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51#

非常遗憾,由于和进修学校的培训发生冲突,不能参加11.2号党湾一小教研活动,错过了三节精彩的课和下午的观点报告,只能通过萧山小学科学网上的教学设计和伙伴们的帖子来了解一天的活动,下面我就说说杨老师的《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细细品鉴了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整堂课环节紧凑,实验设计也有亮点,如用筛子来分类各种土壤,杨老师巧妙的设计了不同直径的筛子来区分土壤,将倒入水中观察土壤、利用筛子观察土壤颗粒两个活动进行了整合,争取实现大活动、大汇报,避免小活动、小汇报、小活动、小汇报,成功实现了让课堂简约。并且筛子的使用,能让孩子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沙砾、沙、粉沙和黏土四中颗粒。通过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每一环节都是经过其精心推敲的如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搅拌静置,可能沉淀现象不是很明显,尤其是黏土,不会静置到杯底。于是采用了前面一个班级沉积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实现了课堂的有效观察。  
                                                                                                                                                                                                                                 衙前二小      邹婷
TOP
152#

      11月2日党湾一小听课活动,早上三节课,下午四个报告,中间还穿插分组评课,紧锣密鼓,收获和启发,思维碰撞,各抒己见,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三节课,都是观察探究课,都具有观察探究课的特点,学生们长时探究,充分观察。都发现和总结出了本课的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好课。第一节杨老师执教的《土壤中有什么》围绕着土壤的成分,展开了一个个有目的的探究活动,步骤清晰,层次递进,环环相扣,学生通过看、筛、闻等多感官来认识土壤。全程参与,学生充分参与。每节课每个教师的理解都不同,我和我们组的成员都认为在教学中,实验安排应该主次分明,长时间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中对于土壤的水分空气的成分可以通过更为省时的多媒体视频或是教师演示来认识,以节省时间放在其他成分的观察上,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其他成分有更长的时间探究。第二节方老师的课通过资料阅读和重点实验纺锤形在水中的前进距离来解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通过仔细的阅读也是观察实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再进行研讨分析,让学生突破重难点。第三节课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因为有很多经验可以用在平时我的课上。节奏鲜明,思路清晰,材料优选,目标明确,多媒体运用。三节课,学生学得很快乐。听课老师也听得津津有味。谢谢上课的老师。
     下午的观点报告也是智慧的启迪,给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                           (所前二小 丁灿标)
最后编辑八爪鱼 最后编辑于 2016-11-04 14:10:59
TOP
153#

         11月2号参加了在自己学校开展的科学教研活动。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三节课。尽管三节课各有特色,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节课都是条理清晰,主旨明确,学生活动时兴趣浓厚,且对课堂上的问题都有很深入的思考。由此可看出三位老师都是经验老道,课堂整体把控能力非常强的老师,三节课都是在做每位老师学习和借鉴的模范课。现我就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一课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1.内容呈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看得出方老师为了说明芭蕉叶与其生长环境的联系专门拿来了真实的芭蕉叶,使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课件中,方老师的图片动静结合,在鱼和鸟的图片旁边还专门配上了正在运动的鱼和图片,虽是一个小细节,但足见方老师的良苦用心。再说最后实验的指导,方老师用简单的几何图形配上几句文字非常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实验的方法,真正是做到了简约但不简单。
        2.课堂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节课学生要学到动物和植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因此方老师在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这块内容上做了很大的文章,可以说对课的重难点把我的非常到位。课堂上学生进行了一个资料探究活动和一个模拟实验,我想通过这样两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学生对鱼和鸟如何与其环境相适应应该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更能从中举一反三知道生物都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3.学生活动井然有序,时间充足。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表现有多好,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有多少。这节课上,学生活动时间近半节课,外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充分的观察探究机会。方老师在学生活动中也不停耐心指导,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活动后的讨论交流也是层层深入,观点明确,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真的是让学生上了非常有营养的一课。
       当然课堂有得有失,对于模拟实验中的一些细节确实有待商榷。如学生用手推的力度有大有小,粘土过重水又太浅等等问题确实可以做的更严谨些。
                                                                                                                                                                                                                             党湾一小                     王晓军
TOP
154#

