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课本中有关问题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最近拿到19年级《科学》教科书一套,空闲时翻阅,对里面有的内容本人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贴出来同老师们商讨。

1、《科学》六年级 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5

(1)用镊子撕的叶片是单子叶植物(玉米叶),下面的是蚕豆叶表皮细胞(示气孔)。按例上面应该用蚕豆叶,或者下面应该用玉米叶表皮细胞(示气孔)。原因是编者选错了图片,编者从百度选的图片,可是百度错把蚕豆叶表皮细胞标注为玉米叶表皮细胞


百度图片


单子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排列的比较规则,多排列成行,下图为玉米表皮细胞上的气孔。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4 20:55:48
分享 转发
TOP
2#

(2)课文右边中间的植物叫“皱叶冷水花”也有人叫“巴拿马冷水花” ,其一叶片难取得;其二叶片表面皱而粗糙,表皮很难撕下来。为什么不选用容易取材又容易撕表皮的植物呢?

如:蚕豆、青菜、女贞等。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4 20:56:08
TOP
3#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TOP
4#

楼老师观察得好仔细呀!
如果实物图和细胞配图真得算一套的话,还真是配错了。
TOP
5#

佩服,这么深奥的知识都知道。佩服
TOP
6#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TOP
7#

蝴蝶飞老师专业,我只知道这是气孔没有细究是哪种植物的气孔。
TOP
8#

2、《科学》六年级 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5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蝴蝶和蛾子属于鳞片目昆虫,其特征是“......身体和翅上密布鳞片和毛......”。毛就是毛、鳞片就是鳞片。毛: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鳞片:动物皮肤表面衍生的硬薄片状结构。形状完全不同的二种覆盖物,怎么能够合并成一种东东。

蝴蝶是很多微距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的大自然模特,在它们娇小身躯上翅膀更是很难有着有言语难以形容的对称美,蝴蝶的翅膀是由膜和鳞片大部分构成,蝴蝶翅膀上丰富多彩的图案,令人赞叹不已。但是,它们多彩的翅膀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大饱眼福。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用来隐藏、伪装和吸引配偶的。一位叫Linden Gledhill的外国人为了观察着美丽中的奥秘,通过奥林巴斯BH-2加上显微镜镜头,配合LED照明和高速闪光灯以及Stackshot驱动装置拍摄了蝴蝶、飞蛾翅膀的美丽是如何构成的。“显微镜镜头的景深很浅,所以我通过Stackshot帮助对焦以求更精准的记录。 ”





NeoImage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5 8:38:45 上传)

NeoImage_副本.jpg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08:38:45
TOP
9#

楼老师有一双火眼金睛
TOP
10#

楼老师的这“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和毛”得乹收集起来,不要等下学期就找不到了。
TOP
11#

感谢楼老师的指正!
TOP
12#

3、《科学》六年级 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0

"......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一片丛林。"


显微镜下能够看到怎么大的一片葫芦藓吗?显微镜下最小放大为50倍(物镜10X  目镜5X),只能看到葫芦藓的某一小部分了,比喻不妥吧!在放大镜或者照相机镜头下还勉强说说。


在照相机镜头中的葫芦藓: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11:14:54
TOP
13#

高手中的高手,学习了。
TOP
14#

4、《科学》六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4

(1) 课本中的三种青蛙叫什么?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右上绿色蛙,应该是雨蛙,小型蛙,体长仅3-4厘米,经常在树叶和灌木从中活动。
三港雨蛙:

中国雨蛙:



左上褐色蛙,从体色、细长后腿且有斑纹看应该是镇海林蛙(原来叫日本林蛙)。生活于山区林间。

下面的应该是黑斑蛙,田野草丛中常见蛙。

(2)下面这幅图给人误解成:黑斑蛙的后代有各种体色,其它体色的被白鹭吃掉了,只有黑斑蛙能够活下来。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黑斑蛙的后代还是黑斑蛙。也就是说黑斑蛙的原始祖先是黑斑蛙,自然选择最终结果还是黑斑蛙。

