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培训笔记:2015年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发展论坛 [复制链接]

1#

培训笔记:2015年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发展论坛

 
  
时间:2015822

主办:浙江省气象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



领导:周建平、张伟民、戴力、刘波、杨英、徐建中



参加人员:浙江、上海的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学校领导、辅导员等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裘腋成:让“气象科普基地”走进课程



主讲: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裘腋成



对这些关键词的认识:科普、基地、课程、走进



一、科普



直接指向是的:人,中小学的孩子



关于“科普”媒体报道:气象防砸爱减灾知识进校园、气象配备、激发热情、参观了解基本的气象要素、防灾减灾知识、避险、建立气象站、了解知识……



媒体呼吁:进课堂、进校园的呼吁:京剧、气象、禁毒、天文、上海话、地质、地震、环保、机器人、动漫



进课堂进什么?知识、设备



如何定义“科普”:



科普:科学普及



传统的“科普”:扫盲



知识的普及  ≠ 科学的普及



科普对象的知识、方法、精神



知识+设备 ≠ 科普对象的知识、方法、精神



二、基地



什么是“基地”



——活动的场所



——……



这些基地,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设备和配置基地,会培养出相同的人才吗?



校园科普基地、社会科普基地,有什么不同?



自动气象观测、人工气象观测,有什么不同?



专业的气象预报、小小预报员,有什么不同?



公司产品(市县科技馆、校园科技长廊等),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不同在于:



活动内容、训练方式、科目结构、时间安排、……



这些不同,背后很定有理念支撑。理念支撑下必定会与设备的 改良



学校来讲:不同是指:



适合特定的对象。



激发探究性趣



引发思维冲突



互动合作参与



比如:矿物标本的展示



仅仅只是需要展示吗?只是放在那里看看吗?



标本的下面放一段文字就效果不同了!如:



你能把这些矿物按硬度大小重新排列吗?



你是否可举出一例说明该矿物在生活中的用处?



如某矿物能将方解石刻出划痕,而不能再萤石在留下划痕,其莫氏硬度为多少?



拓展思考:



你用手指甲刻划手机屏幕,会留下痕迹吗?用钥匙呢?为什么?



手机膜的硬度用H表示,你知道它指的是什么硬度吗?



举例



铅笔的硬度



生活中物品(皮肤、冰块、指甲、黄金、贝壳、铁等)的硬度比较



举例:地球仪前的引问



地球仪,很多新学校都只是放在仪器室里,但有的学校就是放在走廊上的。可以问:



你会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吗?



当地球自转时,从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



……



气象,不要只是气象!



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学生的发展



三、“课程”



1.什么是“课程”



狭义的“课程”: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包括教学科目的名称、地位、开设的顺序和教学时数



广义的“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包括学习的经历、历程以及各种经验体验



(“广义”的课程观被广泛接受)



上海的二期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经历并获得经验”的理念



例如:上海某幼儿园的小山(游戏、生活、活动、学习),那就是课程



例如:幼儿园中各种各样的水龙头给学生体验,这就是课程



2.学校课程计划包括:



  • 背景分析:国家相关规定梳理、先前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反思、学校优势与不足分析

  • 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发展目标

  • 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建设

  • 课程实施:各类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各类课程实施计划编制说明、教研(备课)活动要求、教学过程要求、作业要求、考试测验要求

  • 课程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 保障措施:规章制度、管理措施、资源利用、专业发展













校园气象的落脚就是:校本课程



3.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是学校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



基本使命在于引导更加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是:校本课程会促进国家进程的有效落实



四、“走进”



怎样走进?



——整体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参与意识



1.第一个“走进”:整体意识——整体性、结构化的思考:



在学校课程中,处于什么位置?



可视保障?专业保障?管理保障?



学生背景和特色的思考?



学生需求(选择)的思考?



各类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思考



……



2.第二个“走进”:目标意识——全员意识



目标领域有“三维”



目标、学生发展:三维目标+当下发展终身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



科普基地要惠及每一位学生!