    11月2日,参加了在党湾一小开展的科学教研活动,同一课型——“观察探究课”,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三位老师精彩的展示,学习了,收获良多。
    杨望祥老师执教的《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准备充分,结构性的呈现了教学材料,亮点就是选用三个不同孔径的筛子,能让学生清楚地区分土壤颗粒大小,很直观的观察,体现了观察的有效性。本课的实验较多,是否可以把简单的实验进行整合,这样最后的实验可以有充分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方琼飞老师执教的《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老师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整堂课呈现的是一个“树型”结构,先说植物,再说动物,重点在观察动物的结构,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但并没有很好的点题:结构和环境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最后设计了创新的对比实验,觉得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恰当,学生推动的鱼结构的力度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得出来的结论有些不科学,但学生感受到了非常好。      (朝晖小学   张晓)
TOP
155#

      11月2日党湾一小听课活动,早上三节课,下午四个报告,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分组评课的活动。
     我们组觉得 三节课,都是观察探究课,都具有观察探究课的特点,学生们长时探究,充分观察。都发现和总结出了本课的重点概念和知识点,课堂自然流畅,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节杨老师执教的《土壤中有什么》围绕着土壤的成分,展开了一个个有目的的探究活动,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学生全程参与,收获不小。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课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和我们组的成员都认为在教学中,实验安排应该主次分明,长时间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中对于土壤的水分空气的成分可以通过更为省时的多媒体视频或是教师演示来认识,以节省时间放在其他成分的观察上,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其他成分有更长的时间探究。
      第二节方老师的课通过资料阅读和重点实验纺锤形在水中的前进距离来解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通过仔细的阅读也是观察实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再进行研讨分析,让学生突破重难点。方老师将芭蕉叶挂于黑板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图片呈现的芭蕉叶只是部分,这样将实物呈现一下也是挺好的。只不过这叶子真的很大,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看一眼,感觉有些浪费了。我百度后发现芭蕉叶有治疗脚气的功能,似乎可以废物利用了哦!
第三节课我觉得非常自然,是一节正常的常态课。节奏鲜明,思路清晰,材料优选,目标明确,多媒体运用。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
     (大同小学  曹高凤)
TOP
156#

由于和进修学校的短学时培训冲突了,不能参加11.2号党湾一小教研活动,错过了三节精彩的课和下午的观点报告。看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合理,如第一个用筛子,这个以前我上课也用过,效果非常好。第二三两节课也都是有很具体,细微的观察,学生可以在观察中寻找线索和证据,得出科学的答案。对于下午的观点报告,一直是很期待的,听听肯定很有帮助。希望能在我们新蕊的评论贴直接收看到视频,这样就不会再错过了。(新街四小 孙林建)
TOP
157#

今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土豪”学校——开发区小学,参加新学期的第一次研训活动,真是大开眼界。
施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最后一课时。因为今年自己教的正是三年级,所以今天的课堂指南针给了我不少思考。三年级内容并不复杂,从一开始研讨指南针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对指南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知,再到后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将理论的知识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可谓水到渠成。只是中间,施老师提出“怎样让磁针自由转动起来?”这一问题后,学生有一刹那的空白。我倒是觉得老师可以提供几种材料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做到让磁针自由转动也是可以的。不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处处要用启发探究式来进行教学,恐怕时间不是很允许。所以,定好目标后,在进行教学时,宜有所侧重。
第二节杨老师的《神奇的气流》,整堂课有实验活动做依托,目标达成自然流畅。一开始我觉得吧,这大气压力都是初中的课程,拿到小学来上是不是有些勉强。仔细听了之后发现,神奇的气流不仅引起学生激烈的思考,我们几个同桌的老师,也在积极的思考,小声交流。中间有个学生在后来想办法烧杯中的乒乓球“救”出来的思考中,提到了用漏斗盖住烧杯,向下吹气的办法时,该办法被否决了。我觉得吧,气吹下去,球的上面气流流速变快,压强变小,球就被挤上去了。怎么就不行呢?后来同桌张老师说如果这个烧杯底部有个洞或许就能成功将气球挤出去;我觉得是否漏斗再小一点,靠近球一些,通过吹气,将球吸住,然后取出来。不过这都是猜测。要证实自己的想法,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动手试试呗!
下午,吴老师的讲座中的《魔术水桶》,让人若有所思。大胆的人,上去主动说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一开始想到的便是水桶里起了化学反应。只是大家都朝物理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想法不经意间就被否定掉了。没想到最后我猜对了。正要暗喜自己厉害时。吴老师说:“其实这个水桶里究竟是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中间引起了那么多人的思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对啊!敢想敢做,只要不违法的,合理就可以存在。标准不也人为定出来的!我们要培养的是会积极思考的学生,而不是培养会写标准答案的学生。有了思维的发展,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估计也没有标准了吧!
最后编辑曹高凤 最后编辑于 2017-02-28 19:01:33
TOP
158#

