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中有个传热比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附件中图片所示,铁铜铝三根粗细长短一样的金属棒离加热垫由近及远各用蜡粘了火柴棍,用酒精灯加热装置的加热点,观察火柴的掉落情况。反复多次实验后发现火柴掉落的情况从快到慢总是铜、铁、铝,而实际导热能力应该是铜>铝>铁。
导热率:铁40×1.163W/m*℃ 铜386W/m*℃ 铝203.5 W/m*℃
我分析原因可能是
1、装置当中三根金属棒实际上是体积相同而质量并不同,所以传热快慢有变化。
2、该装置以是否达到蜡熔点作为判断标准,可能铝棒当中热量传导的比铁棒快但是温度上升到蜡熔点不及铁棒快。这是我自己的分析,没有查证到相关资料,如有不对还请指正。
向学生解释时我有两种处理方法
1、不涉及铜铁铝导热率的介绍,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传热能力是不同的即可。
2、尝试向学生解释分析的原因,不要求完全理解,让他们体会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得到与事实不一致的结论。 我个人还是选择前者比较多,有个别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再个别解答。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5-11-23 10:00: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