怎样的学习?值得思考!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3.第三个“走进”:学生意识——主体意识



环境设备与学习的载体:



是与学生对话的对象;是与学生互动的“伙伴”;……



很多学校的布置有问题:



大多用老师的口吻设计的,有些只是空泛的口号、有些知识布置……



主体意识不够!没有利用好环境。



互动性的资料举例:



上海元代水闸博物馆。博物馆里面发的互动活动资料



香港“文化博物馆”



美观“飞行博物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任咏夏: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情况汇报


主讲:浙江省气象学会校园气象协会  任咏夏



一、营造全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大氛围



20125月成立、浙江省气象学会担任理事,理事单位42个。



培训班、基地命名、大型活动



气象知识进课程:《人 自然 社会》中提供了一部分内容



大型气象科技活动:2次征文活动



二、夯实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参观访问:江苏省无锡市电化教育观、司春生宜宾市兴文……



发展气象科普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观测、记录及相关气象科普教育活动



命名省级气象科普基地30家,



三、努力提升中小学气象科技辅导老师的气象科学素养



培训班四期



课题研究:《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发展史研究》



组织编书:《十万个为什么》第18分册《灾难与防护》中“气象灾害”、《中小学气象科技探究实践》



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



四、多年努力初见成效



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84个单位。不过还之占了全省中小学的0.014%



发展示范学校基地



学生大量作品被《气象知识》杂志录用。(文章、剪纸、漫画)



五、繁荣校园气象科普创作的策略初探



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度植物的影响



学生懂得全球气候变暖的概念



涉及气象科学发展新领域



通过气象科技活动,促使学生进步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王坚悍:创新实践探索校园气象科普新模式



主讲: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副局长  王坚悍



一、围绕两条主线,依托两个平台



1.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引领指导



2.积极融入地方,基地互动共享



二、创新气象联合体,探索可持续发展



宝山气象科普活动:



1.创立校园联合体,扩大科普覆盖面



2.凝练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



联合体:学生比赛、气象公开课、教研活动



组织机制:会员制、校长联席会议制度、专家指导团队、志愿者队伍



打破“点对点”的方式,建立“以点带面”的模式



3.创新运行机制,探索持续发展



宣传队伍、论坛活动



4.推进示范建设,发挥核心引领



全覆盖阶梯结构、形成“八大”特色(观测、科普教学、主题日、小课题、小课题)、特色化校园活动(学生木刻二十四节气、气象名人文化)



5.注重四个结合,拓展科普兴趣



科技与人文相结合



兴趣与课程相结合



实践与探究相结合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三、对科普工作的思考



1.存在的不足



自身能力、专职人员、科技含量、保障经费、激励机制



2.思考



基础与创新



育才与育人



学好与好学



责任与机制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金海滨:气象校本课程初探



主讲:温州市丽岙二小  金海滨



第一阶段:宣传氛围



第二阶段:校本课程开发



申报市级课题:“观云测天 走进气象”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校本教材:《小学气象科学科普及教育读本》



一、校园气象教材实施的基本要素化解



1.学校领导牵头并参与



2.全校老师共同参与,并一起制作公共课件



3.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二、气象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1.把握气象科普教育特色的教学原则



2.设计创新教学思路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把探究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3)在气象科普教育中贯穿德育教育



三、气象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1.促进了教师素质与技能大发展



1)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增长



2)促进老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发展



3)发展了教师组织指导能力



2.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大发展



1)促使学生树立浓厚的气象科学知识



2)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技巧与能力



3)提升与发展了多方面素质



3.促进学校气象科普教育特色的彰显与发展



1)促进我校的气象科普教育向众深发展



2)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与全面素质提升



3)彰显了我校气象科普教育特色的靓丽色彩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周卫萍:专注课程设计  推进气象科普教育可持续发展