(3)下面文字叙述:环境变、绿草死、田野变沙漠,黄色蛙保留下来了。沙漠里有蛙吗?真正的沙漠里不可能有蛙。据说阿根廷的查可沙漠区内有一种“猴树蛙”,有树的沙漠也不是真正的沙漠。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6 20:23:57
TOP
15#

我谈我的见解,我的见解也可能是错误的欢迎有不同见解的老师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青蛙的祖先,它们的后代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后代的后代亿万年来,发展成现在更适应于各自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树叶上的青蛙,可以有不同的体色的后代,但只有绿色不容易被敌害吃掉,发展成现在的雨蛙;
生活在林间枯叶堆中的青蛙,也可以有不同的体色的后代,但只有褐色不容易被敌害吃掉,发展成现在的林蛙;生活在池塘水域中的青蛙,可以有不同的体色的后代,但只有绿色同周围环境相似,才不容易被水蛇类敌害吃掉,发展成现在的金线蛙;
生活在田野草丛中的青蛙,可以有不同的体色的后代,但只有绿色和黑色条纹、斑点,不容易被敌害吃掉,发展成现在的黑斑蛙;
泽陆蛙同周围泥土颜色相似而得以生存。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7 10:04:42
TOP
16#

5、《科学》六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6

野猪和野鸭:
野猪为猪科猪属,包括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一般野猪即指中国的野猪(亚洲野猪)。原产欧洲和亚洲,20世纪初引入美洲、非洲。我国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饲养野猪,并驯化成家猪。
课文中图片野猪,明显可见眼下有大疣,为疣猪,猪科疣猪属。遍布非洲大陆包括非洲疣猪和荒漠疣猪疣猪两眼之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
因此疣猪图片上标注为野猪有点不妥。
野鸭为所有野生鸭类总称,中国有数十种,
斑嘴野鸭的一种课文中图片斑嘴标注野鸭无异议。

野猪:

疣猪: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7 19:31:49
TOP
17#

6、《科学》五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6

是生态瓶还是养鱼缸?

什么是生态瓶,科学老师应该都知道。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关键是: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课文中的生态瓶没有盖应该改鱼缸吧!下面应该是改变鱼缸。很难理解编者为什么把鱼缸比作生态瓶。




7、《科学》五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0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猛禽类有猛禽类: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七种,猎隼其它猛禽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7 19:56:31
TOP
18#

越来越佩服楼老师的科学知识是如此的丰富
TOP
19#

越来越佩服楼老师的科学知识是如此的丰富

晓秋 发表于 2016/1/18 8:06:03
过奖了 !在一线的科学老师都让我敬佩,你们是博物学家,不容易。我只在自己本行内略知一点,我是一个师范学校教师,特别注重:极不能从我这里把错误的知识传给我们的学生!
TOP
20#

地球为什么被称为生物圈一号?(文章来源:百度)

  地球,浩渺宇宙中一颗蕴含无限生机的行星,它有一个外号,叫做生物圈一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说生态圈一号之前,先听我讲一个生态圈二号的故事。

  自1987年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郊外,蓝天碧草下巍然建造起了一个圆形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物,白色的涂层闪耀在大地上,煞有科幻电影中未来建筑的风格。这片建筑占地1.3万平方米,而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也就是说它差不多有两个世界杯足球场那么大,高度也甚为可观,有八层楼。它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生态圈二号。这个计划旨在模拟地球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做准备——如此需要证明人类有建造一个封闭、能够完全自循环的生态系统的能力,不然在浩瀚太空,宇航员在若干年间仅凭地球上携带的物资,如何生存?



翱翔在星际空间里的宇宙飞船需要像地球一样的生态系统来维系船员们的生命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艾德·巴斯的资助下,生态圈二号囊括了热带雨林、荒漠、草原和海洋,意图模拟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生态系统。同时在第一批任务中还包括了8名科学家。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生态球,小小的玻璃球里有着水草和鱼儿,生态球模拟了海洋的生态环境。多么雄心壮志的计划!生态循环的作用关系是复杂的,人类试图模仿现成的样本——地球本身,但是失败了。在第一次实验期间,虽然农业系统可以满足任务人员83%的饮食,但因为缺乏经验,任务人员实际上处于长期饥饿状态。更加糟糕的是,生态圈二号内部的氧气浓度持续下降,平均每月降低5%,最终,大气成分与海拔1200m的地区相似,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小小的生态球里有着水草和游鱼——这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实验以失败告终后,人们对这次任务进行了反思:科学家们先推测是否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消耗了太多的氧气,但是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与此同时,应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才对,可是并非如此。科学家们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竟然出在建造生态圈基部的混凝土上!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吸收了这部分二氧化碳,间接导致了氧气浓度降低,这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