今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土豪”学校——开发区小学,参加新学期的第一次研训活动,真是大开眼界。
施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最后一课时。因为今年自己教的正是三年级,所以今天的课堂指南针给了我不少思考。三年级内容并不复杂,从一开始研讨指南针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对指南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知,再到后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将理论的知识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可谓水到渠成。只是中间
曹高凤 发表于 2017/2/28 18:56:43

下次希望听到你的分享!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59#

2月28日,二月的最后一天,和科学同仁们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给二月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两堂教研课《制作指南针》、《神奇的气流》分别为课本内容课和拓展性课,各有特色,不同精彩。施老师的《制作指南针》是一节典型的工程与设计课,这种课型要在一堂只有四十分钟的课上让学生明白原理,并且成功制作指南针可以说课堂效率是及其高效的。在动手制作之前,分析了指南针,制作关键点,为后续的制作奠定良好基础。杨老师的《神奇的气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堂上众多的由气流产生的神奇现象,学生应该也和我一样被深深的吸引了。满瓶子的水倒吸乒乓球,利用大气压提起凳子,漏斗吹气倒吸小球……种种的现象将学生引入奇妙的科学世界。
吴建伟老师关于小学科学STEM的讲座中,让我粗粗的了解到科学学习过程中各类思维的重要性。学生一个多元化的个体,通过学习获得各类经验和理论,最终转化形成一个人自我所可以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经验和理论,或者在获得的过程中如何去巧妙的开发学生多元的能力,让他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的个体。就像STEM的各个成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是相互融合的,人其实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个多方面的特殊的个体。
TOP
160#

2月的最后一天,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来到了高大上的开发区小学,听了两堂课,第一堂是由东道主施均捷老师上的《做一个指南针》,属于技术与工程类课,第二堂是杨素春老师上的《神奇的气流》,是她自己开发的拓展性课程。

这里主要谈谈施老师的课,他的教学设计有别与设计制作类课的一般上课流程,一般是设计——制作——试验再改进的过程,他是先解说原理再介绍几种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制作,完成后评价,简单评价后由学生在课后对原先的设计进行整理优化。我想之所以这样设计,跟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是有关系的,三年级的学生科学知识储备较少,逻辑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也不是很强,他们在事物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联系,动手能力也一般,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在教师指导后再进行活动可以更有效些,课后的整理也可以让学生在回忆整个过程的同时加深印象,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施老师的导是比较细致的,尤其是磁化小钢针这一块,先让学生直接上台演示,暴露出学生的前概念,主要错在摩擦部位和方向,然后屏幕展示正确的方法,重点强调用磁极去摩擦,且沿同一方向,不能来回,并且还进行了教师演示操作。我想这样已经讲得十分仔细了,但是在后来的学生实验中还是发现好几个学生错误,有的是来回摩擦,有的在磁铁靠近中间的地方摩擦。可见,学生的听课效率还是不够高。

这一课的设计很详尽,老师也充分准备了这种材料,让学生可以体验制作多种不同类型的指南针,最后还介绍了几种创意指南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创意改变生活。(大园小学 胡璐佳)

