你们熟悉吗?怎么看出来是北斗七星呢?(预设:它像一个勺子。)指出斗柄和斗口。

2.交流: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证据:天文学家在不同的时候拍摄的北斗七星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了解北斗七星可以有不同的朝向,这说明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是运动的。(出示课题)
(二)    观察当天晚上的北斗七星朝向
1.    提问:既然北斗七星是运动的,那么今晚21时,北斗七星斗柄会指什么方向呢?课堂中无法观察,需要借助旋转星图。
2.    课件结合实物演示,介绍正确使用旋转星图的方法。
3.    学生活动。
4.    组织汇报交流,发现北斗七星在当天(1月8日)并不是完全可见。
5.    通过星空软件找北斗七星进行验证。
(三)    探究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
1.    明确探究目的:利用旋转星图,你能找到北斗七星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吗?打算怎么研究?
2.    方法提示:
(1)选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21点为一年中的四个时间点,探究北斗七星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记录单附在星图上,方位对齐,用记号笔描出北斗七星,并在旁边标出相应的节气。
(3)每个同学轮流观察一个时间点的北斗七星,全部完成后用自己的笔进行连线。
3.    小组活动
4.    汇报交流
(1)记录单进行展示,北斗七星在四个时间点的朝向是怎样的?出示古人发现的规律:北斗七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人的规律和我们探究的结果一致吗?
(2)根据北斗七星这四个时间点的朝向,我们尝试推测一下北斗七星在一年中是怎么运动的?
(3)思考:为什么北斗七星在一年中会自东向西运动一周?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地球公转有关。
5. 现在我们知道北斗七星在一年中的同一时间,位置会自东向西偏转,那么,在同一个晚上它会运动吗?联系月亮进行推测,用软件模拟演示。受地球自转影响,一天中北斗七星也会运动变化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
6.小结北斗七星的运动规律。
(四)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任务: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北斗七星,可以是一个晚上,也可以定计划在同一时间点进行长期观察。
TOP
17#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1.《植物》单元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4、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土壤等。
5、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6、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7、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8、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黄色酢浆草(三叶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片叶子。
10、樟树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11、水葫芦属于水生植物,叶柄里有膨大的海绵体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1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3、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4、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5、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17、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8、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9、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20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1、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2.《动物》单元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安静、细致,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3、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不宜把小动物抓在手上。
4、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为防止无名小动物的伤害,不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5、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6、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7、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8、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它们夜间出来活动。
9、蜗牛属于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的环境中生活。
10、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包括口、环带、肛门,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11、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天会爬到地面。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13、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14、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用脚爬行。
15、蚯蚓不能在水中生活。
16、蚂蚁的生活范围很广,校园里、花坛边都可以找到它们。
17、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食物引诱它们。
18、蚂蚁遇到同伴时用触角交流信息。
19、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20、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3、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
4、我们吃饭用的碗大多是用陶瓷材料制成的。
5、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6、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7、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金属的特点: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很重、很硬。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9、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0、塑料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外面有回收利用标志(会认这个标志)。塑料的柔韧性比较好。
11、塑料的特点:柔韧、绝缘、轻、不易导热、易塑形、不易生锈。(举例利用塑料做的物品)
12、吸水能力强的有餐巾纸、纸、木头;吸水能力弱的有:塑料、金属、玻璃。
13、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能用来造纸的材料有:树木、草等。
14、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5、大多实心的塑料和金属在水中会沉,木头会浮。
16、金属大多会沉入水中,但是做成船形就能浮在水面上。
17、树木的生长速度很慢,我们要节省或减少木材的使用。
18、把大小、形状相同的塑料块与木块放入水中,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多一些,说明木块轻一些。
19、人们主要利用木材比较轻的特性,制成了各种各样的船只。
20、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黏土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陶瓷、瓷器都是常见的工艺品。
21、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22、烧制陶器的温度在900℃~1050℃之间。
23、陶器的胎体质地疏松,因此陶器具有较好的吸水性。
24、将陶泥填入模具中,脱出器物的全形,这种制陶方法叫模制。
25、我们使用的材料中,有的是天然材料,有的是人造材料。
26、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丝等;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27、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28、我们周围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最多,但是不能说塑料是最好的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1、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沙子会流动但它不是液体,它叫做流体。
3、水和油相同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重量。
4、水和油不同点:水无色、无味、透明、不黏手、水滴更圆;油淡黄色、淡香、有一点透明、黏手、油滴不够圆。
5、观察不知名的液体时,不可以随意地尝味道。
6、油比水轻,所以油滴在水里会浮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沉入到杯底。
7、如果一根牙签放在水中是沉的,那么把它放到油中就是浮的。
8、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在水、食用油、洗洁精中,洗洁精最黏手,它流动最慢。水不黏手,它流动最快。
9、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10、量筒是测量液体的多少的工具,液体的多少叫液体体积,单位用毫升、升来表示。
11、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量筒放平;眼睛与液面平视;读凹液面的最低处刻度。
12、一般来说,雪碧瓶盖里可以装5毫升水。毫升是体积单位。
13、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
14、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15、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抓不住、占空间、有重量。
16、空气溶解在水中,但是人无法在水中呼吸。
17、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18、水和空气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到、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不能压缩;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能压缩。
19、空气占据空间,占空间的大小(体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0、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空气被压缩(不能压缩到底),但是压缩越厉害,力量越大。
21、乌鸦喝水是利用石头占空间的特点来取水的。
22、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23、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24、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TOP
18#