  第一次任务从1991926日起,结束于1993926日,总计731天。经过反思和改进,第二次任务于1994年进行,生物圈一号重启。这一次,所有的混凝土都进行了涂封,以免吸收二氧化碳,组员也完全可以做到食物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好事多磨,管理团队出现分歧,美国法警介入,管理层变易;又没过几天,两名前生态圈组员涉嫌破坏生态圈,又过了几个月,因为财务困难,任务终止了。第二次任务从199436日起,结束于199496日,总计184天。比第一次任务持续时间还要短暂。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郊外的生态圈二号

    

    构造人造生物圈依然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想想这个家伙的构造,与地球何其酷肖——巨大的玻璃幕罩好比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层。所以,咱们生长于斯的地球还有一个外号,叫做生物圈一号。这个一号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号。这似乎在启示我们,已经拥有仰望星空能力的我们,仍然是宇宙中的一座孤屿,不过科技的进步也使我相信,打破这道隐形障壁的一天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1-18 08:57:35
TOP
21#

关于蝴蝶的资料太赞了!收藏了!
TOP
22#

蝴蝶飞老师绝对是昆虫、植物方面的专家,有楼老师捧场,绝对是我们科学老师的幸运。
TOP
23#

8、《科学》三年级  下册 5、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

蚕卵里孵出来的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明年春天,卵又为孵出新的蚁蚕,新的生命又开始了。新的小蚕也要经历这样的生命周期。

上述文字描述有如下问题同老师们商讨;

1、“蚕卵里孵出来的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这段描述,也就是说:蚕的生命周期从蚁蚕开始到蚕蛾的死亡。实际经历了蚕(幼虫)、蛹、蚕蛾(成虫)三个过程,缺少卵这阶段,蚕的生命周期不完整。

  应该先熟悉下什么是昆虫的世代昆虫从卵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昆虫的一个世代,也就是它的一个生命周期。

  蚕生命周期经过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生命周期经过3阶段(卵→幼虫→成虫)。

  本人认为:蚕的生命周期应该是从刚产出卵开始,到孵出蚕,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最后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2、“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关于蚕的生命周期天数问题。蚕有一化性品种二化性品种,在一年内只发生一代就产下滞育卵的称一化性蚕品种,在一年内发生二代,即第一代产非滞育卵,第二代产滞育卵的称二化性蚕品种。

  一化性品种;滞育卵期将近10个月、幼虫期二十五天左右、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生命周期11个月多。

  二化性品种:卵期将近10天左右幼虫期二十五天左右、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2-28 21:35:35
TOP
24#

好文章,学习了。感谢
TOP
25#

关于青蛙的去留中,“田野变成沙漠”,我也觉得奇怪,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解释为笔误,应该是沙地之类的。
TOP
26#

9、《科学》三年级  下册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P33-34









图片选择是乱点鸳鸯!
图片上:无论从卵、蝌蚪、蛙看都不是蟾蜍,应该是蛙。蟾蜍应该有耳后腺,它无耳后腺,应该是蛙的一生;
图片中:这是金凤蝶,但幼虫是某蛱蝶幼虫;
图片下:交配和左边的是某种春蜓、产卵的是白尾灰蜻、幼虫是某种的水虿,羽化的是碧伟蜓。四大类的蜻蜓目的动物放在同一生命周期内不妥吧!

最后编辑蝴蝶飞 最后编辑于 2016-03-07 16:57:16
TOP
27#

白尾灰蜻

交配:

雌蜻蜓点水产卵时,雄蜻蜓在其上面卫护:


白尾灰蜻水虿(幼虫):

TOP
28#

金凤蝶和它的幼虫:



TOP
29#

楼老师是专家,受教了。
TOP
30#

专家的火眼金睛确实厉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