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执教:程慧敏
【教学目标】
1.了解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会发生一种化学变化。
2.知道淀粉和碘酒反应会生成一种新的蓝(紫)色物质,了解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并利用这一特性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咀嚼米饭,体验米饭变甜的过程。
2.动手实验:淀粉和碘酒反应会产生蓝(紫)色新物质,并运用这种实验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咀嚼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淀粉和碘酒反应生成蓝(紫)色新物质;根据这一特性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饭、淀粉、碘酒、小烧杯、滴管、实验盘、培养皿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白萝卜、黄瓜、山药、面包等食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今天我们来学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咀嚼米饭,认识淀粉和碘酒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吃进去的米饭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预计回答:米饭被嚼碎了;变湿润了;有甜味……
疑问:那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呢?
预计回答:没味道;甜味;
⑴、咀嚼米饭,体验米饭变甜的过程
a:(ppt)品尝要求(强调吃完米饭的小组把碗和筷子放回实验中心)
b:小组选两人品尝米饭,其他成员记录。老师巡视。
C:小组汇报品尝记录,(刚放入口中是没有味道,咀嚼1-2分钟后渐渐出现甜味)并推测原因。
根据书30面“米饭是甜的吗”知识卡片,再次思考米饭渐渐变甜的原因。
总结:米饭中含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唾液与淀粉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带甜味的新物质,因此我们才感觉到甜味。
我们知道了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么被提纯后的淀粉是什么样的呢?
⑵、观察淀粉和碘酒
(ppt)观察淀粉和碘酒的方法。观察淀粉方法:看、摸;观察碘酒的方法:看、闻(强调扇闻);
a:(小组领取淀粉和碘酒)小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三、探究淀粉与碘酒的反应
1.淀粉上滴碘酒会怎样呢?通过实验来看看吧。
(视频 )讲解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ppt)实验注意事项a:在使用滴管时,管尖不要接触到淀粉;b:在淀粉上滴1-2滴碘酒。
3.学生实验探究,老师巡视。
4.全班交流淀粉与碘酒的反应现象,得出结论:淀粉与碘酒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这种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有别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的物质,因此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同学们都带来了许多食物,老师想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预计学生提出用碘酒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a:(ppt)实验注意事项,食品取样;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到食物;在食物上滴1-2滴碘酒;
b:学生实验,并在纸片上记录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c: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在黑板的相应区域贴含淀粉的食物和不含淀粉的食物)
d:(通过贴纸片的数据,来排除由于食物等的原因出现的不同结果)总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五、拓展应用,总结课堂
1.展示魔术,在白色的kt板上,用棉签蘸棕黄色液体,写出蓝紫色的字。
2.回顾课堂内容。最开始我们通过品尝米饭发现了(不甜的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带有甜味的物质),在淀粉中滴加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蓝紫色物质,这是一种新的物质)。
课后反思:
这课是六年级的化学单元一课,内容是很有趣,对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结果两次的试讲,学生根本掌控不住,桌上的材料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两次的试讲,让我很有挫败感。也没有预计学生三个实验的时间,课堂内容是否太多……虽然学生太吵在汇报课那天是不会出现,但以后还是得想办法回收和控制学生的材料,这样的课堂才会更高效。
但在上汇报课课堂的整个流程是比较清晰地,但之前没仔细去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还是有点磕磕巴巴。所以有些地方还是跳不过去,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当自己越准备充分时,才能临危不惧吧。