TOP
161#

2 月28日,在不差钱的萧山区开发区小学参加了2017第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上午听了施俊杰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两位老师展示出神奇的魅力,使课堂精彩不断,施老师抓住磁针自由转动这一点使学生去找能使它自由转动的载体,最后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意多多的指南针。杨老师带着学生玩着乒乓球,学生在专注的玩的过程中,他们多了一份对最熟悉的大气别样的认识。徐春健老师结合新课标对两堂课的精彩的解读,其中问题基于真实情况,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要能提出开源的问题一说,让我印象深刻。钟祖欢老师的讲座讲了美国课堂印象,可以看到美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我们的硬件其实不比美国的差,也许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我们能看到美国教育优秀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是有好的地方。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新学期的任务,看了很多同行的新的一年的任务,也希望自己能在新的一年完成自己的目标。
下午听了嘉兴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海风的风吹来了,这阵风吹的我神清气爽,这个弹力球的制作活动,让我仿佛回到了孩儿时代,《魔力水桶》变幻莫测,一开始我想是过滤起的作用,后来想到可能是桶里的清水被上面的可乐压出来的,后来看到了化学反应的作用变得无色,原来给学生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要的就是你所能想到的,合理就可存在。(新街四小俞小明)
TOP
162#

二月的最后一日,在萧山区开发区小学参加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施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他对课堂的细致,对于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是能够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杨老师上一堂关于大气压力(伯努力原理)的课外拓展课,杨老师利用常见的材料(乒乓球、饮料瓶),设计一些学生认为会出现“理所当然”的实验现象,出现认知冲突,学生体会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并用大力压力的存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其中令人深刻是模拟飞机横截面利用气流飞行。徐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知道了一堂技术与工程的标准:1.问题结构不良2.问题基于真实情境3.深度整合4.体现学习的渗透于跳跃5.突出问题解决过程性5.突出协同合合作。吴老师的STEM讲座,耳目一新,它将多门学科整合在一起,没有标准答案,重视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思考,动手设计能力。



                                                                                                                                                                                                                                                                            金山小学倪弯弯
TOP
163#

2017第一次教研活动,和以往一样精彩满满,收获满满。第一次来到开发区小学,走进会场,给人一种很新的感觉,地板是新的,位置是新的,舞台是新的,电子设备也是新的。与之呼应的是我们的科学课标也是新的。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背景下,萧山小学科学也有一个新的开始。今天的活动内容很丰富,首先是两节展示课,《做一个指南针》和《神奇的气流》,两节课代表了两个新的科学领域,一个是技术与工程领域,一个是拓展性课程。个人看来两节课都上的非常精彩,很受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然后是徐教研员的点评,让我更了解了这两节课。然后是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走进美国》观点报告。他结合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谈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理解。接着杨老师没年比不可少的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这一直是我们新教师前进的一盏明灯。下午还有吴老师关于STEM课程的讲座,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TOP
164#

2017年2月28日,在开发区小学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科学深化拓展性课程专题研训活动。第一节课是施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从了解指南针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到做如何做磁针,如何装磁针,如何评磁针,到最后一步如何拓磁针,特别是中间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动手做,非常好。当然,这样做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整节课的时间有限,在如何评磁针这个部分,有些草率了,老师匆匆的自己说带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比较单调。
第二节课时杨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从一个魔术入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介绍伯努利原理,利用大气压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更让学生叹为观止的是利用气流将模型纸飞机从底部升起来。下午听了嘉兴吴建伟老师的报告。吴老师的报告十分有趣生动,通过一些视频生动的介绍了STEM课程,让我深刻的了解了STEM。


                                        金山小学 冯水金
TOP
165#

        28日的开发区小学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闲隙的活动安排丝毫没令我感到疲倦。杨素春老师的课堂感染力非常强,面部表情也很有带动性。她不断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这令我记忆犹新,值得自己在课堂践行。钟祖欢老师为大家呈现了美国教育的现状,教室墙体的合理利用、教室的精心布置等都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徐春建老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深入浅出,将课标新增板块的特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嘉兴吴建伟老师的STEM培训为我打开了另一条教学思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境。
        本次活动的感悟颇多,引人深思,自己的课堂需要进步,这样的平台为我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信息。
TOP
166#