好资料,收藏
TOP
19#

(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之

“发现过程中的错误”的意义

——(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


如果仔细看一下艾琳•普鲁沃斯特关于卡尔和蒙蒂的活动和谈话的描写,你会发现我们早先讲到的“搞科学”的所有的六个方面。记录里其他好几个孩子的行为陈述也说明了他们在“搞科学”。事实上,全班都参加了这些科学的程序,尽管我们要集中谈的只是这个班上三分之一的孩子。

  也许你担心有些陈述不对,有些评论则有矛盾。在题为“通过语言交流而明确意义”的第二章里,我们将集中谈这次课和后续的几次课的语言方面。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些明显错误的思考路子,讨论一下麦克伊弗既不告诉孩子们答案,也不纠正他们的陈述中的错误这个事实。

  蒙蒂把两根电线放在电池的一端,电珠突然亮了一下,这是一个没有把握的、瞬间即逝的现象,他没有时间去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决定在下一次课上探究一下这个问题。你能解释那可能是怎么一回事吗?蒙蒂自由探索的结果形成了一个有计划性的考察。他接受了这个挑战:电珠到底亮了没有?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情况连蒙蒂和卡尔共同试验时,看上去电池的两端也只各需要一根电线连出来组成一个电路。(看来蒙蒂没有注意到路易萨内只需用一根电线这一事实。)

  阿伯特说,卡尔的电珠特别亮是因为电路里有两节电池(“你有两倍的电流”),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吗?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片面的陈述。我们可以这样说,根据当时孩子们所拥有的证据,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然而,用两节电池组成电路有两种可能的办法,这两种办法对电珠会有不同的作用。你看,约翰•麦克伊弗的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作出那样的发现呢?

  因为电线有包皮,一个短路中的电线不发热的问题,引起孩子们去寻求原因(“因为它很重,”“电流不能通过”),这就提出了许多需要弄清楚的另外一些问题。伯德断言电线可能发热了,只是石棉使他感觉不到热——这是另外一位老师教他的内容,他把它从去年的防火周搬到这儿来了。是什么使得伯德把这两种观察联系起来的呢?找出不同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当然是科学家的活动之一——可是,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呢?怎样才能把适当的,而不是不适当的事实联系起来呢?

  试图把不同的事实联系起来——找出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在通往“搞科学”的道路上进了一步;也可能本身就是在搞科学。预言了结果以后,验证这种联系或关系是下一步必须做的。约翰•麦克伊弗把所有的事实和孩子们提出的所有的关系都并列出来,把因此引起的混乱留给孩子们自己,他们的怀疑就增加了。好些孩子都愿意在下一次课上去解决这个或那个问题,这表明了他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论证的责任,澄清混乱思想的义务,都落在孩子们自己——在搞科学的人的身上;这本来就该是他们的。孩子们处于发现、核对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如同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科学并不是一个最终完成了的产品;如同所有的学习一样,搞科学是一种不断进行的活动。在这里,孩子、教师和科学家的活动和责任又一次表现得近乎全等。

  这堂科学课上有许多不清楚地概念和不正确的观察,这都使普鲁沃斯特小姐感到担心。她感到结果混乱,而且对麦克伊弗先生就是这么说的。但是,艾琳承认,那些材料拯救了卡尔;她在做记录时注意观察他的活动,看到他变了一个人,不象她所知道的那个卡尔了。

