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上一节课中,学生经历了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感受不同声音差别的过程,就很好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通过制造各种声音让学生寻找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结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1、使物体发出声音。2、探究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能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辅助材料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认可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准备
材料:鼓、小棒、梳子、钢尺、橡皮筋、米粒、音叉和装有水的塑料杯。
其他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敲锣、打鼓等声音,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 师:这些乐器都能发出声音,那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二)小小探究,得出结论
1、使物体发出声音
(1)小小活动,我来做: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师:出示鼓,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发出声音吗?并请学生到讲台前示范。?
师:出示梳子,请问你们有什么方法使梳子发出声音?并请学生到讲台前示范。
师:出示气球,并请学生到讲台前示范。
师:出示音叉,请问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呢?并请同学到讲台前示范。
总结:刚才你们表现的非常好,都让老师准备的物品发出了声音。我们刚才让物体发声的方法有敲、弹、拨对吧,但是老师用力挤压鼓、气球为什么没有发出声音呢?
想一想:为什么用力挤压鼓、气球没有声音?而轻轻弹一下却有声音呢?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到讲台前演示的时候,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看得不是很清楚,现在老师让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动气手来,清清楚楚地看到实验中的现象。
(2)小小活动,一起做
实验材料:一组两根橡皮筋,一把钢尺
探究要求:
1.用什么办法能使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用什么办法使它们不能发出声音
2.探究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3.完成记录表
记录表:
我的方法 有没有听到声音 观察到的现象
(可用来回运动、静止不动等词语来描述)
钢尺
……
橡皮筋
……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上来汇报实验结果,并请学生演示几个动作,将经典的动作一起做一做,看一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橡皮筋和钢尺的运动状态,突出来回运动这个特点。
师:大家看这份完成的实验记录单,谈一谈发声的钢尺和发声的橡皮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预设:都在来回运动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PPT呈现振动概念)
回到前面未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用力挤压鼓、气球没有声音?而轻轻弹一下却有声音呢?
2、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1)鼓的振动
教师敲击鼓,问学生听到声音了吗?听到声音说明了什么?那你有看到鼓在振动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知道鼓在振动呢?学生回答问题并思考。
师:很好,同学们有些物体发声的现象我们用肉眼可以直观的发现,而还有很多我们是无法直观的看到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别的辅助材料来观察。老师为了让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看到实验现象,就选用了米粒作为辅助材料。大家一起来看下(师演示)。问:你发现了什么?
(2)音叉的振动
教师敲击音叉,请一位学生上来感受一下,谈谈这说明了什么,你用肉 眼能观察到它们的振动吗?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到音叉发声后的情况,我们可 以怎么做呢?
学生实验:敲击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总结: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教师演示敲击音叉,并迅速握住音叉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的实验结论。
(三)知识小结,内外延伸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可以发出声音呢???
师展示喉咙的图片,指出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喉咙中声带的振动。
师:你们现在每个人自己讲一句话,来感受一下喉咙里一个部位正在振动。
六、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5-11-4 18:25: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