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有过一次模拟上课的经验,那是一次名师考核的模拟上课,除此之外,再无经历。我一直想去钻研这个模拟上课,冒似这种上课方式是很有技巧的。
我自个儿的县里在2012年的时候举行过一次小学科学的模拟上课,当时我心里有点怵,没那底气,就让同门师妹参加了。现在有“徒”跟我学这个,让我很为难。不接,有太多的人情事故在那儿呆着,接着恐误了人家。只好认真对待起模拟上课了。
思考再三,认为模拟上课需要几项必备的条件:
其一,你得会设计课。不会设计课,你就不知道上课,不知道上课,你就别想模拟了。冒似这些都是废话。小学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得让自己的课堂上得有科学的味道。那就得在设计上下点功夫,这个功夫不在模拟上课上,而是在正儿八经的课堂教学上。科学课有科学探究的,有分组合作的,有成果反馈的,有交流讨论的,有观察发现的……那样的科学味道不是每样都要,但是视具体情况,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科学的气息。
其二,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应当属于技巧性的范畴。我们科学老师在确定了大的教学目标之后,会设计很多的小环节,特别是各种活动环节,也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些小环节的目标,有些需要板书,有些需要达成口头共识的。如果在真实课堂往往需要面对多样的人有不同的思考答案。但模拟就不同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一定会达成的。只不过需要一些精彩的语言让达成的过程彰显精彩,但不做作。比如:《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中,师问学生:你认为一天的沉淀够吗?生:不够。师追问:那你认为沉淀几天够?生:一个月。师:一个月沉淀了之后就跟自来水一样了吗?请看图(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污水的沉淀变化)。师:这么久还是不同于自来水,怎么办?生:过滤……(旁白: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就出现什么,这就是模拟的特点。)所以说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指向目标是明确的,沉淀可以净化污水,但是需要其它办法使其更加干净。
其三,注意课的一个完整性,更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发展。小学科学的教学首重的就是孩子的发展,所以要理解儿童。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会在结课时问孩子在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别具风格的老师会在课前提一些问题,了解孩子的前概念,课后又提一些问题再次激发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深思与探索。比如:《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师问:你认为污水可以被处理干净饮用吗?结课时:学生谈收获,一定会说到沉淀过滤,师追问:所有的污水都可以处理干净吗?哪些不能,课外继续探索。再比如:《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结课时,师问:这瓶子里面还有小苏打吗?或者瓶子里面还有“白醋”吗?或者更深层一点,要加多少醋和多少小苏打,才会完全反应完呢?这些都是指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样的结课更具有科学意义。
想起来总是显得冗长,感觉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待后思之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