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教师联合成长协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51#

观点报告、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及活动总结






TOP
152#

3月30日,作为中美广角工作站和教师联合协同体的双重学员,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研训活动。上午是三位广角学员执教教研课,这三节课都是拓展性课程,而且趣味性都很强,课题就把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吸引住了。於丹萍执教《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利用高锰酸钾遇维生素C会褪色的性质,检测各种学生自带的水果里的维生素C含量,很贴近生活,让学生意识到把科学方法运用于生活的重要性;许臻蔚执教《谁动了我的蛋糕》,通过观察指纹、获取指纹,让学生对指纹有了科学的认识;富燕飞执教《两杯“水”的秘密》,通过紫甘蓝指示剂,学会对常见液体分成酸性、中性、碱性三种类型,并通过不通的混合方法,知道酸碱可以变化。从三节课中可以看出,我们广角的学员课堂设计、驾驭能力在近几年中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印证了一句话,有付出才有收获。
TOP
153#

    3月30日,小雨淅沥,我到湘师附小学参加了“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专题研训活动。
    上午是三节“拓展性课程”的观摩课,首先是任伯年小学於丹萍老师上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於老师从一瓶神奇的高锰酸钾溶液入手,从紫色液体变成了无色液体,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揭秘原来是维生素C在作怪,再通过方案设计,带领孩子们通过实验定量分析了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整堂课有趣而生动。第二节课是东道主许臻尉老师带来的《谁动了我的蛋糕》,许老师从一个故事“谁动了我的蛋糕”入手,引入对指纹的探索活动,再是通过用印泥获取可见的指纹和用碘熏法获取不可见的指纹,一步步地将探究活动推向更深层次,孩子们获取了自己独一无二且珍贵的指纹。第三堂课是新塘小学富燕飞老师带来的《两杯“水”的秘密》,富老师从一种神奇的紫色液体使两杯无色液体变色的现象入手,引发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再设计了用紫甘蓝鉴别6中常见的液体,通过颜色变化给这6种液体进行分类,让孩子们明白了液体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再通过液体的混合,带领孩子们发现液体的酸碱性也是可以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三堂拓展课,老师们都从真实而有趣的情境入手,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究活动趣味十足且有深度,活动从生活来,最后又走向生活,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学无处不在的乐趣。
    下午,与会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研讨,还聆听了益农镇小罗海军老师《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观点报告,他解析了5E教学模式,以及课堂观察的维度,让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接着是学员们的教学故事分享会,老师们一个个朴实而生动的故事,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曾经走的都不容易,回过去看看都是精彩。最后,区教研员杨老师作了活动总结,布置了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天的活动满满当当,收获也颇丰富,生动活泼的课堂,感人的故事,在路上,才会遇到与你同行的人,成长的路上不孤单,2017再出发!
TOP
154#

3月30日,中美广角工作站这学期的第一次活动在湘师附小举行,很遗憾,因为个人原因迟到了,只听到了富燕飞老师的《两杯水的秘密》这一课。本次活动,三位老师都选择了拓展课进行尝试,而且内容都非常的有趣,所以即使没听到前两节课,我想孩子们在课堂上,应该都是欢呼雀跃的。我认为,一堂好课的判断标准,其中一个维度应该就是孩子喜欢。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堂课应该都是成功的。不难发现,现在许多科学课,由于要向着思维更深处发展,故意拔高难度,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得很累,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毕竟,小学阶段让孩子对科学课产生了“难”的情绪,接下来就很难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了。所以,2017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已经提到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明确指出要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TOP
155#

