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继续四年级(2015-2016上) [复制链接]

31#

再次远航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32#

TOP
33#

 

课初,我们一同欣赏800倍速度的云视频。再让学生来说说,“云”能想到的,孩子们说的很多,但对于云究竟是什么,学生前概念理解错误的,进行教学。并在课的最后介绍孩子们趣味实验“云雾的形成”,加深理解。


关于云量的学习,之前教学过,这节以答题的形式进行。先出是扇形图判断,再出示各种云图进行判断。云量学生基本会判断;云的高度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需进行指导。云的形状,学生只看局部的多,整体的少,也需进行指导。


云的分类,我主要通过阅读分类标准,我对相似云状的判断进行了补充介绍。再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之后,进行云的室外观测,学生描述的还是不错的。


   最后,谚语学习,布置课外任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9 22:40:36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4#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对于天气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

   最后一课总结我们的观察记录,首先我调查了孩子们对于天气日历和气温柱状图的完成情况。因为每次课前都不断提醒,且常常抽查,也要求组内互相检查。每组上都有至少1名学生能全部完成。但是反映在每生上并不乐观,也有些孩子仅完成一部分。其实,我也考虑过是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就行了?但想想孩子们的时间,且往年合作时的情形,总有孩子偷懒,依赖组员完成,自己不动。最终决定还是布置了每人完成1份,尽量四人合作一起去完成,周末自主完成。没想到,结果还是有人没有坚持每天去做。布置了没完成的同学再四人组合,增加一周天气观察。

    按照组内完成最好的同学的记录,小组合作统计各表格,时间上还是很充足的。降水量的统计,因为一是教的时间上是晚的,二是雨下的并不多,三是简易雨量器放置室外操作有难度。孩子们完成的并不好,我们采用的是网络数据。现在想来可以采用校内小气象站中的数据,每周选了4人去完成,于是增加一周半时间去记录,每组测一天,届时再统计。
  
    最后,思维导图简单介绍给学生,进行复习、总结。    

    这届四年级的孩子又是三年级兼职老师在带,没接触过实验,没有记录过,没有四人合作,意识上本身是松散的,而长期记录本身是有难度的,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希望今后他们能做的更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9 22:41:26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5#

      这节课正好是我值班开课的内容。我是作为一节家常课来上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时间本来就是紧张的。而我们的孩子三年级的几乎是零基础,并且之前因为科学教室中桌椅假期末新漆的,一直没进实验室,一直是在教室中上课。虽敞开通风一月半有余,但还是不太放心,故我借用了另一间科学教室。 头次进实验室,头次进行行动手操作实验,时间终究是不够的。


     这节课,我自己在开课前和开课后都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起初,按书中流程进行,几乎是在过滤实验没开始前下课时间就到了,学生能很好地进行溶解实验,但过滤来不及了。之后,也就是开课时,我让学生先了解物质在水中看不见了即溶解。再三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实验同时进行,静止后观察到沉淀需要较长时间,故先描述入水后和搅拌后的状态,汇报结束再描述静置后的状态。再教学过滤实验,时间上也是挺紧张的,但总算是完成了教学。 之后,我想其实对于“过滤”实验,很多老师是认为在小学进行教学,太难,于是有的班级第一课时,是做的一层滤纸架在小盒子上进行过滤的简化实验,整节课下来时间刚刚好。但想想过滤实验的重要性,前面没有上到过滤实验就下课的班级是利用微课强调操作要点,用两课时去完成的,想想也是可以的,毕竟难度在那里,一节课太赶,得不偿失。 因为有的班级的进度快,上到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时,又想到第一课学生在描述现象时,其实还没真正弄明白什么叫溶解,就使用这个词去描述实验现象。我突然觉得这第一课可以这样上,于是在最后一个进度慢的班级教学时,我先教学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怎样”,孩子们看到了“溶解”的过程,大致了解了什么是“溶解”,再进行食盐、沙、面粉在水中会怎样的实验,第一课时到此结束。第二课时,拿出上一课的三杯液体,先观察,静置这么久了,现象更明显。针对面粉这些的物质,这么马上检查到底有没有溶解,提出过滤实验,学习、实验,每生都尝试规范操作。


     感觉教学完最近的一个多月的课,自己收获挺大的,面对三年级直接跳过实验来上四年级的孩子,我该怎么上,我考虑的很多,把控课堂的能力似乎也长进了很多,加油,继续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6 8:49:02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6#

以下是引用远距离微笑在2015-10-1 19:3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玉米飞飞在2015-10-1 15:07:00的发言:

    
    再次远航
    



谢谢,是啊,再次出发,需要思考的更多了,争取更大的突破。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7#

      这节课,无论是放在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我都强调的是孩子们的观察和正确的描述,文字和图画结合。


      介绍高锰酸钾的特性后让孩子们先观察高锰酸钾,再猜测放入水中会怎样。接着,说明怎么实验,记录的方法,如何画图并配合文字。学生实验很认真,很新奇这样的变化,记录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没有太多的难度。 有的班级是过滤实验放在这课的,我让他们对高锰酸钾进行了过滤实验,并拍照,留给没进行这个实验的班级看。有的班级过滤实验,之前教学完成了,就加了一个学到的用餐巾纸包裹食盐,放入水中,可以看到食盐溶解的小演示实验(其他班级布置课拓展进行)。最后,重点分析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异同,完整地概括溶解的特征。     


        这节课,有趣,生动,是给我最大的感触,孩子们能懂、能玩、能细心观察,我们的课堂需向这方面努力,自己可以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26 8:50:05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8#