  “这是第一节课,而不是最终产品。”有一个钟头约翰和艾琳两个人都没有课,他们对那节课进行了讨论。约翰要她放心。“你想一堂课要学到多少东西呢?”“不是那个意思;孩子们在课上学到了许多,但是有一些显然是不正确的。”“要是在你作出一个错误的陈述后,有人把正确答案告诉了你,你能永远记住吗?”“不能。要是能的话,每次考试我都该得一百分了。”她笑了。

  “你也不必回忆不正确的陈述。这是一个发现、核对、验证、重复的过程,孩子们象科学家一样经历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发现的许多事实是正确的,他们的喜悦使之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你注意到了吗?那些片面的或半信半疑的陈述本身就显得没有把握。”“你问了孩子们有没有把握,这是有帮助的。”“我只是对有怀疑的答案才这样问的吗?”“我想是的。”“这可糟了。我要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证据。我不打算用那种方式给他们以暗示。看来我不得注意我自己。你瞧,有人作记录多有用呀?”说到这儿两个人都笑了。

  “要是你不提醒他们,孩子们怎么能发现他们错了呢?”通过我下一次带去的材料。你瞧,科学家们找出不同的事实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也不见得总是成功的。他们又怎样认识到这一点呢?他们观察到了用他们的概括解释不通的事实——矛盾。所以我会这样设计下一次课,让孩子们明显地看出他们有些陈述是不适合的。“事实”会把矛盾显示出来的。

  “用什么样的材料呢?”“嗯,让我们处理一下电线发热的问题。我没有料到这节课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你没有料到?”“当然,那也是这个结构的一部分。不过一般的班级不会一开始就那样做的。我想那是因为布包的电线造成了那样一条探索的道路。也许出于卡尔那样的孩子兴奋的需要,这又传给了别的孩子。他显然懂得短路。下一次课我要带塑料包皮电线去,他们就无法用牙齿捋掉包皮了!”“石棉包皮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你看看。”约翰递给她一根新的电线。外面有一层很结实的蓝色塑料,里面还有一层黑的。

  “我看不象石棉。”“你说孩子们用这样的电线怎么样?”约翰问。

  “他们不太容易把电线头弄出来。”“那我就给他们这个,”他拿起一把剥皮钳子。“就是用钳子也不容易剥掉外皮。我料想孩子们只会把头上剥去一点包皮。”“那会告诉他们什么呢?”“你说呢?你用这个电线试试短路看。”艾琳试了一下。

  “路易萨内的问题怎么办?你给她带个开关去吗?”“我想我要讲一下开关的结构、导电和不导电的东西:各种短的金属条、回形针、螺丝钉、一段段不同的电线、铅笔小、小块铝箔、毛线头、棉线、塑料。”“为什么不带点石棉?”“这是个好主意。我倒没有想起来。”“铝箔会融化吗?”“也许会的,那样路易萨内就会发现保险丝了!我通常都示范给孩子们看,如何做成一个安全的间隙,用来试验不同的材料:把电线的头上剥开,固定在一块石棉衬垫上,要试验的材料可以压在两个露出的电线头下。”“你准备给丘克带大电池去吗?”约翰点了点头。“我想下次我记一下他的动作。”“我希望你会记录。”约翰身上感到一股得到报酬的暖流。

  这一课的后续课的几种做法在第五章有所描写。你可以看到接下去的几堂课的搞科学引起的思想发展,和那些问题的澄清。

TOP
20#

学习了
TOP
21#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探究题
2012年10月4日上午8时许,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此次滑坡塌方量达1万立方米以上,并阻断小河形成堰塞湖;田头小学教学楼全部被掩埋,18名学生被埋在垮塌的教学楼内;学校附近2户农户房舍被掩埋,其中1户农户1家3口全部逃离,另1户1人被掩埋。









2009年9月,山体滑坡前田头小学原貌            2012年10月4日,山体滑坡发生后的惨状
(1)据统计该区域自2012年9月1日以来持续降雨,9月1日至10月4日之间累计降雨量297.3mm,是往年同期降雨量的三倍多。专家组认为,此次山体滑坡系持续降雨引起的。现在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索降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好吗?
我们的推测:降雨量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________;降雨量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________。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______组和实验组。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你认为此次山体滑坡,除了该区域持续降雨这个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造成山体滑坡?
TOP
22#