3月30日非常有幸,再一次的参加了活动。这次活动是中美广角和我们教师联合体共同研修的。近期听课,有个发现,上课教师很少执教教材中的内容了,基本都选择了拓展性课程的设计课。个人对于拓展性课程的研究十分浅薄,总觉得我们一线教师在构建拓展型课程的体系时,往往会缺少理论依据。在今天三位教师在对课堂的自我剖析时,富燕飞老师介绍了她的课程体系,因此对于她的课我思考更多。富老师在课中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个是在六种液体中添加紫甘蓝试剂进行酸碱性的检测,另一个是把一杯酸性液体进行中和。个人感觉富老师的设计有点超前了。特别是第二个环节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一种化学变化,把六年级的知识点放到了四年级,难度无形中增加了,同时实验研究的材料太多,除了2杯酸性液体外,还有2杯中性液体和碱性液体。学生的选择余地太大、太多,课堂上的实验结果就难以把握;其次四年级的孩子对于实验的操作还不够严谨,出现了混合多种液体的情况;另外,四年级学生的及时观察和记录做的还不够好,学生很多时候沉浸在实验的现象中,在思考和小结时,缺乏纸面的纪录难以提升思维的深度。
    当然,富老师创新的拓展型课程设计是值得我学习的,只不过我们一线教师的设计能力和理论根据都还存在着不足,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
TOP
156#

      3月30日,我参加了在湘师附小举行了联合协同体和中美广角成员参加的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三位老师开设了三节拓展课,课的内容都是属于物质的变化中的化学变化。对三节课我总的评价是课堂活动都是巧妙设计,精心准备。
       第一节於丹萍执教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在课型设计上借鉴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比较有结构性。但是我也有个疙瘩:排列哪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谁多谁少,用这样粗放的方法能比较出来吗?课堂上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我的判断。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我曾经上《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也做过类似的活动。我想让学生比较每一勺小苏打放入白醋后的区别,结果真是惨不忍睹。在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我认为在没有能很精确和科学的仪器测量的情况下来做化学实验的定量分析是不科学的。只能做做定性的分析,比如用碘酒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如果一定要定量的分析,也只能是选择的材料差距比较大,也才能比较个大概。这一点在第三节课富燕飞老师的《两杯水的秘密》中就做得比较好,酸碱度不同的几杯水中滴了紫甘蓝后的颜色区分很明显。学生相对来说能更容易比较,对于概念的建构就比较顺利。
TOP
157#

3月30日,参加了中美广角“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教学研讨活动。又欣赏了三节拓展课,这一次呈现的是清一色的化学课,“高锰酸钾的变化”、“指纹的显现”、“酸碱性”。记得自己读书时也很喜欢各种化学实验,这次的三个实验自己也未曾尝试过,所有也很感兴趣。化学反应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发生,很多时候存在着神秘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选择化学知识来开展拓展课程一定能够吸引不少学员的加入。如何开展这类课程,这次活动中从三位老师的课中学到了不少:三位老师的选材,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了化学的神奇,也学习了非常实用的生活知识;三节课都创设了不错的情景,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发,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非常充分,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后活动的延伸,也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保持。虽只参加了一上午的活动,但收获确实满满的。
TOP
158#

3月30日,参加本学期协同体第二次活动,本次的研讨主题是“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教学研讨活动。上午一共安排了三节课,因为学校举行揭题能力比赛,只能学习了两节课,分别是於丹萍老师执教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和许臻蔚老师执教的《谁动了我的蛋糕》。一看课题就很具有吸引力,这两节课的内容其实分别是用高锰酸钾检测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和用碘熏法检测指纹。着两个内容都属于化学变化,它们所体现的化学现象主要是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的深浅来检验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用碘熏来找到自己印下的指纹,了解指纹的不同。在这两节课中,我学习了很多,包括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语言,等等。虽然自己也上过这两个内容,但总觉得自己在上的时候缺了点什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遗憾的是第三节没有听到,还有下午的教育故事阐述也没有听到,太遗憾了,又丢失了一个学习如何写教育故事的学习机会。
TOP
159#