——恒德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工作汇报



主讲:上海市普陀区恒德小学校长 周卫萍



一、主题:气象科普创新实践课程



以德育为核心,将气象科普与德育课程、学科教育相结合



二、课程:尊重学生发展的科普启蒙教育



气象科普教育:创新实践园、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群:劳技、体育……



(一)顶层设计 筑高平台——优化课程的实施环境和条件



(二)两线并进 形成体系——推进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发展



1.开设三个板块的活动



第一板块:气象拓展课(气象棋等桌游设计、微课程、……)



第二板块:气象探究课(妙笔画天气、天气谚语我知道、……)



第三板块:气象社团活动(学当气象主持人、)



2.研发校本教材



《小学气象探究课》



探究活动模块:校舍恶一个、销毁化、小实验、小制作……



(三)整合资源、优化载体——落实有效实施与推进



如:



话题:你喜欢怎样的气象课程?



话题:你在气象课程中想学些什么呢?



保障课程实施:加强对科目设计、极爱强三类课程整合、加强资源的整合



凸显气象特色:气象七彩行活动、气象节、周期观察、气象棋牌乐、气象播报



三、设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气象科普教育之路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查姚卫: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主讲:海宁市马桥中心小学副校长 查姚卫



一、创设科普氛围



硬环境:“蓝天一号气象哨”,每天观察两次,电子屏发布,气象部门不要的淘汰展示



软环境:二十四节气走廊、气象谚语墙



二、搭建活动舞台



一个突出:突出普及性、科学性



五个结合:与学校教育、“科普之春”(校本课)、主题活动、……相结合



普及性:《气象科普》校本教材:爱气象(低段)、学气象(中段)、用气象(高段)



多样性:社团活动(科幻画等)、综合实践活动、“科普之春”科技节活动(气象谚语考级)、少年科学院评选、逃生演练、小课题研究、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气象台播报(雾霾严重时有提醒)



三、开展整合研究



文化产品:歌曲(校歌《我是小小的气象观测员》)、诗歌、舞蹈、快板、科普剧、校刊《喔喔啼》中的科普专版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查姚卫: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主讲:海宁市马桥中心小学副校长 查姚卫



一、创设科普氛围



硬环境:“蓝天一号气象哨”,每天观察两次,电子屏发布,气象部门不要的淘汰展示



软环境:二十四节气走廊、气象谚语墙



二、搭建活动舞台



一个突出:突出普及性、科学性



五个结合:与学校教育、“科普之春”(校本课)、主题活动、……相结合



普及性:《气象科普》校本教材:爱气象(低段)、学气象(中段)、用气象(高段)



多样性:社团活动(科幻画等)、综合实践活动、“科普之春”科技节活动(气象谚语考级)、少年科学院评选、逃生演练、小课题研究、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气象台播报(雾霾严重时有提醒)



三、开展整合研究



文化产品:歌曲(校歌《我是小小的气象观测员》)、诗歌、舞蹈、快板、科普剧、校刊《喔喔啼》中的科普专版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

 

黄兵:项目引路 科教结合 培育文化 特色兴校



主讲: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副校长 黄兵



一、我们的实践:关注内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观测活动、预报活动、传播活动、创想行动



二、我们的感悟:培育文化—— 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1.气象特色融入办学理念培育和提升校园特色文化



2.气象特色整合课程建设完善和发展课程校本特色文化



3.气象特色渗透两纲教育促进和激发育人整体效能提升



4.气象特色整合多方资源发展和延伸学校科技教育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赵贤产:气象征文与气象知识竞赛的策划与实施研究



主讲:义乌市气象局  校园气象学会辅导员 赵贤产



一、气象征文



1.气象征文的策划



主题、要求



2.
气象征文的具体实施



1)要扩充学生的气象知识



2)要关注相关气象新闻与动态



3)“老调重弹”可以出新意



4)作文需要及时点评



二、气象知识竞赛



1.气象知识竞赛的策划



范围、题目类别、难易程度的确定



2.气象知识竞赛的实施



赛前发动、竞赛安排与赛后鼓励、赛后“大数据”处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