★三上-比较韧性探究题

1、右图实验装置可以探究不同材料的韧性。
右图实验中,我们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一端挂上相同的钩码后,产生了不同的形状变化,其中___________号材料的韧性最好。如果这三种材料分别是塑料、竹棒、铁棒,你认为1号是________,2号是_______, 3号是_______。
2、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且公平,实验时应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在括号里打“√”
(1)三种材料伸出的长度相同……………………(      )
(2)三种材料粗细可以不同……………………………(      )
(3)在一端挂相同的钩码………………………………(      )
(4)三种材料粗细要相同………………………………(      )

3、判断:
(1)塑料的韧性较好,且不易吸水,所以塑料是一种非常好的材料,我们要多加利用。………………………………………………(      )
(2)在探究不同材料的韧性时,只要材料的长度相等,挂的钩码多少没有关系。……(  )
(3)在探究不同材料的韧性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钩码底端相平。……………………(   )
TOP
23#


教师课堂精彩用语——听1、 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 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 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 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 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 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 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TOP
24#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说
1、 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 你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 ××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 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 ,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 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 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 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 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 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TOP
25#

教师精彩课堂 用语——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TOP
26#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TOP
27#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 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 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 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 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 “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 ××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9、 刚刚过了××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 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TOP
28#

总的看起来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最能说。体育老师最简约。
TOP
29#

材料引起经历


——(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


    儿童经常听到妈妈嚷他“不要碰!”——这说明孩子具有总想通过触摸探索周围具体环境的愿望。你有没有把一个智力玩具或另一套吸引人的材料放在一个成人的面前过?他是不是也会开始去玩弄这些东西?如果说婴儿的玩弄完全是偶然的,上学不久的孩子在对待材料上就表现出了某种计划性。他们产生一种想试试看的欲望:“这些东西光闪闪的——摸摸一定是光滑坚硬的”;“它们互相碰撞肯定会发出响声”;“如果我压它,它会改变形状”。这些想法在于一种“前语言”的水平,即还没有形成语言。不久之后就会产生同样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却由孩子们的动作显示出来的问题:“我能让它跳多远?”或“这一作用象是磁铁的作用,可是磁铁又藏在哪儿呢?”——这些都是对于自然的问题,是科学探索的开始。