3月30日,伴着春雨,我们到湘师附小学参加了“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专题研训活动。首先是来自任伯年小学於丹萍老师上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利用化学变化中高锰酸钾和维生素C反应会褪色的特点,让学生检测各种水果里的维生素C含量,让平时对维生素C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的学生,第一次近距离的对维生素C有了一个找到它的化学方法,并让学生发现把书本上的方法运用于生活中的食品检测是那么的有趣,平时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化学检测方法,原来跟自己也是那么近。
第二节课是湘师附小的许臻尉老师带来的《谁动了我的蛋糕》,许老师从一个侦探故事“谁动了我的蛋糕”入手,让学生引出指纹对侦探过程的作用,活动中,让学生研究了自己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也发现所有的同学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又让大家用了碘熏法来把指纹提取出来,让学生对于找到“动蛋糕的人”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
下午,有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加入教师队伍以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和成长过程,那些小故事听起来是那么温馨,成长的历程又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天的活动,收获满满,谢谢杨老师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
TOP
160#

2017年3月30日,在湘师附小进行了“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活动,作为工作站的站长,为活动能圆满完成而感到高兴,3位上课教师能紧紧的依托5E教学环设计,从课堂观察的角度细心打磨课堂,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宗旨,之广角成立以来,大部分时间是我们内部的研讨,这次与联合体一起搞活动,也是我们展示的窗口,淤丹萍老师执教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从生活实际出来,选择生活中的材料(各种水果)为依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维生素C的妙用,看到学生们动手,乐趣横生,第二节是许臻尉老师执教的《谁动了我的蛋糕》,从故事入手,重点介绍了指纹获取的2种简易办法。富燕飞老师则身怀六甲,依然坚持上课,从紫甘蓝的妙用入手,介绍了酸和碱的区分。三节课各有得点,下午我重点介绍了我们广角的由来以及组成,介绍了我们独有的课堂观察手段,即是对外,同时也是对广角学员的又一次讲授,活动中感受大家暖暖的情谊,希望广角越走越远!!!
TOP
161#

湘师附小学习心得


一、任伯年小学
於丹萍执教 《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





1.
导入新奇,情境诱人

本节拓展课内容是对四年级溶解单元学习的高锰酸钾知识,食物单元维生素的营养价值进行拓展,从一个变色试验导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验材料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探究动机,因此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



2.
通过设问,步步推进

哪些水果可以让我们获得较多的维生素C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的推测?都会褪色怎么比较?

同一种水果排名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本节课老师通过设问,一步步推进研究,引导学生用论证的思维支持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来解释实验结果。

在如何证明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高的实验方法选择上面,如果教师已经有唯一答案,个人以为不用再设问了,既然设问,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预设不一致时,需要明确告知原因。以免出现学生反复纠缠这个问题的情况。


3.
定性定量,细细斟酌


本课老师选择了定量实验,但是由于实验材料本身有差异、实验方法不规范、实验现象判断不清晰,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最后研讨匆匆收尾,关于食品营养方面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也没有达成。定量还是定性,每节课的内容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细细斟酌。


二、湘师附小 许臻尉执教《谁动了我的蛋糕》







1.
情景设计真切

从自己很喜欢吃蛋糕到蛋糕被偷,到用指纹寻找偷吃蛋糕的小偷,情景设计真实贴切,学生目不转睛。体验指纹的获取这个活动,略过指纹匹配这个过程,难度适当。


2.
学习单设计精致

学习单记录了学生用印尼获取的指纹,并用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指纹,因为用碘熏蒸获取指纹有一定难度,用粘贴的方式记录,整个设计比较精致,并且指向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指纹识别在生活中广泛运用。


3.
实验安全慎重考虑

本实验中用到酒精灯,老师用小碗装火柴棒,防止火灾。碘蒸气对人也是有一定毒性,建议带口罩和护目镜。


三、新塘小学 富燕飞 执教
《酸和碱》









1.
步步为营逻辑严密

本课从两杯水到指示剂,拓展到六杯水,再分成三类酸性、碱性、中性,到把酸性液体转化成中性,最后利用中和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步步为营,逻辑严密。


2.
问题设计层次分明


两杯水有什么特点?六倍液体有什么特点?


能否根据这些颜色把这些液体进行分类,怎么分?你的依据是什么?


你有办法让他变成一杯中性液体吗?怎么变?