      承接上一课,直接以液体能不能溶解导入。学生的想法很不一致的,非常有必要进行实验。这里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为下一课要自己设计实验做铺垫。孩子们能说出大致的方法。


      首先,进行洗发液和胶水的溶解实验,由于自带是胶水种类不同,普通液体胶能溶解,502不能溶解。孩子们实验时很兴奋,观察也很仔细,描述很正确。之后的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我们先认识了试管和滴管。再介绍振荡试管和滴管取液体和滴加的方法。因为反应迅速,特别强调实验时仔细观察入水后的状态。 而“振荡”和“滴加”较难操作,实际操作我分组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孩子们对醋和食用油放入水中后的现象描述地很仔细,酒精的相对弱些,让观察清楚的小组上台汇报后再在展台前演示一遍。 最后,让孩子在水、油混合物中再加入洗洁精,观察现象,易发现食用油能溶解于洗洁精的现象,又使得清洗方便。


      课后,家中自主进行各种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并提出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去验证圆珠笔芯油用酒精清洗,油漆用汽油清洗的“小妙招”,并思考为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30 14:19:01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9#

     孩子们设计一个公平性试验的能力有限往往考虑不全面,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路。我们先来设计一个两人“吃包子比赛”,诱导学生。有了体验之后,再来设计公平的“溶解”能力比赛,孩子们顺利多了。之后,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是获得真实有效数据的关键。实验进行到可以分出胜负后,仍让学生继续食盐溶解的实验下去,为第六课最好准备。整节课,效率还是很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30 14:19:30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0#

     上完第四课,是跳至第六课的。因为之前看了海风老师的课堂,学习到了很多,正巧自己也老早购置了定量勺,当时就是为了计算重量方便而购置的,而海风老师的思考更深,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体现出来了。
     于是自己在上这课时,就效颦了一下。只是没有专用的透明瓶子,用的是普通的透明瓶子;而对于我买的定量勺,我是有疑惑的,于是我事先用天平秤称过,果然并不是规定的克数,咨询了卖家,原来是针对奶粉的克数,还好做好了准备。课堂上,我们学生因为前一课记录的是实验已经溶解了多少,所以思考时的方法不太一样,是一开始直接加到已经溶解掉的,再思考接下来怎么加的。同样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经过了多方的讨论,较以往我感觉效果很好。最后,我也是提出盐都没有了,怎么办?提议从这课起,包括下一课,我r们要收集起盐水,最后想办法找回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7 8:48:09编辑过]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1#

      这节课,连上好几年了,之前都是以泡冰糖水导入,让学生帮忙想办法加快冰糖溶解,猜测后,针对每一条进行实验设计,再实验证明。强调的是设计实验的公平性,实验结果是很容易得到的。
     许是上了好几年了,一直这样上想寻求改变,也许是觉得就这么证明了,得到结论了,是不是太过于简单?又或是自己手里有许多材料,想放开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上最后一个班级前(落课较多),听了曾宝俊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今年,我给学生准备的材料丰富了,有盐、有糖、有VC,有方糖,用什么材料做,学生可以选。热水也备好了,做“搅拌”和“碾碎”实验时,关于水温,只要两杯保持一致,可以用冷水,也可以直接用我提供的热水,还可以自己调制。做“加热”和“碾碎”关于“搅拌”,也是学生自己决定,要不要搅拌,要么都不要,要是要的话需要保证公平性。关于碾碎,这次也是做足准备,提供帮助碾碎的工具。
     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实验后,抽了几组汇报,强调公平性后,分组实验,尽管材料多了,但按设计好的去进行,秩序还算有序。汇报时的结论更具说服力了,因为大家的实验有所不同,但结论是一致的。
     因为是家常课,还有许多值得去商榷的地方,如表格的设计可以简化,材料的把控可以更到位些等等,以后可以更细致地去推敲。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2#

      事先收集了学生的浓盐水,提问怎么把盐分离出来。孩子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有想到海水晒干得到盐。出示在第一课后就收集好,现已分离出来的盐给学生观察。再提问,课堂上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快分离食盐和水。学生提到了烘干和加热蒸发掉水。于是,介绍酒精灯的结构和如何使用,强调安全。分组进行酒精灯加热实验,请了最快完成的1组到准备室,再在烤箱中进行烘干实验,很好的盐水,约1分钟即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了盐,很兴奋。最后,把剩下的盐水,每个小组分一点带回去,自然晒干,感受海水晒盐的过程。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3#

     这节课,听各种声音,分析不同导入。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强、弱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很简单。而感受声音的高低,是很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先听低音、高音演唱片段,再学生自己唱音阶,再听乐器发出的声音,选了铝片琴、竖笛、电子软件带的琴声,从发出7个音阶到只奏出2个音阶,让学生去辨别声音的高低。再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辨别6孔定音琴上的6个孔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并排序。再吹奏不同水位的试管,辨别声音的高低。难度递增,先扶后放,解决难点。最后,布置了回家感受声音的不同,并布置了自制吸管乐器的任务。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44#

    声音是这么产生的?学生很举出很多种例子来,但是对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能产生声音,学生不明所以。
    通过观察未拨动前、用力未放开时、拨动后的、最后停止时的尺子和皮筋的样子,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声,声音有无变化。这个过程容易被观察清楚,分析原因后,学生能想到是与“振动”有关。
    但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发声都是由振动产生的呢?有学生质疑,如,人说话好像没“振动”,那么摸声带感受振动。桌面敲击时,放细橡皮屑放大现象等等。摸音叉,既感受振动,又感受到摸了之后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了,反过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