        2017年2月28日我们在萧山区开发区小学参加了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首先听取了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施老师让学生从说说磁针,然后转动磁针,设计磁针,安装磁针,评价磁针,最后拓展磁针,一步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第二节课是有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杨老师从情景引入大气压,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后,通过两个小实验:吹不跑的气球和吹不开的气球讲述了努伯利原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前认知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学生都觉得好神奇呀,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下午我们还听取了嘉兴市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关于小学科学STEM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讲座。吴老师通过小视频,魔术水桶的秘密,制作弹力球等方面给我们展示了STEM课程的教学,深入理解了它的含义,对我们以后再教学上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真的是受益匪浅。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沈华燕
TOP
167#

       2017年2月28日,我们新蕊共同体和同僚前辈们一起参加了萧山区开发区小学承办的2017第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上午听了施俊杰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都非常的精彩引人入胜。施老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各种指南针。杨老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深刻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广范应用。课后还有幸听到了钟祖欢老师为大家呈现的美国教育的现状,营造出来的家一样的学习氛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徐春建老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深入浅出,仍旧能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嘉兴胡建伟老师的STEM培训教会了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境,将各学科综合运用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成果。
       下午听了嘉兴吴建伟老师的讲座,《魔力水桶》变幻莫测,我们还参与了声音音调的变幻和制作魔幻球的活动,真正让我们也体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和实效性。(宁围小学李梦琼)
TOP
168#

2017年2月28日,萧山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在开发区小学举行。这是新年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丰富,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主要要分享对施均捷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这课的感受。
施老师所展示的《做一个指南针》我认为以下方面是我以前教学没考虑道德值得我借鉴学习:
1、观察指南针的结构,提供多种指南针,有利于学生找出指南针的共同点。
2、图片展示材料,是否能够做成指南针,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指南针的特点需要材料的特点。
3、三种形式的指南针都让学生制作,比赛哪一组完成的最快,平时只让学生做一种,小组中两个同学做一种,虽然每个学生都只做了一种,但却学到了三种制作方法。
4、课后任务优化指南针是对技术的改进,使用电子指南针,学会手机导航,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更加让学生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技能。
                                                                                                                                                                                                                           (江寺小学    张琴琴)
TOP
169#

2月28日,我们在萧山区开发区参加了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这次活动也是2017年的第一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受益匪浅.上午听了开发区小学的施均捷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两堂课都非常精彩,各有特色.下面我就对施均捷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这两课讲下自己的感受.《做一个指南针》从了解指南针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到做如何做磁针,到最后一步动手做磁针,特别是中间的环节让学生花了20分钟时间,要学生自己动手作指南针,学生自己边思考边动手做,非常好,符合该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深化课程改革".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有点仓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较为单调.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也是收获了很多,杨老师的课堂感染力很强,表情也非常丰富,值得我学习.杨老师所讲的<神奇的气流>实际就是大气压强,属于课本以外的知识,难道也非常的大,看得出来学生通过这堂课,对大气压强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都归功于杨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杨老师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下午听了嘉兴吴建伟老师的STEM讲座,《魔力水桶》变幻莫测,我们还参与了声音音调的变幻和制作魔幻球的活动,边学习边活动,真正让我们也体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临浦一小   高青)
TOP
170#

2016学年的第二个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开发区小学
       施老师的课起初我以为是漏掉了学生设计指南针这一环节,然后将它放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后来仔细看他的学情分析才明白,他这是有意为之,想降低这些三年级孩子的挑战难度。考虑实际情况,的确要在老师的启发下,画出指南针的设计草图,太有难度。别说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幼,就算年级在那里,若没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孩子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应能力。因此科学课的成果应该是功在平时,平时对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平时对孩子实验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好在本学期我一直在坚持实验室的小组合作科学教育,虽然准备和评价有点繁琐,但看到我的课堂井然有序,孩子们把每堂课的注意事项逐渐养成习惯,我觉得辛苦点也是值得的。成就感颇大。
       下午吴建伟老师的讲座也让我感触颇深,不仅是让我体验了一把学生乐于动手的感觉,我还找到了我们上社团课的素材。当然印象最深的是,可乐变无色。我很痛恨自己的思维居然如此狭隘,尽然永远停留在物理的层面,却丝毫没有想到化学的变色既简单又明显。要教孩子发散思维,自己却已经是固定思维了,惭愧啊。
                                                                                                                                                                                                     新街四小 孙芳华
TOP
171#