问题大多都是开放性问题,学生思维从简单的观察思考,到分类,再到解决问题,层层深入。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多种液体混合的问题,老师在提问时没有界定清楚,导致学生在操作的老师在板书上写的方法不一致。


3.
板书精巧课程精致

用彩色照片,解决颜色表术不清,在板书上直接进行分类排序;整个水课程比较精致,可以看到每一节课都趣味十足。


TOP
162#

3月30日,有幸参加了在湘师附小的“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专题研训活动。上午,於丹萍老师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让我们看到了维生素C与高锰酸钾的奇妙结合,孩子们积极投入活动中,探究水果中维生素C谁多谁少?许臻蔚老师的《谁动了我的蛋糕》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个小侦探,利用碘熏法寻找指纹留下的“破案线索”。富燕飞老师的《酸与碱》中紫甘蓝汁与酸和碱碰撞让漂亮的颜色充满了课堂。三节拓展课中,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堂语言引人入胜,让我对拓展课程的开展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拓展课课堂上应该是充满好奇、开心快乐、有所收获的。
下午,老师们对上午的拓展课程进行了研讨,对三节课程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让我对拓展课程的展开有了更多的了解。罗海军老师的讲座介绍了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让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几位老师侃侃而谈,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中的点滴收获,心路历程。最后杨老师布置了接下来的工作。每一次活动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收获、一次成长。
TOP
163#

今天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中美广角合作站”的活动了,仍然是收获多多。首先有感于这个民间自发组织,作为科学教师,能够有这样一个团队和组织,是非常幸福和骄傲的。在这个团队中,有理想、有目标的年轻老师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有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确实,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老师们是辛苦着并幸福着,关键是迅速地成长着的。同样,我也非常庆幸自己一直存在于联合体这个团队中。大家结伴同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第二,今天听的三节课也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首先这些课是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拓展课。这三节课都非常受孩子们喜爱。其次,这三节课很好地实践了5E教学模式的理念和精要,这种教学模式对们小学科学老师都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也是今后自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学习的。
TOP
164#

       3月30日,很荣幸参加了在湘师附小举行的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观察”教学研讨活动。        上午是三位老师开设了三节拓展课,拓展课也正是现在的大家关注的热点。但要上好拓展课不是件容易事。首先选择的内容就尤为关键。《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谁动了我的蛋糕》、《两杯“水”的秘密》,一听课题就被吸引了。选择的上课内容均来自生活,用之于生活。第一节课,於丹萍老师执教的《谁动了我的高锰酸钾》,利用高锰酸钾遇维生素C会褪色的性质,检测各种学生自带的水果里的维生素C含量,很具有生活实用性,让孩子兴趣满满。第二节课,许臻蔚老师执教《谁动了我的蛋糕》,通过观察指纹、获取指纹,让学生能像侦探家一样学习的课题引入很出彩。第三节课,富燕飞老师执教《两杯“水”的秘密》,通过紫甘蓝指示剂,学会对常见液体的酸碱性进行区分,并且还让孩子知道紫甘蓝指示剂是怎样制成的,就是孩子熟悉的紫色包心菜中煮出来的,通过一个小视屏介绍,细节做的真好,可见富老师为这节课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这三节课都不是课本内容,却都是很好得将课本内容应用于生活。让我对拓展性课程的认识,又拓宽了视野。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
TOP
165#

         3月30日,本学期“中美广角工作站”的第一次活动在湘师附小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作为广角和协同体的成员,没能来参加活动觉得有点可惜,一开始听说了这三节课,就觉得非常有意思,颇有广角系列之“谁动了我的……”的意思,看了其他老师发的上课照片:黑板上贴满了满屏的“水果”、自己的指纹留在学习单上,想必孩子们上课也是“津津有味”和充满乐趣的,我想这样的拓展课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使孩子充分调动兴趣去学习的课。
   不仅如此,下午还举行了老师间的“教育故事”交流会,想必老师们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故事吧,这些故事,或多或少能给于同行们启迪和思考,学习同行的经验和做法,期待在未来也有更精彩的故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