  几乎任何完全陌生的材料都会使观察者产生一种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材料很容易引起期望。如果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可以理解,惊奇则是促使加速进行研究的一种刺激),意想不到的现象促进了人们提出问题,更深地卷入和产生感情。一个人发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会激动起来,这种激动会产生一种要和旁边的人进行交流的愿望(尤其是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一种同自己的伙伴分享发现的愿望。材料会激发起经历。
  材料可以选择来揭示自然现象。反过来,这些现象又能产生有关我们这个宇宙的知识。对材料进行探究包含着科学的程序,这些程序在循序渐进的学习经历中会得到改进。
  教师选择每个孩子都要用的材料。他听取孩子们谈论自己的发现,帮助他们就某几点得出一致的意见(孩子们自己的一致意见)。
  你也许会感到这种自由探究——把材料直接交到孩子们的手中——可能造成无法容忍的混乱。下面这一课以比较惯用的方法开始——教师在前面指导全班。(这种方法几乎总会不知不觉地引向“自由发现法”。)
   《里面是什么?》
    玛丽•史蒂文斯用一根橡皮筋把第五只棕色的纸袋口箍了起来。五只鼓鼓的、令人迷惑的纸袋都排在桌上。“再弄好一个就完成了”,她想道。每一行学生都有东西可摸了。她从塑料口袋卷上又扯下一只新的塑料口袋,把它打开,放进去一只圆圆的土豆和一只小苹果。她把口袋口张得大大的,使里面的物体四周充满空气,然后灵巧地把口收好一拧打了一个结。她把一只切开的洋葱在最后那只棕色纸袋面上擦了擦,把碎片扔进袋里。她闻了一下,看看洋葱味是不是闻得出来。她把那只塑料口袋和里面的东西一起装进了第六只棕色纸袋。明天科学课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嗯,只是差不多完成了。史蒂文斯小姐朝她买东西的提包里看了看,数出了三十五样孩子们晚会上喜欢的东西:小哨子,纸喇叭,像蝴蝶的舌头那样卷着一吹就会伸直放开的纸龙。三年级有三十个学生,她准备了三十五件,以防万一有人弄坏了或某一件东西不灵。她的学生们才八岁,还不太经受得住挫折。也许大部分孩子受不住。然后她又加上了两卷新的塑料口袋,两包橡皮筋,还有她的朋友们为她搜集来的十五个装擦手纸的硬纸筒。这一下全部完成了。就是说材料都准备好了——可是她本人准备好了没有呢?
  离毕业还有两年,再坚持上一个阶段的夜校和暑期班就可以得到硕士学位了。现在玛丽•史蒂文斯正面临着最严峻的一关。看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个试验班;大多数人认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因为玛丽选择了一个教科学课的试验班,她必须在一种新的教授科学的方法上达到一定的熟练——至少这种方法对她来说是新的。扪心自问,她承认自己感到有点畏惧。她头两年教得不错,至少她从来没有砸过锅。她很少需要嚷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也挺喜欢她,这对她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一次,一位心理学教授对她说过,孩子们往往拿教师出气,在教师身上发泄他们对父母的不满,她感到很吃惊。在她看来,这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必要的。感谢上帝,她还没有碰到过这类事。也许这是因为她能很好控制课堂;她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多要做的事,而且保持着高水平。
  玛丽感到自豪的是,她给孩子们的指示总是清楚明确的。可是这一次她什么指示也不给。她确信,如果不是大多数,至少也有许多孩子将会象她自己的同学们教的试验班孩子学这一课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去做;电影里看到的孩子们的表现很类似,只有很少几个例外。电影讲了该怎么对待那几个例外的孩子。可是她的孩子们呢?各人能力相差很远,因而兴趣也不大一样。她曾经在一些所谓的程度很齐的班级实习过(她发现他们的程度并不是很齐的)。可是,尽管她的学校深信应该按程度分班,本身却是那么的混杂不齐!一年级和二年级竟然编在一个班!显然,校长是设法想要老师们改变要所有的孩子都念同一页书的做法。玛丽发现,他原来的做法在科学课上不太行得通。怎么能行呢?她的孩子们能力悬殊,有着截然不同的种族和经济方面的背景。当然,有了材料,每个孩子可以自己工作!可是,对有几个孩子来说,这种工作也许会是灾难性的。赛丽娜总和别人不一样;莱斯莉跟班一直很吃力;而鲁思安看上去老要惹别的孩子生气——他们会怎么样呢?不管怎么说,校长佩蒂格罗先生对有创造性的老师总是表示同情的,而那位“教师训练员”一直是乐于帮助人的,而且对新的想法从来不挑剔。她会有何所失呢?可能还会有所得。要是这种新的想法以前不管用,试验班的教授也不会这么大力宣扬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什么新的主意了!
  玛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做了几个不太好的梦。可是早上,她那些精心准备好的材料却在问她早安,好象谁来到它们中间都会高兴似的。
  “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史蒂文斯小姐把一只纸口袋放在那些八岁的孩子们都能看到的地方,孩子们的眼光都期待地注视着那只鼓鼓的纸口袋。