2017年2月28日,大家齐聚开发区小学,高大上的小学,色香味俱全的教研活动是新一年最好的开端。两节课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开展工程技术的学习,也为我们在以后教学工程技术相关的课中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方案,观摩《做一个指南针》和《神奇的气流》两节课,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材料的选择和有结构的呈现,工程技术既然作为课标中最为重要的四部分之一,肯定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教学和培养的,这种课观摩了两位老师的上法和下午吴建伟老师的讲座后,个人认为:要上好这样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是要有一定时间的动手操作的时间的,在动手之前还要有关键的思考,或者说是需要有创意,与众不同的想法,让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我呈现步骤学生跟着做就成了制作课,这也恰恰是我们平时上课的现状。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对于工程技术类的课要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明晰:我们看中的是学生的不同的见解,各异的想法,是思维的火花,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成品。在上课之前的材料准备是要花心思去构思和实验的,实验材料的呈现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操作和理解。也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我在思考为什么神奇的气流这一课不能用纸片来做为实验的材料,它能够更明显的显示空气如何对物体施加力,用纸片来代替乒乓球让每个同学都纸片做,是否更好。这是一点粗浅的建议。这次活动真的收获满满,也需要慢慢消化,非常期待下次教研活动能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                        
                                                                                                                                                                                                                                                        所前二小      丁灿标
TOP
172#

  228日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专题研训——萧山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活动中两位老师的拓展课程展示给我们开展拓展课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几位专家引领,对新课标中提出的STEM课程及技术与工程的精彩讲座更是让我对这一的领域有了新的领悟与思考。

  由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中,施老师精心准备材料,从五个环节层层展开,给孩子们铺好阶梯,拾阶而上,一步一步地学会如何设计、制作和评价。从多样化的指南针设计,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指南针。第一实验小学杨素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一课,杨老师化身神奇的魔术师,用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将无形的大气压力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了大气压力。

  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在随后的点评中,结合新课标对设计制作课的问题结构提出了六个不同于以往的特点。钟祖欢老师做了题为《走进美国—课程与课堂印象》的观点报告。将我们带入了美国课堂,从老师的专业角度认识其中的优点与缺点。吴建伟老师的讲座《小学科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带来了丰富的实际案例,“魔术水桶”让人脑洞大开,动手制作弹力球、用塑料管合奏乐曲让我体会到STEM带来的无限创造力。        (劲松小学 邵晨曦)

TOP
173#

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在开发区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团队有一次浓浓的学习氛围。来到高大上的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的《神奇的气流》,都各有精彩。印象最深的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更是妙趣横生,原来他就是海风,经常在各种网站、资料上都看到过大名,这次聆听了他的讲座,果然长了很多姿势,看得出来嘉兴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科学小实验的探讨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实验的完美,海风老师让我们老师自己也做了一回学生,体验做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换位思考,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在做实验时跟我们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让我对学生也产生了同理心,这次活动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希望下次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衙前农小              王冬丽
TOP
174#

新学期新气象,第一次活动在开发区小学,上午听了施均捷老师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素春老师的《神奇的气流》,非常的精彩,很喜欢杨老师那种上课的味道,很有趣,我也很想参与进去。是我学习的榜样,做一个魔术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下午,见到了论坛大名鼎鼎的海风----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海风拿出了他的拿手项目,魔术捅和自制弹力球。让我们老师自己也做了一回学生,体验做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换位思考,其实我们的学生在做实验时跟我们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好奇,享受。在平时也都把实验让孩子去做,去玩,但是后续的提升没跟上,学生做过知道现象,不知道所以然。也更说不上打开思维了,比较的局限、这次讲座,获益匪浅,继续努力吧!                                                                                                     任伯年小学  赵熠
TOP
175#