  “糖果!”“玩具!”“甜饼子!”正和她的预料的情况一样,但是她很快对自己说,这样假设也许只是自己打的如意算盘。
  “你们怎么知道这里面有东西呢?”“口袋胖乎乎的。”然后是沉默。
  “你们能想出一些合适的词来说明你们认为里面一定有东西吗?”说着她把口袋提起来转了一下。
  “鼓鼓囊囊。”“这个词不错。”“厚。”“大。”“圆。”史蒂文斯小姐心里记住了孩子们提出来的这些“词汇”。
  “好吧,里面肯定有东西。你们说,我们怎样才能弄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呢?”“把它打开?”“哦,那太容易了。你们瞧,科学家们可没法把一个原子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但是他仍然清楚地知道原子里面的情况。”“摸一下!”“你可以摸。不过,科学家够不到星星,却很清楚星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家们用仪器帮助他们发现星星和原子的情况。我来做你们的仪器好吗?假定我就是一个仪器,你们用我做某些你们自己做不到的事。你们能告诉我做什么以帮助你们弄清楚口袋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卡尔顿,看来你有些想法。”“松手!”史蒂文斯小姐踮起脚尖,把纸口袋高高地提过桌子,然后停下来,全班都屏住了气。“噗!”(口袋掉到地上。)孩子们争着举起手来。每个被叫到名字的孩子都作出积极的回答。教师把孩子们说出的名称都写在黑板上:球,石头,水果,砖头,油漆罐……
  “不可能是油漆罐。”“你为什么认为不可能,阿伦?”“因为油漆罐是会摔破的,可是我没有听见摔破的声音。”“你认为阿伦的意见怎么样,维奥雷特?油漆罐是你说的。”“我想阿伦是对的。也许是块石头。”“那我把油漆罐划掉了,好吗?你们还要我做什么来帮助你们判断里面是什么东西?”“摇摇口袋。”口袋的索索声和里面东西碰击纸口袋发出的沉闷的声音使孩子们又一次争着举起手来。
  “我敢肯定里面一定是某种水果,比如苹果。”史蒂文斯小姐在黑板上写下了“苹果。”“柑桔。”“我还是认为是球,也许是两个球。”“你们说这只口袋里有几件东西?”“四五个。”“不,没有那么多。两个。”“也许是三个。”“孩子们,到现在为止,你们用了哪些感官来猜里面的东西?”“我们用了眼睛。”“还有耳朵。”“还有脑子。”“那不是感官,笨蛋!”“可是看来你们确实是用了脑子。也许鲁思安的意思是说要动脑子才能有良好的感觉。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得很不错。现在我给每排同学一只口袋。”孩子们在座位上激动起来,引起一阵小小的波动。“口袋顺着每一排传下去,每一个人都可以摸一下,想想里面可能是什么。也许你们会有新的想法;也许你们对我们刚才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更有把握。班长,把口袋发下去吧。”“到现在为止进展相当不错,”玛丽•史蒂文斯心里自忖。“确实很有兴趣;连那些等待着轮到自己的孩子们也很感到好奇而很专心。”她偶尔催促一个孩子快点把口袋传给别人,尽快得出结论。很快,班长把那些口袋又收了回来,放回到教师前面。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史蒂文斯小姐叫了那些还没有发过言的孩子。
  “迪安。”“我肯定是苹果。”“你为什么那么有把握?”“一头有把的地方有一点凹下去。”“有人同意迪安的意见吗?”班上有一半人表示同意。
  “赛丽娜?”“我肯定里面有一个球。我一推,它就滚开了。”“我认为有一块石头,一块圆石头。”“莱斯莉,你好象急于要说什么话。”“有一只动物!”“动物?”好几个孩子不相信地叫了起来。
  “你为什么这么想,莱斯莉?”“因为摸上去软乎乎的……而且暖乎乎的。”“我也摸到软的东西了,还有点儿蓬松松的。”“史蒂文斯小姐!史蒂文斯小姐!……”“夭沦,你有什么话憋不住了吧?”“是洋葱。我闻出来了。硬硬的,圆圆的,就象只葱头。”“这是一样新提出来的东西,还有刚才提的动物。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单子,看看在猜的东西中有什么可以划掉的。”史蒂文斯逐项念了一遍,孩子们则作出反应。
  “球?”“对的。”“石头?”“不对。”可是维奥菜特和布切认为是对的。
  “好吧,先留着它。水果?”“那就是指苹果和柑桔。”“砖头?”“不对,形状不对。”“动物?洋葱头?你们说口袋里有几件东西?我们这儿猜了六样。”“我摸到两件东西。”“还有样别的东西,软乎乎的象一只动物。我认为有三件东西。”“六样东西怎么办?我们能决定下来吗?”史蒂文斯小姐不明白莱斯莉为什么坚持口袋里有一只动物。她要不要告诉她那不可能,还是让别的孩子去说服她?“莱斯莉总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她想道。“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回事。”她高兴地对全班说道:“我们现在把口袋打开,好吗?”玛丽小姐拿掉了橡皮筋,慢慢地打开了一只棕色的纸口袋,然后她更慢地开始把里面有塑料口袋往外提。那个结一露出来,班上就轻轻嘀咕起来。随着塑料口袋的主要部分慢慢露了出来,孩子们都伸直了脖子。教室里鸦雀无声,几乎透不过气来。首先拿出来的是土豆。
  “哦,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土豆!”随后,当苹果出现时,几个声音喊道:“我说对了!我知道是苹果!”“好吧,有几件东西?”“两件。”“不对,连塑料口袋也算上,三件。”“原来这就是那个软乎乎的东西,我以为是一只什么动物呢。可是摸上去确实是暖乎乎的。”“你有什么话,沃沦?”“我相信我闻到洋葱味了。”史蒂文斯小姐把那只棕色纸口袋递给了沃沦。“看看里面,”沃沦取出了洋葱碎片,举了起来,“你让我们上当了,”他一边说一边笑了起来。
  “要想清楚地思考,我们必须细心和周到,对吗?我们必须要验证我们的想法,科学家们对自己的想法也是要验证的。沃沦用了另一种感官发现了……”“他的鼻子,”几个孩子说。
TOP
30#

小个子赛丽娜的右臂举酸了,于是用左手托住仍然举得高高的右臂。当老师注意到她时,她坚定地说:“口袋里还有一样东西。里面有空气!”“唉,你怎么知道的?”“口袋里有空气,是口上那个结把它堵在里面了。”“赛丽娜认为她能看见口袋里有空气,其他同学都看到了一只苹果和一只土豆。你们有多大的把握这只苹果和这只土豆是真的呢?你们绝对有把握吗?”“它们可能是假的。”“为了弄清楚,你们还应该用什么感官?”“我们得吃吃看!”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我们等会儿可以那么做。”史蒂文斯小姐微笑了。她忽然想起,在教分数的课上,让孩子们在下课前分吃苹果是一个挺好的主意。她突然换了一下语气。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她从塑料口袋卷上扯下一只新的口袋,水平地拿在手里让全班都看到。“这口袋里有东西吗?”“没有。”“你们能想出什么词来形容你们怎么知道里面没有东西的吗?”“薄。”“扁。”“象皮似的。”“真比‘词汇表’丰富!”玛丽•史蒂文斯想道。然后她把手伸进打开的塑料口袋,拿住一边的口,在空中划了一圈,很快把口袋口捏住。然后她拿着那只鼓圆了的口袋对着全班。“现在里面有东西吗?”“空气!”几个人一起说。
  “我看不见什么空气!你们怎么知道里面有东西?”“口袋的形状!”“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只口袋。”学生们一个个都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我要看看你们对空气会发现些什么。但是有一件事你们不可以做。是哪一件?”“不能把口袋套在头上。”“大家都听到西蒙的话了吗?”学生们点头。“这不是宇宙飞行帽。为什么它们不能当宇宙飞行帽用?”“人在里面没法呼吸。”“好吧。我把口袋扯下来,班长给每人发一个。”发口袋花了不少时间,有些孩子在拿到口袋前一直有点坐立不安。史蒂文斯小姐心里想道:下次应该事先把口袋分成五只一扎,每排一扎。
  玛丽•史蒂文斯发现,静观各个孩子不同的反应很有意思。有的孩子开始动作很慢,小心地看着邻座。有的孩子则使劲地张开口袋一挥,赶紧把口袋里装上空气收好口,好象怕空气逃跑似的。莱斯莉用鼓起来的软乎乎的口袋抚弄自己的脸。维奥雷特却使劲地把口袋往课桌上拍打。鲁思安的口袋上的显然有个洞,她在用下巴压口袋,让空气从洞口喷出来,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眼睛却闭着。看着高兴而调皮的小赛丽娜,史蒂文斯小姐想道:“她肯定会把那只袋给弄爆!我要不要看她一眼,皱一下眉头,让她不要弄爆?”砰!真爆了!所有的孩子都笑了起来。史蒂文斯小姐好象被刺了一下,感到有一种危险。
  “孩子们,”她用最坚定的口吻说,全班都静了下来,“赛丽娜对空气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过一会儿她会对大家说的。其他人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实验去压破口袋。虽然我多带了几只口袋以防万一,但是不够给每个人再来一个。”教室里的气氛缓和了,孩子们又各自忙各自的口袋。玛丽•史蒂文斯很快给了赛丽娜一只新口袋。赛丽娜抬起头朝她笑了。她也给了鲁思安一只新口袋。说:“你也需要一只没有洞的。”这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活动的,现在排成两个一排,因此很容易给每对学生发几根橡皮盘和一个硬纸管。她一面轻轻地把新的材料放在一对对孩子们面前,一面轻轻地说:“你们也许会用到这些东西。”有的孩子看了看新的东西没有置理;有的孩子则把管子插到口袋中把塑料袋吹鼓起来。沃沦和阿伦用管子把他们的两只口袋连了起来,用橡皮筋扎好,然后把空气从一只口袋挤进另一只口袋。两个人在专心地忙着。
  有几个孩子看上去想不出什么别的主意了,无精打采地重复着原来的动作。看来是把最有趣的一招拿出来的时候了。史蒂文斯小姐从那些对口袋已失去了兴趣的孩子开始,每人发了一件他们最喜欢的玩意儿,慢慢地、清楚地告诉每个孩子:“试试看,不放在嘴里能不能玩得起来。”教室里立即静了下来,孩子们说话的嗡嗡声没有了,玛丽•史蒂文斯这才意识到刚才孩子们的说话声越来越响。可是没有过多久就响起一声很短促的嘟嘟声。接着另一个孩子弄响了他的玩意儿。最后,赛丽娜的吹龙也伸了开来。
  “看,快看!”她叫道,一边有节奏地不断重复着手里的动作。