        新学期刚开始我就有幸去硬件豪华的开发区小学参与了这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总的来说是收获很多。上午施钧捷老师和杨素春老师的课上了两节拓展课,上得非常精彩,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尤其是杨老师的课,简单的实验,在杨老师手中确有奇妙的魅力,不仅学生,作为听课老师的我也被深深吸引,杨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学生,因为科学老师就应该这有有“噱头丝”。
        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的讲座,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其实吴老师通过魔术桶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魔术桶其中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想让我们知道,在揭晓谜题之前让我们老师对其中奥秘有了充足的思考,在我们平时教学中也应该这样,也要让学生对科学问题有充足必要的思考,这比告诉学生各种科学原理更加来的重要和宝贵。而通过体验制作弹力球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是解决完某个科学问题之后就完事,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实践,让我们更深入的去探索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
                                                                                                                                      党湾一小           王晓军
TOP
176#

        2月的最后一天,我们相聚在开发区小学参加了2017年的第一次科学教研活动。进入教学楼我就被一楼的时空隧道深深吸引,接着是被4楼的超大型报告厅震撼,开发区小学真可谓是财大气粗,土豪一个。入座后我开始研究了座椅,可翻倒得设计非常的实用,我想这小小的设计与我们今天主题非常的契合(steam课程),既美观又实用。接下来的两节课也是精彩纷呈。施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从指南针的构造和原理来分析制作指南针的必要条件,通过几次的引导和演示帮助学生们掌握回形针的磁化方法,以及让学生设计不同的磁针支撑方式,接着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们制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最后将学生们的自制指南针和生活中的一些改良指南针对比,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所在。(党湾二小  吴彬)
TOP
177#

28日开发区小学参加了本学期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听取了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知识,并亲手制作指南针。杨素春老师的《神奇的气流》,很多知识都能与生活想联系,让学生懂得科学与实践结合,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钟老师美国教育的介绍和徐老师新课标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科学新课标的方向。杨老师做了工作的布置,新学期有了方向。神奇的木桶一开始,我就想了是化学反应,但后来大家都在讲物理方面的,就也跟着物理方向走了,只要这一种结果,方法却有很多种,做了弹球,破了,但实践过了,总还是能弹几下的,料的配比很重要。参观了开发区小学的博物馆,太赞了,开发区果然是新区,科技馆太强大了,体验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这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也只有科学有了~                                         (新街四小  孙林建)
TOP
178#

         2017年2月28日,在开发区小学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科学深化拓展性课程专题研训活动。上午施均捷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堂展示,精心准备材料,以“识磁针”、“做磁针”、“装磁针”、“评磁针”和“拓磁针”五个步骤循序渐进,让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的过程。整堂课“导” “放”结合,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由杨老师执教的第二节“拓展性课程”《神奇的气流》。从身边熟知的物体着手,引发学生对于大气压力的好奇和思考。又通过“吹不跑的乒乓球”、“吹不开的乒乓球”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系列探究过程,了解伯努利原理的基本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下午来吴建伟老师不拘一格的演讲方式,令会场气氛轻松欢快。通过几个小视频的演示,吴老师令大家对于什么是STEM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吴老师分别呈现了“魔术水桶”方案以及让在场教师动手制作弹力球,通过手、脑、口、脚多感官的结合运用让老师们感受STEM课程的魅力。(闻堰小学  凌华华)
TOP
179#

2017年2月28日,在萧山区开发区小学参加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新课标的问世,“技术与工程课程”将是一崭新的领域。上午聆听了施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和杨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气流》,施老师的课设计细致,杨老师的课感染力强,让我佩服的是杨老师不断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强调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因而在我自己的课堂上也需要去实践的。还听取了钟祖欢老师美国之行的感悟和收获,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对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的再思考。
下午聆听了嘉兴吴建伟老师的讲座——STEM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境,将各个学科综合运用,体现了创造性。在讲授中不断互动,一个《魔力水桶》的秘密让我们体会了STEM教学的魅力。每次教研活动都给予我经验,学习,我将不断提升自己。      (朝晖小学  张晓)
TOP
180#

2月28日开发区小学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一共听取了两堂课第一节课是开发区小学施均捷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指南针》,先让学生回顾了解指南针的知识,并通过亲手制作指南针让学生对于指南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杨素春老师的《神奇的气流》非常的实用,很多知识都能与生活想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的联系。钟老师美国教育的介绍和徐老师新课标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科学新课标的方向。杨老师做了工作的布置,新学期有了方向。最后参观了开发区小学的博物馆,太赞了,开发区果然是新区,科技馆太强大了,体验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