  所有的孩子都急切地玩自己的玩意,声音也越来越响,教室里到处是嘟嘟声、吱吱声、窸窸窣窣的纸声、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喊声。沃沦正在试着用不同的力量挤压口袋,让哨子发出不同的音调。只有卡尔顿还在那儿努力,他的喇叭怎么也响不起来,他几乎要哭出来了。“我的喇叭不会响,”他咕哝道。
  史蒂文斯小姐走到他身边。“也许你的喇叭不行,试试这一个。”说着,她递给他一个纸龙。纸龙伸直时,卡尔顿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这一表情使玛丽感到,她对这堂课的担心,她的这一切准备,甚至这些吵声,都是值得的。她走到黑板跟前,写上了“研讨会”一词。孩子们一个个地停止了手里的试验,抬起头来看黑板,念着组成这个新词的字母。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全班集中注意力,让班长把材料收上来,转入这堂试验性的科学课的下一阶段。
  她下达了清楚的指示,让孩子们把桌子靠墙排,把椅子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大圈圈。史蒂文斯小姐把自己的椅子也放在其中。
  “科学家有所发现时,”她开始说,“总要举行研讨会。”她把“研讨会”这个词慢慢地念了一遍。孩子们看了一眼黑板。“你们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一种讨论吧?”“我们现在就来举行一个研讨会。从坐我在左边的同学开始。莱斯莉,你发现了什么?”“我压口袋时,里面的空气也在推我。空气是软的。”“维奥雷特?”“我把口袋吹得硬梆梆的。我使劲在课桌上打它也不会坏。”“莱斯莉发现空气是软的;维奥雷特却发现空气是硬的。怎么解释这个不同呢?”“莱斯莉的口袋的空气没有我的多。我使劲地吹气,把袋口拧得很紧。”“鲁思安?”“我的口袋上有一个小洞。我把洞口对着我的脸挤口袋时感到有空气出来。”“卡尔顿?”“我的喇叭不响,什么地方坏了。史蒂文斯小姐又给了我一只纸龙,我把口袋套在纸龙口上,用一根橡皮筋箍住,然后用力压口袋,于是纸龙”——他用手做了比方——“呼一声伸值了。”“这挺好玩的,是吗?赛丽娜,你对你的口袋里的空气有什么发现?”“我一打我那一袋空气,口袋砰的一下破裂了,空气全出来了!”“鲁思安和赛丽娜都告诉我们他们口袋里的空气出来了。赛丽娜听见了声音,鲁思安却感觉到了。鲁思安,也许你也听到了声音吧?”“有一点很轻的声音,好象讲悄悄话似的。”“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为什么鲁思安听到的象悄悄话,赛丽娜听到的却是砰的一声?”“赛丽娜的口袋里的空气力量足。空气是一下子出来的。”“沃沦,在我发玩具前,你和阿伦在做一件有趣的事。你能对大家说说吗?”“我和阿伦用管子把我们的口袋连了起来。用橡皮筋箍好。阿伦一挤他的口袋,空气就到我口袋里来了。我一挤我的口袋,空气又回到他的口袋里去。”“布切?”“我朝口袋里吹气,里面变浑了。”“你知道怎么会浑的吗?”“不知道。”“有谁说得出原因吗?维奥雷特?”“我用嘴吹时,我的口袋也浑了。那是很小的水滴造成的,是从我潮湿的嘴里出来的。”每个孩子至少都讲出了一条。史蒂文斯小姐把互相矛盾的观察结果同时举出来,然后让全班一起解决。接着,她用最后一项活动结束了这堂课。
  “刚才大家讲的是关于空气的许多发现。科学家们在研讨会后会把他们的发现写下来,供别的科学家阅读。现在我当你们的秘书,你们告诉我写些什么。然后我把你们的发现做成考察记录,印好许多份,这样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我们的科学发现钉成一本书,你们想想看,怎样用一句话说出我们对于空气的发现。”孩子们都提出了建议。每提出一个说法,史蒂文斯小姐都问这样两上问题:
  你们同意×××的说法吗?
  你们同意他用的表达方式吗?每一个八岁的孩子都拿到这样的一份最后的记录:
  考察记录把空气压入喇叭,喇叭会发出嘟嘟声。
  压空气用的劲越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也越响。
  你可以感到有空气吹到脸上。
  口袋里的空气是硬的,有时候是软的。
  空气可以使纸龙伸直。
  你的身体里一定有空气。你吹进袋里的空气是湿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